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一、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4分,共55分。请选出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如下图为学校平安演练时某同学所采纳的避灾方式,该方式主要针对的灾难是〔〕A.火山喷发B.海啸C.泥石流D.地震2.〔4分〕为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注射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3.〔4分〕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界的物种具有多样性B.生物界的物种在分子层次上具有统一性C.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的前提D.人工选择对生物的进化没有影响4.〔4分〕我国科学家胜利实现了用CO2和CH4合成醋酸〔CH3COOH〕,其反响的微观示意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反响物均为有机物B.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反响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原子D.反响类型为化合反响5.〔4分〕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养分。菟丝子猎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A.韧皮部的筛管B.木质部的筛管C.韧皮部的导管D.木质部的导管6.〔4分〕如图是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试验操作及变化状况,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乙到丙的溶解度B.乙到丙的饱和状况C.丙到丁的溶质的质量分数D.丙到丁溶质的质量7.〔4分〕最近,一些讨论人员正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蚊子多个目标基因,并通过释放基因编辑过的蚊子干扰蚊子种群的繁殖来毁灭蚊子,从而直接对抗某些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蚊子的基因在其DNA上B.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人类C.毁灭蚊子从掌握传染病的方式来看属于掌握传染源D.灭亡蚊子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带来生态问题8.〔4分〕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竞赛日收官,中国交出了办赛和防疫双重完善答卷。以下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发动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转变B.乙图中运发动腾空转体时,肯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丙图中的冰壶做的特别光滑,是为了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D.丁图中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是为了提高重心,防止摔倒9.〔4分〕如图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以下有关现象分析不符合事实的是〔〕A.该现象是光的色散B.太阳光为入射光线C.太阳光发生光的反射D.红光偏折程度小于紫光10.〔4分〕除杂和鉴别是讨论物质的重要方法。以下试验操作能到达试验目的的是〔〕选项试验目的试验操作A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B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向混有少量铜的铁粉中参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响后过滤C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取样,往样品中参加过量的CaCl2溶液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A.AB.BC.CD.D11.〔3分〕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A.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不相同B.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C.相同时间内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不相同12.〔3分〕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试验的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3.〔3分〕将CO2通入NaOH溶液,为验证NaOH是否已被完全反响,有以下几种验证方法:①滴加酚酞试剂,假如变红,表示NaOH未反响完;②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假如消失气泡,表示NaOH已反响完;③滴加过量CaCl2,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假如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响完;④参加过量BaCl2,充分反响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响完。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3分〕杭州市中考体育测试工程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下图,那么关于球的受力及运动状况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抛出后连续向前,是受推力的作用B.抛出后连续向前,是由于受惯性力的作用C.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D.整个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转变,主要受重力的作用15.〔3分〕中国空间站内三位宇航员日均消耗1650升氧气,主要用于体内葡萄糖的缓慢氧化。为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正常生活,空间站启用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如下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体内葡萄糖的缓慢氧化是为了储存能量B.水电解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萨巴蒂尔反响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D.此系统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二、填空题〔此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6.〔4分〕2022年,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可穿戴微电网〞,当人体运动时,穿戴设备通过摩擦发电,这些电可以收集并存储起来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可穿戴微电网〞摩擦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成电能,该过程中能量〔填“守恒〞或“不守恒〞〕。17.〔6分〕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队夺得冠奖杯。如图是中国运发动利用头球攻门的场景,这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说明力能转变物体的;同时头会有些疼,说明力的作用是。18.〔6分〕学校开展“家务劳动我来做〞活动。同学们乐观响应。〔1〕小芳正在用拖把拖地时,拖把相对地面是的。浴室里的镜子模糊不清,小芳擦干水珠后又能看清自己,因镜子发生的是反射。〔2〕小红测得家里每天用米480g,米的体积为400cm3,米的密度约为g/cm3。19.〔6分〕化学与生活:〔1〕“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①次氯酸钠属于〔填“氧化物〞或“盐〞〕。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g。〔2〕为救治病人,需要供应氧气。氧烛〔化学制氧器〕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响2NaClO3═2X+3O2↑,那么X的化学式为。20.〔2分〕如下图是小明设计的手摇电筒,其内部除灯泡、导线外只有固定的线圈和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铁,当他沿图中箭头方一直回摇动手电筒时,灯泡发光,手摇电筒中相当于电源,它应用的是原理。21.〔6分〕如下图,AB段是光滑圆弧面,BC段是长度为s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静止,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物体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用上述字母表示〕。物体从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ƞ,那么物体到达C点时温度上升了〔物体的比热用c表示〕。22.〔4分〕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退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设备1中用水脱去烟气中的SO2,采纳喷淋方式的目的是。