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含答案)

小升初常考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燃放(rán)聊天(liáo)B.彻底(chè)绊倒(bàn)

C.搅和(huo)苦刑(xíng)D.丑恶(wù)分外(f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垂头丧气翻箱到柜聚经会神司空见贯

B.五湖四海不可思意落慌而逃前所为有

C.心平气和走马观花不以为然死得其所

D.见威知著地动山遥衣衫褴褛筋疲力禁

3.下列词语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前仆后继B.勇往直前C.锲而不舍D.阴险狡诈

4.下面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B.他长得像爸爸,不像妈妈。(比喻)

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D.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拟人)

5.下列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演讲稿。

B.《寒食》《竹石》《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都是古诗。

C.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为我们展开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D.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等。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下边的句子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但是…②只要…就…③不但…而且…

(1)失败()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

(2)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3)()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7.小明要参加学校的“童心向党”主题演讲活动,他在讲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时,想引用一句名言,你觉得以下最恰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D.多行不义,必自毙。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páihuáixīshuài___jīyù___yīwēi

()()()()

luòtuotáobì___fēnbiànmínɡmèi

()()()()

9.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①()()更新___②()()见惯

③()()俱下___④翻()倒()

⑤五()四()⑥()()其所

10.从下面的四个常用词语中选择两个写出它们的意思,再任选一个造一个句子。

亮相唱白脸有板有眼粉墨登场

第一个词“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

第二个词“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

我选“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

11.根据所学诗词填空。

(1)李贺用“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表达自己强烈的报国之情;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王建的“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你还积累了哪些思乡名句?请写一句:,。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辩论常常是现场证明自己,辩驳别人,因此临场反应是最重要的。而辩论前的准备因为不是特别重要,所以可有可无。()

1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4.赵孟頫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他的草书代表作。()

15.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四、连线题

16.将作品与对应的作者连线。

《金色的鱼钩》___塞尔玛·拉格洛芙

《骑鹅旅行记》___冯至

《表里的生物》___史铁生

《那个星期天》___杨旭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有学问的人。

17.根据全文意思猜一猜,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8.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20.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与勤学苦读有关的诗句

(1)_________

(2)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后面的题。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1.画“”的句子将无形的时间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吹散了”“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2.选段中作者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

23.面对作者强烈的呼唤,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呢?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①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开始了他热爱的农业教学和研究。1959年至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心研究水稻,让人们吃饱饭。通过查找资料、搞试验、向农民请教,袁隆平发现农民最需要高产的水稻种子。可是,到哪里去寻找那样的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了。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

②1961年7月的一天,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但是“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株表现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袁隆平反复琢磨,查找各种资料。有一天,他灵感突现,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指雄蕊不能发育的植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可是,天然雄性败育株长什么样?当时全世界都没有相关记载,只能靠专业判断和想象。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袁隆平没有退缩。

④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⑤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⑥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为了拥有更多的样本,便于总结规律,袁隆平继续寻找……

⑦1965年夏天,袁隆平在对8500多株水稻进行认真观察后,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袁隆平感到欣喜,他相信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进行人工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很高的产量和效益。

⑧1970年10月,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正在北京查资料的袁隆平立即赶到海南,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来,这株在杂交育种方面价值更高的野生水稻被命名为“野败”,它成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全世界许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今天,杂交水稻的产量仍在不断提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闹饥荒:_(2)“东方魔稻”:_

25.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袁隆平的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1)发现和研究“鹤立鸡群”;(2)_;(3)_。其中详写了(请填写序号)___________。

26.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可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阅读④⑤自然段,我们从“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可以读出袁隆平为了在最佳时段寻找稻花,不惧骄阳、不怕炎热的吃苦精神;从“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者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可以读出__________;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_;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_____________

27.第⑦自然段中,袁隆平将找到的6棵天然雄性败育株“视如珍宝”,是因为(选择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这6棵稻株是湖南安江农场附近稻田里长势最好的稻子。

B.袁隆平从上万棵稻株中找到6棵天然雄性败育株,太不容易了。

C.这些费尽心血找到的稻株将为杂交水稻实验带来重要突破。

D.袁隆平终于可以在自己的试验田里亲子耕耘,亲自播种了。

28.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请快速默读全文,并联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内容,想一想:(1)袁隆平爷爷有哪些成功的秘诀?请结合他的事例来谈谈(不少于三个方面);(2)这些秘诀给你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9.习作。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请回忆你参加家乡或者异乡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等。

要求:1.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2.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3.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4.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字音的辨析。

D.丑恶(wù)——(è),分外(fēn)——(fèn)。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A.翻箱到柜——翻箱倒柜;聚经会神——聚精会神;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B.不可思意——不可思议;落慌而逃——落荒而逃;前所为有——前所未有。

D.见威知著——见微知著;地动山遥——地动山摇;筋疲力禁——筋疲力尽。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

A.前仆后继: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是褒义词。

B.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是褒义词。

C.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是褒义词。

D.阴险狡诈:表面和善,暗地里不怀好意的。是贬义词。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抓住关键词“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读句子,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使用有误。

C.读句子,句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家作品。

B.《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不是古诗,而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现代化诗。

故选B。

6.A

【详解】考查关联词。

①虽然……但是……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表示承认前面所说的事实,但是接下来要表达与之相反或者不同的观点或情况。

②只要……就……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前者成立后者也成立,即充分非必要条件。

③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它表示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

(1)“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与“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意思上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义应选“虽然……但是……”。

(2)“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与“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意思上表示递进关系。根据语义应选“不但……而且……”。

