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校本课程-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校本课程-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校本课程-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校本课程-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这篇课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在小学和初中学习了很多有关李白的作品,所以可以让学生完成知人论世,课文诵读和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这节课的预习作业是1.简介李白和《将进酒》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以此了解作家。2.摘录李白写的与酒有关的语句,拓展学生诗词的积累。3.将自己诵读的音频上传到班级QQ群。4利用周末办一份手抄报,培养学生写和画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预热:检查预习,解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向学生介绍了汉乐府旧题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文本解读:诵读-分析诗歌内容-对比阅读完成诗歌内涵的挖掘。诵读分为学生自读,大家点评,教师指导诵读,齐读这三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分析诗歌内容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1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内容+手法+情感)2.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又是怎样的呢?3这首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通过自读勾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完成,这三个题目让学生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加深对李白丰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做了李白三首诗歌的比较阅读《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设置了李白喝酒的态度和感情的发展变化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明白了李白是嗜酒的,感情发展变化是在奉诏入京时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赐金放还后是慷慨愤激,抑郁不得志的。课堂练习:为李白写一个颁奖词。这个题目旨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个微写作,完成对李白的简笔素描。(四)布置作业: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每组以“李白”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这个课题研究,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2000字左右。参考题目:1、酒中窥李白2、李白的狂放与寂寞3、“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4、“百”“千”“万”中窥李白。将学生的视角拉到李白的生平和作品中。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李白传》作者是李长之《发现盛世中的诗词之美:蒋勋说唐诗》作者是蒋勋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以此扩大学生知识面。学情分析:本学年任教19生物技术班,基础弱,绝大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这篇课文较简单,相信学生背诵课文,领会文本思想并不困难,都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并让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学生写作能力弱,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不高,这节课安排的都是小练习。效果分析:这节课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环环紧扣,从浅入深,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彻其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踊跃发言,课堂中有朗朗的读书声,有热烈的讨论声,有欢快的掌声,是一个灵动的课堂,尤其是为李白写颁奖词这个活动中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佳作不断涌现。唯一不足的是对诗歌创作手法分析不够,这样导致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理解欠缺了一些。教材分析:《将进酒》这篇课文是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的李白诗二首,其中的一首。本单元主题是《扬起自信的风帆》,本单元选取了两篇古代作品《李白诗二首》和《劝学》,现在作品又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李白的《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以后,与好友一起登高饮酒写成的,李白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可是并没有消沉,更没有充当权贵的走狗,依然有着“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诗歌体现了一种愤慨激愤又倔强不屈的情怀。诗中的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曾让多少人追随着李白的高歌咏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也让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走出困境,和胜利相拥。评测练习:尝试为李白写颁奖词:他是(),他是(),他是(),他就是旷世奇才李白。课后反思:《将进酒》这堂课的教学工作结束了,自己在这堂课中有成长也有遗憾。经过自己的精心备课,在几个方面有了长足进步,1课件底板选取了大唐风格的建筑,色彩艳丽,风格统一,很吸引学生。诵读中选取了中国风的音乐,这样让学生的诵读形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深挖课文内容,比较阅读这个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课堂练习精炼,实用。遗憾是在分析课文时对写作手法这一点忽略了。希望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学习,锐意进取,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标分析: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要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传承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