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精华】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认真观察画面,能用比拟完好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2、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儿保护牙齿。活动准备:牙刷一把、牙膏一支、拍摄的`《刷牙》用书画面。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出示牙刷一把、牙膏一支: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它可以用来干嘛呢?你会刷牙吗?你是怎么刷的呢?二、欣赏画面。1、有个小朋友正在用牙刷刷牙呢?我们。2、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小朋友在干嘛呢?你怎么知道他在刷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刷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刷牙吧。刷了牙嘴里会怎样呢?为什么?还有谁看到了不同的地方?3、老师用儿歌里的语言小结。三、欣赏儿歌。1、有一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刷牙,它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2、老师朗读儿歌,幼儿欣赏。3、提问:儿歌里说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刷牙歌》4、老师再次朗读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是怎样刷牙的呢?你从哪一句听出来的?四、小结。小朋友你们在家会刷牙吗?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刷呢?我们要早晚坚持刷牙,保护我们的牙齿。来,我们一起刷牙吧!复习《日常生活模拟动作》。小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认识苹果》是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着手,为幼儿进展一个丰富多彩的认识苹果的过程。苹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见,家长往往会忽略让幼儿认识苹果,让幼儿对苹果有一个深化的理解。怎样让幼儿在小小的苹果中探究发现科学的机密?怎样有效的引导幼儿在观察苹果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因此我设计了《认识苹果》这个科学活动,来引导幼儿真正的认识苹果。活动目的:1。观察理解苹果的特征。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3。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活动重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理解苹果的特征。活动准备:1。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红富士、蛇果、青苹果、黄蕉〕2。小叉、盘子等假设干。活动过程:一、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呀?〔苹果〕2。师:苹果真多呀!我们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看看谁发现的最多。3。师:谁来说说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幼1:我的苹果是圆圆的。老师追问:这个圆圆的苹果象什么呀?〔皮球、____〕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苹果会怎样?〔苹果会滚动〕幼2:我的是红颜色的。老师追问:谁的苹果也是红色的举起来给我们看看。还有跟他们不一样颜色的`苹果吗?〔引出绿色、黄色〕幼3:上面还有柄。柄长在哪里呢?〔凹进去的地方〕4。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小结:苹果看上去是圆圆的,凹进去的地方有个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5。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老师介绍苹果的名称:青苹果、蛇果、红富士、黄蕉等〕二、观察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1。师:我们看到苹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们知道苹果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猜想〕2。师:如今我来把它削开,看看苹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3。师:果肉里面又会藏着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儿猜想〕如今老师就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三、品味苹果。1。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的?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苹果请小朋友尝一尝,说说苹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甜甜的,脆脆的……〕3。小结:苹果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苹果,这样身体才会棒棒的。活动反思: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场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答复。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展考虑并答复下列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化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展答复,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方法打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方法进步幼儿的考虑、表达才能。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究出其中的科学机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小班教案篇3活动目的1学习区分上下位置。2愿意帮助别人活动准备1设置娃娃家里物品乱放的场景。(玩具杯子、碗、锅等在不同的地方。)洋娃娃4-6个3幼儿用书活动建议1老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娃娃家。(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娃娃家里物品的位置,引导幼儿说出XX物品在XX的上面(下面),感知区分某一物体为参照的上下。(2)引导幼儿说说娃娃家的这些物品应该摆放整齐,说出XX物品应该放在XX的上面(下面)。(3)请几名幼儿整理娃娃家,其他幼儿说说物品摆放在哪儿了?是否整齐?2、请幼儿和洋娃娃一起玩“捉迷藏”游戏。