(3)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只要……就……”。

故选A。

7.B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出自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创作的《有的人》,这里指反动统治者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

D.“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为了完成爆破敌人一座桥上的碉堡的任务。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讲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时,应引用名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故选B。

8.徘徊蟋蟀机遇依偎骆驼逃避分辨明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蟋、蟀、偎、逃、避、辨、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万象司空声泪江海湖海死/各得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补充词语时,可结合词义进行填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①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②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③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④翻江倒海:形容力量和声势非常壮大。

⑤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

⑥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10.唱白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唱反面角色的人,引申义指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唱白脸要演一出好戏,不仅要有人唱红脸,还要有人唱白脸。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造句。

亮相:①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②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唱白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唱反面角色的人,引申义指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有板有眼:①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②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

结合词义从所选两个词语中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个句子即可。

示例:亮相:作为重量级的嘉宾,他是最后一位亮相的。

11.何当金络脑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夜月明人尽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1)书写时注意“络”“清”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今”“望”“绿”“照”的正确写法。思乡的名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13.√14.×15.√

【解析】12.本题考查了对辩论赛的认识。

在辩论前,要根据论题进行认真地、充分地准备,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只有这样在辩论中,才能有话可说,论据充足,才能有好的临场反应。因此,辩论前的准备很重要,故说法错误。

13.本题考查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吃年糕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表达了在新春之际大家对于新一年的期待以及一份美好的祝愿,饱含吉祥之意。故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认识。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三门记》是他的楷书代表作。故说法错误。

15.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认识。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和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故说法正确。

16.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金色的鱼钩》的作者是杨旭,这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本书主要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而被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表里的生物》的作者是冯至,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主要讲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小男孩感到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的故事。

17.得到,获得。补偿,报酬。18.匡衡于是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让光线从洞里透过来,在微弱的光线下认真读书。19.囊萤映雪秉烛夜读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句子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得”在这里的意思是得到、获得。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句子意思是:匡衡于是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求得到报酬。“偿”在这里的意思是补偿、报酬。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乃”是“于是”的意思,“穿”是指打洞、打穿”,“其”这里代指“邻居家的”,“映”是“照映”的意思。

19.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题干要求写成语,主要题围绕“勤学”来写,这样的成语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

20.本题考查诗句积累。

题干要求写诗句,要围绕“勤学苦读”的主题来写。这样的诗句有: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点睛】参考译文:匡衡,他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线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于是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21.轻烟薄雾时间稍纵即逝22.一连串的问句,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惆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情感更加真实,牢牢地将读者吸引住,易于让读者感同身受。23.珍爱生命,珍惜日时间,好学上进,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

【解析】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词语的理解。

画线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将无形的时间比作轻烟和薄雾。“吹散”指吹之使散开;“蒸融”指蒸发消融。两处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

22.本题考查选文的表达方式。

结合文段内容可知,一连串的问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惆怅,这样写更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23.本题考查了知识拓展能力。

结合文段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作者强烈表明时光飞逝,故回答本题时,围绕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作答。如: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好学上进,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或:我们首先要确立理想与目标,确定人生的意义。其次,在劳动和学习及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然后,珍惜时间,努力上进。

24.指遭遇荒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5.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发现和研究“野败”。(2)26.袁隆平不顾天气炎热、满身汗水,投入、专注、忘我的研究状态

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

27.C28.袁隆平爷爷正像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科学家一样,身上拥有着卓越科学家的品质与精神。他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秘诀给我带来启示:首先袁隆平爷爷拥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三年自然灾害时,他看到人们都在忍饥挨饿,就下定决心研究水稻,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其次,袁隆平爷爷在发现问题后不断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比如他一直思考到哪里去寻找高产量的种子?天然杂交水稻“鹤立鸡群”的种子生长不好后,他又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人工杂交水稻的培育?如何找到天然的天然雄性败育株?他始终没有停止思考的脚步。第三,袁隆平爷爷围绕研究的问题始终坚持不懈的进行持续性的探索,从“鹤立鸡群”到“天然雄性败育株”再到“野败”,直至培育出杂交水稻,他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历程,这是一个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持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袁隆平爷爷始终保持着不放弃、不退缩、不惧困难、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24.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闹饥荒:指遭遇荒年。文中指全国人民遭受饥饿。

(2)“东方魔稻”:文中指袁隆平发现的产量高的杂交水稻。

25.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袁隆平发现和研究“鹤立鸡群”。

由“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指雄蕊不能发育的植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袁隆平感到欣喜,他相信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进行人工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很高的产量和效益。”可知,文章第三到七自然段详细的写了袁隆平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的过程。

由“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正在北京查资料的袁隆平立即赶到海南,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来,这株在杂交育种方面价值更高的野生水稻被命名为‘野败’,它成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可知,文章第八自然段主要写了袁隆平发现和研究“野败”。

2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者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说的是袁隆平在炎热的环境下,依旧进行稻株的研究,可以读出袁隆平不顾天气炎热、满身汗水,投入、专注、忘我的研究状态。

“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说的是袁隆平不顾身体的疲劳,依旧守在稻田里,可以读出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

“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是妻子埋怨袁隆平不顾身体整日研究稻株时,袁隆平说的话语,可以读出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写了袁隆平和妻子、助手,为了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不管高温酷暑,不怕刮风下雨。在茫茫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这个不是,那个不对,在观察了14万株水稻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他们只能继续找。在第三个年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败育株。由“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袁隆平感到欣喜,他相信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进行人工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很高的产量和效益。”可知,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是因为这些费尽心血找到的稻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