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
(…………○…………内…………○…………装…………○…………订…………○…………线…………○…………)(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外…………○…………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不惮dàn撺掇chuàn蕴藻yùn
B.恬静tián晦暗huì冗杂rǒng戛然jiá
C.羯鼓jié铮铮zhèn花坞wù霍然huà
D.戏谑xuè粗犷kuàng作孽niè屈从q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欺侮照例油馍登时茂腾腾B.怠慢领域瞳仁静穆闹嚷嚷
C.震撼恬静思慕宽慰马前卒D.辐射缭原踊跃偏僻羊羔羔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得”删掉)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回延安》是作者贺敬之在1956年发表的,抒写了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
C.《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这是一篇气势磅礴的歌颂阳刚生命的散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生动形象地赞颂了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以及打腰鼓之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
D.《灯笼》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的作品,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8.古诗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微君之躬,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______。一日不见,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3)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社戏(节选)
王英琦
____________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____________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____________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____________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____________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杂夹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滋味。
____________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
____________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____________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____________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
____________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这孩子多大了?”
“六个月了。”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____________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____________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____________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____________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本文中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请你也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不少于100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
张亚宁
一声长号,穿出沟壑,越过山梁,在空旷无边的陕北高原上激昂回荡。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粗犷悍实。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浑厚,高音挺拔。小巧玲珑的棍子敲打着小扁鼓,高低快慢,铿锵有力。一对锃亮的小镲,毫不落后,有节有奏。
这就是让你听着如痴如醉终生难忘的子长唢呐。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
有时,整个村子都披上彩色的喜装。迎人的送人的喜气满面,前奔后窜的小孩子,拄拐杖的老婆老汉,闪着大花眼的靓婆姨,俏皮的帅气后生,羞羞答答的俊囡囡,都来看热闹沾喜气。长号仰天长啸,鞭炮齐鸣。鼓手奋力地打着红边牛皮鼓,双镲激情相拥,铜锣一锤穿过人心,这时的唢呐手忘记了一切,两腮忽凸忽陷,突如高山之巅,突如万丈深渊。喜气的曲子吹红了新嫁娘的脸,吹笑了二不愣后生。
陕北的正月天热闹非凡。几百个唢呐手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不论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女子们,还是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都被奔放的舞步、旷达的歌喉、震天的唢呐吸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他们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调子吹出率性豪放的笑脸,用一曲曲欢快委婉的曲子驱走高原亘古的苍凉,用一股股节奏鲜明的声音奏出农家人鲜亮美好的日子。
有时,唢呐人围在一起吹奏,周围来的人去的人潸然泪下。唢呐手是那最后的歌手。一连三四天,唢呐声断断续续,把往日浓浓幸福的小院吹打得凄凉无比。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直到把逝者埋葬在深厚的黄土地里。邻居们不觉期待几天后唢呐的最后一声长号,把所有的悲伤吹响在空旷的天空,慢慢散去,直至无影无踪。
红皮鼓一敲,唢呐手紧随吹起。几十个壮实汉子光着膀子,吹奏着唢呐上山下沟,似乎把心底最大的愿望通过清脆的唢呐声传给远在天境的玉皇大帝。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他县区难得一见。那种委婉、怜悯的哀求,一声声牵人心肠的声音把上天的风雨雷电神圣一一感动,把恩赐献给这块贫瘠而肥沃的土地,降下甘露,滋润这里最可亲可敬的人们。
枯焦苍凉的陕北大地,如果没有唢呐声的滋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何以繁衍生息?在这种看似散漫且集聚的唢呐声中,融汇和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子长人的心声,其实无论沧海桑田,子长唢呐的纯声总是婉转动听,绵绵延长,它把生活的赞歌吹奏到灿烂多彩的星空,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
魅力无限的子长唢呐,谁听谁醉,谁看谁迷。在陕北浓厚的文化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如今,已是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唢呐艺人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唢呐吹奏者由原来的一百余人发展到几千人。唢呐艺人在过去传统的演奏形式上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使子长唢呐更加活跃。就是这种烙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的乐器吹了几个世纪,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像一朵盛开在陕北洼地里最为鲜艳的山丹丹。
(1)“子长唢呐”有何特征?请简要概括。
(2)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
(3)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
(4)“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他县区难得一见”中的“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具体指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写“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1.阅读,回答问题。
[甲]
唐太宗论举贤
____________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____________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乙]
举贤
____________文王问太公曰:“君务③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____________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____________文王曰:“其失安在?”
