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高洁的情怀。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衬托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作者。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道州\t"/item/%E5%91%A8%E6%95%A6%E9%A2%90/_blank"营道人,北宋哲学家,世称\t"/item/%E5%91%A8%E6%95%A6%E9%A2%90/_blank"濂溪先生。我们要留意一下“颐”字的写法。“颐”字的左边是什么?读课文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留心字词有没有读错。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感情饱满。(1)学生读课文(读题目、作者)。(2)读后学生点评。(3)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①“鲜”读三声②“濯”字这个字是怎么构成的?左边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字,下面是一个什么字呀?“隹”(zhuī)字!这个字就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你看看,一只鸟张开羽毛在水边干什么呢?洗澡。“濯”字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鸟在水中洗浴”。在本文中“濯”是“洗”的意思。大家需要注意。理解了字音、字形、字义,我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带着理解去体会课文的意思。三、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同桌两人一人一段翻译课文。(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释疑。一定先让学生解决。1.1.友人惭,下车引之2.水陆草木之花2.水陆草木之花3.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送孟浩然之广陵四、莲之韵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可记述,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即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2.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莲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齐读这几句。学生翻译这几句。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需要注意的字词:①而:表转折,但是,却。②“蔓”,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wàn)。“枝”,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③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④益:更加。那些成语沿用了这个意思?多多益善、精益求精。⑤省略句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4.你们觉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写得美不美?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1)学生闭目想象。(2)描述。教师点评(运用了视觉、心理等描写,十分生动)既然有这么美的莲花,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吧!(3)学生齐背这几句。五、莲之魂1.周敦颐把莲花写得这么美,我想他并不仅仅倾心于它的外在美。作者用一句话写出了莲的内在品质,请从文中找到这句话。“莲,花之君子者也。”什么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2.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1)小组讨论三四分钟。(2)展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不显媚态③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⑤香远益清——美名远扬⑥亭亭净植——独立高洁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端庄、让人尊敬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六、疑难探究1.本文通过写莲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义的敬仰之情,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托物言志。2.作者除了写莲,还写了什么花?菊和牡丹。(1)菊: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陶渊明放下名利,远离世俗,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②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不与百花争艳,代表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牡丹:①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在作者看来,它象征着热衷名利,追求富贵之人。(3)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是什么?齐读:“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感叹爱菊者少,真正的隐士少;感叹爱莲者少,知音难觅;感叹爱牡丹者多,对当时争名逐利、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菊高洁、正直、不慕名利的品德。主旨:全诗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爱,对周敦颐的敬仰,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生齐读课文,会背的背诵课文。)七、与“莲”对话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莲的高洁、正直,你有什么想对莲说的话吗?莲,我想对你说:学情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一是要求读得通顺,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疏解文意”,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要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学有所获。效果分析课堂效果良好,这堂课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通过朗读学生们发现了短文的特点,进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我从这里出发,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这节课运用的齐读较多,如果再多几种方式效果会更好。这堂课在字词句上用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比较好。在分析“君子品质”时,由于有几个句子不容易分析,于是,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走下讲台二次备课发现的确有同学不太理解,我想着还是读的较少的缘故,如果时间够充裕让他们多读几遍效果会更好。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的鄙弃。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朗读、背诵《爱莲说》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重点字词、句子。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高洁的情怀。4.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三、教学方法针对文本特点,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结合文本内容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新课导入——初读正字音——再读疏通文意——感知“莲之韵”——探究“莲之魂”——与“莲”对话几个部分。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爱莲说》评测练习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
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亭亭净植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后反思古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情境的熏陶中去感知其中的魅力和思想,并借助多媒体的工具,让学生在视觉的审美中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是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先生所写的一篇流传千古的佳文。文章不长,只有119个字,可是却立意高远,主旨含蓄丰富。因此,要阅读好这篇古文并理解其中的深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新课导入——初读正字音——再读疏通文意——感知“莲之韵”——探究“莲之魂”——与“莲”对话几个环节。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而且,课堂上学生课堂规范较好,讨论激烈,同学们都很投入。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更别谈主动性了。但是,这节课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前面的读文解决字词环节,我让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学生找的非常认真,而且,也督促学生上课把这些字词写了一遍,又归纳整理了“之”的用法,这堂课很踏实。但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明显不足,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效果不如最初预设,也导致这个环节用时过长,导致后面“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莲”这个点一带而过。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还得注意把控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福建理工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苏省南通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农村农业科技技术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航运先进技术研究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代理合伙人协议书范本
- 【初三】【秋季上】期中家长会:初三已至同心共赴【课件】
- 会议记录模板及示例
- 老山战役课件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5年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社会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系统集成项目技术标准文档
- 甘肃电投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