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含解析)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鸡毛信(节选)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给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中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谁也看不出来。
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搜遍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一个大地瓜,于是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他和羊群带回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关在屋里头。鬼子睡着后,海娃趁机逃跑了。
天亮后,海娃继续赶路,又遇到了站岗的鬼子。他脱下白褂子向远处的鬼子示意,混了过去。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又落入鬼子手中。
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后向海娃开枪。一颗子弹打中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着:“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了过去。
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因此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表现出了海娃。
(2)文章第二自然段加点的“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下面的词语___________替换。(填序号)
A.有勇有谋
B.计上心来
C.千方百计
(3)根据短文内容,照样子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小标题。
①接受任务
②
③
④
⑤
⑥
(4)你认为海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
2.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这儿的,就用手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看见这两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④我把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作出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爱啊!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了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___
(2)“我”是根据什么,做出“野鸭是被冻死的“这个结论的?
___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
(4)文中说:“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爱啊!”你将怎样赞美这种爱?
___
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按要求答题。
地球上的氧(yáng)气会被用完吗?
①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吗?
②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
③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采集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支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着火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然烧起来,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④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汲取营养,而排出氧气。”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diàn)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就叫作“光合作用”。据说,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约等于一个成年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量。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
(1)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杞人忧天:___
②猛烈:
(2)为什么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完?
(3)谢尼伯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4)请你结合第④自然段中的划线句,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①问题:___
②答案:
4.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它变得很美丽。
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西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
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视动静。
丹顶鹤真有意思!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照样子,写词意。
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
东瞧西瞄
(3)丹顶鹤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脖子。它休息时___,更是好看。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丹顶鹤的,具体描写了丹顶鹤的、、、、部位。
请仿照这样的写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
___
5.
优雅的清洁工
在我住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的清洁工,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都会晃动手上的摇钤。我提着垃圾袋向他走去,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很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扫帚把烟蒂打入离人两三步的簸箕里,他还顽皮地给我扮了一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只知道他原来在宾馆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了,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工作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我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后,我都不忘跟他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
文雅——
时尚——
(2)说出下列句子属于人物的琊一种描写。
1)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都会晃动手上的摇铃。
2)他还顽皮地给我扮了一个鬼脸……
3)每次倒垃圾后,我都不忘跟他说声“谢谢”。
(3)“请”“劳动”加了引号,这里引号有什么作用?
(4)认真读短文,为什么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请你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5)你曾经对劳动有什么看法?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
6.名著阅读。
三气周瑜(节选)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搞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白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1)“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意思是___。
(2)“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中“都督的计策”是什么?在选文中用“”画出来。
(3)简单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
7.
西湖漫笔(节选)
宗璞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④亭旁溪水琤(chēnɡcōnɡ),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A.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B.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1)“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在哪一句的后面?
A.①
B.②
C.③
D.④
(2)请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A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___。
②B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4)下列关于青苔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作者用青苔的绿凸显苏堤的绿与众不同。
B.写青苔是那样鲜嫩,那样可爱,表现出绿富有生命力。
C.青苔的形状有趣,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细致观察与无尽想象。
D.青苔的绿虽然渺小,但比其他的绿更让作者喜爱,凸显作者最爱苏堤的绿。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送站
一次普通的送站(送人到车站),袁隆平老师又给我上了一课。
那天,袁老师在北京开完会,乘坐的是下午3点开往长沙的高铁。跟往常一样,我们又去了离西客站不远的那家湖南米粉屋,袁老师照例点了一盘青菜、一份酱油炒饭。午餐吃得极为简单,匆匆吃完,我就送袁老师上火车。
还在春运期间,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可是,还时不时有人走过来向袁老师打招呼,说一两句感谢祝福的话。也有人不相信,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竟然也像普通人一样,站在拥挤的人流中,和自己一起候车。
我们在9号厅候车,旁边有一个休息室。袁老师的车票是一等座,我觉得袁老师可以进去坐一会儿。当我把票给工作人员时,她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只接待特等座旅客。”这时,看到袁老师不能进休息室,外面的旅客情绪有些激动了。一位旅客说:“老先生在杂交水稻科研育种方面作出那么大贡献,就让老人家进去吧!”话音刚落,众人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
袁老师站在一旁,觉得给大家添麻烦了,不停地说:“谢谢,我还是到9号厅候车吧。”这时,一位持特等座票的旅客说:“把我的票给袁老师,请他进去休息吧!”围在门口的旅客大声喊:“袁院士,进去吧!进去吧!”袁老师有些自责地哎呀哎呀了两声,不停地向旅客点头致谢,就是不肯进休息室。我多想说,大家盛情难却,您就进去歇会吧。可我知道,老师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是绝对不会进去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强忍着没说出来。
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在一次普通的行程中,又给他的学生上了一课,不是农学课,而是人生的一课。
(选自曾松亭《送站,又上了一课》有删改)
(1)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2)本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颗星别属于___________描写。
A.语言、动作
B.语言、心理
C.语言、神态
D.动作、动作
(3)“袁老师照例点了一盘青菜、一份酱油炒饭。”对这句话中“照例”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袁隆平午餐吃得极为简单
B.袁隆平出差时经常吃酱油炒饭填饱肚子
C.袁隆平非常喜欢吃青菜和酱油炒饭
D.袁隆平生活非常简朴
(4)下列哪一句的描述不正确?
