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遗传分析_第1页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_第2页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_第3页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_第4页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第1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数量性状遗传学习要点:1数量性状的特征2多基因假说3数量性状遗传率的分析

4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分析

5杂种优势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第2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1数量性状及其特性9.1.1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qualitativecharacter/trait):表现间断的或质的变异,可以明确分组,可用文字描述。如红花、白花。第3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性状(quantitativetraits),分为严格的连续变异性状和阈性状。严格的连续变异性状:如人的身高、作物的株高、产量等。阈性状: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产仔数、死亡率、抗病力等。第4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1.2数量性状的特征5

liuxd(C)

1玉米果穗的遗传第5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56781314151617181920219101112131415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第6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个体表型值的频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第8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2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2)对环境条件敏感(3)F2群体的变异幅度明显大于两亲本和F1。F2代中多出来的变异是由遗传分离引起的。这也证明了数量性状是受遗传控制的。

第9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F1和F2的均值皆位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双亲的中间值。这暗示,在数量性状中,高表型值的亲本(简称高值亲本)与低表型值的亲本(简称低值亲本)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第10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类型种类上的变化数量上的变化表现型分布不连续连续基因数目一个或少数几个微效多基因对环境的敏感性不敏感敏感研究方法系谱或概率分析统计分析第11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1.3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⑴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Nilson-Ehle,1908)

A:

P红粒×白粒↓F1粉红粒↓F2¾红粒:¼白粒↓

¼红粒:2/4中红:1/4白

自交第12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B:

P红粒×白粒

F1粉红色(介于两亲之间)

↓自交

F2红色∶白色=15∶1

深红

红中红淡红白

1/16

4/16

6/164/161/16第13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C:

P红粒×白粒

F1粉红(介于双亲之间)

↓自交

F2红色∶白色=63∶1

极深红深红次深红中等红中淡红淡红白

1/646/6415/6420/6415/646/641/64

第14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A、B、C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小麦子粒颜色至少受三对基因控制。假设为R1r1、R2r2、R3r3.A组实验中,F2

红粒:白粒=3:1,表明子粒颜色由1对差异基因决定。B组实验中,F2

红粒:白粒=15:1,表明子粒颜色由2对差异基因决定。C组实验中,F2

红粒:白粒=63:1,表明子粒颜色由3对差异基因决定。第15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R1R1r2r2r3r3

×r1r1r2r2r3r3或:r1r1R2R2r3r3

×r1r1r2r2r3r3或:r1r1r2r2R3R3

×r1r1r2r2r3r3A小麦子粒颜色受一对差异基因决定第16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中红

一对基因差异

红粒:白粒=3:1♀♂配子受精后,F2表现型频率为:F1产生同等数目的♀♂配子:(1/2R+1/2r)2/42R1R0R第17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B小麦子粒颜色受两对差异基因决定

第18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色

浅红

中红

中深红

深红

两对基因差异

红粒:白粒=15:1第19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C小麦子粒颜色受三对差异基因决定

第20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色

浅红

中红

中深红

深红

最深红

暗红

三对基因差异

红粒:白粒=63:10R1R2R3R4R5R6R第21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D小麦子粒颜色受n对差异基因决定

则F2的表现型频率为:

(1/2R+1/2r)2n

可归结为(p+q)n的一般形式,其中p+q=1。这种二项式的展开项构成了一种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也就是说,小麦粒色在F2群体中的分离比例符合二项分布。第22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n对基因差异

暗红白色

红粒:白粒=[(2)2n-1]:1第23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数量性状受一系列微效多基因支配,每个基因的效应是独立、微小、相等的,每个基因的作用可以累加,使后代的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3)数量性状遗传的微效多基因假说(multiplefactorhypothesis)微效基因(minorgene):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因子,又称为多基因(polygene)。主效基因(majorgene):控制质量性状的遗传因子,又称为寡基因(oligogene)。第24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微效多基因之间通常不存在显隐性关系,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3微效多基因的遗传仍遵守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样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第25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数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许多性状既受主效基因的控制,又受微效基因的影响。这种同时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的性状称为质量-数量性状(qualitative-quantitativecharacter/trait),其中微效基因对主效基因的效应起修饰(增强或削弱)作用,因而又称为修饰基因(modifyinggene)。

