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_第1页
【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_第2页
【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_第3页
【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_第4页
【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LANETARYEARTHGEO©PPT第1章第4节Chapter1section42022版GEO©PPT0104CirclestructureOFTHEEARTH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科能力要求: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科拉半岛超深钻孔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孔UltradeepdrillinginKolaPeninsula,formerSovietUnion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Journeytothecenteroftheearth"uncoverthesecretsoftheearth'sinterior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Theinnerstructureoftheearth.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Theouterspherestructureoftheearth.CONTENTSCONTENTS01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TheinternalstructureoftheearthcannotbeobserveddirectlyScientistsunderstandtheinternalstructureoftheearthmainlythroughthestudyofseismicwavesSeismicwavecanbedividedintolongitudinalwave(Pwave)andtransversewave(Swave)震中震源波面断层断面#地震Earthquake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与地震波模式图地震建筑物破坏地震波及其特征Seismicwavesandtheinternalstructureoftheearth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速度较快传播介质: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质点移动:使地表物质上下震动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①纵波P-waveThepropagationspeedoflongitudinalwaveintheearth'scrustis5.5-7km/s,anditfirstreachestheepicenter,alsoknownasPwave.Itmakesthegroundvibrateupanddown,anditsdestructiveisweak.传播速度:速度较慢传播介质: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介质质点移动:使地表物质左右摇摆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称地震横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为摆动,对地面破坏很大。②横波S-waveThevibrationdirectionofthemediumparticleisperpendiculartotheforwarddirectionofthewave,soitiscalledseismicshearwave.Whenreachingtheground,peoplefeelshaking,andtheobjectswings,causinggreatdamagetotheground.2、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增加,这个不连的速度都明显续面叫“莫霍界面”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6371地面地心33莫霍界面2、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E-Core)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古登堡界面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①地壳Crust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Thecrustisahardcrustcomposedofsolidrocksontheearth'ssurface,locatedoutsidetheMohointerface;①地壳Crust地壳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上层:硅铝层,不连续;只存在于大陆上;地壳下层:硅镁层,连续,存在于大陆和大洋底部。②地幔

Mantle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式ThemantlerangesfromtheMohointerfacetotheGutenberginterfaceatadepthof2900kilometers,accountingfor80%ofthetotalvolumeoftheearth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Core)#软流层、地壳与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组成Thelithosphereisahardlithosphereintheupperpartoftheearthrelativetotheasthenosphere.岩浆喷出软流层AsthenosphereAsthenosphere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软流层、地壳与板块运动Theseplatesarefloatingontheflowingmantleasthenosphere.Withthemovementoftheasthenosphere,eachplatewillalsomovehorizontally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③地核E-Core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千米;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式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Core)#熔融外核与地球磁场Thermoelectriceffecttheorybelievesthattheheatproducedbyradioactivesubstancesintheearth'sinterior温差电效应学说认为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使地核熔融物质发生连续的不均匀对流,这样产生温差电动势和电流,由此电流产生地球磁场。固态外壳厚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陆壳平均39~41km,洋壳平均5~10km,全球平均17km元素组成: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莫霍界面:平均深度17km,深度=地壳厚度软流层厚度:80~400km;岩浆主要发源地地幔(上地幔、下地幔)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固态古登堡面:2900km外核:液态或熔融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铁镍核心,固态,温度高,压力、密度很大大陆地壳(花岗岩)大洋地壳(玄武岩)按比例绘制软流圈冰盖刚性地幔更坚硬地幔液态外核固态内核大气圈水圈大陆海洋地壳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平均33千米

2900千米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固体外壳;厚度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地幔上地幔主要呈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液态的金属物质内核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02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Theoutersphereoftheearthincludestheatmosphere,hydrosphere,biosphere,etcThesurfaceofthelithosphereisunevenandcoveredbytheatmosphere,hydrosphereandbiosphere地球大气层大气圈AtmosphereAcomplexsystemconsistingofgasandsuspendedmatter,mainlycomposedofnitrogenandoxygen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氮气氧气氩气氙气氖气氢气氦气氪气二氧化碳瀑布水圈HydrosphereHydrosphereisthegeneralnameofvariousformsofwaterbodiesonthesurfaceandnearthesurface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森林生物圈BiosphereBiosphereisthegeneralnameoftheearth'ssurfaceorganisms,thelargestecosystemandthelargestlifesystemontheearth.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大生命系统。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地球外部圈层与自然环境Theatmosphere,thehydrosphere,thebiosphereandthelithosphereareinterconnectedandpermeatedwitheachother,whichtogetherconstitutethenaturalenvironmentforhumansurvivalanddevelopment#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图示自然景观山体云层树木积雪湖泊草本地球的圈层结构Thestructureoftheearth'ssphere课时作业2022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第II版)Newcurriculumstandardof2022(people'sEducationEdition)Geographycompulsoryoneforseniorhighschool(PhysicalGeography)(versionII)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丁符合。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完成3~4题。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软流层 B.地幔C.地壳 D.地核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完成3~4题。【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表数百米内,远远小于地壳厚度,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第4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球内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传播速度比③快C.②是软流层D.①和②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 D.内外核之间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解析】第5题,地壳是莫霍界面以外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和②属于地壳。第6题,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7~8题。7.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地球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动物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课后作业#地球的圈层结构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7~8题。【解析】第7题,火山喷发,首先影响到的圈层是大气圈,然后降落到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选D。第8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