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情况1。1企业概况企业名称: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法人代表:罗玉成,经济类型: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主营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精细化工行业,主导产品: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黄血盐钾、原甲酸三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1.2企业发展沿革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原名“重庆清华紫光英力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更名为“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9月更名为“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本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职工11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近400人,占31.54%。经过七年多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永川、丰都和长寿的产业布局,已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三次跨越:2001年成功开发苯胺基乙腈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推动靛蓝生产的工艺革命,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推出新产品原甲酸三甲酯和4,6-二羟基嘧啶,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合作,年出口创汇1450万美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5年自主研发亚氨基二乙腈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推动草甘膦生产工艺革命,实现了第三次跨越。公司成立七年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01-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年均增长90以上%: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70以上%:2001-2007年,利税总额年均增长40以上%:2007年度,紫光化工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8%;利税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150%;年末资产总额9.3亿元,同比增长98%。公司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文明单位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工业50强(2003年起,连续五年)重庆市企业1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中国化工5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中国化工经济效益50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中国化工分行业50强(2004年起,连续四年)重庆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安全环保先进单位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重庆市诚信纳税先进单位重庆市出口创汇重点企业重庆市劳动创新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二、企业的高新技术特征与优势2.1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情况2001年公司被确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通过复审,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现有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公司现有的六个主导产品均属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其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其工艺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主导产品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以上.序号产品名称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行业地位1苯胺基乙腈30000吨/年65%国内第一2亚氨基二乙腈70000吨/年90%国内第一3黄血盐钾3500吨/年70%国内第一4原甲酸三甲酯2000吨/年与跨国公司长期配套生产国内第一5丙二酸二甲酯3000吨/年国内第一64,6—二羟基嘧啶2000吨/年国内第一主导产品获奖情况:◆黄血盐钾产品—-“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苯胺基乙腈产品——2002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第五届上海工业博览会铜奖—-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原甲酸三甲酯产品—-2006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亚氨基二乙腈产品—-05-06年度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4,6—二羟基嘧啶-—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丙二酸二甲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的比重2006年,公司六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8411万元,其中,技术性收入(NB3、DIM中试产品)为147万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及技术性收入占当年总收入95。65%。项目名称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万元)6122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万元)58411技术性收入(万元)147高新技术产品及技术性收入比重95.65%2。4现有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与优势公司在国内氢氰酸及其衍生物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着重大行业影响的科研成果,产品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公司主要产品及生产情况:1.安氏法氢氰酸清洁生产技术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安氏法氢氰酸清洁生产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可控,转化率高,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公司近几年开发的以氢氰酸为原料的下游产品——苯胺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黄血盐钾、原甲酸三甲酯、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被评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处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2.苯胺基乙腈苯胺基乙腈是靛蓝生产新工艺的中间体。国内传统靛蓝行业采用铁盐法生产工艺,污染严重,每吨靛蓝产生废水约为32吨,铁泥废渣1。9吨。紫光化工新产品苯胺基乙腈率先产业化,促使国内10多家靛蓝生产企业淘汰了老工艺,彻底解决了靛蓝传统工艺的污染问题,引领了国内靛蓝行业的工艺革命,使我国靛蓝行业的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迫使发达国家靛蓝生产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靛蓝生产规模已占全球80%以上.经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专家鉴定:苯胺基乙腈新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3.亚氨基二乙腈亚氨基二乙腈是全球最大的低毒、高效农药产品草甘膦的重要中间体,长期以来该产品被美国孟山都公司垄断,我国以前无该产品生产。