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全)课件_第1页
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全)课件_第2页
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全)课件_第3页
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全)课件_第4页
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12015西城二模试卷讲评2015.52社科类文本阅读31.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龟裂(qūn)

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

手屈一指龟(jūn)裂大快朵颐首屈一指“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大快朵颐”是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首:第一。屈:弯。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居在第一位,是最好的。√42.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不可得而状也”的“状”与“得”是并列关系,做动词用,译为“形容、说出、描摹”等意。名词,“景象”无可名状:没办法用词语来形容。多形容心情比较复杂。53.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稀疏点缀果实累累可爱的外貌稀疏点缀果实累累√64.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古文运动”在唐代的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等人。75.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wěi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快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1、“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说的是因为荔枝味道鲜美,导致统治者要求民间进贡,劳民伤财反而使荔枝成为了民间疾苦的来源。苏轼借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上贡荔枝这种劳民伤财做法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并非对荔枝这种佳果本身的厌恶。85.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wěi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快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1、“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说的是因为荔枝味道鲜美,导致统治者要求民间进贡,劳民伤财反而使荔枝成为了民间疾苦的来源。苏轼借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上贡荔枝这种劳民伤财做法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并非对荔枝这种佳果本身的厌恶。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则是从正面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3、两句话说的是不同层面,不矛盾。96.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B.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C.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D.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10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A.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B.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C.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D.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118.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解析】观察文中甲处命名方法,可知是将古人的荔枝保鲜法的重要步骤加以概括来命名。12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丙”。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丁”。留蒂蜡封蜜浸法带叶封坛沉井法139.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解析】观察文中甲、乙两处,找出古人的荔枝保鲜办法的相同点14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此可称之“丙”。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

丁”。

①密封隔绝空气,保持色味。②适时采收,选择完整新鲜的果实。③在阴暗、凉爽低温的环境中保存。15文言文阅读16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以有待于汝也。

父亲死了;立志守节;家境贫困;抚养我、教育我;俾bǐ<动>使。做官廉洁而好给予,又爱结交朋友不要因为钱财使人受累!靠什么;用来庇护我们,并维持生活17…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没来得及侍奉婆婆;非常孝敬父母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为你奶奶守孝刚满一年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无法让母亲尝到偶然如此罢了;这样;直到他自己离开人世18“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研究案卷;停下来判了死罪的案子;

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奶妈;于是算命的;假使他的话应验了儿子长大成人;将来要把重视仁;因此19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吾

不得

也。矧shěn,有“另外,况且,也”的意思/////////两个“曰”,划分出对话;再依据句首发语词“夫”、句末语气词“乎”、“也”、“耶”,和连词“则”、“而”等来断句。/20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此汝父之志也。

都没有遗憾;何况

因为;得到赦免;不寻求生路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不能遍施于所有人,重在要有仁爱之心;愿望求生路,还不免错杀;而世人总想置犯人于死地21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记下了这些教诲

用俸禄供养(母亲);在朝廷做官施恩,褒奖(我的)三代宗亲22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即使即使不能对他自身有利,但是足够庇荫子孙先父;所用来…激励我(的言行);使德行浅薄,能力微小有幸保全大的原则都是来源于这些因素23揭jiē

①<动>高举;举起。《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②<动>显露;显现。《战国策·韩策》:“唇揭者甚齿寒。”

③<动>分开;拨开。《柳毅传》:“武夫揭水指路。”

④<动>掀;启;打(开)。《智取生辰纲》:“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

⑤<名>标识。郭璞《江赋》:“峨眉为泉阳之揭。”24阡qiān①<名>田间南北走向的小路。《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名>泛指田间;田野。《窦娥冤》:“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③<名>墓道。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25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此死狱也

狱:案件。

D.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答案】D【解析】躬:自身;“虽不克有于其躬”意为“即使不能对自身有利”26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毋以是为我累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答案】A【解析】累:负担,拖累;“毋以是为我累”意为“不要使这些多余的财物成为我的负担”27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首先,彰显先辈品德不等于自己行善;其次,善报未必能够落到自己身上。2814.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第2段讲他为官廉洁,俸禄微薄,还都用在帮助他人和招待宾客上了,可概括为“清廉好施”;第3段讲他一辈子每次祭祀母亲都痛哭流涕,太夫人由此推断出他母亲在世时的“能养”,即“事亲至孝”;第4段讲他连夜研究官书,力求帮助犯人活下来,不留遗憾,一方面体现他办公勤谨,另一方面也表现他的宅心仁厚。【解析】欧阳修父亲的特点,要从太夫人的回忆,即2—4段中找。2914.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参考答案1:①廉。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以死后之贫明其廉)②孝。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以思亲之久扬其孝)③仁。问案勤谨、居官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以治狱之叹显其仁)3014.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参考答案2: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宅心仁厚、问案勤谨: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3115.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②

