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_第1页
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_第2页
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_第3页
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_第4页
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第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参考文献

1、罗森斯坦.罗丹:<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郝希曼:<相互依存与工业化>,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第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模型的总体概况

1、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的形成机制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要素积累和外生非要素增加型技术进步导致结构性增长。第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的两种情形厂商和部门以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过程所出现的规模报酬,存在着两种情形。区分两种情形主要看是否使用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1)内在的规模报酬递增。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而使用的技术本身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非要素增加性),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就是内在的,而且内在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不完全竞争。第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而使用的技术本身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非要素增加性),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就是外在的,而且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联系。第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规模报酬递增的实际发生规模报酬递增的实际发生关键在于将生产过程中“厂商使用的技术”与“实际发挥作用的技术”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技术,而不是厂商使用的技术。尽管厂商可能使用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但是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技术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这样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内在的规模报酬递增。第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4、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实现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存在于厂商内部,而促使外在规模报酬递增转化为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力量来自于厂商之外,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帮助,不可能有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发生。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发生的关键,是看是否得到了厂商以外力量的帮助。得到了帮助,就能够实现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发生。第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实现条件厂商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要想发挥作用,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是否存在吸纳规模报酬递增技术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一方面只有当厂商投入生产的要素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所拥有的规模报酬递增技术才能够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只有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卖出去时,厂商才愿意将一定规模的要素投入到生产中去。

第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6、内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外在规模报酬递增依赖条件的差别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都需要厂商以外的力量。但是他们所依赖的条件有明显的差别:(1)性质不同。外在规模报酬递增需要外部因素在技术方面的支持。而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发生需要外部因素提供的是货币方面的支持。分别将他们称之为“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第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技术外部性是通过改变生产技术的性质,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由规模报酬不变改为规模报酬递增来生成规模报酬递增;而货币外部性只是对已经发生作用的规模报酬递增技术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从而引起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发生。第1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7、货币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来源于市场需求的不可分割性,所谓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各种不同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各方产品产生相互需求。这样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购买,从而形成国内市场,使各类产品找到自己的市场,最终得到发展。依据相互需求原理,货币外部性分为两种:第1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水平性的。如果相互需求的产品(生产部门)是消费品(生产部门),那么由此形成的外部性就是水平的外部性。例如由制鞋厂、食品厂之间相互需求形成的外部性就是水平型的。第1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垂直型的货币外部性如果相互需求的产品之间存在着联系效应,那么由此形成的货币外部性就是垂直型的。例如,钢铁部门的后向联系是采矿业,其前向联系是机械制造业第1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

1、假设条件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保留了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假设。但是改变了生产函数的性质。(1)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刘易斯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改变了其假设,认为现代部门的生产函数不是不变的,而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报酬递增来自于厂商以外的力量,比如,边干边学,边投资边学习,现在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第1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M=(K)uKaL1-aU›0K表示整个经济的平均资本量,等于资本总量除以经济所拥有的厂商数量。(K)u表示边干边学提高的技术外部性。依据罗默的模型,经济均衡时,资本平均量等于代表性厂商的数量,K=K,加上U›0,上述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第1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生存部门的生产函数经济中除了现代部门,还有一个生存部门,生存部门的生产函数是:

S=Ls1-b

式中,0≤b≤1,第1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两个部门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异。为了减少计算量,假设两种产品的替代量不变。用h表示,h<1,表示两种产品缺乏弹性。如果h>,表示两种产品富有弹性。

(4)经济中存在剩余劳动力。现代部门的工资等于生存部门工资加上一个工资补贴构成。

WM=Ws+Ws(f-1)=fWs,f>1.第1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形成机制

分析该模型的规模报酬递增,关键是看短期实际工资和长期实际工资的变化。(1)短期实际工资曲线的推导短期内实际工资主要由仍然由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给出,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体现着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具体来说,厂商对劳动需求遵守如下原则:使得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工资。用公式表示为:WM=(1-a)Ka+uLM-a

为了求解短期实际工资曲线的斜率,对上述等号两边取对数,并求导。得到:

第1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dlnLM=-1/adlnWM+(a+u)dlnk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dlnWM,并作适当变化,就可以得到短期实际工资曲线的斜率:

dlnWM/dlnK=a+u/e+1/ae现代部门劳动力供给弹性,从上式可以看出,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短期实际工资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但是比刘易斯模型陡峭。第1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长期实际工资函数长期实际工资函数为:

