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佛山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4(北师版)_第1页
2022佛山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4(北师版)_第2页
2022佛山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4(北师版)_第3页
2022佛山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4(北师版)_第4页
2022佛山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4(北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8考点回顾导入考点6、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考点7、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考点8、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总复习(4)考点9-11考点9、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考点10、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考点11.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导入考点9、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融合趋势。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克服重重阻力;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创造的。孝文帝改革最大的影响加强黄河流域的统治加速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导学1、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夯实基础典型题DA导学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4.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A易错题导学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6、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AC导学导学走进宝典《宝典》P19—优化训练考点10、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⑴概念: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年(605—1905年)。⑵发展: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朝,废除于清朝。⑶内容: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隋唐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进士科主要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⑷进步和作用:①使门第不高的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选官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③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导学“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时);完善于唐朝;倒退于明朝(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末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科举取士,招揽人才。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体现进士科的重要导学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科举制是比较完备而又严密的A、世袭制度B、察举制度C、精辟制度D、选官制度3、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BDC中考预测导学4、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从唐太宗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判断出A、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封建皇帝B、唐太宗的骗术极其高明C、进入金殿的人都被严密监视控制起来了D、进入金殿的人都是英雄豪杰,国家栋梁5、现今国家各类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中考预测AB首创殿试和武举导学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材料二:《大英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1)材料中所指的是中国的什么考试制度?(2)这一考试制度开始于哪一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4)材料中所说的中国考试制度的发展过程怎样?都认为外国的考试制度源于中国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倒退于明朝;废除于清朝末年。①隋朝时期②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科举制度导学考试制度在公平、公正、公开环境下选拔人才,意义重大。但要注意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尽量做到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作为学生要有迎接挑战的精神,努力学习以从容应对,接受各方的挑选(5)考试制度至今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请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考试”的认识。导学走进宝典《宝典》P21—优化训练考点11、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中日交流: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学习交流的使团唐朝时,日本先后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大化改新就是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的。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讲学,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2)中印交流:唐太宗时,玄奘去天竺(印度)求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新疆地区的重要典籍。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盛况特点:全面开放与广泛的交流,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4)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①唐朝国力强盛;②对外交通发达;③统治者的开放政策导学5、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B、鉴真东渡C、玄奘西游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根本原因是他们A、表现出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和医学知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表现出执着追求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BBD唐玄宗导学8、“开放的社会”是唐朝主要特点之一,以下可以说明这一特点的是①推行科举制②日本“遣唐使”来华③玄奘西游④鉴真东渡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DB导学中考预测10、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有科举又中外交流频繁导学导学走进宝典《宝典》P23—优化训练考点小结考点9、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考点10、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考点11.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导结课堂小测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迁都

;实行汉化政策:穿

、讲

、用

、提倡

。其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

。导结课堂小测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概念:科举制是一种通过

选拔官员的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年(605—1905年)。发展:科举制创立于

,完善于

,僵化于

,废除于

。内容:隋唐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

两科,

科主要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人们普遍推重

科。导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