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音乐-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音乐-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音乐-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音乐-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芬芳茉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歌综合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以“《茉莉花》的传播与交融”为主线,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表现形式《茉莉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音乐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发展”理解。2、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3.欣赏《图兰朵》片段和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会演唱《茉莉花》片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知道《茉莉花》频频出现在中外许多重要的场合中。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教学重点】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了解民歌的变异性。但因主音尾音相同,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能感受到茉莉花的旋律。【教学难点】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苏小调,旋律优美、曲调委婉、情感细腻,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唱法达几十种之多;这首小调在十八世纪末流传到欧洲;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著名歌剧《图兰朵》,《茉莉花》香飘四海;近年来,《茉莉花》更以多姿的形象和迷人的风采频频出现在中外许多重要的场合中。本课以“《茉莉花》的传播与交融”为主线,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表现形式《茉莉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音乐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发展”理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导入《鲜花调》的歌谱工尺谱。师: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属于文字谱的一种,竖的文字是歌词,斜的符号是旋律,《鲜花调》流传范围遍及我国南北地区。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民间老艺人演唱的《鲜花调》,你是否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生:《茉莉花》师:我们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就起源于《鲜花调》。现在我们就来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它的情绪和速度。(课件)二、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师: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体会它的旋律特点和节奏特点。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划旋律线。(课件)生:旋律细腻、柔和,级进为主。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优美动听,南方小桥流水,说话吴侬软语,感情细腻。师:节奏是密集的还是疏松的?生:密集师:现在让我们来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演唱过程中思考这首歌主要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生:12356师:12356又叫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使用最多的五声音阶,具有独特的魅力。师:下面我们加上歌词随琴演唱这首歌曲,在演唱时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生:一字多音强调坐姿师:让我们用婉转细腻的声音来演唱(处理难点)(换气特别最后一句看老师手势)师:随伴奏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生:细腻优雅,柔和委婉,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人们惜花爱花的感情,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江南风格特点。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三、对比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师:请同学们欣赏东北的《茉莉花》,它在情绪、旋律、歌词、风格上和江苏的茉莉花有什么不同?生:豪放、粗犷旋律起伏较大。东北人豪爽的性格,说话声音洪亮,泼辣的语调、俏皮的二人转曲风,加入浓郁的北方地区风味“恩啊恩啊哎咳呀”而显得别具风味。对比表格总结相同之处:生:它们都是由同一个“鲜花调”演变而来,基本保留了“鲜花调”的原本曲风。在词曲表达上都是赞美“茉莉花”的洁白无瑕,芬芳迷人,都表达了人们惜花爱花的情感。不同之处:生: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平稳而婉转流动,在演唱上多为一字多音,词与曲搭配匀称。东北民歌《茉莉花》在演唱上为每一字一个音,在词曲表达上爽朗热情、开朗直接、感情饱满、活力四射,表现了东北人性格豪迈、直爽的特点。师:为什么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地方传唱,会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的音调?这体现了民歌具有什么特点?生:在各地因为方言语调、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版本曲调各异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的歌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四、欣赏歌剧《图兰朵》师: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思考:这里面的旋律出自于哪首歌曲?为什么?生:《茉莉花》因为主音和尾音相同。随琴视唱简谱师:《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一首中国民歌,并作为中国民歌的典范被广泛传播,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大半个世纪以来,歌剧《图兰朵》成为了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而中国小调《茉莉花》也因此香飘四海。五、演唱新版《茉莉花》《茉莉花》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唱简谱

再提主音尾音万变不离其宗

尾音还是落在5音上

始终能感受到茉莉花的旋律o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六、扩展近年来,《茉莉花》更以多姿的形象和迷人的风采频频出现在中外许多重要的场合中。你知道在哪些重要的场合演奏了《茉莉花》吗?为什么?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七、茉莉花永远芬芳《茉莉花》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来自民族民间的土壤,这是她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就如同一位文化使者,传播着中国的音乐文化;同时,它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融合和发展。中国的茉莉,世界的芬芳。《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下课!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的低年级,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新的知识也接触的比较快,并能对所学充分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予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六年级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但对于歌曲视唱旋律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同学能随老师的琴声哼唱及模唱出旋律,但要求单独视唱还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教学,相信会有所提高的。本课在设计时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愉悦性,通过欣赏、歌唱、节奏等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艺术的启迪。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聆听与感受、实践与体验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茉莉花》歌曲的特点,通过演唱不同的版本,从而了解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整个教学设计重点由听入手,通过不同方式的进行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乐曲表达的意境。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采用了听、唱、划拍、划指挥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听觉为先导,动觉、视觉积极介入的审美感知方式。在学生专心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引领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来感知、理解作品。教学中既有安静聆听的方式,也有听动互补的听赏方式;既有完整的听赏,也有片段的重点感知。听觉感受贯穿于教学始终,媒体也以静态、动态的画面,鲜活的音像传递作品表达的情与景。整节课学生们能在听、唱、划拍等音乐活动中感知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风格,以及《茉莉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自豪。最终,目标达成,教学效果不错。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苏小调,旋律优美、曲调委婉、情感细腻,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唱法达几十种之多;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受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而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的《茉莉花》音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性。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一首中国民歌。1840年,英国首任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中记录了这首民歌。这首小调在十八世纪末流传到欧洲;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著名歌剧《图兰朵》,《茉莉花》香飘四海;近年来,《茉莉花》更以多姿的形象和迷人的风采频频出现在中外许多重要的场合中。本课以“《茉莉花》的传播与交融”为主线,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表现形式《茉莉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音乐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发展”理解。评测练习《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一、分析江苏《茉莉花》和东北《茉莉花》这两首民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东北《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茉莉花》情绪旋律歌词风格江苏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清丽流畅一字多音江南小调清新淡雅东北豪爽粗犷夸张风趣语气词多东北二人转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和哪首歌相似?课后反思

《茉莉花》(鲜花调)是自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曲,由《鲜花调》导入,设计合理。然后,通过江苏民歌《茉莉花》、《图兰朵》中《东边升起月亮》以及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这一系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在本课教学中,我达到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较好。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时,学生的表情不够好,以后要多观注这一方面,提醒、启发学生要会微笑着唱歌,注意表情。我也要再学习,再摸索,希望以后能多为学生设置丰富的欣赏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在欣赏中通过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观念,增强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审美奠定良好的基础。一、音乐就是美的教育,让激趣贯穿整个教学设计。本节课秉着要让学生有兴趣、想要学的理念,一步步设计的。二、教学语言就是一门艺术,要规范标准的来表达。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确切规范,具有准确性。在语言表达上要十分注重准确性,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所以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恰当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感情,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学语言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包括说话的表情、语气、语调以及伴随的手势、姿态等等。特别是评价性语言的运用,时刻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和心理。精炼的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三、自身教态就是一种人格魅力,要亲切自然的流露。只有自己充满激情,学生才会被带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融入音乐之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