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统一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统一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统一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统一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统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朝前期的繁荣

2、影响(结果):

巩固统一的措施: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多公里三地:四段:五河:1、目的:2、在位皇帝、开凿时间:3、概况:4、地位:5、作用: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

隋炀帝,605年2000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涿郡(今北京)

洛阳余杭(今杭州)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3、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4、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才权利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请从材料中归纳: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取士制度的产生)(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施拉《开放的中国》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的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四、隋朝的灭亡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民力;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③三征辽东,兵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隋炀帝的残暴统治1、原因:2、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随堂训练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AAC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A、儒家经书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A、魏晋时期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CBB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大运河赞赏大运河的经济价值。(3)这条“渠”是在哪个朝代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隋朝;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炀帝杨广。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分说明对象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两类;其次是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3.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5.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6.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7.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8.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