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版高三生物总复习:必修【3】教师用书_第1页
2022年广东版高三生物总复习:必修【3】教师用书_第2页
2022年广东版高三生物总复习:必修【3】教师用书_第3页
2022年广东版高三生物总复习:必修【3】教师用书_第4页
2022年广东版高三生物总复习:必修【3】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蜷修(3)褐强身鄢弱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标导航

i.i.i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1.1.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

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1.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1.2.1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2.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基础

N0.1广度抓基础.生物具有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点多面广需记清一

一、内环境的组成、分布及转化

④(内环境)

⑤(约占2/3)」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①组织细胞-----a.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淋巴、血浆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组织液

④血细胞d.血浆、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p.淋巴、组织液

3.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

透过毛细血管

组织液=细胞内液

~90%渗回~

|左右锁背下静脉

《淋巴F%渗入毛细淋巴管

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

―蛋臼质:7%〜9%

(距"无机盐:约1%

(、夕、)血液运送的物质(如葡、越.各种代谢废物、

\I气体"激素等):少展

/—左:约90%

2.判断下列①〜⑩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胃蛋白酶⑧抗体

⑨血浆蛋白⑩胰淀粉酶

上述物质中①⑥因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不能视作内环境成分;而⑦⑩存在于消化道

中,因其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②③④⑤⑧⑨属于内环境成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甲、乙、丙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

一碱度和温度

(2)甲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臼质的含量:有关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1

(4)甲中正常的pH为7.35〜7.45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为37C

左右

三、内环境的作用

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和外界环境关系图回答:

组织细胞=±内环境--外界环境

r*cE*-Tin+k废物废物,二、王机耕、

乩0、尿素、无机盐^~(dY~----HC卜一合集蟒、

1.内处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d]皮肤、⑸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泌尿系统、[el循环系统。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四、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一迫j坐一福建二妹金二藏而方而嘉;

稳壁基生加羹,£素展加调…屋施至捕京行…

片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翅困邈定;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I②人体自身调茎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微点练清]

1.判断正误

(1)手掌或脚掌上磨出的水疱,主要是血浆中的水大量渗透到组织液形成的(V)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6”概念检测Tl(2)]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J)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12”概念检测

(3)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2020•全国卷

皿,Tsc)(V)

(4)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

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

部组织液增加(2020•山东等级考,TI8C)(V)

(5)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J)

(6)Na+和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J)

(7)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J)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解旋酶、cr>尿素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

解析:选A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

。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旋酶

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

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足球运动员刻苦训练,脚上经常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解析:选D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

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新■人数版选择性必修1Pn”概■念检测”T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

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解析:选D大量出汗可以增加机体的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包括养料和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②③代表组织细

胞产生的CCh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榆到排泄器官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④中包括养料和02;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

6.(新人数版选择性兴修1Pio“思考讨论”Ti)你有过发高热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

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

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

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

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

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N0.2潦度解重难

生物更具有科学严涕的理性思维,融会贯通是根本-

一、内环境组成

[试考题•查欠缺]

1.(2019•全国卷田)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0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选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

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A、B、C三项正确。人体细胞进

行无氧呼吸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中,D项错误。

2.(2018•海南高考)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解析:选A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

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

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输尿管

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肾小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

于内环境。

3.(2021•重庆模拟)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而疗效显著。

下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与内环境名称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对应正确的是

()

肌肉注射静脉点滴

由脉一心脏一动脉一^

A.①@③①B.②①③②

c.③①®@D.②③(D0

解析:选B肌肉注射通常将药物注入组织液中,故a表示②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

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进入淋巴,故b、c可分别表示①血浆或③

淋巴;组织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是组织液,所以d为②组织液。

[强知能•补欠缺]

1.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激素、抗体、调节营养」水、无机盐、前萄糖、氨基酸、

神经递质等「物质物质,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其他

[蟀鱼竺一辛废物A:CO2、尿素、尿酸、氨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消化液、泪液、与外界相通不细胞内血红蛋白、胞内酸

汗液、尿液等’的液体成分的物质(呼吸酶、RNA聚

在合薛、解旋酶)等

纤维素、麦芽人体不能细胞膜上।

质的成分’载体、受体等

糖等吸收的物质

2.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细胞呼吸的各阶段

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反应

实现pH的稳态

细胞内蛋白质、递

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质和激素等物质的

递质与受体结合合成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消化道等外部环境

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中发生的过程(如

消化道内糖类、脂

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索质和蛋白质等的消

与靶细胞的结合化水解)

