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时教案

教学时间学科语文

课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型新授课

来源

备课人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标分析这篇文章根据屠呦呦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发表的论文编写而成,由作者本人审定。文章回顾了作者和她的团队多年执着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并拯救成千上万患者的历程、展示了科学发现之不易、科学家的担当精神以及科学发现道路的艰辛。文章由引言以及各小标题所领起的部分组成,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由,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组成。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第三部分包括,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文章的开头、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展示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风采。

教材分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写的文章,为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1课中的文章,所属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单元重在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青蒿素:人类疾病的一小步》是一篇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的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在平实的叙述中,回顾了作者和她的团队多年执着的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并拯救成千上万患者的历程,展示了科学发现之不易、科学家的担当精神以及科学发现道路的艰辛。在本实用文的学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品味字词句的过程中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体悟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及敢为人先的科学创新精神,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屠呦呦团队体现出来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等精神,值得当代中学生学习,符合新高考“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医学研究精神,感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教学重点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培养信息筛选及整合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屠呦呦等不同领域学者们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

教学策略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教具准备希沃白板、课本、导学案

教学过程修改或调整

第1课时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分享你身边发生的或者你所了解的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和事。橘井泉香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记载:苏耽由于德行出众,在汉文帝的时受天命为天仙。苏耽在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服下就能治愈。”后来果然瘟疫肆虐,前来求取井水、橘叶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治愈了。于是医学史上就有了“橘井泉香”的典故。杏林春暖三国时有位医生叫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棵,轻病患者每人种一棵。几年后,杏树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每逢杏熟,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董奉又用换来的稻谷救济贫民百姓。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着一个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遂买了酒肉,恭敬地拜见老翁。后来,费长房随老翁进入葫芦十余日学得方术,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普济众生。橘井泉香、杏林春暖、悬壶济世,这些美好的故事传说无一不彰显着我国中医药学家济世救人的高尚品质,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中医药学、治病救人相关。它的作者,便是获得了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屠呦呦,请同学们齐读屠呦呦的颁奖词,感受屠呦呦的人物品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屠呦呦是谁?她都做了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才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呢?一、作者简介1.人物简介屠呦呦(1930.12—):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成就: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2.个人荣誉(并未全部列举,只挑选了几项)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2年:全国三八红旗手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6年: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改革先锋2019年:共和国勋章、最美奋斗者所获奖项不计其数,所得荣誉堪称等身,屠呦呦,她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请同学们齐读以下呦呦语录,在诵读的过程中,汲取前辈思想之精华,获得奋然前行之力量。3.呦呦语录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不要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不要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时机成熟时,便有一批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做出来的朋友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其实,伟人并非生来就是伟人,更多的时候,是时势造就了英雄,屠呦呦也不例外。她之所以会和青蒿素扯上关联,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二、背景探寻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温提取的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屠呦呦团队最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什么又是疟疾呢?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迄今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仍很严重,世界人口约有40%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仍是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疾病,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床症状,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亚洲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屠呦呦及其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青蒿素,毋庸讳言,历经半个世纪,青蒿素对全球疟疾防治功不可没。正因如此,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本文便是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上的论文编写而成。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以下字词,再自由诵读文本,思考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三、预习检测竹篙gāo青蒿hāo衷心zhōng奎宁kuí疟疾nüè疟子yào精髓suǐ秘鲁bì瑰宝guī勋章xūn茎叶jīng秘密mì灌木guàn肆虐sìnüè呼吁yù相悖bèi瓜葛gé姓葛gě手肘zhǒu浸渍zì绞杀jiǎo症状zhèng症候zhèng熔点róng胶囊náng表彰zhāng部署shǔ氢化物qīng羟基qiǎng繁衍yǎn砒霜pī杉树shān彬彬有礼bīn佐使zuǒ活血化瘀xuè冠心病guān芍药sháo糖苷gān沧海一粟sù福祉zhǐ衣冠guān冠军guàn血栓shuān蕨类jué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第二课时四、整体感知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对应时间点圈点勾画出与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有关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体现出了屠呦呦怎样的科研精神?课文对应部分时间事件研究进展第一部分童年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2000个方药↓挑选抗疟方药640个↓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小白鼠身上做实验(效果甚微)↓查文献青蒿提取物↓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分离提纯青蒿素↓试用青蒿素胶囊↓研究评价双氢青蒿素↓发展青蒿素衍生物1955年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被中医研究院任命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成功从青蒿中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从分子到药物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与同事做志愿者;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1972年11月8日找到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影响世界1977年青蒿素立体分子结构被发表,并被收录1979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发明奖”1981年第一个发言作报告1982年会上所做的《青蒿素的化学研究》报告公开发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发展与超越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2009年《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数十年如一日,屠呦呦在科研的道路上勤勤恳恳,不言苦,不放松,她有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潜心钻研、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习近平曾言: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克强曾说: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也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3.