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1页
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2页
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3页
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4页
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猴王出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2.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进bèng、镌juān、劣liè、挈qiè、瞑míng、耶yé。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hē)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仲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一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情节相关词句表现手法

石猴探洞“我进去!我进去!”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语言、动作……

石猴报喜“大造化!大造化!”复瞑目蹈身,跳出水外……语言、动作……

石猴称王“都随我进来!进来!”又瞑目蹲身,往里一疏……语言、动作……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花果山上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期问

齐天大圣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