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实录】大量读写《书香润童年 读写话童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大量读写《书香润童年 读写话童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大量读写《书香润童年 读写话童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大量读写《书香润童年 读写话童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大量读写《书香润童年 读写话童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基于阅读,同学们读得好,才会写得好。”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内化,二者不可分割。只有以读导写,科学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鲁迅先生也说:“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本设计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引领者与促进者”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体验活动,让学生跟课本学,跟名著学,叙真事,说真话,描生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袒露心灵。本设计拟通过赏读含有多种描写方法的名著片段,针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方法进行渗透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时通晓抓住多种描写方法更能把童真充分展现出来,讲评时再次强调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及好处。[教材分析]初中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训练上,而写人记事又是训练的重点,往往要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方面来进行训练,今年我们市教研室又引领我们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主题阅读”研究,所以我设计了本节主题赏读与写作课。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认为的:六年级的孩子刚刚告别童年,童年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美好,是充满梦想的……而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竹节人》和《盼》这两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童年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这两篇课文中巧妙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塑造形象,突出“童真”的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童真童趣的同时,体会学习这些描写方法。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源头活水。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并学会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我又从《草房子》和《童年》两本名著书中选取几处精彩片段,让学生赏读分析,体会运用。最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故事,表现出童真。本次大量读写结合训练主题为“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课内外阅读结合,采用略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写作以微文写作的形式出现,体现了“重心低,切口小”读写结合教学的理念。[学情分析]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发现: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多时候都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选材陈旧单一,而且大部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言平淡如白开水,索然无味。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愉悦感,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少,阅读范围大多限于课本篇目,所涉猎的课外阅读书很少。第二,学生的生活素材少,平日缺少必要的观察,导致作文选材范围窄,使写作语言空洞。第三,课堂写作缺乏方法的指导,不能形成写作技能,写作基本功较差。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心理年龄依旧很小,他们还是很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对过去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再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写、会写、敢写。[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写法。2.在读写中领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美好的童真。3.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永葆童真,快乐生活。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的描写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学习难点]在读写中领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美好童真的写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音视频、多媒体课件、名著书等。[教学过程]一、小诗中导入【屏显】冰心赞美童真的小诗片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1.配乐朗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刚刚度过童年生活,已经步入中学,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仍然值得我们怀念。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回味快乐的童年,感受美好的童真,好吗?2.全体学生齐读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一生读,明确目标。[设计意图:以冰心赞美童真的小诗拉开本节读写课的序幕,优美的诗句,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学生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课文中寻找(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初一上册的课本里,我们刚刚学过两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大家请看这两段小视频,(播放《竹节人》和《盼》的片段视频),回忆这是哪两篇课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齐答):《竹节人》和《盼》,并谈感受(童年乐趣、快乐的童真等)。