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一、考题回顾题目:妙笔生花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并提问:这部动画片在表达形式上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中国画中水墨的形式展现的)教师继续引导提问:你还见过生活中有哪些题材是通过中国画形式表现的?(山川、花卉、鸟虫、人物等)而后展示动画片中出现的画面并询问:大家觉得中国画精彩吗?想不想也创作出一幅生动的中国画?从而引出课题《妙笔生花》。活动二:描述分析1.观察教师出示两幅中国画同名花卉作品《花开了》,并提出问题:观察并思考两者有什么不同?(墨色、线条等)2.墨色、线条特点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多彩,线条虚实相生灵巧生动,不同的墨色、线条,都会给你怎样的感受?(浓墨:精神;淡墨:清雅;枯墨:苍劲;湿墨:滋润。粗线:奔放、有气势;细线:细腻、精致。)3.中国画用笔①展示用中锋、侧锋绘画的作品:猜想哪一个是中锋用笔哪一个是侧锋用笔?(线条是中锋,块面是侧锋)②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中锋和侧锋线条有何特点?(中锋所画线条圆润、工整;侧锋所画线条灵动、多变)4.体会用笔、墨色变化①教师演示中锋和侧锋正确的表现方法并提问:中锋和侧锋执笔方法是怎样的?(中锋:执笔端正,笔锋垂直于纸面。侧锋:执笔偏侧,倾斜于纸面,笔锋在墨线的边缘。)②播放视频感受由于运笔的轻重缓急中锋和侧锋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③分小组做游戏,利用水和墨的不同比例调出至少五种墨色。小组代表分享所调墨色,教师总结: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教师引导提问:不同的墨色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墨色变化使画面产生节奏和韵律)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运用中锋侧锋绘制花卉,向学生们演示自己的绘制步骤以及思路。1.笔肚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由上向下画枝干,再稍蘸浓墨画出小枝。(如书法的用笔)2.淡墨勾花瓣,稍浓墨勾花苞。(注意所勾勒花苞的大小、疏密关系)3.草绿染花心,白粉染花瓣勾蕊丝,粉黄点花蕊。草绿蘸朱红点花托,草绿蘸墨红勾嫩枝。(精细之处,等墨色干透在勾画)4.蘸淡墨先画叶片,再蘸浓墨画叶茎,注意聚散分布。(叶片侧锋用笔,叶茎中锋用笔)活动四:实践展评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素材,动手创作不同花卉主题的中国画作品,注意中锋侧锋的正确运用。2.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作品后举办“中国花卉展览会”,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并阐述创作思路。4.其他同学从墨色变化、画面构图、创作新颖度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活动五:小结作业1.引导学生们与教师一起总结升华:中国画出现在遥远的过去,经过长时间的洗涤,承载着中华文化,凝聚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继承并弘扬祖国的特色艺术文化。2.课后请学生们搜集查阅资料,和父母一起去艺术馆参观,了解中国画其他题材的艺术特色,感受其特有的美。【答辩题目】1.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们美术作品?2.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画从绘画的形式上分为哪几种?…………一、考题回顾题目:画家凡·高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知识点讲解青晰和完整,体现重难点;(3)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过程性评价。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2012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导入新课《画家凡·高》。活动二:描述分析1.生平教师播放凡·高纪录片片段,请同学欣赏并仔细听解读,提问:你们觉得梵高的一生是怎样的?(坎坷、勤奋、执着、热情……)2.绘画题材展示《吃马铃薯的人》《星月夜》《唐吉老爹》《向日葵》《红色葡萄庄园》等作品,提问:凡·高的绘画题材有哪些?(人物、植物、田园风景等生活中常见题材,热爱生活)3.艺术特点继续欣赏《唐吉老爹》《星月夜》,讨论、探究以下问题: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坐在椅子上的老者;静谧村庄上的星空里发光的星月)②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动感、激情)③为什么带给你这种感受?从色彩、构图、笔触方便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奔放、强烈;构图—饱满;笔触—厚重有力)活动三:总结解释教师总结:无论是人像还是星空、田园,其色彩奔放而热烈,画面中强烈的色块、浓重饱满的色彩、厚重有力的笔触,表达了画家对生命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形成了独特的梵高画风。活动四:欣赏评价教师PPT展示凡·高《向日葵》《吃马铃薯的人》等作品,学生们欣赏,并结合凡·高的艺术特色,从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向日葵》色彩—黄、橙,鲜艳;线条—明显;情绪—积极向上。《吃马铃薯的人》色彩—厚重;线条—明显;情绪—对底层人民充满同情。活动五:小结作业总结回顾凡·高的艺术特点:凡·高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内容,以鲜艳明亮的色彩和跃动的笔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所以,他的画被后人逐渐认可、赞美,成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凡·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凡·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答辩题目】1.介绍一下凡·高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2.