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无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无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无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无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无答案)【单元主题回顾】

篇目体裁主要内容阅读重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散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赞美叶圣陶先生的品行。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小说叙述云南哀牢山地区一间小茅屋的故事,赞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论述尽责任与否与人生的痛苦、快乐之间的关系。人生责任

【群文阅读训练】

(一)忆朱自清

张中行

①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②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禀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〇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③泛泛地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难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④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儿闲话,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⑤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崇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

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

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

今雨不来

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节选自《负暄琐话》,有删改)

1.本文主要围绕朱自清先生的“学、文、行”三个方面展开叙写。请分别概括朱自清先生学、文、行的主要特征。(3分)

学: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深刻稳妥。文: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行: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

2.选文第②段写霍去病、王安石,有什么作用?(4分)

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霍去病、王安石的姓名和本人的经历、性格不协调与朱自清先生的姓名和本人的性格相协调对比,突出朱自清先生人如其名,待人温和宽厚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

引用俗语,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求援征稿,引“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俗语,一方面说明了征集稿件的艰难,另一方面说明在碰运气的无奈之中,朱自清先生不仅“愿者上钩”,而且来得及时,来得高品质,这充分体现了朱自清先生“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的超过常格的待人厚。

4.结合链接材料,体会结尾段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链接材料】《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者为“广陵散”。

“广陵散”,取嵇康“《广陵散》于今绝矣”之言,喻“事无后继、已成绝响”之意。这里不仅指自成一派的朱自清先生的学问文章无后继,已成绝响,还指朱自清先生律己严、待人厚的超常品格更是无后继,已成绝响。

(二)老王的包子铺

华明玥

一到肥大脆嫩的春笋上市时,同事小纪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他放弃坐地铁直达单位的习惯,先坐一辆穿街走巷的迷你公交,到老王那里吃包子,喝一碗豆浆,再沿着河畔的栈道走七八分钟,享受一下“吹面不寒杨柳风”,再回到地铁线路上来。

让他改变行程的,不仅有河岸上鼓出叶芽的柳丝,还有老王只做这20多天的应季包子:春笋腊肉包子、梅干菜肉丁包子、马齿苋香肠包子。

两三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小纪说了一件事:包子铺的老王有一回路过市民广场,看到那边有人玩大石锁,看玩家把几十斤重的大石锁抡得生风,老王也想上去试试,刚惴惴地开口,人家就用“你真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情睨视他,默默让出一个够大的圈子来,生怕老王脱手砸中他们。但老王一上手他们就愣住了——中号的大石锁他能玩得很溜。这穿夹袄的小老汉是何方神圣?

老王笑着说:“我的这把力气,是剁了15年包子馅练出来的。”

老王的包子,哪怕是最便宜的两块钱一个的青菜香菇包子,包子馅都是手剁的。为什么不用绞馅机?老王说:“机器省力归省力,但机器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等于菜渣,塞牙不说,还留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甜润的味道。手剁的馅,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上笼一蒸,里面汁水清新。”

老王一年到头做青菜包子、老豆腐包子、萝卜丝包子。他那个面积只有4平方米大的包子铺,黄金时期是在春天。这个季节,万物如吹了哨子一样竞相生长,春笋()了,马齿苋()了肉嘟嘟的叶子,太阳()了它的热力,老王的妻子撑出的竹竿上,梅干菜一把把地挂着,被晒出了暗红的色泽;腊肉和香肠早已风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切都恰到好处。

老王的喜悦体现在他的剁馅声中,春笋要在沸水中煮去涩味,粗切细剁,剁起来如万马奔腾,轰轰隆隆;马齿苋在沸水中烫一下,剁前要细切,然后粗剁一下,尽量含住汁水;梅干菜是剁不动的,完全靠手劲细切,饶是老王这样的熟手,切完一天要用的梅干菜和腊肉,手腕也酸软。

老王这人很轴,包好的包子非要24个褶子,少一个也不行;包子馅还得丰满,透过包子皮,能看出春笋腊肉包子是嫩黄中夹杂暗红色,马齿苋香肠包子是暗绿中夹杂红白色。他还有一样轴性子——早上最后一屉包子,说什么也不卖给路人,得留着,他留着等谁呢?

九点半光景,他要等的人摇摇摆摆地来了,3月艳阳天,还戴着帽子,穿着灰棉裤,都是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三两相约,说要出老年公寓透透气,看看街景,都八九十岁了,护理人员最多允许他们溜达500米。他们就来老王的包子铺轮流做东请客。老王收的钱,青菜香菇包子1元一个,马齿苋香肠包子2元一个,还是10年前的价钱。

老王还会拿出家里的茶给他们泡上一壶,陪着他们说说话。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老王只是简单地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老了,就没人愿意问你想要什么,和谁在一起,吃的啥饭了,这多可怕。这些老年人,以前有地位、有学问也好,没地位、没学问也罢,如今谁羡慕谁?能走出这500米去,能硬硬朗朗地吃下两个包子,能有说得上话的朋友,就是福气。干吗不让他们的福气长一点呢?”

(选自2021年第22期《读者》)

1.“两三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这份清单。(3分)

老王的早餐包子“吸引力”清单

食材馅中的春笋、马齿苋都是应季的食材,馅是手剁的。

外观造型精致:①包好的包子非要24个褶子。色彩美丽:②有的嫩黄中夹杂暗红色,有的暗绿中夹杂红白色。

口感③清鲜松软、绵柔甜润(汁水清新、香味诱人)。

2.选词填空,并说说这三个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蹿出加大爆肥

这个季节,万物如吹了哨子一样竞相生长,春笋(爆肥)了,马齿苋(蹿出)了肉嘟嘟的叶子,太阳(加大)了它的热力。

这三个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勃发景象。

3.作者说:“老王这人很轴。”老王的“轴”有哪些具体表现?我们从老王的“轴”中能学到哪些美德?(4分)

老王“轴”的具体表现:坚持15年手工剁馅,不用机器绞馅;坚持包子一律24个褶子,少一个也不行;坚持把早上最后一屉包子留给老人们,而且还是10年前的价钱。从老王的“轴”中我们能学到敬业、关爱老人(精益求精、善良)的美德。

(三)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

宋宁刚

①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似乎没有了。如今,一切都网络化了,搜索引擎几乎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切咨询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今天我们还需要读书吗?今天,我们读书的更深理由是什么?