〔2〕请写出设备3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三、试验探究题〔此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23.〔12分〕小江家新建大棚种植菠菜,却消失菠菜苗长势不好的问题。我校生物爱好小组闻讯前去调查。爱好小组在大棚中选取长势相同的新奇菠菜苗假设干,构建如图一所示装置〔CO2缓冲液能汲取,释放CO2,维持密闭装置内CO2浓度的稳定〕,开展探究活动,记录数据如表所示。为更好地关心小江家提高产量,该小组的同学还测定了表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状况,绘制如图二所示曲线。请分析:组别光照强度〔勒克斯〕液滴移动〔毫升/小时〕10210000320000430000〔1〕为了防止光照引起装置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需要有对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比组装置内应放置。2缓冲液〔2〕假设要更精确地探知菠菜生长的最相宜光照强度,应怎样操作?。〔3〕图二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4〕请为农户供应菠菜增产的一种方法。3的酒精中〔不接触容器〕,在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为C并记为0.8。〔1〕C处应在B处的〔选填“上方〞或“下方〞〕。〔2〕B与C的中点处标记的值〔选填“<〞“>〞或“=〞〕0.9。〔3〕A处应标记的值为。25.〔9分〕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那么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爱好小组用如下图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试验过程中,先翻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削减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试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削减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请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汲取,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响,那么ab〔填“>〞、“=〞或“<〞〕。〔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填“甲〞“乙〞或“丙〞〕26.〔6分〕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试验中,所用同学电源有1.5V、3V、4.5V、6V、7.5V、9V六档,滑动变阻器“15Ω2A〞,待测小灯泡〔标有2.5V字样〕。〔1〕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小宁检查发觉电路连接有误,但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即可。请在要改动的这根导线上打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正确连接电路后,当观看到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试验中,小宁可能选择的电源电压挡位有哪几挡。四、解答题〔此题共7小题,第27,32小题各8分,第28、31、33小题各6分,第29小题7分,第30小题4分,共45分〕27.〔8分〕中国科学家讨论说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依据其化学式计算:〔1〕麻黄碱由种元素组成。〔2〕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比〕〔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g。28.〔6分〕某校每周2次全体师生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时,有的人会恶心干呕〔如图甲〕。图乙表示作出该反响的过程。〔1〕图甲发生的干呕反响属于非条件反射,因感受器位于咽部受到刺激导致干呕。图乙中表示反射弧的是〔填“A〞或“B“〕。〔2〕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核酸检测精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3〕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从进化角度看,这是的结果。29.〔7分〕小科设计了三种提升重物的方式,均将1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如下图。〔1〕上述三个方式提升10N的重物时,人施加的力的大小关系为。〔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AO=2BO。〕〔2〕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的动力F2的力臂。〔3〕如图丙,每个滑轮重均为2N,那么在将10N的重物提升1m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30.〔4分〕虫黄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杀死了很多虫黄藻,从而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破坏,也有局部虫黄藻进化出了对高温的耐性,从而使其所在生态系统形成新的稳定状态。请解释以上现象。31.〔6分〕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F与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该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为多大?〔2〕该机器人所供应的水平推力为300N时,匀速直线运动3m,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3〕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32.〔8分〕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末匀称混合,放入试管中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后粉末质量为16.8克。把该粉末全部倒入烧杯中,参加足量的稀硫酸搅拌,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不溶物,经过滤、洗涤、枯燥,所得红色不溶物的质量为12.8克。固体物质与所加稀硫酸之间的关系如下图,那么:〔1〕反响生成铜的质量是克;〔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加热前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33.〔6分〕小乐家的电饭锅铭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的额定功率均是指电饭锅电路总功率;电路原理如下图,S1是电源开关,S2是加热、保温转换开关。小乐在一次煮饭的过程中,同时闭合S1和S2,通电15min后,S2弹起断开,电饭锅进入保温焖饭的工作状态,再经过10min后,锅内米饭完全煮熟,S1断开。那么:电饭锅铭牌数据额定功率加热1100W保温220W电源220V50Hz〔1〕保温时,有电流通过的电阻是。〔2〕在这次煮饭的全过程中,电饭锅消耗了多少电能?〔3〕R1和R2的阻值分别是多大?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冲刺试卷〔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4分,共55分。请选出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如下图为学校平安演练时某同学所采纳的避灾方式,该方式主要针对的灾难是〔〕A.火山喷发B.海啸C.泥石流D.地震【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拟活泼,简单发生火山、地震。【解答】解: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由图所示,学校平安演练时某同学所采纳的避灾方式,该方式主要针对的灾难是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立即躲避在结实的桌子下面,并护住头部。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地震的防护措施等,结合题意理解作答即可。2.〔4分〕为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注射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糖的代谢,详细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上升而超过正常值,一局部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应选:D。【点评】糖尿病患者只能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而不能口服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人体消化。3.〔4分〕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界的物种具有多样性B.生物界的物种在分子层次上具有统一性C.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的前提D.人工选择对生物的进化没有影响【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很多变异,人们依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B、全部生物都具有肯定的物质根底:蛋白质和核酸,因此全部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统一性,B正确。C、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开展进化。