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

例汇集活动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音乐实施年级高一设计者郑明琪

课程标准模块音乐鉴赏

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单元名称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

单元课时3课时

(二)单元教学设计

1.主题名称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

2.主题概述: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内容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始,音乐的创

作形式和风格都是全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堂乐歌》和《人民音乐家》两部分。

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音乐历史上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进而认

识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以及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形

象,并联系音乐作品和社会音乐生活现象认识和了解这些音乐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

以及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3.主题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

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

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毕竟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

与音乐作品之间有着相距甚远的时空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

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作品,走入近现代的

音乐时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怀也将再一次得到激发和升华。

4.单元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

音色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的表现意图,本单元教学设计中主要从《黄河》

《祖国歌》《春游》《送别》《西风的话》《金蛇狂舞》《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感受音

乐风格特征,感知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领悟作品表现意

图,体验歌曲情感,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和反映的时代思想,认识人民音乐家

聂耳、冼星海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进而理解他们作品的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革命性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手段把握作品结构,总结规律和积累欣

赏音乐的方法,理解音乐在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情感方面的手法,深化对音乐的理

解,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进而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培养自信心。学生通

过了解20世纪初我国音乐历史上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进而认识了解我国近代

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情况,并联系音乐作品和社会生活现象认识和了解这些音乐家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以及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3)文化理解: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了解20世纪初“学

堂乐歌”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时期的音乐作品,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

作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肖友梅、黄自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知道他

们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5.单元学习内容框架:互动导入

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及背景

-沈心工-------《黄河》

代表人物李叔同《祖国歌》《春游》

萧友梅《问》

黄自-----《西风的话》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课堂小结

拓展编创

课后作业

演奏导入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简介

新音乐初放

乐曲介绍,鉴赏作品

了解作品演奏形式

《金蛇狂舞》

分段聆听,了解作品创作手法

-拓展探究

创设情境

作者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人民音乐家鉴赏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冼星海

了解演唱形式

《黄河大合唱〉

简介其他作品,激发爱国情怀

6.单元学习活动问题链:

(1)学堂乐歌有哪些特点?

(2)聂耳的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创作特点是什么?

(3)请同学们从音乐创作手法和音乐要素的变化几个方面分析冼星海创作的《黄

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

7.单元作业设计:

(1)学生根据“螺蛔结顶”的特点进行创作。

(2)利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编创。

(3)运用所学知识赏析《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和冼星海其它作品。

(4)搜集或创编关于黄河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课时《学堂乐歌》

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

节”新音乐初放”中的内容。本节课分别通过鉴赏五首学堂乐歌:《黄河》、《祖国

歌》、《春游》、《问》以及《西风的话》,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

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对作品进行学习聆听探讨思考,了解20世纪初“学堂

乐歌”的歌曲特点等,能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

音乐创作与尝试,逐步培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课时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

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

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毕竟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

与音乐作品有一百多年的时空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

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作品,走入近代的音乐时空。

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

步提高。

3.课时学习重点:聆听音乐,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体现以及沈心工、李叔同、萧

友梅、黄自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4.课时学习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

尝试。

5.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和历史背景。

2.认识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黄自、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

贝献。

6.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童年》,有熟悉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随演

唱。

2、引导学生猜歌名并提问歌曲描绘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哪里的生活?

3、由此引出百年前的校园歌曲一一《学堂乐歌》

(二)新课教授

根据问题进入新课教学。

【学堂乐歌】

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映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

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

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

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当时的学校我们称为学堂,所教授的歌

曲称为乐歌,并且这些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一一学堂乐歌.