W*

=(1-a)[s/(n+б)]a(1-a)Ku(1-a)S是储蓄率,n为人口,表示劳动的自然增长率;б为资本折旧率,是资本-劳动比率。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长期实际工资函数的线性形式;

lnW*=u/1-alnK第2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lnWlnksUMWW*Ku第2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从图上可以看出,外在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多重均衡的产生。短期实际工资曲线与长期实际工资曲线的交点将经济分为三个部分;

U点的左边,和M点的右边,短期实际工资曲线位于长期实际工资曲线之上。短期工资大于长期工资,经济中的资本量就会减少。在两点之间,短期实际工资曲线位于长期实际工资曲线之下。短期工资小于长期工资,经济中的资本量就会增加。

第2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S、M、u三个点将经济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均衡状态:(1)点S表示的是较低资本水平的均衡。在这一均衡水平上,经济只有生存部门,经济中的资本处于较低的水平。(2)点M代表的是较高资本水平的均衡。在这一点上,经济拥有较大规模的现代部门和很小的生存部门,经济拥有很高的资本水平。(3)点U是一个不稳定的均衡点,当经济处在这一点上时,依据初始条件的不同,经济会向低水平或者高水平的均衡靠近。第2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机制就是:当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处在Ku以下水平时,经济发展就会陷入S点所描述的的发展陷阱(DevelopmentTrap),这时现代部门不完全存在,现代部门的较高技术水平得不到发挥。第2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当经济中的资本存量超过Ku,弹性劳动力供给交互作用会产生积极作用:弹性劳动力供给会使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上涨,生存部门的劳动力就会涌入现代部门。当资本存量超过Ku时,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就会发生作用,现代部门的边际产出就会提高。第2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总结

1、决定形成机制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和富于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2、模型形成机制的动态特征是它可以导致经济出现多重均衡,多重均衡源于模型长、期实际工资曲线所具有的独特曲线形状。

3、模型长、期实际工资曲线所具有的独特曲线形状则取决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和富于弹性的劳动力供给。第2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三、钠克斯模型钠克斯模型是存在水平货币外部性的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模型。这一模型的长短期实际工资曲线一样,也能产生多重均衡:

1、假设条件(1)生产函数.

在钠克斯的模型中,生产最终产品的部门也存在现代部门和生存部门之分。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生产中间产品的部门。第2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假设生存部门的生产函数是

S=Ls(1)现代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是

Y=na[∑(1/n)(Mi/Li)б

]1/б

(2)

式子中的

Mi是现代部门用于生产产品的中间品,n是中间品的种类数。这一模式在罗默的内生技术进步中出现过。中间产品的种类数的增加可以看成是分工的结果。N的增加会导致劳动的边际产出的增加。第2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中间产品的生产函数是:

Mi=ε(Li-F)(3)式子中,F表示生产中间产品的固定成本,ε是生产中间产品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出,并且是不变的。由于中间产品的生产函数一样,均衡时所有中间产品的产出量、从而每一件中间产品使用的劳动量都是相等的。用Li表示相同的劳动量,LM表示现代部门的总量动量,那么就有:

LM=nLi(4)

第2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把前面的(3)式代入(2)式,并将两边同时除以LM就可以得到现代部门平均产出的决定式:

M/LM=na-1[∑(1/n)(Mi/Li)a]1/a

从上式可以看出,最终产品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递增来自于两个方面:第3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一是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报酬递增。当n不变时,LM的增加意味着投入每一种中间产品Mi的劳动会增加,现代部门的产出会增加。二是中间产品的数量增加,随着LM的增加。中间产品的数量n会增加,分工的作用得到发挥。n的增加使得每一个现场中人数高密度增加,必将引起分工,从而导致现代部门劳动的平均产出增加。第3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弹性劳动力供给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生存部门可以给现代部门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在这一假设条件下,现代部门的工资就由生存部门的工资加上一定的工资贴现构成。为了分析方便,进一步假设,工资贴现为0,现代部门的工资等于生存部门的工资。依据生存部门的生产函数,生存部门的工资等于生产部门平均产出的价值。

W=PsPs是生存部门的价值第3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