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的前提,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人们依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假设干年的选择,最终选育出不同的品种,所以,人工选择对生物的进化有影响,D错误。应选:D。【点评】熟记人工选择的概念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4.〔4分〕我国科学家胜利实现了用CO2和CH4合成醋酸〔CH3COOH〕,其反响的微观示意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反响物均为有机物B.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反响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原子D.反响类型为化合反响【分析】A、依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依据醋酸的性质分析;C、依据微粒的变化分析;D、依据反响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响物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常归到无机物类,不属于有机物,甲烷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错误;B、醋酸是一种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B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没有再分,反响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原子,故C说法正确;D、该反响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响,故D说法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响中微观粒子方面的学问,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5.〔4分〕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养分。菟丝子猎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A.韧皮部的筛管B.木质部的筛管C.韧皮部的导管D.木质部的导管【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很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很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应选:A。【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6.〔4分〕如图是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试验操作及变化状况,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乙到丙的溶解度B.乙到丙的饱和状况C.丙到丁的溶质的质量分数D.丙到丁溶质的质量【分析】A、依据乙到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推断。B、依据乙到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推断。C、依据丙、丁均为20℃时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推断。D、依据丙到丁,加水后硝酸钾连续溶解,进行分析推断。【解答】解:A、乙到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说明乙到丙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度发生了变化,应选项错误。B、乙到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饱和状况发生了变化,应选项错误。C、丙、丁均为20℃时的饱和溶液,丙到丁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应选项正确。D、丙到丁,加水后硝酸钾连续溶解,丙到丁溶质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发生了变化,应选项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明确乙到丙、丙到丁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7.〔4分〕最近,一些讨论人员正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蚊子多个目标基因,并通过释放基因编辑过的蚊子干扰蚊子种群的繁殖来毁灭蚊子,从而直接对抗某些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蚊子的基因在其DNA上B.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人类C.毁灭蚊子从掌握传染病的方式来看属于掌握传染源D.灭亡蚊子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带来生态问题【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简单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打算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2〕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掌握的性状。〔3〕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需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关心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解答】解:A、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掌握生物的性状。因此蚊子的基因在其DNA上。正确。B、讨论人员通过释放基因编辑过的蚊子干扰蚊子种群的繁殖来毁灭蚊子,说明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人类,正确。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掌握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爱护易感人群。某些传染病可通过蚊子传播,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毁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D、蚊子作为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灭亡蚊子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带来生态问题。正确。应选:C。【点评】把握相关的生物学学问是解题的关键。8.〔4分〕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竞赛日收官,中国交出了办赛和防疫双重完善答卷。以下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发动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转变B.乙图中运发动腾空转体时,肯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丙图中的冰壶做的特别光滑,是为了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D.丁图中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是为了提高重心,防止摔倒【分析】〔1〕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其中一个转变那么运动状态转变;〔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3〕在压力肯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减小摩擦力;〔4〕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降低重心,二是增大支撑面。【解答】解:A、图中短道速滑运发动沿弯道匀速滑行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他的运动状态转变,故A错误;B、运发动腾空转体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因此肯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冰壶做的特别光滑,是为了在压力肯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故C正确;D、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度,防止摔倒,故D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是事例都是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现象,利用生活现象考查物理学问,表达物理和生活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学以致用的目的。9.〔4分〕如图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以下有关现象分析不符合事实的是〔〕A.该现象是光的色散B.太阳光为入射光线C.太阳光发生光的反射D.红光偏折程度小于紫光【分析】太阳光三棱镜通过后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解答】解: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红光偏折程度小于紫光。故C错误,ABD正确。