【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

1.沈心工

①初听歌曲:《黄河》并思考百年前的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不同?(旋

律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内容积极向上)

②聆听并思考:体会歌曲情感,划分出歌曲的曲式结构(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

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③再次聆听,判断歌曲音乐体裁。(歌曲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进行创作,运用了进

行曲体裁)

④唱《黄河》A段旋律

思考:学堂乐歌适宜传唱吗?(从音乐的旋律以及歌词和旋律的关系来分析),逐

句学唱《黄河》A段旋律,回答以上问题。

⑤简介:沈心工(1870-1947),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他的乐歌,词

曲结合较好,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学唱。其代表作

有《黄河》《铁匠》《竹马》《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第一志气高》等。他编

写的《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是中国近代第一批音乐教科书。

2.李叔同

①简介:李叔同(1880-1942),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在接受

了西洋音乐的启蒙下,1905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乐歌《祖国歌》。

②初听歌曲《祖国歌》并跟随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创作手法及其特点。

③分析作品谱例,发现作品旋律中缺少哪些音?(4、7)

④总结《黄河》《祖国歌》两首作品的表现内容及其创作特点,由此引出学堂乐歌

的创作特点及其内容。

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其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

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

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还有各种艺术形式和技艺得以传

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创造的萌芽和发展。

⑤赏析歌曲《春游》作品:是我国第一首用西洋的音乐理论、五线谱、作曲技法等

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精华,尝试性创作的“三声部合唱”作品,是奠基我国合唱发展

的开山之作。

3.萧友梅

①聆听歌曲《问》并提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这句歌词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

虑与感慨,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也代表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思鹤,广东广州

府香山县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首位音乐博士,是中国第

一所正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一国立音乐院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

父”。

4、黄自

由清唱剧《长恨歌》引出作者一一黄自

①聆听歌曲:《西风的话》并提问:《西风的话》的创作背景是在什么季节?(秋天)

②作者简介: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

学音乐学院,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

严谨、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清唱剧《长恨歌》,抗战

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我国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

论,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

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第19节《学堂乐歌》4、7

8.课时作业设计:请大家自选诗词,借用《送别》的曲调来进行尝试编创。(参

考“填词歌”的创作手法或者音乐律动等。)

9.课时教学反思学堂乐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

接受的课,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

境,产生想听、爱听学堂乐歌的愿望,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时本节课的重点。

因此在课堂当中我始终注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很好的利用到学生的演唱能力,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

其中许多细节还待斟酌和提高。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

于思考,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音

乐之花”。

第二课时《人民音乐家一一聂耳》

1.课时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一一聂耳》一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

十单元第二节《人民音乐家》,主要是通过学习聂耳的作品《金蛇狂舞》,体会乐曲

的情绪情感,分析乐曲的创作技法及音乐特点,探究聂耳作品的价值意义。了解聂

耳所处时代背景,深刻感受聂耳等一代青年远大的志向、抱负,对国家对民族强烈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与爱国精神。

2.课时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

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及音乐基础知识,在以往的学习过

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但对于音乐的专业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掌握的还不

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针对本节课,同学们都知道聂耳先生是国歌的创作者,但对先生本人及其他作品却

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其作品《金蛇狂舞》了解不多。同时,器乐作品相比歌曲作品

来说可能更难分析一些。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情感,分析

音乐特点。从多方面认识、了解聂耳及其作品。

3.课时学习重点: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

其音乐创作。

4.课时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螺丝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5.课时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1.初步认识和了解聂耳,赏析作品《金蛇狂舞》,体会乐曲情感,分析乐曲特点。

2.聆听和演唱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并掌握其作品运用的传统作曲技法“螺狮结

顶”。

3.了解聂耳等一代青年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

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6.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跟随伴奏用琵琶弹奏《金蛇狂舞》主题乐段。

引导学生回答出作品名称及其作者聂耳,导出本课的课题《人民音乐家一一聂耳》。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乐曲,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人民音乐家聂耳

请学生朗读聂耳的生平简介。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无产阶

级革命音乐奠基者。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2

年他与任光、张曙在上海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开始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配乐作曲。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人物提高学生的个人参与感,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聂耳,

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作品鉴赏:金蛇狂舞

1.教师进行乐曲介绍。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

合奏曲。乐曲表现了南方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乐曲,把握乐曲的基本情感。)

2.初听乐曲。

问题:请同学们判断乐曲有几个主题乐段,感知乐曲的基本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该曲有三个主题乐段,全曲由这三个乐段循环反复演奏构成。乐曲的旋律活泼