____________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____________文王曰:“何如?”
____________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④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⑤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____________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____________文王曰:“举贤奈何?”
____________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选自《六韬文韬》)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务:从.事,致力。④党: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⑤比周:指结党营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但于今未有奇才耳____________
其失安在____________
奸臣以虚誉取爵位____________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当”的解释,推断[乙]文画线句中“当”的意思。
(3)根据前后语境,选择最正确的一项填入文中横线处。
[甲]:____________
A.之
B.而
C.以
[乙]:____________
A.竟
B.虽然
C.是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5)上述两文对我们当今“举贤用人”有何启示?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2.古诗阅读。
上元夜①
(唐)崔液
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的心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3.写作(60分)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作。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2)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解答】
A.“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故A项错误。
B.读音全都正确。
C.“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故C项错误。
D.“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故D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正确,注意“欺侮”的书写;
B.正确,注意“静穆”的书写;
C.正确,注意“震撼”的书写
D.错误。“缭原”的准确书写“燎原”
故选:D。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答案】B
【解析】ABC.正确。
B.有误,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不符语境。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是重复多余,“刚强不屈”和“倔强”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病句的判断和修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整个句子多读几遍,借助语感查找病因,2.用几种常见病因对句子进行逐一检查,找出具体病因。3.提取句子主干、看与其相搭配的成分是否恰当。4.寻找关联词或同类型句子比较的方法查找病因。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错误,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要了解修辞手法的常用方法,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其具体作用。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顶真等。在学习中要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辨别这些修辞方法,并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最常见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
6.【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闹嚷嚷的观众”“花生蓝”“冰糖葫芦”以及“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不属于并列词语,因此他们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冰糖葫芦”后应该用分号(;),因为前后是两个并列的分句。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做此类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7.【答案】A
【解析】A.有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答案】【小题1】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
【小题2】在城阙兮,如三月兮
【小题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题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析】(1)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易错字:露)
(2)在城阙兮如三月兮(易错字:阙)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易错字:撼)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做到准确书写。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的概括,阅读全文,抓住题干中的“豫剧的特点”这一问题,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概括为“剧目繁多”;生命力最强;“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即流派众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作用。本题中“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是环境描写,意思是天黑还早,那些乡村的人们就急切的赶去戏台,结合下文可知,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多么迫切。如此粗劣的戏曲都能让他们如此感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描写,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描写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回答本题需要细读第6段到16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猫儿脸姑娘和青衣少妇,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写出生活的辛酸和辛苦。
(4)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领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5)本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能力,注意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语言流畅,描写具体生动。注意字数的要求。
答案:
(1)豫剧剧目繁多;生命力强;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俗极;兼收并蓄;地域流派众多。
(2)自然环境描写。“太阳还悬在西天”说明时间离天黑尚早,烘托了农民们想看社戏的热切心情,表现了他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程度之高。
(3)①通过外貌描写(如猫儿脸姑娘),表现了艺人们实际境况的窘迫。
②通过语言描写,(如与青衣少妇的对话),表现了艺人们生活的艰辛。
(4)①豫剧不搭架子,不宥陈法,土极且俗极,兼收并蓄,不分调名,地域流派众多,适合各地农民的需要,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
②豫剧拥有“风雨无阻”的热情的广大农民观众,将其视为劳作之余的娱乐,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
③豫剧拥有一批不顾生活艰辛,“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执着地追求艺术的朴实的演员,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
④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是最本质最不朽的。
⑤文艺要想枝繁叶茂,为大众所喜爱,必须接地气,接近人民大众。
⑥人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一如本文中的村民对看社戏的渴望。