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在光的色散中,红光偏折程度小于紫光。10.〔4分〕除杂和鉴别是讨论物质的重要方法。以下试验操作能到达试验目的的是〔〕选项试验目的试验操作A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B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向混有少量铜的铁粉中参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响后过滤C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取样,往样品中参加过量的CaCl2溶液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A.AB.BC.CD.D【分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稀盐酸和铁反响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都消失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B、稀盐酸和铁反响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除去了原物质铁,该选项不正确。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带入过量的的氯化钙和反响生成的氯化钠,该选项不正确。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3分〕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A.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不相同B.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C.相同时间内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不相同【分析】〔1〕比拟木块两次相同时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得出其运动的速度关系。〔2〕依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然后利用W=fs分析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3〕先推断木块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利用公式W=Fs比拟两次做功的多少。〔4〕依据打算功率的因素即木块的拉力和木块的速度进行分析。【解答】解:A、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第一次通过路程大于其次次,所以第一次试验的速度大于其次次的速度,故A正确;B、两次拉动同一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过程中,木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那么依据W=fs可知,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故B正确;C、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管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相等,相同时间内木块运动的距离不相同,由W=Fs可知,相同时间内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不一样多,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依据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正确。应选:C。【点评】①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的打算因素、同时考查速度、功和功率的大小比拟等学问点。②图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常用工具,也是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也能使动态变化过程更为清楚。12.〔3分〕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试验的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分析】〔1〕试验中为了能显示光路,硬纸板上应当发生漫反射;〔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A、当光线照耀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外表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B、依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C、纸板的右半局部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把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13.〔3分〕将CO2通入NaOH溶液,为验证NaOH是否已被完全反响,有以下几种验证方法:①滴加酚酞试剂,假如变红,表示NaOH未反响完;②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假如消失气泡,表示NaOH已反响完;③滴加过量CaCl2,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假如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响完;④参加过量BaCl2,充分反响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响完。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依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验证敞口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已经完全变质,要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进行分析推断。【解答】解: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滴加酚酞试剂,假如变红,不能表示NaOH没有反响完,故说法错误。②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假如消失气泡,不能表示NaOH已反响完,也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③滴加过量CaCl2,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假如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响完,故说法正确。④参加过量的BaCl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响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除去了碳酸钠,排解了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响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响完,故说法正确。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明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检验氢氧化钠应先排解碳酸钠的干扰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4.〔3分〕杭州市中考体育测试工程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下图,那么关于球的受力及运动状况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抛出后连续向前,是受推力的作用B.抛出后连续向前,是由于受惯性力的作用C.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D.整个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转变,主要受重力的作用【分析】〔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3〕地球四周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解答】解:AB、被抛出的实心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作用,之所以连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B错误;C、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且速度不为零,此时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实心球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是变化的,即运动状态不断转变,主要受重力的作用〔还受空气阻力〕,故D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并会用惯性学问解释相关现象。15.〔3分〕中国空间站内三位宇航员日均消耗1650升氧气,主要用于体内葡萄糖的缓慢氧化。为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正常生活,空间站启用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如下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体内葡萄糖的缓慢氧化是为了储存能量B.水电解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萨巴蒂尔反响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D.