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教学课件_第1页
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教学课件_第2页
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教学课件_第3页
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教学课件_第4页
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思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J梁旭一、新课程设计理念1、对日前高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问题现行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现状调查国际比较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课程设置:基础性多样化选择性体现了(社会)教育的发展规律——越来越精细(分化),越来越适合学生。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体现了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观,还原了物理教学的本色学习方式: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针对中国学生所欠缺(弥补)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STS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

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二.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思路与步骤1.考察实验省课程改革情况

厅长带队,基教处、考试院和教研室(三位一体)

主题:实验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学业负担加重——教科书问题(版本多,阅读量大),教学要求(高考大纲)不明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和课时分配问题。2.建立组织

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参谋、咨询作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各学科、管理、评价和综合实践等小组,省教研员为组长)(实质工作)确定样本学校30所(引领作用)确定专项研究课题(综合性难点问题研究,如综合素质评价,学校管理等)3.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1)建立组织

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组成了以中学教师为主体,大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2)主要工作

教材研究及选择(背靠背投票)

(介绍教师对人教教科书的感受及调整思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在学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学科实施意见(课程整体规划)教学指导意见(各节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背景:课程标准的表述大笼统,各种版本教科书对有些内容的要求理解也不同,怎么能够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要求呢))培训工作策划(上岗培训与课前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作业本、实验手册、会考标准等)对模块试卷的评价选修1-2选修2-2选修2-3必选修1-1必选修2-1必选修3-1选修3-4选修3-5选修3-2选修3-3必修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必修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选修共同必修必修侧文侧工侧理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的模块设置与学分分配高一高二高三学分上下上下上下物理文必修1(2)必修2(2)选修1-1(2)选修ⅠB:*选修1-2(2)6-8理选修3-1(4)选修ⅠA:选修3-2(4)选修ⅠA:

选修3-4(4)选修3-5(4)选修ⅠB:*选修3-3(4)选修ⅠC:实验专题专题研修(与高三复习结合)12-16说明每个模块对应的学分为2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周课时(五天计算)。选修Ⅰ分三类,选修ⅠA是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模块,对应为选修3-2、选修3-4和选修3-5),选修ⅠB是在省定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块,对应为选修1-2和选修3-3,选修ⅠC是学校根据条件为学生进一步发展而设置,由学生自主选修的模块,对应为物理实验专题和物理专题研修。

浙江省对教学内容的删减(各学科相应删减)高中物理必修1对应内容新旧教材比较比较内容新课程教材旧教材变化情况页码10877增加40%字数13万7.6万增加70%图片数8430增加180%阅读材料数108增加27%例题数1318减少27%习题数79135减少42%学生实验数34减少25%分析字数与页码的增加主要是由于(1)图片增加,(2)具体情景增加;(3)思维过程叙述增加.(4)背景资料增加背景: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之间的不协调引起.1.3-3作为选修(高考时作为学生自主选考的模块,可能删除第9章(固、液体)2.3-4中删除两章节内容不作为高考内容(电磁波(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也容易阅读,对理论也不容易理解)和相对论(讲了也不懂))——考虑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师可讲,但不需要进行训练。3.3-5动量这一章节只保留“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这一实验(既体现了对实验的重视,又使学生习得动量及动量守恒的基本知识.目的是控制力学综合题的难度).教学目标表述案例——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基本要求(模块评价,会考)①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②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③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④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是技能目标)

发展要求(高考)①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理解层次)所选择的参考系②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说明①不要求在三维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②不要求理解与掌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③对运动描述的转换(课程标准列表中没有,在理解参考系概念的基础上的应用)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培训的模式1.国家级培训——参加对象,教育局长,校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一次)2.省级上岗培训(高校组织,教研部门参与)——高一新教师,每校一人(三年)3.市级上岗培训(教研部门组织)——高一新教师,全体高一教师4.省级课前(每学期开课前)培训(教研部门组织)——开课教师,每校一人(三年)5.市级课前培训(教研部门组织)——全体开课教师对作业本、实验手册编制过程的介绍:编制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作者(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要求——根据条目编写——由编写教学要求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初审——修改——由教研室邀请有经验教师内审——修改——由教育厅邀请高校、中学的审定委员审定。实验手册——按教学顺序分“学生实验”、“课外实验”、“随堂实验”三类编写。“学生实验”是必做的实验(实验操作考查命题范围),着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形成比较规范的实验报告。“课外实验”重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随堂实验”重在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实验活动进行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使用便于有条件的学校拓展学生实验的内容。三.浙江省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1.你对新课程实施的态度是