(5)示例: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文是一篇小说,围绕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写了一次看乡村社戏的经历,文章前半部分介绍了豫剧这一剧种的特点,剧目繁多;生命力强;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俗极;兼收并蓄;地域流派众多。后半部分通过写一次看社戏的经历,描绘了一个猫脸儿姑娘和一个带着六个月大孩子的青衣少妇,表现了这些乡村艺人们光彩舞台表现的背后实际境况的窘迫和生活的艰辛。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推动情节;
③渲染气氛;
④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⑤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⑥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子长唢呐”的特征可以结合“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粗犷悍实。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厚,高音挺拔”“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为:音色明亮,粗犷悍实,热烈奔放,舒展挺拔,欢快时如火如茶;悲凉时如泣如诉。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把“唢呐手手指”比作“跳跃的珠子”,这是比喻的书法,展现出唢呐演奏技术的高超,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唢呐手的无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展现出小院子的凄凉,展现出独特的氛围,烘托作者内心的无限悲凉感受。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顿然屏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对“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的理解,可以结合“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他县区难得一见”等句子进行概括。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展现出的是一种精神传承,过往的岁月里唢呐只是谋生行当,被人瞧不起,是了为突出如今唢呐已是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而现在却是一种浓厚的艺术,展现出民族乐器的不朽。最后一段写过去唢呐只是谋生行当,被人瞧不起,是了为突出如今唢呐已是受人们青睐的青饽饽,也为后文写唢呐这一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器吹出国门作铺垫。
答案:
(1)音色明亮,粗犷悍实,热烈奔放,舒展挺拔,欢快时如火如茶;悲凉时如泣如诉。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唢呐手技术高超、手指灵活,表达了作者对唢呐手的赞美核对唢呐的喜爱之情。
(3)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和拟人的手法,烘托悲凉氛围,生动形象地写出唢呐声凄凉无比,富有感染力。
(4)唢呐手紧跟楼轿在山间吹奏。
(5)与现在唢呐手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唢呐在陕北人生活中额重要性,体现了唢呐不仅是为生活填墨加彩,也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表达了作者对唢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文记叙了子长唢呐具有音色明亮,粗犷悍实,热烈奔放,舒展挺拔,欢快时如火如茶;悲凉时如泣如诉的特点。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唢呐手的赞美核对唢呐的喜爱之情。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11.【答案】【小题1】只是
【小题2】哪里
【小题3】凭借
【小题4】B
【小题5】C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但:只是。
②句意为:那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安:哪里。
③句意为: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以:凭借。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的意思是: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当:相称。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根据语境和虚词的用法进行分析,然后选择。
[甲]:太宗回应封德彝“久无所举”的话,让封德彝羞惭地退下。这是“惭”是用来修饰“退”的,可以用“而”。故选:B。
[乙]: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可知,后面的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结果,因此可以填表示因果关系的“是以”。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的重点词有:致,达到;岂,难道;句意为: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根据甲文太宗的话“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可知,我们当今“举贤用人”要不拘一格,各取所长;根据乙文“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可知,我们当今“举贤用人”要名副其实。
答案:
(1)只是;哪里;凭借。
(2)相称
(3)甲:B;乙:C。
(4)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5)唯才是举(或:不拘一格、各取所长);名副其实(或:名实相符、按名督实)。
参考译文:
【甲】____________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皇上责问他,封德彝回答说:“并非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乙】____________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但又收不到实效,社会反而更加混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太公说:“选拔出贤能但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无用贤的实效!”
____________文王说:“产生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太公说:“其过失在于君主好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贤人了。”
____________文王说:“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太公说:“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众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____________文王说:“怎样举贤呢?”
____________太公说:“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2.【答案】【小题1】希望尽兴游玩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2)本题考查诗中情感。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答案:
(1)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2)希望尽兴游玩。
译文:
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谁家见到这么美丽的月亮,能在家中闲坐,哪里有听说有这么热闹的灯会而不来看的。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后面接着连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德育融合课程开发计划
- 一年级科学阅读理解提升计划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非球形颗粒剪切动力学行为及流变模型研究
- 基于MGWO-VMD-Informer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研究
- 2025年古筝演奏技能考核试卷:传统音乐演奏技巧深度解析试题
- 2025年软件设计师专业考试模拟试卷:软件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试题
- 疫情期间七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调整计划
- 甘肃前进牧业生产运营数智转型研究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时事热点备考指南详解与答案试卷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登记表
-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练习题知识讲解
- 防孤岛测试报告
- 按摩常用英语
- 食品公司规章制度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1汇编
- 苹果中国授权经销商协议
- 昆山市工业用地项目监管协议-苏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出让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