此系统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分析】A、依据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进行分析;B、依据水电解系统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分析;C、依据此系统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D、依据此系统中可以产生氧气,供应呼吸进行分析。【解答】解:A、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故A错误;B、水电解系统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C、此系统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C正确;D、此系统中可以产生氧气,供应呼吸,因此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要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故D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留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学问进行解题。二、填空题〔此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6.〔4分〕2022年,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可穿戴微电网〞,当人体运动时,穿戴设备通过摩擦发电,这些电可以收集并存储起来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可穿戴微电网〞摩擦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该过程中能量守恒〔填“守恒〞或“不守恒〞〕。【分析】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解答】解:“可穿戴微电网〞摩擦发电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能量是守恒的。故答案为:机械;守恒。【点评】此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属于根底题。17.〔6分〕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队夺得冠奖杯。如图是中国运发动利用头球攻门的场景,这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说明力能转变物体的外形;同时头会有些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包括:速度大小的转变和运动方向的转变;〔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运发动利用头球攻门,转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足球的外形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头会有些疼,说明头受到力的作用,头在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外形;相互的。【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一道根底题,娴熟把握根底学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8.〔6分〕学校开展“家务劳动我来做〞活动。同学们乐观响应。〔1〕小芳正在用拖把拖地时,拖把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浴室里的镜子模糊不清,小芳擦干水珠后又能看清自己,因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2〕小红测得家里每天用米480g,米的体积为400cm3,米的密度约为1.2g/cm3。【分析】〔1〕讨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讨论对象的运动状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平行光射到外表光滑的物体外表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平行光射向外表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2〕米的质量和体积,依据密度公式计算米的密度。【解答】解:〔1〕小芳正在用拖把拖地时,拖把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拖把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浴室里的镜子模糊不清,小芳擦干水珠后又能看清自己,这是由于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2〕米的密度约为:ρ=3。故答案为:〔1〕运动;镜面;〔2〕1.2。【点评】此题给出了生活中一写常见的场景,要我们用所学的物理学问进行解答,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首先找出是用哪一局部的学问来进行解答。19.〔6分〕化学与生活:〔1〕“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①次氯酸钠属于盐〔填“氧化物〞或“盐〞〕。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900g。〔2〕为救治病人,需要供应氧气。氧烛〔化学制氧器〕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响2NaClO3═2X+3O2↑,那么X的化学式为NaCl。【分析】〔1〕①依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②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响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次氯酸钠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是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②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那么1000g×0.5%=〔1000g﹣x〕×5%,x=900g。〔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响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反响前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反响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依据反响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那么2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那么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那么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1〕①盐;②900;〔2〕NaCl。【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把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氧化物和盐的特征、化学反响前后原子守恒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20.〔2分〕如下图是小明设计的手摇电筒,其内部除灯泡、导线外只有固定的线圈和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铁,当他沿图中箭头方一直回摇动手电筒时,灯泡发光,手摇电筒中线圈相当于电源,它应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分析】通过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该手电筒中没有电池,而是通过晃动来使它发光。由此入手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当他沿图中箭头方一直回摇动手电筒时,固定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产生了感应电流,线圈在装置中的作用相当于电源;由此可知,手电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在产生电流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电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线圈;电磁感应。【点评】虽然日常生活中没有见到这种手电筒,但通过认真审题,认真挖掘题目中告知的信息,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学过的理论相联系也可以得到答案。21.〔6分〕如下图,AB段是光滑圆弧面,BC段是长度为s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静止,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mgh。物体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用上述字母表示〕。物体从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ƞ,那么物体到达C点时温度上升了〔物体的比热用c表示〕。【分析】〔1〕依据W=Gh求出重力所做的功;〔2〕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最终都用于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然后依据W=fs求出阻力的大小;〔3〕依据η=求出物体获得的内能,依据Q=cmΔt求出物体到达C点时上升的温度。