国家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开发亚氨基二乙腈产品,但一直无法取得技术突破。紫光化工于2004年率先开发成功亚氨基二乙腈新产品,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大大促进了草甘膦行业发展,打破了国际技术和原料垄断。4.黄血盐钾黄血盐钾主要用于制造颜料铁蓝、炸药、冶金工业等。紫光化工研发的黄血盐钾清洁生产新工艺,彻底改变了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历史,消除了三峡库区上游一大重点污染源。专家鉴定:新工艺具有独创性,消除了“两渣一废水”的排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5.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甲酯是紫光化工为世界500强企业先正达公司生产的专用化工原料,采用氢氰酸二步法清洁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技术优势.该项目列入2006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紫光化工研发的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系列精细化工中间体,实现了产品与产品、副产物回收利用的经济循环圈,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理念。其生产规模国内最大,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7.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公司打造出科学、紧密产品链,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取得行业领先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公司对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上,实现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硫酸铵、氯化铵、稀硫酸和回收甲醇等副产物得到综合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2006年):名称年产量(回收量T)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硫酸铵9600646400氯化铵7903421稀硫酸58009360回收甲醇82441067161合计244341840651三、企业整体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3.1现有研究开发机构与管理机制3.1.1公司现有研究开发机构是公司技术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3年,2005年被认定为重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设有5个工艺室,1个公斤级产品室,1个设计室,1个分析检测室,1个资料情报室,2个中试车间,3个联合实验室。坚实的创新平台:中心环境幽美,拥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析仪器、微量硫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各种实验仪器和研发设施完善。技术中心拥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本科学历以上占中心技术人员总数的63%以上,按照“出人才、出成果”的目标,坚持和继承老同志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中心的技术创新实力。全员创新氛围:公司核心价值观是“责任、成长、创新",将创新视作企业的生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中心在“技术中心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贯彻实施总经理挂帅、总工程师主管的科研管理模式。赋予项目负责人高度的权限,充分调动公司各种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激励,创新成果的高转化率,形成了公司全员创新的环境氛围.科研和技术资源整合:技术中心与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等二十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在化工工艺、工程、分析、自动化控制、安全环保等专业领域,公司聘用了一批资深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整合外部科研和技术资源要素,为公司技术创新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3.1.2公司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1.各项制度建设技术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科研院所的相关制度和理念,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研发及管理制度:(1)《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科学的研发流程。(2)《重庆紫光化工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科研经费的投入。(3)《重庆紫光化工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办法》、《小改小革奖励办法》、《工程技术职称评聘》、《技术中心管理考核办法》、《保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2.组织机构紫光化工建立适合氰化物行业研发的组织构架(略)3。2人才优势紫光化工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是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公司经营决策层中,多位曾任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一把手,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宏观把握能力;公司技术带头人多是国内同行业技术拔尖人物,技术研发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3。2.1企业负责人情况介绍罗玉成:男,1959年生,重庆紫光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化工管理协会理事,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企业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优秀企业创业家,永川区政协常委,永川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兼职教授。该同志曾任河南信阳富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2000年底紫光化工成立以来,历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紫光化工由一个停产车间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资产1.8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七年来累计为国家创造利税超过3亿元,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多次受到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对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有较为深厚的底蕴。3。2。2研究开发带头人情况介绍公司以产品研发为纽带,依托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多学科领域,主要涉及以天然气为原料、以氢氰酸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专家和企业内、外专家组成的技术带头人队伍.罗海章:男,1947年生,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原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该同志在湖北沙市农药厂工作期间,曾任技术员、生产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厂等职务,主持参与了三环唑、粉锈灵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攻关,获得化工部劳动模范称号等奖励。在任厂长期间,成功运作了国内农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湖北沙隆达股份公司的上市,改任董事长兼总裁,使湖北沙隆达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后调任化工部农药司副司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对宏观经济、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有深厚的功底。