你觉得美术课堂该怎么互动?1月4日第二批: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组织游戏“比比谁是小影帝”,设置不同的场景,配上不同的声音,看看谁模仿的最像,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话语,比如春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同学们很高兴或有的同学一直吃,吃坏了肚子很痛苦等。学生们表演结束后,提问学生们:你看到了哪些表情呢?(高兴、难过、生气)老师总结:我们的表情生动可爱,人到底都有什么样的表情,是什么影响了表情?顺势导入本课《喜怒哀乐》。活动二:描述分析1.表情反应情绪教师多媒体播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列宾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引导学生们观察思考:①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一位端庄坐着的女子;很多人吵闹的画面)②画面带来的感受是相同的吗?具体哪里体现出来?(表情)教师总结:《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描绘的是众人大笑回击苏丹王,每个人大笑、嘲笑,生动形象;《蒙娜丽莎》描绘的就是微笑的一位夫人,笑起来典雅端庄,给人感觉和谐。可以发现,我们的表情变化传达出来的是人的内心变化。③这些作品上的表情跟真实的一模一样吗?(不一样,更加夸张)教师总结:我们的表情反应内心,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心情绪,我们在绘画时会故意夸张或夸大这些细节。④我们还有哪些表情呢?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引导学生们组成小组,可以进行尝试,相互讨论。学生们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喜、怒、哀、愁分别给我们高兴、愤怒、伤心和无奈的感受;通常情况下遇见高兴的事情会喜,遇到气愤的事情会愤怒,遇到伤心的事情会哀伤,遇到无奈的事情会发愁。2.不同情绪下的五官特征教师组织“对对贴”的小游戏,在黑板上贴好四个没有五官的人物头像并标明表情,请四组同学上台将不同的五官特征贴在相应的表情下,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确认。教师再通过“你演我猜”的小游戏,请同学们表演出示的表情词语,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猜测,完成后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观察、讨论,组织小组内思考:不同的情绪,我们的五官表情到底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总结: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缩眼嘴掉落。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以“会笑的班长”示范其作画步骤,学生们认真观察:①观察人物特征;②画头发结构特征和头部轮廓;③刻画五官,注意表情变化;④画颈部和衣领;⑤整体调整。活动四:实践展评1.请同学们以“我最喜欢的人”为题,自由创作,展开想象,任意选择一种表情进行创作,实践时间为20分钟。2.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作品后举办画展,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4.其它同学从作品的创意、表情等角度,互相评价学生们的作品。活动五:小结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们与教师一起总结升华:人的表情主要通过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反映内心的情感,除了绘画,艺术家还用多种形式留下了我们情感表现。2.课下搜集其他艺术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多样性,如雕塑、版画作品等。【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多媒体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片段视频,学生们观赏并思考: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感受?(壮观、雄伟)教师继续追问:你还见过哪些像这样壮观、雄伟的景象?学生们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雄伟之师”。展示秦始皇陵图片并总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咤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威严,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活动二:描述分析多媒体展示《秦兵马俑》与《昭陵六骏》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赏并思考:两者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回答,教师总结:雕塑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而秦兵马俑属于圆雕,可从各个角度欣赏。引导学生们欣赏兵马俑全景俯瞰图,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和课前积累,请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了解。学生们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三座俑坑共计7000多件兵俑,600多件马俑。教师继续追问: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整体气势磅礴。为什么会造成一种壮观和磅礴呢?学生们自由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采用重复的方式营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示兵马俑的局部图片(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学生们观赏并小组讨论:“这些陶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交流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是刻画细腻、生动写实、发丝清晰可见,注重细部刻画;不同点是脸型、五官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目光炯炯,有的双唇紧闭,若有所思,而且发式也各不相同,可谓千人千面;服饰上有的穿战袍、有的披铠甲,有的着布衣千姿百态。