A.积极51%B.较积极40%C.无所谓9%D.不积极0%教师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的,几乎没有抵触情绪。新课程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方向,但肯定还不是完美的。——我们的态度:少议论,多解决问题。2.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评价是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72%B.减轻了学生的负担2%C.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76%D.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异4%可以看出新课程具有的两个显著特点3.你对省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使用情况是

A.作为确定教学要求的标准34%B.作为确定教学要求的参考51%C.不太关注8%D.没有见到过9%教学指导意见既得到一定的重视,但高中学校和教师的独立性比较强,有的学校只瞄准高考大纲。4.你校高一物理实际可用的周课时是

A.4节23%B.3.5节19%C.3节(一般学校,利用周六上一节)55%D.2.5节(好学校,周六不补课,隔周上一节)3%5.你对学校安排的周课时感到

A.不够11%B.偏紧28%C.够用57%D.比较宽余4%6.新课程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原因是

A.确定三维目标32%B.进行教学设计79%C.选择合适习题32%D.准备新的实验49%7.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有

A.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困难15%B.习题难度与教科书难度有差异55%C.学生不习惯探究性学习55%D.课时不够17%8.使用新教材以后,你的教学方式

A.有明显改变21%B.有一定改变79%C.基本没有改变0%观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长期形成的,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关,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9.使用新教材后,你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情况是

A.常常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26%B.对明确要求进行“探究”的内容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43%C.对要求进行“探究”的内容也进行适当选择,部分应用38%D.对要求进行“探究”的内容也改用讲授教学方式4%10.你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利弊分析是

A.占用大量时间55%B.激发学生兴趣51%C.教学效率低下25%D.培养学生能力60%选择占用大量时间的比率与选择教学效率低下的比率不等,反映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11.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是

A.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与浙江初中《科学》课程和高中升学人数增加有关)43%B.在初中阶段没有习得物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浙江初中《科学》课程和高中升学人数增加有关)51%C.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教材要求的思维能力不吻合(教科书追求严谨和完美,适合优秀学生,对一般学生有一定难度)53%D.高中需要学习的科目太多,学生投入时间不够51%12.你认为对新课程实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课程资源(课件、素材、习题、试题等)的缺少64%B.对教学难度把握感到“心里无底”64%C.与新的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技能的欠缺23%13.对难度把握感到“心里无底”的原因是

A.高考大纲还没有颁布49%B.对高考命题是否会符合《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怀疑43%C.还没有看到过新课程相应的高考试卷44%D.对各类统考试卷是否会符合《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怀疑38%确立教学指导意见的权威性,加强各级教研部门对教学指导意见的认同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存在的困难与困惑只看到必修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意见,教学中无法从整体来把握教学。初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在降低,而高中要求更科学、严密,增加了初、高中之间的梯度和教学难度。不少教师仍走老路,很少研读《教学指导意见》,在阶段性考试中,考试内容不规范,违反《教学指导意见》。探究性实验设备不完善,影响落实。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各科教师都“抢学生”,使知识落实没有以前好。过多的探究性教学活动,难以很好完成教学任务。深、度、广度把握比较困难,平时、期末试卷还是脱不开旧教材的影响.教师杂事太多,缺少沉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第一年实施,校内交流面太小。难点问题之一:关于教学要求的控制(1)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虽然部分教师仍觉得抽象,难以理解,也有不够重视情况,但毕竟有了明确的规定,而且是以教育厅文件的形式公布,有一定的权威性。(2)按照教学指导意见编写《作业本》及《实验手册》(课程资源)(3)监控各地模块教学评价试卷四.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难点问题2.对《作业本》进行审查——难度控制案例——作业本被删去的题目例举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则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说明:对运动的描述的转换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加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最小值说明:不要求讨论加速度变化问题如图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M______,fN______。发展要求: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问题——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更难。

MN

AB两名学生分别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4-2-6所示。甲图中a-F图象与横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为某一值时小车加速度a=0,即加了拉力但小车仍没有运动,这说明小车与水平长木板间有