龙晓钦:男,1970年生,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机盐协会氰化物专家组成员。1993~2003年,供职于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历任车间主任、研究室主任、技术计划科科长、新产品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氰化物工程中心主任,2003年至今任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等职。该同志多年来从事氢氰酸下游产品生产、研究开发工作,是我国氢氰酸领域内杰出的专业技术人才,有丰富的科研理论和实践经验。重视科技研究,敢于创新,提出了对贡献突击的科研、管理及工人以高额奖励的创新思想,很大程度地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2001年,成功开发利用加水氯气氧化法优化氰化偶氮二异庚腈合成工艺,使偶氮二异庚腈的收率提高18%,达82。05%。该产品累计为企业创造一千多万利润。2002年,成功开发苯胺基乙腈产品新工艺,使下游产品靛蓝的生产工艺发生革命性变化,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了“三废”污染问题。2002年,攻克二氨基马来腈技术难关和开发出合成扁桃酸的新工艺,实施产业化,每年为企业创造数百万利润。2003年,开发出4,6—二羟基嘧啶生产新工艺、优化推广丙二酸二甲酯和原甲酸三甲酯新工艺,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三个产品年产值达2亿以上,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年利税2000万元以上。2005年,与甘永昌、周垂龙、陈敬等共同主导研究开发成功亚氨基二乙腈新产品,目前,公司亚氨基二乙腈的生产能力已扩大到40000吨/年.亚氨基二乙腈技术开发成功,代表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率先实现产业化,对促使国内草甘膦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提高该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作出重大贡献。甘永昌:男,1944年生,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西南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咨询专家,中国无机盐协会氰化物专家组成员。1970年任四川染料厂技术员、助工。1977-1979年,流化床加氢制苯胺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试车总责任人;1981年破格晋升工程师,1984年任设计室副主任,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1年任副总工程师兼设计院院长。组织、参加、审核设计项目有:苯胺扩建、二苯胺扩建、活性染料KN-R、KN-B、KNG设计;保险粉、甲酸钠、SO2全套技术转让设计总负责人;发烟硫酸技术出口泰国泰精公司设计组织、审定;中外合资靛蓝设计组织、审核;促进剂M、DM设计总负责人;化工部专项技术项目5000吨/年橡胶防老剂系列总负责人及审定人。曾任重庆市化工学会委员、四川省化工学会理事。1993-2001年任四川清源环境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共承担组织设计、审查污水处理工程三十多个,单装置5000-25000m3/天,均达标验收.2002年至今,任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承担本公司总图规划设计、丙二酸项目设计负责人、原甲酸三甲酯及氢氰酸精制甲方技术负责人、原甲酸三甲酯核心设备气液固三相反应器设计人,亚氨基二乙腈工业化试验装置设计总负责人及气液两相管式反应器及15m3.2。3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结构组成公司技术中心现有科技人员153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63%,大专学历占35%;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20人,博士1人,硕士21人;化工工艺高级工程师13人,化学工程高级工程师6人,化工分析高级工程师5人,化工机械高级工程师3人。3.2。4科研人才的选拔、使用与激励机制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在国内行业技术领导的科技人才队伍,人才选拔、使用及激励机制科学完备.●人才培养:技术中心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提高员工素质,启迪员工创新意识,培养员工创新能力,把培养高精尖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创新人才的储备和梯队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公司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优先用于工程硕士、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培训。◆2005年以来,中心送培10余人就读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送培14人就读清华大学EMBA。◆近三年有24人到法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考察、技术交流、参加技术博览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从重点高校招收素质较好的大学生,2005年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引进大学毕业生46人,2006年引进大学毕业生54人。◆对新引进毕业生,采取“以做代训”的培养方式,以项目作基础,指定技术骨干带新员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培训新员工,使他们尽快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励机制按照结果导向原则,建立以绩效为主的分配机制。对每个技术人员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对业绩突出者按贡献进行奖励,工程技术人员的收入初步与市场接轨。技术中心人均收入是企业职工人均收入的1.8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办法。公司对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项目经济效益5%-10%进行奖励,仅2006年,中心用于技术创新项目奖励达90多万元。大力实施促进科研人员成长和进步的措施。在科研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上,实施内部职称评聘政策,给予职称津贴,鼓励科研人员学习和进步;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不定期来企业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读在职硕士研究生,选派中心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重庆班或到国外进修,不断拓展职工科研视野,提升业务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2006年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为65万元。3.3近三年研究开发经费及其占上年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研究开发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科研经费投入研发经费保障渠道: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政府资金包括技改专项资金、新产品补贴、设备改造投入等;二是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公司根据《重庆紫光化工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管理办法》,按不低于销售收入5%投入科研经费。技术中心的年底工作计划、费用预算均报公司批准,其所需费用由公司纳入预算,严格按计划实施。下表为紫光化工主要技术创新经济指标情况:项目名称2004年2005年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5569530266122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80927933230(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5.09%5.26%5.28%上缴利税总额432681189287技术中心培训费占员工收入比2.2%2。