活动三:总结领悟教师设置模仿活动:请学生们模仿秦兵马俑的动作及其神态。教师进行评价并升华情感: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是世界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堪称国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它的局部,还有大量的埋藏在地下,并未被发掘,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珍惜国宝、爱护国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活动四:比较欣赏展示《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们欣赏并小组讨论其特点。学生们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击鼓说唱俑》运用塑造了一个诙谐生动的形象,生动活泼,注重表情的描绘。活动五:小结作业1.总结升华: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因此,我们应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并有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2.课后查阅秦始皇的资料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兵马俑。【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设置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京剧《说唱脸谱》,请同学闭眼感受音乐,猜出音乐名称。学生们大胆猜测,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那么在美术之中,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脸谱呢?学生们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可以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彩墨的形式去表现一张张生动、夸张的脸谱形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脸谱的世界吧!共同用画笔的方式展现脸谱的独特魅力。从而引出课题《彩墨脸谱》。活动二:描述分析1.脸谱利用课件展示脸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你们对于脸谱有多少了解?(戏剧表演、颜色丰富……)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回答并总结:戏剧脸谱是中国民族戏剧独有的一种化妆造型,这种面部化妆具有图案的抽象性,在用色、描纹和构图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与谱式,所以叫脸谱。脸谱的角色可分为哪几种?(生—男性、旦—女性、净—花脸、丑—丑角)2.色彩特点设置“连连看”的小游戏,展示关羽、张飞、曹操、典韦,并出示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请学生们进行连线。学生们活动后,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不同的人物,颜色不同?(表现性格)②关羽、张飞、曹操的性格分别是什么?(关羽—忠义,张飞—勇猛,曹操—奸猾)教师总结:京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3.造型特点展示彩墨脸谱作品,提出问题:①这个形象给你什么感受?(夸张、生动)②这个人物在造型上又有什么特点?(左右相同、图案多样)学生们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脸谱都具有对称的特点,围绕五官绘制很多对称性的纹样,使得形象生动、夸张。4.彩墨的形式继续引导学生们欣赏彩墨脸谱作品,并思考问题:彩墨脸谱在墨色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墨色与色彩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学生们回答,教师总结:用深浅不一的线条描绘轮廓,用色彩与墨色表现纹样,线条流畅,色彩与墨色具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层次分明。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演示彩墨脸谱的绘画方法,完成一幅“窦尔敦”脸谱的制作,讲解要领:①画头型,定五官;②确定人物类型,用线面结合画出对称纹样(歪脸除外);③用墨上色时注意由浅入深,用水不能过多。活动四:实践展评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戏剧人物,用彩墨创作一幅脸谱,要注意彩墨和水分多少的把握。2.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们进行技法指导,提醒同学注意卫生。3.学生们自愿分享作品,介绍脸谱形象。4.学生们互相评价作品,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穆桂英:色彩—色彩丰富,运用了红色、蓝色等;造型—威武)活动五:小结作业1.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情感升华:脸谱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展现出它独具的魅力,同时也是绘画和戏曲结合下的一种集视觉、听觉的艺术,更加是我国伟大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见证。2.课后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陶泥的世界》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们欣赏思考:猜猜“是什么发出这样的声音”?(主要是陶瓷乐器)在欢乐的气氛中,揭示课题《陶泥的世界》。活动二:描述分析1.展示陶器,介绍历史①教师设问:你了解有关陶器的知识吗?在生活中见到过陶泥制品吗?教师顺势出示一个陶艺花瓶,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讲解: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艺品。