跳跃,节奏铿锵有力,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渲染了强烈、欢腾、昂扬的节日气氛。

(设计意图:熟悉乐曲的整体结构,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及特点。)

3.分段聆听。

①重点聆听A乐段

聆听并思考:乐曲是直接进入了主题旋律的演奏吗?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引子部分由打击乐器演奏,节奏明快有力。为我们描绘了赛龙舟开始时整装

待发,人声鼎沸的场景。

带领同学们哼唱该段旋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乐曲的引子部分及其音乐特点。)

②重点聆听B乐段

聆听并思考:该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

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情绪更加欢快、热烈,节奏更加紧凑、颗粒性的音色更具弹性,充满生机。

带领同学们哼唱该段旋律。

★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什么?

金蛇一比赛的龙舟,狂舞一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设计意图:学生更易体会乐曲情绪的变化,抓住乐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③重点聆听c乐段

★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引导同学们结合乐谱,通过分组对唱、接唱的表演形式展开思考:这段旋律有

什么特点?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

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蝴结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谱例和唱简谱的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

把握我国传统的作曲技法“螺狮结顶”。)

三、拓展与探究

你还知道聂耳的哪些作品?探索其作品的价值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聂耳一生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其代

表作有《卖报歌》《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

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另外还有一批具有战斗性的论文。

聂耳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

术创造性,他是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的人,为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009年9月10S,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设计意图:了解聂耳作品的价值意义,深刻感受聂耳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对国家对

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音乐家一一聂耳,欣赏和学习了他的作品《金蛇狂舞》,

了解了我国传统的作曲手法“螺狮结顶”,该手法的特点是:乐句之间上下呼应、

呈现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

2.分享聂耳先生的一段话“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做无谓的伤感,并

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

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二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奋

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一一聂耳

《金蛇狂舞》民族器乐合奏曲

引子+A+B+C

“螺蝴结顶”

上下呼应、乐句逐渐缩短、结束在单音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大致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8.课时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螺狮结顶”的特点进行创作,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8.课时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意在使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全方面了解聂耳。教学过程

中不断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情感、分析作品特点,探究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这样既能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

生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会更加认真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以

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第三课时《人民音乐家一冼星海》

1.课时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了解学习冼星海简历的前提下,

以欣赏《黄河大合唱》为主要内容,《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

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展示了黄河桀瞥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全曲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

黄河》等八个乐章组成。《黄河大合唱》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作品表现了在抗日

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

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一一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

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

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和听觉感

受音乐,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由于作品有八个乐章,欣赏时可有详有略,重点聆听,从最熟悉的一曲切入。

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新音乐初放》这一单元前面知识的学习,认识、了

解了20世纪初我国音乐历史上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

表人物的情况,并联系音乐作品和社会生活现象认识和了解了这些音乐家对中国近现

代音乐以及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加上初中已经简单了解过《黄河大合唱》,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并不会感觉陌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

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

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3.课时学习重点:赏析《黄河大合唱》一、四乐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体

验音乐情绪,了解作品内涵。

4.课时学习难点:了解作品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及社会价值;

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情感表现上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

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5.课时学习目标:

一、审美感知: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深厚的音乐

情绪与情感,以及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认识了解音乐中丰富的声乐表现形式、鲜明的

音乐形象,突出的音乐特点,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进而认识这部作品伟大的

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文化理解: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了解冼星海生平和代表

作品,了解音乐家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三、艺术表现: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情感表现上的作用并尝试

用不同艺术形式赞美黄河及黄河精神。

6.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歌曲,你熟悉它的旋律吗?

