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进化读《一万年的爆发》_第1页
愈演愈烈的进化读《一万年的爆发》_第2页
愈演愈烈的进化读《一万年的爆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格雷戈里《一万年的爆发》一书有感在一些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看来,自出“出非洲”以来,特别是最近的1万年间,人类的进化已经基本“停滞”了,那些能看到的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回到1万年前去看一看,应当发现那时的人类和现在没有任何生物上的区别。一、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挑战在离现在不到1万年的过去,人类经历了一次关键性的变革,从过去的狩猎-采集式的生产生活传统逐渐转向农业社会。农业出现本身,就是人类对动物和植物驯化的结果,也是基因选择的结果。农业最早出现在亚洲西南的新月沃土,在公元前9500年的时候,大麦和小麦作为种植植物出现了,随后是豆类,在公元前7000年扩散到了到埃及和印度;米和粟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开始在中国种植。动物的驯养最早在中东出现,也大体经历了上述的时间表。农业的出现是人类10000年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环境改变,也创造了一个基因突变更有效的沉淀和选择的舞台。过去过着狩猎-采集式的生活的人类,没有固定的生活空间,狩猎所得也无法很好地保存,日子是非常清贫和艰难的。随着人类学会种植、养殖,农业生产成为新的生产方式之后,人类由过去的游牧生活转向了定居生活,食物紧缺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女性可以更好的生育、繁衍后代,这就势必造成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也在这个过程中孕育而生,一些人掌握了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在群体中发挥着调配甚至支配资源的作用,其社会地位开始提升,原来游牧生活那种平等的社会结构,逐渐转向农业社会的层级结构。较高的出生率、从以狩猎和采集为食物源到以种植物为食物源、从简单的社会结构到层级复杂的社会结构,人类必须要对这些全新的环境做出进化适应。农业带来的压力还不仅仅这些。以狩猎-采集方式生活的人类更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否则根本就得不到食物,只能自己被饿死。反正自己居无定所,也不担心别的族群或者其他动物的报复。但以农业方式生活的人类就不一样了,种植业的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在某片土地上定居,不能说走就走,所以农业社会要尽可能降低冲突,作为农业人,要学会驯化自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狩猎-采集社会没有可以保存的财产,没有明确的领地,所以人类一般会乐于分享,人的生活特征倾向于轻松、懒散,反正干更多的活也不会有更多的收入;而农民则更加忍辱负重一些,既要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更要谋划远期的利益。农业生产为人口的繁衍提供了基础,伴随着生殖效率、存活率的提升,人口开始急剧增长,但同时,人畜混居导致的定居环境的脏乱差,为各种传染病的爆发提供了温床。很多人因为没有传染性疾病的抗体而失去了生命,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人,也携带了各种传染疾病的基因。传染病在一万年以来的人类基因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痕迹,很多遗传病实际上是对抗传染病的副产品。比如说镰刀型贫血症,就是对抗恶性疟疾的副作用。如果这个基因是隐性的,那么它对对抗疟疾有好处;如果有两条(显性),那么携带者就会患上镰刀型贫血症。食物营养结构的变化也使某些疾病容易产生,比如糖尿病,那么那些不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会有更高的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人口急剧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之间更加频繁的交往,那些更有利于生存环境的基因突变,就会因此而被传承……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人类在改造和控制环境、组织社会方面的努力,实际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位,进而推动自身向新的方向进化,这是一个自我驯化的过程。与狩猎-采集族群相比,农耕者在免疫系统、代谢机制、运动机能,甚至心智特征上,都已发生许多适应性变化,定居农业之后的人类进化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极大加速了,在人类进化史上堪称大爆炸。二、乳糖耐受基因与印欧人基因变异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多麻烦,也有可能在自然选择中带来好处。成人能够消化乳糖的基因变异,就给那些特定的人群带来了进化中的优势。在早期,母乳是唯一含有乳糖的食物,出生的幼儿体内会合成乳糖酶,来帮助自己消化母乳中的营养。但狩猎-采集者和一般的哺乳动物在幼儿期过后身体就开始停止合成乳糖酶,这样保证了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不去和弟弟妹妹争抢母乳,因为他们即使抢过来了也消化不了,同时也避免了兄弟姐妹因此而手足相残。随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的奶变得可以利用,并且对所有年龄段的人类都有潜在的价值。大约在8000年前,一种使得人类身体可以在幼年期之后持续合成乳糖酶的变异出现了,并迅速在欧洲人中间得到了传播,在丹麦和瑞典甚至得到了95%的频率。能够利用别的物种的奶来生活,乳糖耐受基因的突变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印欧语系”是世界诸多语系中最大的一个,包含西班牙语、英语、印地语、葡萄牙语、孟加拉语、俄语、德语、马拉加语、法语,等等,其本土语言使用者高达30亿人,是世界人口的一半。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在许多归类系统中都可识别为近似的,有着共同的语言起源。养牛本身比种植谷类植物就有更多的机动性,再加上以动物的肉和奶为主要食物的牧民有更好的营养,以及游牧民族本身就具有的侵略性,很快,原始印欧人就迅速扩散到了整个南俄大草原。在南俄大草原的扩张以及进一步扩张到欧洲的整个过程中,原始印欧人看来实施的是精英统治,他们做了被征服人群的统治者但并没有摧毁或者替代原先的居住者,不过统治者最大的利器,就是让当地人说他们的语言,于是印欧语就开始扩散开来了。因为扩张是如此迅速,语言还没有来得及分化,所以在广大区域中分散的人群说的还是相似的语言。到目前,大概只有不到20%的欧洲人属于乳糖不耐,所以欧洲的乳业非常发达。那么,以农业生产为为主的中国人呢,有多少人携带乳糖耐受基因呢?如果本身没有这样的耐受基因,鼓励大家天天喝牛奶,与暴殄天物有什么区别呢?三、聪明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阿什肯纳兹”在希伯来语中是“德国”的意思,按照字面翻译过来就是“德国犹太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生活在德国。他们1200年前在莱茵河畔开始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现在总的人口数量大约是1100万人,居住在世界各地,以色列和美国聚集的人群最多。我们都知道犹太人非常聪明,智商很高,指的就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其他犹太人和常人并没有很大的差异。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平均值大约是112,比欧洲标准值高一个标准偏差的3/4。在最近200年的时间里,他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成就,在科学领域,他们所拥有的科学家的人数占比是欧洲国家的10倍,有1/4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等世界级奖项被它们所斩获;在整个20世纪,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的一半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包揽,在商业领域、学术领域也有非凡的表现。为什么其他种族、包括其他犹太人没有像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那样在近期表现出如此特别的智商呢?除了上述三点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不对外通婚的规定,而且千百年来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