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八篇第1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最近我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在西安事变纪念馆进行了学习,学习后感受颇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西安事变是一件大事,蒋介石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被扣押,生死在一线之间。根据在纪念馆里看到的史料,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五间厅休息华清池距离西安古城约30公里,凌晨听到枪声约30名蒋的卫士被打死,在卫士的帮助下先是跳窗,然后翻墙,最后往骊山上跑。在张学良部队搜山中,蒋介石的卫士被击毙,蒋介石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被士兵发现捕获。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兵谏,现在大概反推他当时的所思所想。中央红军长征后来到了陕北,蒋介石认为红军已是强弩之末,命令张学良加紧剿共。张学良当初并不是没有剿共,只是红军的战斗力超过了他的想象。
1935年8、9月间,张学良以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之职,率领东北军主力来到陕甘,参加国民政府军队对陕甘红军发动的第三次围剿。10月1日和12日,刚刚合编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在劳山和榆林桥两次战斗中,消灭了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师有余,致使积极剿共的张学良产生慎战的思想。11月23至24日,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指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直罗镇的战斗,更是歼灭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O九师全部师长牛元峰被打死及一O六师的一个团。东北军三战失败,损兵折将,将士产生不愿剿共的情绪。张学良请求抚恤死难将士受到冷遇、讥讽及部队番号的取消,都极大地打击了张学良先剿共、再抗日的信心。
蒋介石也要求杨虎城要积极剿共,但杨虎城知道红军的战斗力。
1934年12月,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之名义北上抗日的红二十五军,经过战略转移进入陕南,至1935年7月离开。期间,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月5日、2月1日和2月5日,在秦岭山区的葛牌镇、蔡玉窑、文公岭三次战斗,歼灭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第126旅5个多营兵力。随后,又于3月10日在洋县石塔寺打垮杨虎城部警备第二旅,击伤旅长张飞生。4月9日的九间房、7月2日的袁家沟口战斗,分别歼灭杨虎城部警备第三旅大部和警备第一旅,俘旅长张汉民、唐嗣桐。红二十五军在秦岭山区重创杨虎城部的战斗,给杨虎城第十七路军中一些主张推行剿共政策的将领以沉重打击,使杨虎城十七路军执行蒋介石剿共政策的意志发生了动摇。杨虎城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1936年,在民众抗日情绪高涨时,身为军人的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张学良劝说时痛哭流涕,但都没有效果。蒋介石最后说,要么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让出来,中央军过来,要么你们就去剿共。张学良已没有了退路,最后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54年,杨虎城将军全家在建国前被蒋介石杀害,结局让人唏嘘!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当时张学良的公馆,张学良、赵四小姐还有他们的孩子住在里面,里面有三幢小楼,周恩来同志当时临时住在靠最里面的一幢小楼里。宋美龄、周恩来、张学良在张学良住的小楼里商量和平解决事变的方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彰显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的人大气魄、大胸襟!国共分裂后,蒋介石一直在杀共产党员,主席的妻子、弟弟、妹妹当时都被蒋杀害,朱德的妻子也被蒋杀害。但涉及到具体问题解决时,老一辈领导人都从民族大义、国家的前途来考虑,都认为蒋介石不能杀,都主张和平解决。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气魄、胸襟!很多时候,解决问题时,如果仅从个人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全局、从国家的前途、从全民族角度考虑问题,那将是一种悲哀!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2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事变的成功发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再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最后蒋介石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第3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西安事变纪念日学校组织了学习活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是以原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的西安事变旧址改建的,是遗址性博物馆。
包括张学良将军公馆、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五间厅等处旧址,并举办有张学良将军生平展、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和西安事变等基本陈列。共展出700余件历史照片、大量历史文件及几十件文物等。
没有历史功底的朋友估计会觉得很单调,但是如果懂点历史的话,会觉得这里非常有意思。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现在看到的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别墅为基础的西安事变旧址改建而成的,属于人文景观。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免门票的,整个景区分为四部分,平楼、两栋小楼、花园。建议从平楼第一展厅开始看,这样符合历史顺序,会让你循环渐进,真实的感受当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是如何舍身救国。张学良将军以兵谏改变了中国历史,换来了几十年幽禁岁月,却从不后悔,不得不令人钦佩。第一栋小楼有他的题诗一首: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很震撼人心,像先烈们致敬!