[练题点•全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pH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致使血浆的pH升高

B.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

C.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Na+和C「等无机盐有关

D.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有机物,将不会再进入细胞

解析:选B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供氧

不足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致使血浆的pH下降,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

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只有一些表皮细胞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

交换,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B正确;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

定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Na+和CF不是酸碱缓冲物质,C错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可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以及其他细胞,D错误。

2.(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

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解析:选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A正确;由细胞

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错误;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

物质,C正确;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

透压增加,水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增多,D正确。

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体液模式图,甲、乙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b、c,d表示人

体体液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渗透压大小只与无机盐含量多少有关

B.b、c成分与a最主要的差别是蛋白质含量较少

C.若该处为肝脏组织细胞,饥饿时甲处的血糖高于乙处

D.若该处为肺部组织细胞,安静时d处的CO2浓度最低

解析:选B图中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d为细胞内液;a渗透压大小与

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多少有关,A错误;与a相比,b、c的蛋白质含量少,B正确;若该

处为肝脏组织细胞,饥饿时肝糖原分解,甲处血糖浓度低于乙处,C错误;若该处为肺部

组织细胞,细胞呼吸产生CO2,在d处最高,D错误。

二、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试考题•查欠缺]

1.(2020•山东等级考,多选)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

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

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C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解析:选ACD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

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C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

肺泡渗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使肺

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

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2.(2019•浙江选号)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D有一些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埴)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直接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黄庆善)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选C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渗透压90%以上来源

于Na+和C「,A正确;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如H2cOVNaHCCh,

B正确;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仍能维持正常水平,C错误;运动后

水分排出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由下丘脑合成、垂体

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强知能•补欠缺]

1.比较法区分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稳态正常与人类健康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的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理化性质失调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异常。④0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图解法分析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①营养不良,摄入|.-------------..------------------.

蛋白质不足T血浆蛋白减斗T血浆渗透压下降|

②肾小一存炎

।组g水肿一|

③过敏反应,毛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管壁渗透性增加T组织蛋白增讣T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④淋巴福环受阻一

I⑤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1------1代谢/物增千!

3.图解法分析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ONazHPO」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

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iCOiWaHCOj缓冲对为

例)。

吃过多碱Nam।一剧烈运动时

性食物时

H2CO3/NaHCO3

।晨I乳,钠一釐?S

肺呼出

肾脏排出t

,*------NaHCO3H2CO3-------►CO2+H2O

[练题点•全过关]

1.(2021年1月新高考8面联考•湖南卷)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

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储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解析:选D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

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脑组织水肿;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

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A正确。人在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

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

机体提供能量;输入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炎症患者应输注生理盐

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出汗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体温、血糖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高原反应、痛风、尿毒症都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解析:选B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减少,A

正确。体温、血糖含量都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可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而血红蛋白位

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B错误。细胞内液中的

水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水

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高原反应、痛风、尿毒症都是内环境稳态失

调所致,属于稳态失调现象,D正确。

3.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

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

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解析:选A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蛋白

质含量要高,A错误;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

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

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中,使血液中肝酶的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

确;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

量,D正确。

4.(2021•衡水模拟)美国三位遗传学家因为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褪黑素是参

与动物节律行为调节的重要激素之一,在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可以改善

睡眠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

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请推测一昼夜中,

人体内褪黑素分泌量的变化规律是.

(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

体内褪黑素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0

(4)通过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

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

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激素减少所致。

解析:(1)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松果体可以分泌褪黑素,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

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据此可推知,一昼夜中,人体内褪黑素分

泌量的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

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

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

断褪黑素能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性腺

激素减少所致。

答案:(1)神经一体液一免疫(2)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3)减少(4)抑制促

性腺

N0.3局度提素养

-生物以服务人类美好生活为目标,应用创新素养高-

科学思维—模型建构法理清体液各部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典例1](2021•广东六校联考)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

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营养不良会导致①的液体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D.图中①©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解析]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③是细胞内液;④

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是组织液,可与血浆和细胞内液相互

渗透,也可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A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B