第26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1.4阈性状及其特性1阈性状(thresholdcharacter/trait):性状数值达到某一特定值时表现为正常,达不到则为不正常,由多基因控制,表现呈非连续型变异,如血压,血糖含量、生物的抗病力、患病性,还有如单胎动物品种的产仔数表现单胎、双胎和稀有的多胎等。

第27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小儿精神分裂症、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重度肌无力、先天性巨结肠、气道食道瘘、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食道闭锁、马蹄内翻足、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精神病、尿道下裂、先天性哮喘、睾丸下降不全、脑积水、原发性高血压等。第28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2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9.2.1数量性状分析的统计学基础⑴平均数: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某一性状的几个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值。第29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方差(V):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是全部观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参数.V越大,表示变异程度越大。第30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2.2数量性状的遗传率表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即:P=G+E各种变异可用方差来表示,表型变异用VP表示,遗传变异用VG表示,环境变异用VE表示。则:VP=VG+VE⑴表型值及方差的分量第31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型值由3部分组成:G=A+D+I基因的累加效应(A):许多微效基因的总和,可遗传,且固定,育种值。显性离差(D):基因在杂合状态时,显性效应所产生的方差.基因纯合时消失,可遗传但不固定,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上位效应(I):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方差,与杂种优势有关。第32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遗传率(heritability):亲代将其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的能力。①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②狭义遗传力(heritabilityinthenarrowsense):加性方差占总表型方差中的比值。第33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VE可用F1的表型方差来计算,VE=VF1H2=VG/VP×100%

=(VP-VE)/VP×100%假如两亲本杂交得F1和F2,则VP用VF2表示两个纯合亲本,VG=0,表型变异则完全来自环境变异;F1的表型变异也完全来自环境变异,即VE1=VF1,VE2=VE1.9.2.3估计遗传率的方法②VE=VF1=1/2(VP1+VP2)或③=1/3(VP1+VP2+VF1)第34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h2=VA/VG×100%需知道回交世代VB1、VB2的方差组成:F1与2个亲本回交后,回交后代分别为B1、B2。第35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类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率(或遗传度)的估算方法:h2=b/r其中,b:回归系数,r:亲缘系数已知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时:b=(xg-xr)/ag若缺乏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时:b=pc(xc-xr)/ac利用双生子资料:CMZ:一卵双生子的同病率,CDZ: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第36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9.3近交繁殖与杂种优势9.3.1近交及其遗传学效应杂交(crossbreeding):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又称异型交配(nonassortativemating)。同型交配(assortativemating):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1)相关概念第37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近交(inbreeding):完全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近交又分为:全同胞(同父母兄妹)、半同胞(同父异母兄妹)、表兄妹、祖孙等交配。植物中的自花授粉、动物中的自体受精。第38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近交使基因纯合,杂交使基因杂合。2)近交的遗传效应Aa:按Hn=(1/2)Hn-1递减,则Hn=(1/2n)H0,当:H0=1,则:Hn=1/2n→0AA×aa→Aa→AA+Aa+aa同型交配(P226)AA:递增Hn=Hn-1+(1/2)n+1,=(2n-1)/2n+1→1/2

aa:递增Hn=Hn-1+(1/2)n+1,=(2n-1)/2n+1→1/2第39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近交系数(coefficientofbreeding,F或f):个体X的双亲的配子间的遗传相关系数。随机婚配F为0,非随机婚配F介于0~1。亲缘系数(coefficientofrelationship):个体间亲缘关系远近的程度。用Rxy表示。第40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的计算通经分析法通经:连接结果与原因的每一条箭头。通经链:连接两亲缘个体之间完整的通路,即各条通经的总称。通经系数:度量各原因对结果影响的系数。第41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亲缘系数:Rxy=∑(1/2)L,L通经链的箭头数=(1/2)2+(1/2)2=1/2ABXY全同胞系谱⑴ABXY全同胞通径图⑵第42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⑴

Fx=RSD×1/2近交系数:ABCDEFXABCDEFX亲表(堂)兄妹婚配后代X的通径图ABCDEFXREF=(1/2)4+(1/2)4=1/8FX=1/2×1/8=1/16第43页,课件共4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FX=∑(1/2)NXCDGHJ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