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把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稚嫩、孤独、重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思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抄写喜爱的句子。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思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1、导入:今日我们学习台湾闻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2、解题:文题与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暖和的冬阳下,一支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动听悦耳,童年的“我”站在旁边悄悄地看着。)

师: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布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很多遐想。今日就让我们和一起回忆她那布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预习沟通,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沟通预习状况。(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留意“嚼”“傻”“卸”的读音和写法。“咀嚼”的“嚼”读jué;“渐渐地嚼”的“嚼”读jiáo。“卸”共9画,第7画是提;“傻”的右上局部里面不是“夕”。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沟通弄懂。(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3)沟通课前搜集的资料。

(4)阅读课后“资料袋”中有关林海音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师概括总结: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闻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诞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依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宠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5)解释课题:“冬阳”指________;“童年”指________;“骆驼队”指________。

2、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玩、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局部多读几遍,并且在学习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同学仔细倾听,评价、正音。)

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

1、自读课文,思索:围绕童年生活,回忆了哪几个片段?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并试着加上小标题。

梳理课文内容:学骆驼咀嚼(第4自然段)、谈驼铃用处(第5~9自然段)、想替骆驼剪毛(第10自然段)、追问骆驼去处(第11~14自然段)。

2、体会文章虽然看起来写的事许多,但都是围绕骆驼队来写的。

3、课文以什么挨次记叙了的童年生活?(季节挨次。)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观看《城南旧事》这部电影。

其次课时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1、复习:假如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2、导入:是怎样将这几件趣事串联在一起的?从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选择你觉得最好玩的一件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2、汇报、沟通,说说有意思在哪里。(1)看骆驼学咀嚼。观赏重点句子: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宁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叉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圈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是如何认真观看和如何细腻地描述事物的。

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思索:是什么让“我”看呆了?再读读这三个“那样”,你能读出些什么来?导学:此时,英子不仅仅是觉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思索: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③“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导学:比照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小结:是啊,小时候的看骆驼,竟然看“呆”了,她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她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看着看着,就喜爱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奇怪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④教师范读,想象“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2)想象驼铃用处。观赏重点句子:

①“教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焦急,渐渐地走,总会到的;渐渐地嚼,总会吃饱的。”

思索:两个“渐渐”说明白什么?赞美了骆驼的什么特点?

②“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思索:“我”与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爸爸听了“我”的想法为什么笑了?你认为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支持他(她)的观点?

小结:现实的答案是正确的,却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又不那么现实。(3)想替骆驼剪毛。

①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殊温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悦耳。”(齐读)

②细细地读读这段话。

思索:天气“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后面怎么不写“拉骆驼的人”脱“大羊皮”,却先写起了“骆驼”“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这不是写反了吗?

(可以猜想:或许这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文本细节有时能制造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因此,教学时要留心细节,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4)追问骆驼去处。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奇怪心和对骆驼的宠爱。)

④思索: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答复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雪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听教师读最终两段,哪些语句表达了的内心情感呢?勾画出你感悟深的句子。

1、出示重点句子。

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②“我悄悄地想,渐渐地写,又观察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动听的驼铃声。童年重现于我的心头。”

2、指名说句子和感悟。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现于我的心头”。

(童年“一去不还”是由于“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瞬“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了,许多童年时能想、能做的傻事长大后再也不会去想去做了;“童年重现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好玩、难忘的生活,是由于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小结: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仿佛能听见轻轻的叹息,对时间消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妙、那份纯真,却永久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带着这份思念和留恋再来读一读你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宠爱。(响起《童年》)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抄写喜爱的句子。

2、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3、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篇二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授课人:刘淑丽授课时间:3月3日授课班级:五(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留恋童年的简单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妙,感受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通过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先学后导,三层训练。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第一层次训练我会读得又精确又洪亮。毡帽卸煤咀嚼交叉稚嫩沙漠孤独棉袄傻事驼绒袍子惦念系铃铛城南旧事

二、板书课题

教学

三、展现目标

四、第一次先学后导----比读书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5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更好。(一先学