(1)回忆歌曲《内内抱着洋娃娃》,激发幼儿产生对洋娃娃的兴趣。(2)请几名幼儿到娃娃家长找出藏起来的洋娃娃,找的.后说出位置(在床、桌子…的上面、下面)。(3)幼儿分组玩游戏,练习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4)老师再次江洋娃娃藏在不同的物体的上下位置,请幼儿找出来,游戏反复进展。活动延伸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途、找出藏在桌子下面的洋娃娃。小班教案篇4活动目的:1、学惯用手按住滚过来的球,锻炼手下的控球才能。2、体会足球活动的快乐,喜欢足球运动。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足球。活动过程:一、开场局部1、幼儿自由活动。2、幼儿暖身活动足球操: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腰部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二、根本局部1、跟足球跑。①老师示范一次,提醒幼儿。②幼儿练习。③幼儿个别示范。④集体练习,老师指导。2、按住滚过来的球。①集合幼儿:表扬在练习中表现好的幼儿。②介绍游戏——用手按住同伴滚过来的球。③把幼儿分成六组站好,然后由一组幼儿把球滚过去,对面的幼儿用手按住同伴滚过来的球,注意要在球的正面出手。④幼儿游戏老师指导。三、完毕活动要求幼儿自己拾掇活动玩具。快快躲起来目的:1、在说说玩玩中体验游戏的快乐。2、对大小、数量、颜色感兴趣。准备:1、熟悉《三只熊》的`故事。2、三个颜色大小不同的圈圈。3、音乐《快乐的小熊》。过程:一、集中游戏1、哇,这是什么呀?〔圈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圈圈〔1、2、3〕这些圈圈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大小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2、宝宝们跟妈妈一起来玩圈圈罗。①我们到大圈圈来玩一玩。边念儿歌,边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如:小兔跳,小马跑,小鱼游等。问:你在哪个圈圈里玩呀?②我们到中圈圈里去玩了。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圈圈做游戏。如:小手和圈圈做朋友罗,双手拍拍地;小脚和圈圈做朋友罗,跺跺脚等。问:你的什么和圈圈做朋友啦?③我们到小圈圈也去玩一下。听口令做动作,如:老师说上,小朋友就把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老师说下,小朋友们就把小手放下去;老师说前,小朋友们就把小手平平地向前举;老师说后,小朋友们就把小手藏后面。二、分散游戏1、呆会儿妈妈把眼睛闭起来,请宝宝们自己找个圈圈躲起来,你喜欢哪个圈圈就躲到哪个圈圈里去。2、一、二、三;三、二、一;找个圈圈躲起来。①这个圈圈里有几个宝宝?那个圈圈里有几个宝宝?〔引导幼儿练习数数〕②你躲在什么圈圈里?〔引导幼儿完好地答复下列问题说出圈圈的颜色、大小〕3、游戏反复三到四次。三、放松活动好了,宝宝们该做运动罗:向前爬,向后爬,打个滚。模拟熊的各种动作。小班教案篇5【设计思路】素材分析^p: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一个很经典的生活教育素材。主要讲了小弟弟因为吃饭喜欢东张西望而掉米粒,被大公鸡叫他漏嘴巴,还去啄他身上的米粒而被吓哭了,最后他学会了专心吃饭,大公鸡只好去找虫子吃了。为了让故事更合适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对原著稍作了修改,把奶奶的角色删除了,插入了小弟弟的录音与幼儿互动,激发了幼儿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历来帮助小弟弟,一使故事更加生动了,二使幼儿参与性更强了。幼儿分析^p:《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才能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小班幼儿由于手眼脑的不协调,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再加上独生子女的优越感,缺少单独吃饭锻炼的时机,挑食偏食非常严重,致使每天都有很多饭菜浪费了。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于小班而言是一个关键期,我班幼儿吃饭时也有很多不良习惯,如掉米粒严重、还东张西望爱说话,小碗没扶住而打翻饭菜,再加上本月我们的生活关注重点是进餐环节,结合我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因此我选择了《大公鸡和漏嘴巴》这一文学作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中,理解吃饭不掉米粒的好方法。环节分析^p: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抛出问题的方法引出故事的主角小弟弟,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重点环节就是欣赏理解局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故事制作成ppt,插入了生动的小弟弟录音,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幼儿运用已有的零散经历在帮助小弟弟不做漏嘴巴,通过老师的梳理和儿歌总结帮助幼儿积累吃饭时更多不掉米粒的好方法,促进幼儿养成更好地进餐习惯。最后为了使整个活动保持连接性再次引出大公鸡,使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延伸环节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理论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催促幼儿养成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习惯。【内容与要求】在听听、看看、说说中,理解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逐步养成良好地进餐习惯。【材料与环境准备】ppt、录音、大公鸡头饰【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价值: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1、欣赏故事第一段〔价值: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1〕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小弟弟为什么哭了?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价值: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答复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根据幼儿的答复出示相应的图片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过渡语:让我们,这次的小弟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稳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1〕如今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师:如今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三、回归生活〔价值: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延伸:〔价值:这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理论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催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2、活动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小班教案篇6教学目的:1、观察图画,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2、感受妈妈的爱和拥抱的温馨。