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节
一、选择题
(2020年北京石景山区一模)近年来,
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
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
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为南半球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月份中德雷克海峡有可能出现冰进现象的是(
)
A.3月
C.9月
B.6月
D.12月
)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的年份,可能导致图示区域(
A.德雷克海峡附近水温将升高B.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答案】1.C2.B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说明冰进现象应发生在气
温较低的月份,南半球海洋上8月气温最低,结冰的时间要延迟一些,9月有可能出现冰进
现象。第2题,该海峡发生冰进现象时,会导致海峡水流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
水流增加,即秘鲁寒流会加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侧海水温度降低,东西温差变大,南美
洲西岸地区降水减少,B项正确,D项错误;冰进时来自高纬度地区的海冰对德雷克海峡附
近水温具有降温作用,A项错误;澳大利亚东岸地区受暖流影响,降水增多,C项错误。
(2020年河北唐山模拟)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
环系统(下图)。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
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4.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北美大陆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答案】3.C4.A
【解析】第3题,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①处
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密度增大,A项
叙述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B项叙述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
小,密度减小,C项叙述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项
D
叙述正确。第4题,图示海域为大西洋。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
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对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因此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降水减少;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
冬季降水减少,A项正确,B、D项错误。北海渔场是因寒暖流交汇而成,暖流减弱,会导
致海水搅动减弱,因此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应减少,C项错误。
(2020年全国第四次大联考)密度流是洋流的一种,因为重力和密度的差异,致使高密度
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侵入。引起密度差异的因素有温度、溶解质含量及混合物含量等。直
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唯一通道,因海峡两侧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了密度流,
利用这一洋流流向规律,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都关闭发动机通行该区
域。读直布罗陀海峡垂直剖面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都关闭发动机,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士兵休息
C.降低航行速度
)
B.节省燃料
D.躲避监测
)
6.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关闭发动机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其下潜深度特征是(
A.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下潜深
B.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下潜深
C.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下潜浅
D.进出时两者下潜深度大致相等
7.地中海的海水体积与盐度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是因为(
A.S1=S2,Q1>Q2
C.S1<S2,Q1>Q2
B.S1<S2,Q1=Q2
D.S1>S2,Q1<Q2
)
【答案】5.D6.A7.C
【解析】第5题,潜艇关闭发动机可以减弱噪声,从而避免被对方声呐监听,可安全通
行。第6题,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
向大西洋,潜艇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下潜深可以顺流,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下潜浅可以
顺流。第7题,地中海因其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入海径流量少,
所以地中海海水的盐
度大于大西洋,即S1<S2;受海底山地阻挡的影响,入地中海流量大于出海地中海流量,即
Q1>Q2,可以补偿地中海海水净蒸发损耗,维持海水体积不变。
(2021年全国第一次大联考)科学表明,受环境变化影响,L洋流(下图)可能"销声匿
迹",届时整个西欧地区的气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完成第8~10题。
8.形成L洋流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
C.西南风
)
B.东南风
D.西北风
)
9.L洋流可能"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C.海底火山喷发
B.海洋污染
D.飓风频繁
)
10.若L洋流"销声匿迹",西欧气候将趋于(
A.暖湿
C.冷湿
【答案】8.C9.A10.D
B.暖干
D.冷干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
位于中纬度地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
北半球中纬西风的风向
为西南风。第9题,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
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势力增强,对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最终可
能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销声匿迹",A项正确;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喷发均不可能改变北
大西洋暖流的动力状况,从而不可能因其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B、C项错误;北大
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不可能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频繁,也不可能因其使北大
西洋暖流"销声匿迹",D项错误。第10题,L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西欧气候有增温
增湿的作用,是形成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气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暖
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消失,则西欧气候将趋于冷干。
二、综合题
11.(2020年山东泰安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科隆群岛(位置见下图),地处赤道附近,由13座火山熔岩凝固形成的主要岛屿和
许多零星分布的礁岩组成。阴冷的熔岩管是企鹅育儿繁殖的良好场所。这里是耐寒的企鹅、
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热、寒带物种共存,被称为"生物进化的活博物馆"。
(1)比较企鹅途经甲、乙两海域时食物多少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影响热、寒带生物共存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
(3)简述科隆群岛有利于企鹅生存繁衍的地理条件。
【答案】(1)甲地食物少于乙地。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利于上升补偿流的形
成,营养盐类不足,浮游生物稀少,鱼类匮乏;乙地受东南信风控制,为离岸风,海水上升
补偿作用明显,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众多,鱼类充足。
(2)地理位置;洋流。
(3)寒流(秘鲁寒流)带来了丰富的鱼类,为企鹅提供丰富的食物;寒流水温较低,能够满
足企鹅耐寒喜凉的生活习性;利用岛上阴冷的熔岩管作为繁衍场所,使弱小的幼雏免遭高温
的伤害等;远离大陆,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依据:
因为索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23-T 3561-2023 城市桥梁自复位拉索减震支座技术规程
- 年产7350吨农用摇臂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汽车水性抗紫外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课件医院
- AbMole小课堂丨Staurosporine(星孢菌素):广谱激酶抑制剂的作用 机制及其在肿瘤、神经生物学上的研究应用
- DB65T 4100-2018 羊肺丝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规程
- 防意外伤害自救知识培训课件
- 建材买卖合同2篇
- 2025年信托合同2篇
- 部队军事体能训练教学课件
- 西点制作工艺-第二版教材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
- 酸枣仁介绍课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第二课时)
-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 乡镇报灾系统培训课件
- 保护牙齿少吃糖公开课课件
- 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
- 《病史采集》课件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课件
- 财务报销培训课件
- 《慢性病综合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