播放《保卫黄河》,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提问:它出自哪部作品?它的创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二、聆听体验,感受经典

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的冼星海及其作品的资料。

三、赏析《黄河大合唱》

1.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

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性投入抗日的内

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

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

品O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

望病榻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

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

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2.介绍作品: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

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

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

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

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

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

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

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

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民谣

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6、《黄河怨》

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

明有力、富于动力。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

顶峰。

3.听赏《黄河船夫曲》

(1)整体欣赏《黄河船夫曲》

思考: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作品可分为几个部分?(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四部分:朗诵+三部分)

(2)分段欣赏《黄河船夫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开始在强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唱

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咳呦!划呦!划呦!划呦!划呦,冲上前!划

呦,冲上前!”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其中后半

拍起的小节和同音八分音符与同音三连音的反复加以强调,使情绪更加紧张。随后一

阵错落的大笑声,缓解了喘不过气来的激烈搏斗般的紧张气氛。舒展的弦乐间奏后,

平稳的四部合唱,重复唱出弦乐演奏的舒展旋律。随即,音乐又转入强烈的搏斗式的

旋律和浓厚的号子音调。全曲在船工号子的基础上,经高度提炼、加工,用精当的合

唱技巧组成了紧张搏斗、光明展望、继续奋战三个鲜明的场景,写出了一个斗争的运

动过程,勾勒出一幅音乐图画。

(2)欣赏朗诵部分

全体男生起立,有气势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

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

听吧!(设计意图:通过让男生朗诵,烘托合唱气氛,把学生带入到歌曲情境中来)

(3)欣赏第一部分:

提问:这段音乐运用了哪种民歌体裁形式?(运用了劳动号子体裁)

演唱形式是什么?(一领众和)

练习节奏

AxXXXXXXX0i

4---------=-------------------1

模唱《黄河船夫曲》第一部分,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和节奏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听赏,加上节奏练习培养学生从听觉、音乐要素等方面综合理解音

乐。)

学唱这一段,总结其音乐材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

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亲身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

(4)欣赏第二部分

音乐的速度、力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乐情绪如何?模唱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和情

绪的变化。

1-C

/---、/---、

:111.1185❶|1111165❶

我们■见了河我们段上了河

5se2:_______22_OI0GiS:_______55__O|(后略)

心哪安一安,r哪am-0*1

(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了船夫们在艰苦斗争中看到胜利曙光,内心充满必

胜信念。(设计意图:学生小声模唱第二部分后两句,进一步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

度、节奏的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欣赏第三部分

由强渐弱,由近到远,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的变化)

4.聆听《黄水谣》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速度和情绪变化如何?

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你能用颜色来表现各段的情绪吗?

(1)教师范唱第一乐段

(2)听赏《黄水谣》

(3)提问:《黄水谣》演唱形式?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如何?请学生

填表回答问题。

乐段演唱形式情绪速度代表颜色

第一乐段女声二部合唱抒情深沉中速绿色

第二乐段混声四部合唱悲痛呻吟慢速灰色

第三乐段女声二部合唱压抑悲凉中速-慢黑色

(3)教师小结:《黄水谣》

第四乐章:《黄水谣》。这是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合唱歌曲,也是一首歌谣式的抒情歌

曲。歌曲的旋律委婉而又深情,并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使简洁的再现部音乐首尾呼

应,完整统一。开始的乐句为上下13度的宽阔音域,包含了全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

音,并成为全歌曲音乐发展的基本音乐素材。前8句为一个乐段,旋律发展流畅自如,

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与黄河息息相关、辛勤劳作、世代耕耘的血肉关系,营造出人河

一体、人地一体的音乐氛围。随后,音乐进入对比性的第二乐段,以速度、节拍、音

色的对比,产生了令人痛楚、震惊的艺术效果。中间补充、连续性的间奏,为小调性

的和弦。第三乐段歌词只有两句,曲作将其扩充,重复歌词,形成全曲的结束。补充

部分由器乐演奏完成,虽然带有一点痛苦呻吟的意味,但并不是颓废不振的情绪,而

是充满着希望与奋斗。(设计意图:梳理乐曲特点,感受乐曲风格。)

5.《黄河大合唱》的小结

一首《黄河大合唱》曾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让我们知道自强不

息的中华民族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黄河大合》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

危亡的紧要关头,响亮地发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呼号,给了中华儿女极大

地勇气和力量,它从延安传遍全中国,传向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我

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和丰碑。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

强为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感受《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6.意义及影响

冼星海既是作曲家也是革命者,他用伟大的音乐作品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把自己的一切贡

献给国家和民族,他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让“坚韧不拔、志存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