(二)回顾《竹节人》《盼》中描写表现“童真”的精彩语句两位作者如何把这童真童趣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老师结合小视频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请同学们来品一品。1.《竹节人》中:【屏显】(一)“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二)“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师小结: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满足,那种单纯热情的爱、纯粹无暇的乐,使作者一生怀念。2.《盼》中:【屏显】(一)“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二)“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师小结:“我”心愿得偿,感觉都不一样了,孩童的天真稚气跃然纸上。希望你们呢,都做这样热爱生活的孩子。(三)师生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所填的描写方法,我们来小结一下,为了表现“童真”的主题,两位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了描写,还加上适当的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另外,老师还特别指出一种描写方法——细节描写。【屏显】表现“童真”主题常用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补充:细节描写方法(1)提取细小传神动作;(2)捕捉人物特色语言;(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4)揣摩人物心理活动;(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师过渡: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以“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为主题的赏读与写作活动,开启一次童年生活的读写之旅,让我们先在阅读中遇见童真。[设计意图:教材是最好的范例,在本环节中,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两篇课内精读课文,通过再次赏读有关描写的精彩语句,让学生透过文字体验感受小孩子的内心情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的学生已与文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对文章的理解已是更深一层,这时顺势点拨提升,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描写方法的作用。]三、阅读中遇见(一)教师导入同学们,初一(上)我们一起读过哪些写童年生活的作品,他们的作者是谁?生(齐答):曹文轩的《草房子》,高尔基(俄)的《童年》,蒙哥马利(加拿大)的《绿山墙的安妮》和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屏显】四本书的封面、作者、国籍。师:尽管不同的国家、社会、时代背景下主人公的童年生活不同,但书中所描写的童真却是一样的,老师选取其中两本书里的几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是怎么通过各种描写来突出童真童趣的。(二)导读《草房子·秃鹤》节选部分,交流填表【屏显】《草房子·秃鹤》节选“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桑桑这回是出尽了风头”1.读书方法指导⑴先略读选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⑵再对精彩句子进行品读、赏析,精读批注。教师强调:本节课所用的批注方法是赏析式批注,批注点是描写精彩的词句,批注符号是用“——”和“”分别画出精彩语句,圈出典型词语。然后批语注释,标出描写方法,简要分析描写的内容及作用,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2.学生阅读并尝试批注后,交流这部分文意。3.教师出示两段文字比较,指导学生赏析批注。⑴“桑桑走到了院子里,他穿上最厚的棉裤和棉袄,又戴上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他立即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拿了一根竹竿,在空地上走。”⑵“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院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那时,纸月也已走进校园。但桑桑装着没有看见她,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请学生先比较上面两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觉、发现。教师预设分析:第一段文字只是简单叙述事件,我们读不出桑桑的童真。而第二段书中的描写就具体而生动,“走”“挑”“穿”“拿”“戴”“跑”“操”等一连串的动词,描写出桑桑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动作,表现出桑桑的顽皮可爱。“瞥”“转眼看”“前后左右地看”“假装没看见”这些对“看”的不同细节刻画(可以让学生做出这几个动作,进行体验),写出桑桑在偷偷地做淘气事情的心理。而“一笑”“大模大样”这两个词又从神态上表现出桑桑天真、幼稚、可笑的童真。我们看,曹文轩运用了动作、神态、细节等这么多的描写,将一个异想天开的桑桑刻画得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再来体会一下曹文轩的描写技法。然后学生结合所学的批注方法继续在书上补充批注。3.学生进行赏读交流。交流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主要运用哪种或哪几种描写方法,读出小主人公怎样的童真。4.生交流,师点拨,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桑桑的童真。预设语句赏析:=1\*GB2⑴“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河上到处是喧闹声。”(明确:这段话运用景物描写,“太阳轰隆隆滚动过来”“芦苇叶晒成了卷,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是对景物的细节描写,烘托夏天天气炎热,为下文突出桑桑的顽皮淘气、异想天开做铺垫。)=2\*GB2⑵“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明确:这段话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写出桑桑突发奇想,想要在这热天里穿上棉衣裤,可以读出桑桑富于幻想、天真幼稚的童真。)=3\*GB2⑶“桑桑就越发起劲地走动,还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来……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明确:这段话是对动作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桑桑得到大家的“鼓舞”后,表演地更加起劲儿,可以读出桑桑顽皮胆大、有小小虚荣心,幼稚可笑的童真。)5.请概括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从桑桑身上都读出了怎样的童真?学生回答后,【屏显】所填表格书名描写方法“童真”主题《草房子》节选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顽皮可爱、富于幻想、天真幼稚、表现欲强6.教师小结过渡:通过阅读《草房子》中桑桑夏天穿棉衣这部分内容,我们认识了一个顽皮可爱、异想天开又有点虚荣心的孩子,他的表现让人忍俊不禁,你们很喜欢他是吧?接着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孩子,他是高尔基笔下的谁?(生:阿廖沙)[设计意图:本环节选取《草房子·秃鹤》桑桑夏天穿棉衣这部分内容,生动的描写字字传神,细节的刻画如在眼前,有助于学生想象画面,联系自身经历,激起表达欲望。