陶泥艺术在我们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有着“陶瓷之国”的美誉。②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古代陶器生活用品,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们回答:它们都是用泥土做成的,都是器物,可以用来盛东西。但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年代久远,说明人们在很久以前就知道怎样利用泥土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2.陶泥成型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们分小组谈一谈陶泥作品,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学生们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陶泥成型的方法: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片拼接等。活动三:示范讲解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介绍泥条盘筑制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搓泥条:泥条要柔软、粗细要均匀,这样作品不易扭曲、倒塌,而且外观整齐漂亮。泥条粘接要捏牢固,每盘筑几圈需要整理外形并加固。2.装饰:方法不限。教师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制作造型独特、有创意的作品。活动四:实践展评请学生们设计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彩泥作品,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学生们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在巡视指导时再次提示注意教室卫生。在学生们创作结束后,开展“陶艺”展览会。学生们互评:把各小组的作品放置在展示区,相互欣赏,选出认为最优秀的一件作品。教师点评,提出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培养学生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活动五:小结作业1.泥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现在社会进步了,新的泥塑材料也相继问世,为泥塑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例如:软陶、粘土等。2.课后,请大家采用上网查阅或者其它方法,看看我们祖国和世界上其它的国家都有哪些让你感兴趣的泥塑艺术?他们又是怎样来创作的?下节课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板书设计】略小学美术《飞天畅想》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播放《ET》电影片段,学生们观赏,感受外太空的魅力。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象,它充满无穷无尽的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对太空充满了无尽的探索欲望。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飞天畅想》。活动二:直观感知1.认识太空景象①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提问:探索外太空都需要哪些必备装置?(飞行器、太空服、探测器等)②教师播放“神州”六号飞船游太空录像,引导学生们观看回答:在太空你看到了什么?(星星、人造卫星、宇宙……)③追问:说说你在录像中看到的事物在太空中处于什么状态?(失重)2.表现太空教师播放太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们观看并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内容?(宇航员穿着太空服在太空中漫步)②人物处于什么报考?(漂浮)教师总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环境的宇航员和他们使用的物品都呈漂浮的状态。③画家是用什么颜色表现太空的呢?(深蓝色)教师总结:深蓝色的太空和蓝色的地球形成统一色调,白色太空服提亮画面色调,黄色、红色配件物品让整幅画面的色彩更丰富。教师播放多幅描绘太空作品,感受先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提问: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们交流回答,教师补充: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实物组合法等。活动三:形式分析教师以太空火箭为例展示示范,确定如下步骤:①准备一张彩色纸黏合成圆筒;②按螺纹依次剪圈;③将一端剪成花瓣状;④整合修饰完成。活动四:示范讲解布置活动要求: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作品;描绘出自己心中神奇而美好的外太空。(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们进行技法指导。)活动五:实践展评1.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本课所学,并情感升华。2.作业:搜集并观看相关的外太空的图片、视频、新闻等,感受宇宙的无穷魅力。【板书设计】略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设计“变魔术”的小游戏(运用剪刀将空白的纸剪出花样),学生们观察发现,剪出了一条金鱼的图案,经常可以在剪纸中看到这个形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剪纸中常常会出现这些形象呢?这些形象有什么代表性的意义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起探究这些形象出现的寓意。活动二:描述分析1.感受剪纸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福寿双全》《喜上眉梢》《富贵平安》等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提问:作品中出现了哪些形象?这些剪纸作品在整体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蝙蝠、梅花等形象;有的以方形呈现、有的直接以鱼的形象出现)2.