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教学准备:1、《妈妈抱抱我》PPT课件2、背景音乐3、场地布置〔请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两坐在一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动物妈妈对动物宝宝表达爱的方式。难点:感受妈妈的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局部:师:“小朋友们,今天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播放课件,让幼儿理解动物妈妈对宝宝表达爱的的方式。1、出示第一张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都有谁呢?”〔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进展观察,有鸟妈妈,小鸟,房子,大树,鸡妈妈,小鸡,小宝宝,还有小狗。〕师:“有小鸟在欢快的唱着歌,有漂亮的房子,有绿色大树,有得意的小宝宝。”“我们来看一看小宝宝看到了什么呢?”2、出示第二张图片,理解鸡妈妈对小鸡的爱的表达方式。师:“宝宝看到了什么呢?鸡妈妈在做什么呢?”〔鸡妈妈在给小鸡喂米呢。〕“鸡妈妈非常爱她的孩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鸡妈妈是怎么样抱小鸡的吗?跟你的好朋友学一学鸡妈妈抱小鸡?请幼儿学一学,“你们认为鸡妈妈是这样抱小鸡的啊。”出示第三张图片,师:“哦,原来鸡妈妈是用翅膀抱抱她的孩子。”老师走到一个小朋友前面伸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他。“鸡妈妈就是这样爱她的孩子的,好温暖啊。”3、出示第四张图片,理解狗妈妈对小狗爱的表达方式。师:“宝宝又看到了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玩得开心吗?那你们说狗妈妈是怎样抱小狗的呢?你们来学一学吧。”请幼儿学一学,然后出示第五张图片,“你们看,狗妈妈用舌头轻轻地____的孩子。狗妈妈是这样抱她的孩子的,多温暖啊。狗宝宝好幸福啊。”4、出示第六张图片,理解鸟妈妈对小鸟爱的表达方式。师:“图上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那我们想一想鸟妈妈是怎么样抱小鸟的呢?请你们来学一学吧。”出示第七张图片,“哦,鸟妈妈是用嘴巴轻轻地给孩子挠痒痒呢。鸟妈妈用它尖尖的.嘴巴给小鸟的羽毛挠痒痒呢。鸟妈妈的爱真温暖啊。”鸟妈妈是这样抱小鸟的。5、出示第八张图片,理解大象妈妈对小象爱的表达方式。师:“图上有谁呢?大象妈妈怎么样抱小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第九张图片,“哦,原来象妈妈是用鼻子温顺地抚摸着小象,象妈妈的爱好温暖啊。请你们也学象妈妈来抱抱你的宝宝吧。”6、出示第十张图片师:“宝宝想到妈妈,妈妈是多么的爱宝宝呀!老师也非常爱你们,来宝贝们让老师妈妈好好的抱抱你们吧!此时出示第十一张图片,播放音乐,师:“好温暖的抱抱啊,抱抱里有许许多多的爱,妈妈抱着的感觉真好啊。”三、把抱抱送给客人老师,活动完毕。师:“小朋友们,好温暖的抱抱啊,如今把我们温暖的抱抱送给客人老师们吧,让客人老师也感受到宝贝们爱的抱抱吧。”教学反思:我之所以选择绘本《妈妈抱抱我》进展教育,一是因为抱抱是爱的表现,是最直接、最自然地情感交流,本故事抓住了幼儿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亲情关爱和对小动物的新奇,特别合适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题材看似简单,却非常贴近幼儿生活,角色清楚,可以用眼用心感受到图像所传递的讯息,满足孩子被爱,被拥抱的心理需求。从鸡妈妈用翅膀抱他的孩子,狗妈妈用舌头舔他的孩子,鸟妈妈用嘴巴轻轻地亲孩子,象妈妈用鼻子温顺地抚摸小象,整个故事表达了浓浓的爱意,真诚的情感表露震撼人心。整个活动,气氛温馨轻松自然,我始终注意语气轻重缓急,注重情感表达,师幼互动亲切,情感交流真切自然,缺乏的地方就是假如去掉让孩子拓展生活中寻找爱的这一局部,在时间和完好度上就会更一筹,这个可以作为课后的活动延伸。但总体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到达了料想的效果。小班教案篇7活动目的:1.观察、理解小猪吃掉小兔萝卜屋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能用较完好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2.体验同伴间互谅互帮的情感。活动准备:《萝卜屋》PPT、大书、真实物萝卜活动重点: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画面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活动难点:理解有时候做错事情光说对不起是不够的活动过程:一、游戏变变变引入活动——今天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沙河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曲周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环保设备检修保养与污染控制合同范本
- 2025电器维修技师培训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投影仪设备定制生产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电气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书
- 2025年城市公园挡土墙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版山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科技创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控协议
-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与实施细则
- 退兵移交协议书范本
- 经营管理岗位竞聘
- 2025-2030中国雪茄和雪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安检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500强企业管理制度
- 美容过敏纠纷协议书
- 幼儿园教师保教结合培训
- 2025年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范文
-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考核试卷
- 2024年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