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与她内在的精神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感受其崇高精神。例1: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体现出屠呦呦孜孜以求、不怕艰辛的奋斗精神。例2: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句子中又用了最早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与严谨。体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锲而不舍的实战精神。例3: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研究环境恶劣,但屠呦呦及其团队仍排除万难进行了临床试验。体现出他们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和致力于科研的奉献精神。例4: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屠呦呦充满着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例5: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屠呦呦有着谦虚且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回顾文本,细梳根由,我们发现,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与她以下几点精神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①敬畏好奇、热忱医学的浓厚兴趣。屠呦呦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②治病教人、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③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④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第三课时4.屠呦呦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十分难能可贵,你觉得他们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从内因来看: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同时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医学,这些都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锲而不舍。在抗疟研究这一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了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实验,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重视古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遇到困难时,她把目光投向历代中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2)从外因来看:中医药学是个巨大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团队的力量。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组员齐心协力。在抗疟研究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项目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五、思维延伸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在学过本文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示例一: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好奇心对于一个人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屠呦呦从小就饱有对中草药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为她后来能够坚定的选择中草药提取的科研方向种下了种子。示例二: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示例三: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地投入其中。示例四:对科学事业本身的热爱与执著才是一个真正科学工作者的终身追求,某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可以“功成不必在我”,但来不得急功近利,“出名要趁早”的浮燥与焦灼。小结:85岁的屠呦呦淡定背后的执着坚守,代表中国大陆科学家“破冰”诺贝尔奖,也是对那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论者的提醒。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它无法严格地用投入去预测产出,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就能创造出新事物,也很难按部就班达到预定目标。科学的通途有很多走法,无论头衔和身份,无论领域和方法,“科学家”才是唯一的、纯粹的标签。有人描述得很形象,真正钟情于科学的人出发点并非想去拿奖,也许一辈子不会有丰硕的成果,有人可能用毕生精力,也只是在科学的某个关口书写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六、文本特色1.本文文本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呢?请你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形神兼备,表达熨帖(1)材料翔实。作者不是简单地交代探索的过程,而是借助具体的数字如“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等,凸显了探索的过程及收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为突出中医药学的贡献,以疟疾、白血病、失忆、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为例说明这些疾病的治疗都受益于中医药学。(2)结构精巧。全文结构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首尾呼应。文章从获奖感言开始,简单介绍了个人的经历,揭示了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主题;进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研究的过程和遭遇的困难,表现了研究者克服困难时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接下来又介绍了团队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凸显了传统中医药学对世界科学和人民的意义,从而向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团队的贡献,展示了团队的科学精神;然而文章并没有止于此,在最后又再次强调中医药学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语言朴实。本文无论是标题、开场白,还是主干部分的演讲,语言质朴无华,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使语境与语义纯净、真诚,也使作者的感慨、情致和见识自然而熨帖地表露出来。七、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坚持目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传统中医药学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的观点。结语:学完本文,我们知道: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定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勤奋和百折不回,方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科技突破和收获。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屠呦呦说:“我经历了190次失败,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与尝试。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天道酬勤,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40多年,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辛勤付出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鲜花背后,却一定是汗水和心血的浇灌!

板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1.体事现出了屠呦呦怎样的科研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屠呦呦团队的成功原因有哪些?(1)从内因来看: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锲而不舍。重视古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从外因来看:中医药学是个巨大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团队的力量。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组员齐心协力。3.本文的艺术特点(1)材料翔实(2)结构精巧(3)语言朴实

目标达成检测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①对工作的热情。(在引言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对中草药物从好奇转化为热衷”。从此,在青蒿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踏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