【解答】解:〔1〕物体在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W=Gh=mgh;〔2〕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最终都用于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由W=fs得,物体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f=;〔3〕由η=得,物体获得的内能为:Q=ηW,由Q=cmΔt得,物体到达C点时上升的温度:Δt====。故答案为:mgh;;。【点评】此题考查了功的公式、热量公式、效率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要把握。22.〔4分〕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退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设备1中用水脱去烟气中的SO2,采纳喷淋方式的目的是增大反响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响充分,提高反响速率。〔2〕请写出设备3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CaSO3+O2=2CaSO4。【分析】〔1〕依据促进反响的措施进行分析;〔2〕依据亚硫酸钙和氧气的反响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备1中用水脱去烟气中的SO2,采纳喷淋方式的目的是增大反响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响充分,提高反响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响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响充分,提高反响速率;〔2〕设备3中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响生成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2CaSO3+O2=2CaSO4,故答案为:2CaSO3+O2=2CaSO4;【点评】从反响流程中找出反响物、生成物和反响条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三、试验探究题〔此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23.〔12分〕小江家新建大棚种植菠菜,却消失菠菜苗长势不好的问题。我校生物爱好小组闻讯前去调查。爱好小组在大棚中选取长势相同的新奇菠菜苗假设干,构建如图一所示装置〔CO2缓冲液能汲取,释放CO2,维持密闭装置内CO2浓度的稳定〕,开展探究活动,记录数据如表所示。为更好地关心小江家提高产量,该小组的同学还测定了表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状况,绘制如图二所示曲线。请分析:组别光照强度〔勒克斯〕液滴移动〔毫升/小时〕10210000320000430000〔1〕为了防止光照引起装置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需要有对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比组装置内应放置C。2缓冲液〔2〕假设要更精确地探知菠菜生长的最相宜光照强度,应怎样操作?在10000~30000勒克斯区间内设置更小的光照强度区间重复试验。〔3〕图二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d。〔4〕请为农户供应菠菜增产的一种方法。【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应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1〕对比试验是指在讨论一种条件对讨论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试验。为了防止光照引起装置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对比组所用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对比组装置内应与试验放置用等量且大小相同菠菜和CO2缓冲液,但对比组的菠菜是烫熟菠菜,防止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应选:C。〔2〕假设要更精确地探知菠菜生长的最相宜光照强度,应将光照强度设置系列的光照强度梯度,在10000~30000勒克斯区间内设置更小的光照强度区间重复试验。〔3〕观图可知:6时﹣18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产生的有机物大于消耗的有机物;过了18时,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植物消耗有机物,因此,图二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18时所对应的d点。〔4〕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能到达增产的目的。菠菜增产方法有: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故答案为:〔1〕C;〔2〕在10000~30000勒克斯区间内设置更小的光照强度区间重复试验;〔3〕d;〔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点评】把握对比试验的原那么及光合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3的酒精中〔不接触容器〕,在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为C并记为0.8。〔1〕C处应在B处的下方〔选填“上方〞或“下方〞〕。〔2〕B与C的中点处标记的值=〔选填“<〞“>〞或“=〞〕0.9。〔3〕A处应标记的值为0。【分析】〔1〕首先依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拟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再依据F=G﹣F浮比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指针静止时所对的位置越靠下;〔2〕依据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的学问得到测力计的示数与液体密度的数学关系式,然后推断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确定B与C中点处的刻度值;〔3〕弹簧下端挂上金属块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为A,此时F=G,由此可知浮力发大小,据此分析A处应标记的值。【解答】解:〔1〕依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金属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3<1g/cm3,所以标记为0.8时的浮力小于标记为1时的浮力;依据F=G﹣F浮可知,标记为0.8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标记为1时的示数,因此C处应在B处的下方;〔2〕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浮=G﹣ρ液gV排=﹣ρ液gV排+G;其中G、g和V排都是常量,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液体密度ρ液为一次函数关系;所以标注的刻度值是匀称的,那么由于B与C之间的示数F确定等于这两个示数和的一半,所以标注的刻度值应当为1和0.8的一半,即中点处的标注值等于=0.9;〔3〕弹簧下端挂上金属块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为A,此时F=G,即此时F浮=ρ液gV排=0,即ρ液=0,所以A处应标记的值是0。故答案为:〔1〕下方;〔2〕=;〔3〕0。【点评】此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有肯定的难度。25.〔9分〕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那么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爱好小组用如下图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试验过程中,先翻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削减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试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削减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请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FeCO3FeO+CO2↑,FeO+COFe+CO2。〔2〕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汲取,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响,那么a<b〔填“>〞、“=〞或“<〞〕。〔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乙。〔填“甲〞“乙〞或“丙〞〕【分析】〔1〕高温条件下,碳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汲取,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响,那么a<b,是由于a中削减的是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b中增加的是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与反响的一氧化碳质量之和。〔3〕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解:〔1〕装置A中,高温条件下,碳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FeCO3FeO+CO2↑,FeO+COFe+CO2。故答案为:FeCO3FeO+CO2↑,FeO+COFe+CO2。