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积累溉、汲、居、及、国、道等词语。
2、理解课文,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教学重点)
3、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教学难点)
4、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轻信,不盲从。(德育目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解析: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二、学习新课1、走进作品《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zhuàn)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2、我来朗读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小组合作,探究起因(小老师)(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明确: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劳力。”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明确: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明确: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4、动画演示故事主线
5、分析案情:(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调查取证: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2)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真相大白:
(1)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6、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闻者的角度)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
【总结】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人云亦云。否则便会陷入误区,以讹传讹。
7、当堂检测一词多义: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国人道之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D.得一人之使
2、写出下列“于”的意思
A.闻之于宋君
B.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8、小练笔真相大白后,人们不再以讹传讹,丁氏将先进的掘井技术,教给了其他村民。不久之后......9、播放疫情期间,警方辟谣的视频,带领学生宣誓:生于国土,佑吾国疆
以信立世,以诚载德
科学抗疫,拒绝传谣
待之所长,救死扶伤
待之所长,救死扶伤
学情分析《课标》中对七年级学段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阋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积素、感悟和运用。所以,本节课让学生以读代讲,利用小组合作,疏通翻译,再在精讲点拨的基础上,挖深文章主旨,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让学生牢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效果分析一:从文言实词虚词角度:学生能基本掌握本文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例如:“之”、“其”、“国人”等。并且当堂检测的题目准确率非常高,说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基本功扎实。二:从探究主旨的角度: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下列道理:【1】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闻者的角度)【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总结】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人云亦云。否则便会陷入误区,以讹传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顺利的解决此问题。三:从延伸到现实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教材分析本文是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中国古代寓言,选自《吕氏春秋》。通过一个因人们道听途说而引起误会的故事,得出“以讹传讹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听说过”的道理。一般认为,寓言的内涵就是带有劝诚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说明某个人生道理或教训。本课要通过对文本的通读和理解,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从文本到生活深入解读文本。评测练习一词多义: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国人道之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D.得一人之使
2、写出下列“于”的意思
A.闻之于宋君
B.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4.小练笔:真相大白后,人们不再以讹传讹,丁氏将先进的掘井技术,教给了其他村民。不久之后......
课后反思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课标分析《穿井得一人》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七年数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寓言四则》是其中的一则。第六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想,能引导我们換一种眼光看世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顺诚公司紧急招聘长期搔菌人员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宿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招募就业见习人员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贵阳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2025甘肃省计量研究院聘用人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天柱县第二季度(第一次)拟招聘8个全日制城镇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校园招聘(滨州有岗)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北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第一批次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雁归兴瓮”人才引进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招聘公益一类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选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南海特产与美食课件
- 《三国演义》中的心理描写:以司马懿为例
- 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擎汇总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汇编课件
- 阀门安装及阀门安装施工方案
- 大学数学《实变函数》电子教案
- YY/T 0640-2008无源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 GB/T 2637-2016安瓿
-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课件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