②首先是为了内心的宁静。如今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固然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但随着大量信息每天如海水汹涌而来,在琐碎和浅层次的阅读中,我们也就难得再有一份内心的宁静。就此而言,读书更像是一种自我修行,让我们内心重获宁静和澄清,而不是躁动不安。虽然这份安宁,我们也可通过其他如瑜伽、静坐等方式获得,但读书无疑最为方便、简易,也最易为人们接受。

③说起读书,就想起二战时,一位记者在被轰炸后的伦敦抓拍到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中年男子站在轰炸过后的废墟上,面对壁立的书架,浏览书籍。这张照片之所以感人,在于它显示了书籍对人强大的吸引力——堪称伟力。它昭示了书所能给予人的那份宁静与淡定。即便在战火纷飞、性命堪忧之时,书也可以使人短暂地忘我,不仅不被外在的不堪和难以承受之重所压倒,而且有可能将自身融入更广大的世界。

④其次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们空前闲暇,又空前忙碌的社会。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却正好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复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从各种机械性和消耗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然而,人类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尤其是身处城市的人们,他们更多地享用现代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却空前忙碌,甚至焦灼。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使得人的社会交往空前繁多,社会关系空前复杂。这对人的精力和耐心都是巨大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有位读书不多也不大爱读书的朋友曾问我,看你整天读书,有什么用啊?我说,读书不仅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让家里少一些闹腾、多一些宁静;少一些矛盾,多一些安定与和谐。如果社会中多一些爱读书的人,人与人之间的计较与摩擦,也会少一些——因为他们的心思多不在现实生活中的计较,而在文字所打开的另一个世界。我甚至想,如果多一些爱读书的人,恐怕我们社会的犯罪率也会有所降低。

⑥第三是为了生活的品质。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人们谈论最多、也最有切身感受的是物质生活的巨大改善。总体来看,我们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都有了极大的选择性和丰富性。但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没有那么充盈。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吃穿住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精神的自我丰足。

⑦最后是为了生命的创造。读书也是对人类文明和文化成果的一种了解与传承。真正的传承不可能抱残守缺,传承本身也是一种发扬,一种创造。阅读与创造密不可分,阅读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对人的思维的开拓,是被无数代人证明了的。

⑧许多天才都谈到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普通人就更需要阅读的力量。读书最大的理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自2021年4月26日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C)(3分)

A.内心的安宁可以通过读书、静坐等多种方式来获得。

B.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也能给予人力量与宁静。

C.在作者看来,读书主要是为了物质生活的提高。

D.读书让家庭和谐安宁,或许也能使社会犯罪率下降。

〔解析:由文章第⑤段“我说,读书不仅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让家里少一些闹腾、多一些宁静;少一些矛盾,多一些安定与和谐”可知,C项中的“读书主要是为了物质生活的提高”理解有误〕

2.有同学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为开阔的眼界,更为豁达的见解,更具包容性的思想。这,才是生活品质的真正提高。

示例一:同意。内容上,第⑥段主要说明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此段从物质生活的富足谈起,文章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足只是生活品质其中一方面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自我丰足。结构上,总结上文观点,对“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这一观点做进一步阐述。与第⑥段最后一句紧密相连,充分完整地阐述这一观点。示例二:不同意。阐述不够具体,没有实际例子来证明“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这一观点。

3.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读书。(4分)

①为了内心的宁静;②为了社会的和谐;③为了生活的品质;④为了生命的创造。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活动一】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10分)

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2分)

子孙侍奉老人(晚辈侍奉长辈)。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的“孝”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材料二我认为“孝”和“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材料三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八卦”新闻。专家表示,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①与父母平等相处。②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③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④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⑤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写出两点即可〕

3.【说“孝”理】小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她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小萌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她?请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40字左右)(4分)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译: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译: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婉转地劝阻。)

示例一:小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你有一定的去处,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示例二:小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出于对你的关心爱护,你说对不对?

【活动二】

为了营造孝敬长辈的良好氛围,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学校将组织一次线上“孝亲敬老”活动。(8分)

1.学校决定在12月9日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线上活动,请你参照示例提供两个活动方案。(2分)

示例:在线分享孝亲敬老经典故事。

A.在线分享孝亲敬老感受。

B.在线介绍孝亲敬老好人好事。

2.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一丝轻柔的春风/一场甘甜的春雨,吹走我的忧愁/滋润我的心田。”(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的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2分)

3.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其他长辈?请提出至少两点建议。(4分)

示例:体谅父母,不乱花父母的钱;不提无理要求;不惹父母生气;父母生病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空闲时间同父母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活动三】

我市正积极推进“道德模范”的评选工作,“全市孝亲敬老模范”也在此次道德模范分类推荐中。为号召同学们学习模范人物精神,某校拟开展一期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分)

示例一:儿行千里母担忧。示例二:养儿方知父母恩。示例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对联不仅能展现汉字的魅力,还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形式。校团委打算制作一份宣传手册,并在宣传手册封面上题写一副对联,以增强宣传效果。以下是班长搜集到的相关对联,请你精选两句,组成一副对联,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