分析剪纸语言教师出示剪纸作品《连年有余》,学生们欣赏回答下列问题:剪纸作品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在造型形状、色彩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学生们回答,教师总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这些形状就叫做剪纸语言。圆点适合表现花心;月牙纹适合表现轮廓线;锯齿纹适合表现动物的毛发……只有合理的运用剪纸语言才会使剪纸作品更漂亮。3.剪纸中的吉祥纹样①教师展示多幅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们观察,吉祥图案常常选用哪些事物作为图案?它们都代表什么含义?学生们分享,教师总结:找出吉祥图案当中对于谐音的运用,如蝠—福、梅—眉、瓶—平等。谐音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②教师播放视频向学生们展示对折剪纸的具体方法,学生们边观看边思考:你想设计一幅怎样的吉祥图案?学生们自由发言,教师总述。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亲自示范一幅吉祥纹样的剪纸制作步骤,学生们观看,并总结步骤:1.确定吉祥寓意;2.选择表现形式;3.设计纹样;4.剪出形象。活动四:实践展评1.学生们选取寓意美好的吉祥纹样进行设计创作。提示学生们注意刀剪安全,以及注意保护教室卫生,尤其要注意剪纸顺序为:先里后外,先小后大。左手要配合右手转动手中的彩纸,剪出流畅的线条。2.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作品后,举办“巧手大赛”,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4.其他同学从作品图案的选取角度、美好寓意、剪纸语言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同时评选出最佳优秀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鼓励学生们大胆创作。(如《富贵平安》:美好寓意—运用牡丹进行展现富贵平安的寓意;剪纸语言—造型生动,色彩—以大红为主,喜庆,吉祥)活动五:小结作业1.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之一,在造型、色彩、寓意等方面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传承。2.学生们将本节课看到的吉祥纹样以及吉祥纹样的寓意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将自己的剪纸作品用来装饰居室。【板书设计】略一、考题回顾题目:《花儿朵朵》2.内容:(1)自然界中最为争奇斗艳的莫过于鲜花,形形色色的花朵总是给我们带来愉悦或惊喜。生活中,人们利用-些方法将花朵绘制成纹样,常带给我们美好和遐思。(2)花卉是由花瓣、花蕊、花萼、花托、花柄构成的。(3)根据花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夸张、简化、添画等方法大胆自如的进行变化。

3.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2)抓住花的形状特点,设计一个花卉的单独纹样;(3)教学过程中至少设计提问一次;(4)按课题需要进行启发性或说明性图示板绘(或纸绘),并与讲解相结合;(5)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关于花卉的音乐旋律《牡丹之歌》《茉莉花》《桃花朵朵开》《栀子花开》,提出问题:这些旋律表现的是什么花?(牡丹、茉莉花、桃花、栀子花)教师播放牡丹、茉莉花、桃花图片继续提问:这些花儿漂亮吗?(漂亮)教师总结:在音乐中人们歌唱美丽的花儿,今天在美术课上老师就带领大家用画笔描绘美丽的花儿,揭示课题《花儿朵朵》。活动二:直观感知1.形态特征教师播放牡丹、铃兰、向日葵、牵牛花、马蹄莲、灯笼花等花卉图片,请学生们观赏并提问:①你认识哪些花?(牡丹、铃兰、向日葵……)②他们各自的形态一样吗?像什么?(形态各异;牡丹花像绣球、铃兰像铃铛、灯笼花像灯笼灯……)教师总结:大自然中花卉形态多样,都有各自的特征,有半圆形、心形等,多去观察、思考能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花卉的形态特征。2.花卉结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们观看图片并提问:谁能说一说花卉有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们代表回答:花瓣、花蕊、花柄。教师出示花卉教学挂图并总结:花卉外形变化多样,但其组成部分是相似的,由花瓣、花蕊、花萼、花托、花柄构成。活动三:形式分析1.夸张①教师展示向日葵花卉图片,并提出问题:向日葵的形状像什么?你能简单的画一画吗?(像圆盘)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鼓励其在画纸上进行绘画尝试。②教师展示《向日葵》单独纹样作品,继续提问:想一想,设计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使向日葵的形象更加生动?比一比和自己绘制的有什么不同之处。(花盘里的果实用彩色格子代替了;自己画的写实,展示的作品有点夸张)2.变化、添画①教师展示《马蹄莲》《灯笼花》作品并提问:这两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马蹄莲、灯笼花;马蹄莲花瓣变化成了三角形、灯笼花像灯笼)②这两件作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花卉的形态特征?(对花朵进行了变化、添画)3.学生们作品分析教师展示《睡莲》等学生们作品,并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讨论(作者根据睡莲外形特征对叶子进行概括、对花瓣进行变化,使其形成单独纹样)教师总结:花卉单独纹样具有装饰性。绘制花卉单独纹样时,要依据其外形特征进行想象,然后设计绘制,其手法有:夸张、变化、添画等。活动四:示范讲解教师以“牵牛花”为例,向学生们示范花卉单独纹样绘制步骤以及思路:1.观察牵牛花外形特点。(像喇叭)2.用变化手法设计喇叭外形、用概括手法绘制花枝、叶子。(画出一大、一小两朵使画面均衡)3.使用玫瑰红、绿色进行色彩装饰。(用玫瑰红装饰花朵,用绿色装饰叶子)4.整体调整,使纹样完整、美观。(调整细节,单独纹样完成)活动五:实践展评1.请同学们自由展开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动手设计花卉单独纹样作品。强调要根据花卉外形特征大胆的进行设计绘制。2.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作品后举办“赏花大会”,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张贴在作品交流园地,并拍照留念。