A.袁隆平持有特等座车票候车
B.袁隆平像普通人一样,站在拥挤的人流中,和大家一起候车
C.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育种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
D.袁隆平不肯进休息室休息,是因为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5)“一次普通的送站,袁隆平老师又给我上了一课”,这一课,袁隆平老师教会“我”。
A.出门在外,不能总给别人添麻烦
B.出门在外,不能向别人提过颗星的要求
C.要做一个乐于助人、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人
D.要做个谦虚有礼、坚守原则的人
(6)文章写了送站时哪三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简要概括。___
(7)你认为袁隆平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___
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一天,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鬼子”比作“蚂蚁”,表现出了海娃对鬼子的痛恨。
(2)考查用近义词替换文中的加点词语。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文章第二自然段加点的“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下面的词语“计上心来”来代替,故选B。
(3)考查照样子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小标题。通过阅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例子可知,第二自然段小标题可拟定为“急中生智”。第三自然段小标题可拟定为“机智勇敢”。第四自然段小标题可拟定为“落入魔掌”。第五自然段小标题可拟定为“中弹获救”。第六自然段小标题可拟定为“荣获光荣称号”。
(4)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通读短文,从文中小海娃所做的一切可知,海娃是一个有勇有谋、不怕牺牲的孩子。
故答案为:
(1)鬼子蚂蚁对鬼子的痛恨;
(2)B;
(3)②急中生智;③机智勇敢;④落入魔掌;⑤中弹获救;⑥荣获光荣称号;
(4)海娃是一个有勇有谋、不怕牺牲的孩子。
2.【解答】(1)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短文中作者是这样评价这只了不起的鸭妈妈的:“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敌人”原意是指敌对的人;敌对的方面。在短文中指大风雪。“这一切”指的是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怜的野鸭不顾凛冽刺骨、令人窒息的寒风,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甘愿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可知,“我”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在野鸭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可以断定,它是被冻死的。
(3)考查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野鸭为了保护自己未孵化的鸭蛋,一动不动趴在雪地里,直至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4)考查拓展能力。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野鸭为了保护自己未孵化的鸭蛋,一动不动趴在雪地里,直至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母爱的伟大。文中说:“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爱啊!”这句话是作者对鸭妈妈的伟大的母爱精神的赞美,我想这样赞美这种母爱精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
故答案为:
(1)敌人:指大风雪。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怜的野鸭不顾凛冽刺骨、令人窒息的寒风,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甘愿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2)“我”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在野鸭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可以断定,它是被冻死的。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野鸭为了保护自己未孵化的鸭蛋,一动不动趴在雪地里,直至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
3.【解答】(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杞人忧天:不必要或没有根据的忧虑。②猛烈:气势雄壮,力量大。
(2)考查了联系生活实际。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完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和动物每天都在吸收氧气。
(3)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汲取营养,而排出氧气。’”可知,谢尼伯通过实验得出了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汲取营养,而排出氧气的结论。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文中划线句子的描述,进行提问,并给出相关的解答。如:问题:三棵大树每天要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答案: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
故答案为:
(1)不必要或没有根据的忧虑。气势雄壮,力量大。
(2)因为地球上的人和动物每天都在吸收氧气,所以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完。
(3)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汲取营养,而排出氧气。
(4)三棵大树每天要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
4.【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句。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那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有总结全文和统领全文的作用。阅读全文,文中的中心句为:丹顶鹤真有意思!