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赏析批注的方法,从中摘取有关各种描写的句子进行赏读,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表达的能力,为后续的写作积累方法。](三)自主阅读《童年·与“好事儿”的友谊》节选部分【屏显】《童年·与“好事儿”的友谊》节选“外婆对穷人很怜悯……我这样表示同意外公赶他走,未免过急了”1.教师先说明这部分内容想让同学们尝试自主阅读,具体方法如下:⑴阅读要求:采用阅读《草房子》片段的读书方法自读选文(略读+精读);⑵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收获;⑶全班交流:以小组喜欢的方式(如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进行赏读。预设语句赏析:⑴“有一天,我鼓足了勇气,走到他的窗口,强作镇定地问:‘你在干什么?’”“这时,我认为需要向他解释一下:‘我不姓卡希林,我姓彼什科夫。’”(明确:这两句话主要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出阿廖沙对“好事儿”的行为充满好奇,可以读出他的勇气、好奇心和真诚。)⑵“我在那儿坐了好久好久,看他锉铜块……一股刺鼻的气味直冲向我的鼻子,我猛咳起来,咳得直晃脑袋,可那位巫师却夸耀地问我:‘气味不好闻吧?’”(明确:这段话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出阿廖沙对“好事儿”的实验非常感兴趣,可以读出他的心地单纯直率,有强烈的求知欲。)⑶“‘这有什么可夸耀的!’我心里想,于是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气味难闻,那就是不好呗……’……‘那你就拿一个羊拐子来吧’”(明确:这段话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出阿廖沙的天真、幼稚、单纯。)2.学生自主活动,先自己阅读批注,再小组合作研讨,然后全班交流文意,小组展示赏读,形式多样,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小结:通过阅读《与“好事儿”的友谊》这部分内容,我们发现阿廖沙和“好事儿”志趣相投是吧?他开始喜欢接近并深深依恋“好事儿”,“好事儿”也成为他人生路上给他正面影响的一个重要人物。4.此时,你从阿廖沙身上读出了怎样的童真?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概括一下。学生回答后,【屏显】所填表格书名描写方法“童真”主题《草房子》节选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顽皮可爱、富于幻想、天真幼稚、表现欲强《童年》节选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好奇、单纯、直率、幼稚、求知欲强(四)教师总结提升1.教师过渡:现在我们来结合所填的表格进行总结,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也要写“童真”,应该怎样写呢?2.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完成板书。3.教师小结:首先要围绕“童真”的主题来选材,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景物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把事件具体生动地叙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要从自己经历过的童年生活中选材,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设计意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本环节从两本名著书中精选两部分表现童真的文字,除了继续指导学生阅读批注、运用所学方法赏读句子外,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理解多种描写方法对突出主题的作用,感受童真的纯粹与自然,为写作做好铺垫。整个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写作中释放1.教师过渡读了那么多别人的童年故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写写自己的童真了,宋代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这儿搜集了咱同学一些童年生活的照片,一定能帮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播放《童年》歌曲,展示搜集的学生童年照片,师略解说)2.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屏显】我与作家PK⑴从童年生活中选一件与“童真”有关的往事进行微文写作。(比一比:谁的生活更鲜活)⑵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将事情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生动)3.学生进行微文写作。4.展示评价教师指出评价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稿子,先自评所写片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突出怎样的童真,可以得几颗星。其他同学再互评,可以得几颗星。学生自由分享作品,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屏显】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描写方法“童真”主题5.教师结课同学们的佳作让老师刮目相看,大量阅读好处多,老师这儿还有三本描写童年生活的书,送给大家继续阅读,好不好?有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先送给这节课勇敢地走上来展示作文的同学吧!(掌声鼓励)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引用东汉孔融的一句话“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意思是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曹文轩在《草房子》的序言里说: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是的,童年生活值得我们一生珍惜、怀念,让我们永葆童真,快乐生活![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中的人物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围绕“童真”将所学的描写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将自己有趣的故事流淌在笔尖上,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同时学生的自评、互评更是对自己描写水平的检验,它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写作素养。]七、作业超市1.必做题在本节课所写片段的基础上,补充完成一篇完整的大作文,题目自拟。2.选做题阅读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的作品,继续学习体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童真的写法。八、板书设计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语言人物描写动作(细节)“童真”神态心理景物描写(细节)《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学情分析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发现: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多时候都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选材陈旧单一,而且大部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言平淡如白开水,索然无味。