;③

,④

。母、孙二人,⑤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解析】题干中“表达自己与祖母难以割舍的亲情”,提示要从自己和祖母“更相为命”,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中答。3215.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积善成德,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解析】题干中“‘善’与‘德’的思考”,给出的小句“积善成德”,都指明了答题方向33诗歌阅读34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注意:诗题和注解!!!35【参考答案1】前句写晚上休息时孤零零地抱影而寐(解说诗意1分),“抱”可见诗人无人与共,对景自怜的孤独(手法、情感1分);后句写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再次登程(解说诗意),“衔”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充满无法排遣的浓重乡愁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手法、情感)。如果答“两句对举,集中表达出诗人离开故土“远游”时的孤独、寂寞和忧伤之情”,给2分。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分)3617.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崇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注意:找出四个选项中与其他项情感意境显得格格不入的那一项!37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分)题干提示:从情感和文辞两个角度去答;情景交融,借万里独行景抒发孤独忧伤情。38【参考答案2】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诗人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解说诗意1分),用拟人手法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手法效果1分)。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情感1分)。“朝”、“夕”两相呼应,“抱影寐”、“衔思往”对仗严谨,精致凝练。(文辞角度1分)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分)39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分)题干提示:“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的矛盾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这两句是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意境的升华。40【参考答案1】皓月明朗、清露滴落这样幽雅清丽的景致是诗人眼前实见,“不能寐”“独长想”则是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前途未卜时内心忧虑的反映(解说诗意2分),这样写表明美景不能抚慰诗人内心的忐忑不安,反而加重了此刻诗人的惴惴不安与伤感之情(抒发的情感2分),同时也使诗意富有变化意蕴更为深远(手法效果1分)。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分)41【参考答案2】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愁思绵绵无法排遣的孤苦心态。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分)4216.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4分)“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①。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②;陟罚臧否,③。”其中“陟”意思是

④。【解析】从字形来看,“陟”字的左耳是表示山丘的“阜”;右边的“步”是两只脚,合起来表示“登高”。在“振策陟崇丘”中用这一本义,结合语境译为“登上”。在“陟罚臧否”中,用“登高”的引申义“奖励”,与罚字表示的“惩罚”相对,“陟罚臧否”就是“奖惩善恶”43小说阅读4420.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傻子跟娘离开村庄后,又独自偷偷跑回来,源于他对村庄有感情。B.村支书在村里最先开饭店,带头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发展的尝试者。C.有人与傻子抢破烂,掠夺了他的营生,暴露出其以强凌弱的本质。D.画家很聪明,但他做的一些事并不美好,作品隐含了对他的批评。【解析】

“倚强凌弱的本质”通常用来形容的对象是某个阶级、集团、群体,用在这里语气过重。村里人与傻子抢破烂是因为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是一种源于人性的自发的行为。4521.傻子生活的“村庄”中的村民,有一些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答案较为分散,且作者没有做直接的描写,需要同学们结合全文寻找,尤其要留意村支书说的话,如“大家不要跟傻子抢饭吃,谁再抢,把谁家的星星给摘了”、“小二这孩子挺可怜的,没爹没娘的,村里人不让你”等等,里面包含着关键信息。4621.傻子生活的“村庄”中的村民,有一些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1、求发展,肯实干:美丽姑娘渴望发展,走出乡村,村民为脱离贫困而行动起来搞美丽乡村建设(追求实利:被画家的礼物轻易收买,看到商机后忙于挣钱而不顾环境变化,甚至和傻子抢破烂);2、重荣誉:在意精神文明评比(好面子:看重星级文明户的称号);3、同情弱者,有向上之心:心疼傻子,傻子死后,依旧保持村庄干净(质朴、重情义:在傻子死后怀念他,建立基金,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4722.第二段中“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变了”,综观全文,概括美丽姑娘给村庄带来了哪些改变。(6分)1、为村庄带来了成为最美乡村农家游的改造机遇(美丽姑娘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使村民走上致富之路);2、改造中的一味开发使美丽的乡村变得肮脏(使村庄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在傻子死后,村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只知道发展经济变为懂得保护环境、发展公益事业。【解析】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三处转折:第一在于画家和美丽姑娘回来后,给村庄带来大量商机;第二,村里人忙于挣钱,只有傻子意识到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三,傻子死后,村里人感其心意,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环境。可以结合这三处情节的变化来组织答案。4823.有人评论说:傻子是“村庄”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1、同意。傻子是“发展”的阻碍者。村庄是一定要发展的,村民奔向致富之路的时候,傻子却固守传统,不肯接受新鲜的、外来的东西,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脏”的,体现了他思想中固执保守的一面,与“村庄”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2、不同意。傻子是“发展”的推动者。在村民们都贪于一时利益的时候,只有傻子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可怕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行动,以挽救环境,最终感动并影响了全村人,傻子的举动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村庄”发展的。4923.有人评论说:傻子是“村庄”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