6%3.1%●研究开发基本条件公司技术中心科研大楼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配置了完善的研发生产设施,拥有比较完善的试验、检测等仪器和设备,能相对独立的完成各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分析检测等;中试车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拥有50L-3.4近两年对外合作与交流情况中心实施开放型创新模式,加强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和重庆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公司分别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和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及院所的科研资源,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设立奖、助学金:公司分别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和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设立了“紫光化工"奖学金和助学金,三年来,发放奖、助学金达到15万元,受益学生超过100人,较好支持了高校教育。3.5已有科研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情况公司现有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1个重庆市重点新产品一等奖、6个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9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申请等.◆近年完成的主要技术创新项目、科学技术成果:时间项目/产品类别备注2000黄血盐钾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国家经委“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2001黄血盐钾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号:06B1552001苯胺基乙腈清洁生产新技术重庆市经委鉴定验收2002苯胺基乙腈国家经委证字第20025102013号2001苯胺基乙腈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号:06B1542002苯胺基乙腈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重庆市经委重庆市人民政府2004原甲酸三甲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号:0401672006原甲酸三甲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6GH0314132004丙二酸二甲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号:04016920064,6-二羟基嘧啶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成功开发加压法生产工艺证书号:0401682006紫光化工技术中心平台建设2006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序号为06—1—3062006丙二酸二异丙酯2006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二批)序号为06-2—0152006丙二酸二甲酯2005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序号为05-1SC—HG0572006原甲酸酯2003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三批)序号为03—3YZ-HG1472006亚氨基二乙腈(YC—216)2005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二批)序号为05—2SC—HG0773。6近两年重点培育项目及在研项目情况公司坚持以氢氰酸及其衍生物为特色,抓住国际氰化物衍生物逐步向国内转移的机遇,利用核心技术优势,开发以氢氰酸为龙头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突破,研发一代,贮备一代,在技术上继续保持中国氰化物行业排头兵地位,打造中国一流的氰化物研发平台,成为该行业技术创新先峰和示范单位。近两年公司重点培育及在研项目(略)3.7近两年承担国家及地方项目情况公司近两年来承担国家及地方的主要项目情况表:时间项目/产品类别备注2006原甲酸三甲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6GH0314132005丙二酸二甲酯2005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序号为05—1SC-HG0572005亚氨基二乙腈(YC-216)2005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二批)序号为05-2SC-HG0772006紫光化工技术中心平台建设2006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序号为06-1-3062006丙二酸二异丙酯2006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第二批)序号为062006紫光化工视频监控及管理信息化2006年度重庆市信息化项目指导性计划序号为062006双甘膦中试研究开发2006年度重庆市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究开发项目重庆市外经贸委四、生产、经营管理体系4。1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体系紫光化工现有全资子公司两家,控股子公司一家,初步形成了集团化的经营架构。公司管理运行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应为“公司是在《公司法》框架内高效运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公司经营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六年来,公司按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了公司构架,各部门、各分厂及事业部(见公司组织机构图)分工合作,公司一直处于高效运行;公司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治理公司.2002年11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公司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上,严格按照ISO9001-2000标准,把“顾客至上,以人为本,诚信经营,追求卓越”作为公司质量方针。2003年,公司通过了欧洲跨国公司HSE首次审计,2004年和2005年,公司通过了欧洲跨国公司HSE年度例行审计。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按照欧洲跨国公司HSE管理体系,推动了公司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07年5月,公司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环保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技术管理上实行坚持投入和长效激励机制。公司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坚持按销售收入比例提取企业技术开发费,公司出台了《技术进步成果奖励办法》、《工程技术职称评聘办法》、《技工技师评聘办法》、《生产系统小改小革奖励办法》等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机械设计师考试备考指南及模拟题
- 2025年初级音乐创作技巧与实战练习
- 2025年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案例分析教程及模拟题集
- 2025年初级市场营销专员模拟面试题与答案解析
- 【教案版】小学五班级上册 跳绳4
- 2025年建筑行业设计师招聘面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汽车技术工程师考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外贸销售代表面试要点与预测题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安全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及模拟题集解析
- 2025年考研政治考点精讲及模拟题集
- 新生儿多重耐药菌防控
- 非标设备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 2025年的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选拔赛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外贸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2025届物理八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磁感应现象解析》课件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