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胪寺官员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礼宾图》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目录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朝:任务一:阅读教材P62,结合图册P77,找出秦朝周边有哪些民族,在地图相应位置上写出来。氐乌桓夫余周边民族分布任务二:阅读教材P62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对这些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2)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3)民族治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西南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二)汉朝:任务三:阅读教材P62,结合图册P78,指出汉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北方匈奴):西汉:和亲、三击匈奴;东汉:刻铭燕然山(西北)河西走廊:“河西四郡”(西北)西域:“西域都护府”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中央):“设大鸿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戍政策的作用。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巩固边防;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推动了民族交流;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任务四:根据图片和P63的【历史纵横】,思考促进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哪些?民族迁徙战争冲突胡族汉化江南开发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四)隋朝:任务五:阅读课本P63和以下图片,指出隋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岭南(1)战争: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2)行册封: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3)设机构: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3)设机构:中央设礼部(礼部司和主客司)和鸿胪寺(4)联系: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五)唐朝:任务六:阅读课本P63和图册P80,指出唐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1)东北:玄宗册封大祚荣“渤海郡王“(2)回纥: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怀仁可汗”(3)设置机构:在东北、西北、北方、南方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4)和亲、会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5)南诏:加封南诏诸王,南诏遣子弟入唐学习(6)中央:设礼部(礼部司和主客司)和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五)唐朝: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需向朝廷缴税。羁縻州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区别于藩属国“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五)唐朝:任务七:阅读材料,思考隋唐时期的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材料: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因俗而治,以夷制夷运用教化的手段③边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④管理机构层层分布,统治范围更加广泛任务八:思考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影响影响:稳定边疆社会秩序,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六)宋朝:任务九:结合地图与所学,分析宋朝的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1、并立: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岁币、岁赐、岁贡)2、吸收:各民族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3、交融: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从没中断过(榷场、互市)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议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促使宋代发展海上丝绸之路;②南方经济发展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各族割据战争,交流交往中进一步加强了民族交融。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七)元朝:任务十:阅读课本P64和图册P84,指出元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宣政院(1)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2)西藏: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代表中央管辖佛教和藏族事务,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赋役(3)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赋役(4)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元代既行汉法,又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八)明朝:任务十一:阅读课本P64-65,指出明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东北:设都司、卫、所(奴儿干都司),开放马市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北方(防御):修长城,设九边,开放马市贸易西藏:敕封僧俗领袖:“王”“法王”建立都司(乌思藏都司),贡赐、茶马贸易中央:设礼部、鸿胪寺和提督四夷馆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八)清朝:任务十二:阅读课本P65,指出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蒙古:蒙旗制度;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西藏: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西南:“改土归流”废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西北: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东南: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时期职官管理政策特点秦汉隋唐元明清典客、典属国和亲;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设护乌桓校尉;屯戍政策大鸿胪郡县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因俗而治;以军事防御为主;中央、地方协同管理;屯戍开发;民族治理体系初步发展礼部大鸿胪治理方式多样化;统治范围更加广泛;民族政策更加开放郡县制;册封谯国夫人;加强与流求的交流羁縻府州制度;和亲;会盟宣政院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因俗而治;重视儒学教化的作用;注重“华夷一体”;加强边疆治理,管理政策多元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行省制;设澎湖巡检司;设北庭都元帅府满蒙联姻;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册封达赖、班禅;设办事大臣;改土归流设“九边”重镇;都司卫所制度;土司制度;敇封西藏僧俗领袖;修筑长城;边境互市理藩院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1)移民或民族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4)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7)进行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西汉设西域都护。综合探究朝代行政机构边疆管理机构册封会盟和亲联姻战争秦汉隋唐明清【小结】典客、典属国大鸿胪礼部鸿胪寺南抚夷越设三郡等提督四夷馆理藩院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乌桓校尉,屯戍政策边疆推行郡县制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修筑长城,布置“九边”;北部设都司、卫设伊犁将军;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册封谯国夫人加封南诏王;唐蕃会盟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册封达赖班禅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吐蕃满蒙联姻北击匈奴攻打匈奴击败突厥平定准噶尔叛乱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朝代表现先秦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抗倭,海禁。中俄《尼布楚条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由开放走向封闭海陆并行和平交往朝贡体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特点?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朝贡体制朝:臣下觐见君主贡: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朝贡体制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政治上“朝贡外交”“封贡体系”;经济上“朝贡贸易”,官方垄断,忽视经济利益)一、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朝贡国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阅读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是什么?①以儒家价值为基础,崇尚睦邻友好。②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结构稳定维系千年;③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④“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⑤政府垄断、控制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⑦政治经济和文化多重联系;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1840年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