〔2〕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汲取,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响,那么a<b,是由于a中削减的是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b中增加的是碳酸亚铁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与反响的一氧化碳质量之和。故答案为:<。〔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乙。故答案为: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6.〔6分〕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试验中,所用同学电源有1.5V、3V、4.5V、6V、7.5V、9V六档,滑动变阻器“15Ω2A〞,待测小灯泡〔标有2.5V字样〕。〔1〕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小宁检查发觉电路连接有误,但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即可。请在要改动的这根导线上打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正确连接电路后,当观看到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试验中,小宁可能选择的电源电压挡位有哪几挡。【分析】〔1〕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试验中,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依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算出电源电压,进而推断出符合题意的电源电压。【解答】解:〔1〕图中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应当选用小量程并联在小灯泡的两端,如以下图所示:〔2〕由图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28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滑=IR滑大×15Ω=4.2V,电源电压最大为:U电源大=UL+U滑大=2.5V+4.2V=6.7V,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源电压最小为3V,所以小宁可能选择的电源电压挡位有3V、4.5V、6V三挡。答:〔1〕见解答图;〔2〕小宁可能选择的电源电压挡位有3V、4.5V、6V三挡。【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试验,考查了电路的连接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把握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四、解答题〔此题共7小题,第27,32小题各8分,第28、31、33小题各6分,第29小题7分,第30小题4分,共45分〕27.〔8分〕中国科学家讨论说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依据其化学式计算:〔1〕麻黄碱由4或四种元素组成。〔2〕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5。〔3〕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最简比〕〔4〕质量为3.3g的麻黄碱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0.28g。【分析】〔1〕依据麻黄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2〕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3〕依据元素养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4〕依据元素养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解:〔1〕麻黄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答案为:4或四;〔2〕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它的原子个数的代数和,麻黄碱化学式为C10H15NO,那么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0+1×15+14+16=165,故答案为:165;〔3〕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比,那么麻黄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5:2;故答案为:15:2;××100%=0.28g,故答案为:0.28。【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敏捷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28.〔6分〕某校每周2次全体师生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时,有的人会恶心干呕〔如图甲〕。图乙表示作出该反响的过程。〔1〕图甲发生的干呕反响属于非条件反射,因感受器位于咽部受到刺激导致干呕。图乙中表示反射弧的是A〔填“A〞或“B“〕。〔2〕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精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3〕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从进化角度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1、反射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2、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解答】解:〔1〕反射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乙中,A局部①感受器、②神经中枢、③效应器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构成完整反射弧。〔2〕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精确?????率高。〔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向人类发起进攻,从进化角度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A〔2〕遗传物质〔3〕自然选择【点评】把握反射弧的结构及自然选择的学问是解题的关键。29.〔7分〕小科设计了三种提升重物的方式,均将1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如下图。〔1〕上述三个方式提升10N的重物时,人施加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2>F3。〔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AO=2BO。〕〔2〕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的动力F2的力臂。〔3〕如图丙,每个滑轮重均为2N,那么在将10N的重物提升1m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1〕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甲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劲但省距离;乙图中使用的是杠杆,求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动力大小;丙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求出n的大小,拉力F=G。〔2〕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据此画出动力臂;〔3〕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解答】解:〔1〕不计杠杆、滑轮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甲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劲但省距离,F1=2G=2×10N=20N;乙图中使用的是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2×OA=G×BO,F2×2BO=G×BO,F2=G=×10N=5N;丙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3,拉力F3=G=×10N≈3.3N,可见:F1>F2>F3;〔2〕从支点O做动力F2作用的垂线,O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2,如下图:;〔3〕在图丙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3.3%。故答案为:〔1〕F1>F2>F3;〔2〕如下图;〔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点评】此题考查了动滑轮、杠杆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力臂的画法和机械效率的计算,虽然涉及到的学问点多,但都属于根底,难度不大。30.〔4分〕虫黄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杀死了很多虫黄藻,从而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破坏,也有局部虫黄藻进化出了对高温的耐性,从而使其所在生态系统形成新的稳定状态。请解释以上现象。【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简单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那么简单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