力。乙图中a-F图象与纵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0时小车加速度,即没有拉力但小车已开始加速运动,这说明长木板的放置情况出了问题:

。不要求运动a-F图象分析解决问题FaO甲FaO乙3.对模块评价试卷(市(县)的评价——坚持导向模块评价试卷的定位评价指标(1)学科理念①非常符合②基本符合③不符合(2)试卷内容①与学科指导意见完全一致②与学科指导意见基本一致③部分超过学科指导意见要求④与学科指导意见不一致

(3)考试要求①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②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发展要求”(4)考试难度①相当于高考水平②相当于会考水平③相当于期中期末考试水平④相当于单元测验水平(5)命题技术①试卷内容分布合理②考试知识覆盖面广③强调学科能力要求④文字符号表述规范

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题目接近高考要求,完全符合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的占39%;题目相对陈旧,不太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比较普遍);考试内容与规定的教学进度不符合;符号表示与新教科书不符合,;命题工作不够严肃认真,试卷标题是数学卷,而内容是物理;个别题目科学性不够强,要求学生将从1000m高空落下的水滴看成自由落体.解决办法:对于生源好的学校,正卷部分严格按照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命题,发展要求内容用附加题处理.(不计入总分)题目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问题情景(联系实际),过程与方法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汽车的直线运动,由于车轮的转动,所以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

一同学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min,发现火车前进了540m,隔了3min后,又观测1min,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若在这7min内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3m/s2B.0.01m/s2

C.0.5m/s2D.0.6m/s2不要求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分析解决问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B.C.0 D.

连接体问题只限于各物体加速度相同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加速向右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条水平线和一条斜线把该小球系于车内,不计线的质量。求下列两种情况下,两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斜线与竖直方向成300角)。(1)车以加速度=运动;(2)车以加速度=运动

综合性太大

如图所示,两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弹簧相连。从左边水平拉动M,使它们产生一个共同的加速度a,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1;从右边水平拉动m,使它们也产生一个共同的加速度a,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2。已知两物体的质量为M>m,则关于L1和L2的大小关系为A.B.C.D.无法确定综合性太大(两物体,两次运动)Mm如图,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放在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现在对物体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推力F,系统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一定增大C.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一定增大思维难度较大(可能情况讨论)F

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用一个光滑的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已知m1<m2,m2静止在车厢的地板上,系m1的绳子向左偏离竖直方向角,这时,车厢地板作用在m2上的摩擦力大小为

,车厢地板对m2的支持力为

。综合性太大θam2m1BC图所示为一辆运送圆形容器的专用卡车,支架ABCD的斜面AB的倾角为=37°CD水平,AD竖直。现置于支架上的圆形容器的质量为m=1000kg,静止状态下,容器顶部与CD有一很小的间隙,间隙远小于圆形容器的半径(假设圆形容器摩擦与形变均不计,路面均平直,g取10m/s2)求:⑴车辆匀速行驶时,AB面对圆形容器的支持力大小?⑵该市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这辆卡车的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紧急刹车,卡车经过t=1.4s停止,交警量得这一过程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痕迹长s=9.8m,据此能否判断这辆车是否违章?(假设刹车过程为匀减速运动)⑶在此刹车过程中,AB面对圆形容器的支持力大小?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质量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现在有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A以v0=9m/s的初速度滑上长木板B,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0.4。若长木板足够长,g=10m/s2,求(1)A在B上滑动的距离;(2)B在地面上滑动的距离。不要求解决加速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的动力学问题。

AB难点问题之二:实验教学现实:对实验不够重视观点:重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手段,更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缺少实验,学生就会缺少体验,缺少物理学习的兴趣①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提供典型表象,揭示本质特征。②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制作实验器材。③对能够演示的实验,要防止用电脑模拟演示的方法来替代。建议要创造条件使用DIS做实验,对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及今后学习有利。④教学实验的价值追求不是仅仅为了获得结果或结论,要落实三维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技能,运用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⑤兴趣与能力是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密切相连——在演示及实验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1.统一的实验要求和多种实验方案相结合