(2)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和书写。“亭亭玉立”是AABC式的词语,也就是前两个字相同,这样的词还有: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东瞧西瞄”中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是一组反义词,并且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意思相近,这样的词还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读第二自然段可以知道:丹顶鹤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读第三自然段可以知道:丹顶鹤休息时,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更是好看;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动物描写的拓展延伸。第一自然段中,对丹顶鹤的身体、嘴、头、眼睛、尾巴进行了具体地描写,这些描写都是对丹顶鹤的外貌描写。文中第一段是对丹顶鹤的外貌描写,所以在介绍你熟悉的动物时也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如:我家有一只小狗,它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毛,亮得像搽过油一样;圆圆的、漆黑发亮的眼睛像珠子似的,整天滴溜溜地转;嘴巴长长的,还有一对很灵的耳朵,如果附近有丁点响动,它就会把耳朵竖起来;黄色的小爪像四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故答案为:
(1)丹顶鹤真有意思!
(2)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3)一下一下地迈着;一伸一伸;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着,亭亭玉立;
(4)外貌;身体;嘴;头;眼睛;尾巴;
我家有一只小狗,它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毛,亮得像搽过油一样;圆圆的、漆黑发亮的眼睛像珠子似的,整天滴溜溜地转;嘴巴长长的,还有一对很灵的耳朵,如果附近有丁点响动,它就会把耳朵竖起来;黄色的小爪像四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5.【解答】(1)考查近义词。“调皮”顽皮,好开玩笑。近义词为“顽皮”。“文雅”言谈举止温和而有礼节。近义词为“优雅”。“时尚”符合潮流的;入时的。近义词为“时髦”。
(2)考查写作手法。1)短文中“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都会晃动手上的摇铃”这句话是对清洁工动作的描写,通过“晃动”这个词语描写出清洁工工作时的动作特点。2)“他还顽皮地给我扮了一个鬼脸”这句话是对清洁工的神态描写,“顽皮地给我扮了一个鬼脸”体现出清洁工在工作时愉快的心情,从而也说明他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3)“每次倒垃圾后,我都不忘跟他说声‘谢谢’”这句话是对“我”的语言描写,通过“我”的语言,体现出“我”对清洁工的尊敬和谢意。
(3)考查引号的作用。短文中“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和“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这两句话中“请”和“劳动”都用了双引号,这里的双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作者通过对清洁工做出的“请”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那位清洁工的优雅与自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自己不看轻自己,别人也会尊重与肯定你。劳动是光荣的,无论高尚与下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价值,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反映出这位清洁工能够独立自主求生存的能力,
(4)考查句子理解。短文中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是因为作者看到清洁工如此乐观,谦虚,“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让我们知道劳动是最光荣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难能可贵的。
(5)考查拓展延伸能力。我曾经认为轻松、体面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无论高尚与下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价值,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的品质是最高贵的。
故答案为:
(1)顽皮优雅时髦;
(2)1)动作描写;2)神态描写;3)语言描写;
(3)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
(4)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5)我曾经认为轻松、体面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无论高尚与下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价值,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的品质是最高贵的。
6.【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把握。“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中“都督的计策”是指周瑜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但其实是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可以找到;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故答案为:
(1)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2)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3)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7.【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下车之后再到冷泉亭上小坐,中间肯定是要走过一条小路的,所以“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应该放在第②句话后面;
(2)本题考查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对这段话的一个概括。读第二自然段,整段话都是围绕着“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这句话来写西湖不同的绿色,所以中心句是这一句;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A句“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三个句式连用,是排比句,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西湖胜景绿色的不同特点;B句“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四个如什么连用,是排比句,“如”就是像的意思,“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就是说青苔的形状像耕牛、牧人、树木、云霞,所以这句话也是比喻句;“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句话把整片的青苔比作一幅山水画,也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青苔形状的有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内容,ABC三个选项是正确的,而D选项“青苔的绿虽然渺小,但比其他的绿更让作者喜爱,凸显作者最爱苏堤的绿”文中并未提及,不符合文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分发协议(版权保护措施)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分发合同协议(独家合作)
- 2025年短视频内容创作合同协议(肖像)
- 2025年短视频开发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短视频带货佣金协议合同
- 2025租赁权车位合同的内容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修订
- 2025年外交部工作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厨师合作提成协议书
- 代采居间协议书
- 仓库货物先进先出管理培训教程培训课件
- 孕妇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 银行网点保安服务方案
- 村委会机械雇佣合同协议书
- 水利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 汽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管理制度
- GB/T 41809-2022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 工资集体协商课件
- 重度颅脑损伤LUND概念与临床课件
-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