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广西专版7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_第1页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广西专版7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_第2页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广西专版7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_第3页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广西专版7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_第4页
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广西专版7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1917年至今)Part1世界现代史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经济的发展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二十一单元第47讲

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一倍多原因:大力拓展________;应用________成果,发展新兴工业;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特点:稳定高速发展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前表现世界市场最新科技

20世纪70年代原因:1973年中东产油国提高________,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减弱特点:衰退滞胀表现:经济发展________,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____”阶段石油价格明显放缓滞胀

20世纪80年代原因:美国政府采取降低____、

减少____________、减少

政府对____的干预等措施特点:复苏和赤字并存表现: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持

续增长,但财政赤字急剧

上升税率政府财政支出企业

20世纪90年代原因:进行改革;发展________特点:呈现繁荣景象表现: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递减,呈现繁荣景象;__________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

西欧战后恢复联邦德国崛起欧共体

原因:充分利用____的援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________;发展______和________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战后恢复美国高科技宏观指导新兴产业

原因:推行________,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________;利用美国的扶持、援助;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表现:20世纪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联邦德国崛起政治改革非军事化

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____的自由交流,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开始冲击____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的局面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比、荷、卢六国建立_____________1958年又建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年欧共体正式建立欧共体过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资本美国三足鼎立

经济发展日本政治: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力图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

原因: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美国改变对日政策,扶植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美国的军事订货;发展高科技产业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____________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________________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________仍然存在,矛盾冲突时有发生,20世纪50年代,__________在美国盛行,掀起反共浪潮________加深,种族歧视、毒品泛滥、贫富悬殊,社会暴力愈演愈烈________沉渣泛起矛盾与问题阶级矛盾麦卡锡主义社会危机极右势力

苏联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亚洲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个人崇拜严重;文艺界过火的批判运动方针:1946~1950年,执行第__个五年计划成就:工农业总产值恢复到战前水平;国防工业取得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四经济政治体制

原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各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________共和国成立(1945年9月)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1946年)____________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亚洲越南民主朝鲜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巩固________成果,支持________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________曾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民族解放世界和平

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的改革苏联东欧

失败:未从根本上改革旧体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苏共“______”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苏联背景赫鲁晓夫改革:推行____改革;工业方面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发展______,军事力量大为增长内容二十大农业重工业

南斯拉夫东欧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实行________________波兰:1956年6月______事件;哥穆尔卡改革:________和企业自治相结合匈牙利:1956年______事件;卡达尔改革: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国家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结合,取得____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中央计划匈牙利成效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改革派代表________改革,颁布《行动纲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____与____相结合的体制等,出现“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苏联出兵占领,改革中止杜布切克计划市场

主要问题:过度依赖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发展三、亚洲经济的发展国际资本国际市场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加强与邻国合作,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新加坡韩国

国情特点:面积小,人口密度高,

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措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

发展________;重视____

教育;稳定社会秩序成就: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

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新加坡科教事业道德

措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出口,促进经济稳定高速发展;实行“__________”战略成就:国民经济年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造船、汽车、电子工业闻名于世问题:对国际市场、外国资本依赖性强,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军人与资本结合产生许多弊端韩国不均衡增长

措施:推行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发展的政策成就:建立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科技取得较大成就弱点:________、环境恶化、____和____矛盾复杂印度国营经济私营经济人口膨胀民族宗教

经济发展特点: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措施:20世纪60年代与________________进行斗争;20世纪70年代以后利用________发展本国经济成就: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________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问题:由于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导致1980~1988年两伊战争西亚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石油财富石油化工

1.对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都很大。当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因而两者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根本的动力。

2.二战后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1.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止。

2.表现: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特别快。其中,联邦德国在西欧各国中发展尤其迅速,曾创造“经济奇迹”;日本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并超过美国。

3.主要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开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新兴工业不断涌现。(2)各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5)美国复兴欧洲,扶持日本,发挥了重大作用。(6)各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4.世界影响:(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把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2)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加深,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开始出现,其中欧洲各国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3)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概念的能力。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利用国家力量直接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三者也不是要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的计划经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也不是西方的所谓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答案为B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出现这一奇迹的原因不包括(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美国的经济援助

C.政治改革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D.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所减轻

D项叙述错误,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为D

二、欧共体成立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1.历史背景:(1)必要性:①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②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③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2)可能性:西欧实行一体化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很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2.性质:欧共体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它既不能克服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更不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当各主权国家利益矛盾尖锐和对未来欧洲的联合与发展有不同考虑时,都会制约和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作用:(1)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欧共体内部取消关税推动了各国的贸易发展,促进了各国企业的竞争,共同农业政策的制定,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3)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西欧出于自身的需要,同第三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

(4)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稳定的局面。战后,西欧国家共同致力于经济与政治的合作与协调,尤其是法德的合作促进了西欧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从而保证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关于“高一级的整体”叙述正确的是A.欧共体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简称B.欧共体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欧共体是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统称;欧共体成员国不包括东欧国家;欧盟是区域经济政治联盟,欧共体是经济联盟;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成功启动,说明它是经济区域化的典型代表。答案为DC.欧盟和欧共体都是区域经济政治联盟D.欧盟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2010·全国文综卷)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

三、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1.三次高潮第一次以20世纪50年代初南斯拉夫开始的体制改革为开端,有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改革,1956年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以后波兰、匈牙利的改革,1957年苏联对工业和建筑业进行改组的尝试。

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以外,都未涉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未能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苏联、东欧国家卷入,主要特点是围绕改进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这次改革仍然没有涉及旧体制本身的弊端。由于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受到严重挫折。

第三次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广泛的、全面的改革高潮。中国是这次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它完全突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改革的特点:一是世界性的,改革范围由以往几国扩大到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二是各国改革是全方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并举;

三是深刻性,改革触及旧体制的弊端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新的理论体系和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有许多突破。

2.四种模式

一是南斯拉夫依据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的苏联体制;三是实行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匈牙利模式;四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不符合南斯拉夫的改革;B与史实不符;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的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D错误。东欧各国的改革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束缚,都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为C

四、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认识、基本经验、反思

认识:(1)有利条件:①二战后,世界格局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②亚洲各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③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2)把握机遇:①新加坡、韩国积极引进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②印度政府推行了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③西亚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

(3)面临问题:①亚洲各国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人均产值低,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②由于长期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容易产生政治或经济动荡。③由于旧的经济秩序的影响和阻碍,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基本经验: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实施和调整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创造稳定的经济秩序。这是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反思: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会增加经济发展的风险性;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印度自20世纪60~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C.农业向商品化发展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