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愉悦感,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少,阅读范围大多限于课本篇目,所涉猎的课外阅读书很少。第二,学生的生活素材少,平日缺少必要的观察,导致作文选材范围窄,使写作语言空洞。第三,课堂写作缺乏方法的指导,不能形成写作技能,写作基本功较差。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心理年龄依旧很小,他们还是很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再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写、会写、敢写。《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效果分析本节课我讲授的是大量读写结合指导课——《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从教学环节上看:我设计了“小诗中导入”、“课文中寻找”、“阅读中遇见”、“写作中释放”四个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选段,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写,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以读导写,读写结合,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运用各种描写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写作质量。时间分配比较合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课堂结构安排较合理。从教学效果上看:在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踊跃发言,思维活跃,学生能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体会各种描写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通过当堂微文写作的交流评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能将各种描写方法真正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巩固这节课学的知识,所以我有赠书环节,激励学生课余继续大量阅读,并且在布置作业的环节,我鼓励他们继续阅读其他名家的作品,这样既巩固课堂所学,又拓宽学生视野。《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教材分析初中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训练上,而写人记事又是训练的重点,往往要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方面来进行训练,今年我们市教研室又引领我们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主题阅读”研究,所以我设计了本节主题赏读与写作课。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认为的:六年级的孩子刚刚告别童年,童年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美好,是充满梦想的……而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竹节人》和《盼》这两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童年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这两篇课文中巧妙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塑造形象,突出“童真”的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童真童趣的同时,体会学习这些描写方法。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并学会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我又从《草房子》和《童年》两本名著书中选取几处精彩片段,让学生赏读分析,体会运用。最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故事,表现出童真。本次大量读写结合训练主题为“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采用略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写作以微文写作的形式出现,体现了“重心低,切口小”读写结合教学的理念。《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评测练习一、在赏读《草房子》《童年》节选内容后,完成阅读小结表格书名描写方法“童真”主题《草房子》节选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景物描写顽皮可爱、富于幻想、天真幼稚、表现欲强《童年》节选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好奇、单纯、直率、幼稚、求知欲强二、课堂微文写作写作要求:我与作家PK⑴从童年生活中选一件与“童真”有关的往事进行微文写作。(比一比:谁的生活更鲜活)⑵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将事情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生动)《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课后反思针对学生平日在记叙文写作中对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设计了这节读写结合指导课——《书香润童年读写话童真——主题赏读与写作》。我设计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方法,学习方法,运用方法,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体会感悟,从而内化为一种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实践证明:因为本节课只需要训练“围绕主题运用各种描写方法突出主题”这个焦点,所以学生本节课的关注点也就在这儿,我所选取的名著阅读材料也就能被学生充分利用起来。我觉得: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技法,为写出佳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节读写指导课,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达成目标:第一,回顾相关课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第二,通过名著阅读,让学生精读批注精彩片段,赏读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探究学习各种描写方法;第三,学以致用,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完成以“童真”为主题的微文写作,并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精读批注的读书方法训练已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阅读中会自觉拿起笔,也养成了勾画词句并批注的好习惯了,阅读能力也明显提高。完成一篇习作后,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拿起笔勾画批注,或者自评互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