错误;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体

液,①②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错误。

[答案]A

[典例2]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相互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⑥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丙中,丁中Ch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长期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解析]过程②⑥受阻时,导致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淋巴细胞存在

于淋巴(丙)中,会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血浆(甲)中;甲是血浆,

丁为血浆中的血细胞内液,其中也包括红细胞内液,在氧气含量高的部位,氧气和红细胞

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氧气含量低的地方,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扩散

进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故丁中Ch浓度可能比甲中的高,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

环境为甲(血浆)和乙(组织液),C正确。长期营养不良时,甲血浆蛋白的含量会减少,乙组

织液的含量会增多,D错误。

[答案]C

[思维建模]

[模型解读]

模型1:

解答该类题目时,首先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其次是要准确记忆

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

.无盲首

B为毛细血管,b为血浆

(1)管状结构,

有盲端

C为毛细淋巴管,c为淋巴

细胞内液体,a为细胞内液

(2)组织细胞・

史一细胞间的液体,d为组织液

模型2:

解答该类题目时,借助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

⑴分析: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一淋巴

单向箭头

.②淋巴流向:淋巴一血浆

f①组织液血浆

双向J箭即头六,[②组织液细胞内液

(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析题用模]

1.(2021•天津模拟)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①④⑥为细胞

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图中的③

B.若某人患肾炎疾病,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⑥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③和⑦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⑥

解析:选C由图分析可知,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

⑤是毛细血管,⑥是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

结构改变,从而导致③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某人患肾炎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

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更多流向组织液,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图中③和⑦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⑥组

织液形成的,D正确。

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选A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

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

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

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动脉

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

浆。

3.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Ch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丙),约占体液的2/3;Ch通过血液运输到

达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02的浓度最高。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

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导致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

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

细胞外液

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一

(•泰州月号)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织

4.2021细

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一

A.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D.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

解析:选B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A正确;①是血浆,不是血

液,血液包含血细胞和血浆,B错误;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正确;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是组织液,D正确。

[课时跟踪跟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

C.肝炎病毒的增殖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解析:选D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在内环境中;

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及加工由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完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

环境中;肝炎病毒寄生在肝脏细胞内,其增殖也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即该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2.(2021•重庆四校琰考)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

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

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

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C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

巴、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组织液)和⑤(淋

巴)的成分最相似,B错误;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③(组织液)渗透,引起③增

多,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

起的病症是()

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尿毒症D.营养不良性水肿

解析:选B小腿抽搐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

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

成分如尿素等超标;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的大量增加导致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B.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选B内环境中可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

响,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错误;突触小泡内的

神经递质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摄入过咸食物一……一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这一过程只涉及体液调节

C.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只能在消化道中进行,不能在内环境或细胞内进行

解析:选C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在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下,人体

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摄入过成食物f……-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这一过程有激素调节,也会有涉及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的神经调节,B错误;外界温

度的变化会导致人体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发生变化,C正确;蛋白质分解成

氨基酸可以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6.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

盐酸oNaOH

解析:选D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

7.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饮用水的缺

乏和各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灾民中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B.灾民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C.因饮水不足,灾民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在寒冷环境中,灾民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解析:选B体内缺少蛋白质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导

致全身浮肿,A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饮水不足会

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灾民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

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B.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

遭到破坏

C.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K/和Na+分布不均衡的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

D.内环境为细胞代谢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多种酶、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

解析:选D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正确;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

坏,B正确;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Na卡主要分布在细胞外,而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K+

和Na+分布不均衡的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C正确;内环境为细胞代谢提供了充

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但不能提供多种酶,D错误。

9.(2021•广州模板)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

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I和O.lmol/L的NaOH,同时

用蒸储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10-蒸慵水

--上清液8上清液

2沉淀物

3024181260612182430滴

0.1md/L的HC10.1mcl/L的NaOH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服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I、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解析:选D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腺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

明含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抗体主要分别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

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图2

实验中,HCk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C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0.1moI/L的HQ

和0.1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储水的pH变化幅度较

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10.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解析:选D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

组织液中;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

境维持稳态;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

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

11.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

B.安静状态时,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

散热量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解析:选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很少,A正确;安静状态时,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

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其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错误;体内细胞的

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并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

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12.(2021•梅州模拟)如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

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

D.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D由图分析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血浆中的成分有水、

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A错误;三种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