●统一的实验要求

△探究思路

△常量和变量

△数据处理方法

●多种参考方案

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2.有利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过去教材的写法:……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以OA和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OC表示出来。关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现在教材的写法……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合力F与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探究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几个力的方向是沿着拉线方向的,因此要把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2.几个力的大小由所挂砝码决定,用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3.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过去:只写如何操作、得出什么结论现在:……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重物下落过程中,除了重力外会受到哪些阻力?怎样减少这些阻力对实验的影响?2.重物下落时,最好选择什么样的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4.实验报告中要写明……以及对结论可靠性的评估,包括对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分析。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和〔实验〕△真空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演示)△用打点计时器测重物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桌面的微小形变(演示)△水平桌面上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随拉力的变化(演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运动的合成——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运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参考案例(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和〔实验〕●〔做一做〕△设计、测量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和蚊香的燃烧速度△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用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用图象找x和t的关系)△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拆卸、安装自行车的滚珠轴承△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观察斜抛飞镖速度的方向跟轨迹的关系△感受向心力大小跟半径的关系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物理①P27)△用一把刻度尺测量钢球沿桌边飞出的速度(物理②P44)△根据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和脚踏板的周期,写出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计算前进速度,并跟实测的结果对比。(物理②P47)●〔问题和习题〕●〔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和〔实验〕●〔做一做〕结论:实验总量太大,需要规划

案例:有关平抛的实验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课堂演示)

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学生实验)AB图6-1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6-2小球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照片ABSH图6-3利用电磁铁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图6-5利用斜槽、木板描绘小球轨迹的实验装置3.用水平板和复写纸探究钢球水平方向分运动的特点(不要求)

4.测量小钢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速度(理论推导)图6-10用水平板和复写纸探究钢球水平方向分运动的实验装置钢球重锤活动升降架复写纸白纸图6-14测量小球的速度的实验装置硬面练习本图6-15测量小球速度的示意图v0xy有些按照课本方案,很难做好——牛顿第二定律(介绍思想方法,回归原来实验方案)有些实验通过器材或方法改进,效果较好——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圆锥摆实验(人教社得到的反馈是实验难度很大,用手转形不成圆锥摆,改进:下面用力矩盘,有圆心和半径值,上面用圆环限位)返回原页与实验有关的考查与考试1.实验操作考查实验(学校在12个实验中选择2个,学生在2个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考查),但过程评价中要求学生全部“学生实验”及60%以上的“课外实验”和“随堂实验”。2.会考实验(会考标准列入的学生实验及重要的演示、随堂实验)3.高考实验(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列出的学生实验及重要的演示、随堂实验)

实验操作考查备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打点计时器测重物自由落体加速度测定反应时间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测量小钢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速度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会考学生实验高考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3-1)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3-1)多用电表使用(3-1)使用多用电表(3-1)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3-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3-1)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1)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2)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1-1)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探究变压器两个线圈的电压关系(1-1)传感器的简单应用(3-2)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3-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3-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3-4)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3-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五.关于新课程实施的几个观点1、对于新课程的基本观点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是回归物理教学本色的教学。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际或教学追求是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一致的。浙江教师的物理本色教学不是“压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传授式的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教师遇到最少的问题,从而也没有面对问题如何处置的策略。来自教师的体验

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好,比原来有明显进步。教材内容新了,教学内容顺序上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学生系统了解规律的认识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容易更好地掌握规律,学习兴趣也更易被激发。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实施一年来感觉良好。2、关于三维目标1、融合原则。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要力求三维目标的融合。2、渐进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都是有层次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3、差异原则。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案例目标的融合——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①认识(认知)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②通过实验测量(技能)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技能)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③能根据图象得出(认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④体会(情感)“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①体验(情感)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不是认知上的掌握要求)②初步认识(认知)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③初步了解(认知)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④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认知,非操作)

目标的渐进

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近似处理的思想方法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方法体会求弹簧弹力做功时通过细分过程化变力为恒力的思想方法——并没有提出极限思想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质点)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建立物理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知道矢量与标量(位移与路程)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向心加速度)

目标的差异(两节有较多物理史的内容)基本要求①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问题②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③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⑤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⑥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发展要求①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差异②识别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基本要求①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②了解观察在认识行星运动规律中的作用③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④体会(要求引起反应)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⑤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科学价值发展要求①了解开普勒第三个定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