第4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说到西安,最先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大雁塔?兵马俑?羊肉泡馍?我最先想到的是西安事变,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就是西安事变,那个时候年龄还比较小,学完课文,也不知道西安在什么地方?但是从那个时候就特别地敬佩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来西安,长大了,一定要当兵,要做像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似的人物。今天来到西安,就急着要先去西安事变纪念馆。
现在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就是张学良将军公馆和杨虎城总将军公馆,他们的公馆都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小楼。室内展出的张、杨将军的生平、史迹,从这些展品,足以表明他们是一位坚毅、自信、深沉、乐观的铮铮铁汉。
几十年过去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张、杨二位将军,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一个上午,我一直在激动、惊叹的情感交融之中,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并在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公馆拍照留念。只可惜西安事变纪念馆留言桌上的笔没有水了,我的留言,只在在电脑上写了。
第5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渭河正阳大桥项目人员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公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大门开在北墙正中,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公馆整体布局分两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灰色西式楼房(东楼、中楼、西楼),对面一排平房是张学良将军的生平陈列馆和史实陈列馆。
东楼是机关楼,是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李克龙、泰邦宪(博古)等爱国将领曾居住过的地方;中楼一楼是客厅、会议室,二楼是公馆机要秘书、公馆侍卫副官办公及卫士住所之地;西楼是张学良及其眷属居室;三栋大楼静静地矗立着,像是在守望着主人的归来,这种安详的氛围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西安事变,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的蒋介石,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通过此次参观教育大家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以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弘扬实事求是、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6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
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
第7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第8篇: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体会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加速肢解中国的步伐。
1933年1月3日,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
1933年2月21日,十万日伪军进攻热河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东北军望风而逃。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而当中国大好山河屡遭肆虐之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却对日本的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屡加容忍、妥协,在内战的舞台上大方异彩。
1932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5日,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准备对日交涉停战。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监视之下。1935年5月,受日本要挟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主权。1935年10月,蒋介石同意了日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纲领的广田三原则。
1933年7月,蒋介石以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破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首领冯玉祥离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出国,孙良城解甲归田,而吉鸿昌更是被杀害于天津。
1936年6月1日开始,蒋介石与两广的矛盾险些酿成内战,他无视两广的北上抗日请求,还不断分化、胁迫、收买,使宝贵的抗日浪潮消解于无形,虽然两广的这个抗日口号只是借口,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开始,蒋介石就不断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扩大内战范围和程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不断无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提议,依旧对红军步步紧逼。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看来,中国遭受的灾祸不仅是来自急于扩张的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职务宣誓会上的训词中公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不可否认,攘外必先安内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正确而有效的,不过我认为在20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情形紧迫,日军不断对中国进行蚕食之时,进行对外战争维持中国的存续远比用内战缓慢安定国内形势更为重要。蒋介石为了安内而对日本的妥协,使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肆无忌惮。在当时来看,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日军的进攻、日本的扩张,而不是来自中国国内鲜能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造成重大影响的反对势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其红军。蒋介石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中国当时的矛盾已由国内各势力间的政治矛盾转移到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他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想肃清国内的反对势力,成功地巩固自己对中国的统治、控制。而这,从爱国主义的角度上看,是与之完全背道而驰的。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若不坚定地奉行爱国主义,并把它作为行动的准则,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保护主权、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权利,他还能称作、还配成为一位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深度信赖与忠诚,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是一种保留国家存续的强烈意愿,它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与团体利益之上。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动乱时期中,爱国主义我想就深切地表现在保护祖国不受外敌入侵上,它应该以国家的安全与利益为最根本,旨在维护国家的存在,因此损害国家力量的内战是不被允许的。在被日本大肆侵犯,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奉行爱国主义,便应该集合国内所有的爱国志士,所有的可以保护国家的力量,进行抵抗和驱逐的战斗,而不应该继续内战,把攘外的珍贵力量都无谓地消耗在了内战的无底洞中。这种论调可能有些极端与短视,但当国家不复存在时,再长远的考虑也都只是镜花水月。因此,真正的爱国主义,便是抛却个人利益,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对蒋介石来说,便是攘外大于安内。
蒋介石做不到奉行爱国主义,但有更多的国民与将领可以做到。于是,西安事变便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背景下轰轰烈烈地开始的。
日军侵略我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遇到不执行蒋不抵抗命令的东北军将士的顽强抵抗。
日军进攻锦州,戍守的东北军将士坚守不退,直到弹尽粮绝。
日军进犯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十九路军拒绝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奋起抗击日寇侵略。
日军进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协议书签订前叫什么期
- 租房协议书壁纸
- 2025年出租车司机因病需要与公司终止劳动合同
- 2025餐厅整体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成人英语培训行业不同级别课程学习效果与就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5工业用地转让合同
- 江川小学结业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便利店租赁合同
- 2025广东省劳动合同样本下载
- 2025煤炭储存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市北资优六年级分册 第10章 10.6 探索用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形状 郑斌
- 第二讲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GB/T 25048-2010金属材料管环拉伸试验方法
- GB/T 21508-2008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 GA 423-2015警用防弹盾牌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套普通话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5 Revealing nature-Starting out课件共11张PPT
- 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及临床意义课件(PPT 3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