小组派代表读课文。(二后导

引导其他学生仔细听,准时指出并更正读音。

五、其次次先学后导----比理解自学指导2: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先仔细读完,再认真思索并独立完成其次层次训练问题,10分钟后比一比谁做得又好又快。

(一先学

(1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想一想,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现于我的心头”这两句话的?(二、后导

1、小组合作

2、反应指导

六、第三层次训练---比把握

1、选字填空。煤媒(炭(介(体(矿卸御(货防(抵(装(

2、“卸”是(构造的字,第六笔是(。“袄、袍”部

首都是(。“嚼”字共(画,第十七笔是(。

3、《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的《》这是一部(小说。本文讲的是仆人公(在(经受的童年往事。

4、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我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由于太不整齐了。(转变语序,意思不变(2教师反复屡次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修改病句(3我是多么惦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风光和人物啊!(缩句

5、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选做题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篇三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熟悉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叉、稚嫩、沙漠、孤独、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思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抄写喜爱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肯定使你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沟通自己的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预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3、制作课件帮忙学生学习预习设计:

1、标出课文自然段,生疏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思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这是依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妙童年的深深依恋。今日,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成果展现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思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局部多读几遍。

三、精读感悟

(一)

1、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宁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看很认真:“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叉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爱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宁静;而且“我”情愿长时间的看着它。)

②想一想,在什么状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受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我稚嫩的心灵中却布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肯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方:(“我”很喜爱骆驼,不盼望它遇到什么危急,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怜悯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肯定很孤独,铃铛不但可以给孤独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②比拟句子

“我稚嫩的心灵中却布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稚嫩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布满”而不用“有一个”?“布满”说明什么?(说明“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由于太不整齐了。”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怀骆驼。“我”很喜爱骆驼。“我”很和善。)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二)连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索: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惦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由于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爱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妙。

“我”的心中布满了留恋。)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悄悄地想,渐渐地写,又观察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动听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心情?(淡淡的悲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思念)

四、课堂练笔,感悟童年

1、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肯定使你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沟通自己的感受。

2、阅读《城南旧事》或是高尔基的《童年》

五、稳固生字,指导书写

“咀嚼”的“嚼”读jué,“渐渐地嚼”的“嚼”读jiáo;“卸”9画,第7笔是“提”;

“傻”的右上局部里面不是“夕”。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4)看骆驼脱皮毛(5—9)关于铃铛的遐想(10)思念骆驼队(11—14)

}对童年生活无限思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篇四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3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围绕骆驼队写了四个片段。

4、运用朗读、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留恋童年的思想感情。

5、领悟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回忆童年的四个小片段,感受童年的美妙。②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领悟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地读书。

学法:运用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四、教学预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师: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时间是最让人留恋的。你们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做过的一些好玩的事吗?(指名说)

2、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闻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齐读课题)

3、问: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呢?(师讲间隔号)师读题目,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中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4、师总结:三个词语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带给我们很多遐想。我们仿佛看到在冬天暖和的太阳下,一队队骆驼缓缓前行,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在旁边悄悄地看着。

5、过渡: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它的——林海音。

(二)出示资料袋,了解

1、指名说说对的了解。

2、出示资料袋,生齐读,进一步了解。

3、师:“冬阳下的骆驼队”是林海音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分别表达在哪些自然段,并试着给这些片段拟几个小标题。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状况。

毡帽卸煤咀嚼交叉稚嫩沙漠孤独棉袄驼绒袍子傻子

3、出示两个长句子,强调“嚼”的不同读音。

①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叉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②看它从不焦急,渐渐地走,总会到的;渐渐地嚼,总会吃饱的。

4、沟通主要内容——四个小片段

①学咀嚼(4)②谈驼铃(5~9)③想剪驼绒(10)④问去处(11~14)

5、思索:这几个片段虽然事情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围围着骆驼队来写的)

(四)品读“学咀嚼”片段

1、默读第4自然段,要求:细细地品尝,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洁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3、沟通体会感悟。

预设1:从第一句中的三个“那样”体会到英子观看得认真。

预设2:从其次句中的“交叉”、“磨来磨去”等词语体会到英子描述得生动。预设3:从第三句中的“呆”字体会到英子看得入神,对骆驼的宠爱。

4、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5、思索:从这一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奇怪、天真、爱仿照)