4.其他同学从装饰手法、色彩、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评析。活动六:小结作业1.请学生们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鲜花装扮我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用歌声、画笔表达对花儿的喜爱,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花草、保护环境,让花儿开的更美!2.课后请同学们多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花卉,向长辈请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养成善于观察美、发现美、保护美的习惯。……………………一、考题回顾题目:《折纸》2.内容:(1)折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它是-种以纸张折成不同形状作品的艺术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是充满乐趣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2).一幅幅记录生活中多彩瞬间的照片,代表着美好的回忆。用灵巧的双手给照片折出一个富有个性的相框,来装饰我们的房间。(3)折痕要制作的非常明显,指尖在折叠处来回划几次。确保所有的折叠都尽可能的正确,如果折叠有误,那最后的作品就往往不对称或是很别扭。

3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4)教学过程中要有示范过程;(5)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并提问:这一张张照片记录了生活中多彩的瞬间,要把这些精彩瞬间留在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放进相册,挂在墙上……)教师把照片装入一个漂亮的小相框里,放在讲台前,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相框和我们之前看到的相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用纸折叠的,绘画图案,造型特异)教师总结:这种折纸相框可以让我们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留在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大家的照片做个富有个性的相框吧,它会装饰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愉悦感。从而引入课题《折纸》。活动二:描述分析1.相框特点教师讲解折纸的历史:折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它是一种以纸张折成不同形状作品的艺术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是充满乐趣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小相框,请学生们看一看并提问:普通的实物相框有什么特点?与之前看到的折纸相框有什么区别呢?学生们发言,教师总结:相框外形多以方形为主,但有些相框为异形相框,这类相框多数色彩鲜艳,还有一些我们喜爱的动物或者植物的图案。2.材料、造型与色彩教师出示学生们折纸相框实物作品《小狮子》《小奶牛》,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提问:①这两个相框作品分别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狮子和奶牛)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狮子有厚厚的毛发,黄色的皮毛,尖尖的牙齿;奶牛有黑白相间的皮毛,大大的鼻子)③这些相框都采用了什么纸呢?(彩色卡纸、牛皮纸……)④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学生们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或是设计出其他造型新颖的相框能比普通的四边形相框更有意思。注意外形选择与颜色的选择要能够更好的烘托我们的照片,例如,动物园的照片就可以以动物为主题设计相框。3.固定方式教师继续展示学生们折纸相框实物作品并提问: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教师引导学生们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相框设立支架?(用胶水粘结硬纸板进行固定,运用冰糕棍进行固定……)根据学生们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形状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小相框不同的摆放位置、用途进行设计。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相框制作步骤:1.折叠(将纸张重复折叠为长方形)2.裁切(将相框变边缘相连接处,裁剪为45°斜角)3.剪(将相框柱折叠处裁剪开,长度与相框柱宽度一致)4.粘贴(将四个相框边缘粘贴)在制作过程中强调注意剪刀安全以及教室卫生。提示学生们:在制作相框时,折痕要制作的非常明显,指尖在折叠处来回划几次。确保所有的折叠都尽可能的正确,如果折叠有误,最后的作品就往往不对称或是很别扭。活动四:实践展评1.请同学们自由展开联想自己喜欢的形象,动手折出相框作品,注意设计主题。2.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们用刀安全。3.在学生们完成作品后,举办“相框展览会”,请每一位同学将带来的照片装入相框中进行分享展示。4.其他同学从形象、色彩和材料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如《小黄狗》:形象—蹲坐的小黄狗,色彩—黄色为主体,绿色搭配,材料—牛皮纸,彩卡,瓦楞纸)活动五:小结作业1.请学生们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感受,教师总结升华:生活中有无数我们可以发挥创意的地方,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去动手,我们生活就会过得五彩斑斓。2.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制作相框的方法为父母的照片制作一个富有创意的相框,并摆在卧室床头。……………………一、考题回顾题目:《装饰画》2.内容: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