6、体会英子的奇怪、天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想一想:①把骆驼咀嚼的样子写得这么生动,她是怎么做到的?②通过这个小片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8、总结写法:①认真观看,抓住特点。②通过详细的小片段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9、积存语言,尝试背诵,完成填空。

(五)比照阅读

1、出示同步阅读《读不完的大书》关于蚂蚁搬家的片段和“学咀嚼”片段放在一起比拟异同。

2、沟通发觉

一样点:①都是写动物的,都抓住了动物的特点②观看都很认真,语言都很生动③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宠爱之情。

不同点:①第一个片段没有直接表达出的感情,其次个片段直接表达出了鄙视的感情。②其次个片段四字词语较多。

3、小练习(1)出示“学咀嚼”片段,在结尾处加上一处直抒胸臆的语句。(2)出示“蚂蚁搬家”片段,结尾处改为“我看呆了,自己……”

(六)课堂小练笔:

出示一幅“小猫吃老鼠”的图片,认真观看,仿照“学咀嚼”片段,写一段话;用上“那么……那么……那么……”等词语。也可以不写这幅图,写你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七)作业内容:

1、抄写自己喜爱的语句并尝试背诵。

2、课后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4)谈驼铃(5~9)

想剪毛(10)问去处(11~14)

一机五小李海花2023、3

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篇五

6、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播放歌曲,深情导入:

(播放轻音乐班得瑞的《童年》)

童年是记忆中一幅颜色斑斓的画卷,让人魂牵梦绕;童年是一串项链镶嵌着颗颗珍宝,闪耀刺眼的光线。

今日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林海音走进北平,回味她童年的美妙时间,让我们一起走进——

(揭体板书:

6、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了解作家林海音

1、关于作家林海音,你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师出示幻灯片,补充相关学问。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接下来,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章都写了童年时代的哪些事情?留意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头吧!(生读,师巡察。)

2、让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吧,文章写了童年时代的哪些事?(全班沟通,师相机指导:a、学骆驼咀嚼;b、猜骆驼为何带铃铛;c、想给骆驼剪毛;d、问骆驼去向。)

四、品读文本,沟通感受。

1、同学们,这些事儿都是童年记忆中美妙的片段,请大家默读课文,标注感受,然后同桌沟通。开头!(生默读,再同桌沟通,师巡察。)

过渡:同学们,在这些事中,哪一件读起来最能让你有一种想笑的冲动?(生答:学骆驼咀嚼)

2、出示语句,沟通“学骆驼咀嚼”

(1)、同学们,文中有四个“那样”,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指名说,师补充:四个“那样”表现出了骆驼的长相对英子来说很奇怪,很惊异。)

(2)、英子看什么看呆了,能说明什么?(指名说,师补充:骆驼的丑陋长相,奇怪的吃相,使英子看呆了,足以见得英子观看得很仔细、投入,布满奇怪。)

(3)、通过英子呆呆的看骆驼,学骆驼咀嚼,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英子?(指名说,师补充:我感受到一个天真、得意的英子。)

(4)、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英子的天真得意吗?(指名读。)

(5)、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个呆萌的小英子消失在我眼前,看来这天真得意当真是孩子的专属啊!

过渡:骆驼的长相和吃相引得英子驻足观望、呆呆仿照,那脖子上的铃铛也会激发她的奇怪心呢!

3、出示语句,沟通“想象铃铛用处”

(1)、关于骆驼脖子上的铃铛用处,爸爸的答复是?(指名说:让狼不敢侵害)

(2)、我的猜测是?(指名说:增加行路情趣。)

(3)、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你更喜爱谁的观点呢?(指名说:英子的观点,由于更美些!)

(4)、那你觉得父亲的观点有道理吗?(生答:有)父亲的观点有道理,然而大家却都喜爱英子的观点,看来大家也跟英子一样想法布满诗情画意,怪不得人家说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啊!从这里你又熟悉到一个怎样的英子?(指名说:布满丰富的想象力,想法与众不同。)

(5)、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吧,把她那得意天真,想象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