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课件_第1页
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课件_第2页
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课件_第3页
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课件_第4页
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电除颤技术发展急诊科冯岚电除颤的概念什么是电除颤?所谓电除颤就是让足够的外加瞬间电流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除极,然后同时复极;由于窦房结兴奋点最高,它首先发放激动,恢复正常的搏动。

原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异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

除颤技术发展历程除颤仪的发明:1947年,Beck等首次在临床上用交流电电击开胸后的心脏而使心室颤动终止。1956年,Zoll教授成功装置交流电胸外除颤器并应用于临床。1962年,Lown等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为安全和有效。

除颤技术发展历程4.1966年,Edmark在Lown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设计体外除颤器,成为第一台单相波直流电除颤器。5.1996年,美国Philips医疗器械公司推出第一台双相波体外除颤器。这是双相截断指数波除颤器。6.1999年,美国Zoll公司推出另一种双相波体外除颤器,这是低能量双相方波除颤器小结-除颤从体内除颤向体外除颤发展。除颤从交流电除颤向直流电除颤发展。除颤从单相波除颤向双相波除颤发展。除颤从普通双相波向低能量双相方波发展。除颤的技术研发仍在继续……除颤技术发展历程第一代除颤技术

:

单相衰减正弦波缺陷:1.由于电流峰值太大,心肌功能损害比较严重;2.由于对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整性能,高阻抗病人的除颤效果不理想。3.房颤转复能力差。除颤技术发展历程第二代除颤技术双相锯齿波除颤技术优势:1.电击电流双向性能,除极效果更加理想。2.电流均值的增加,提高了除颤成功率。3.电流峰值的减少,降低了心肌功能损害程度。4.能感应经胸阻抗的变化,采用电压补偿和时间补偿的方式,高阻抗病人的除颤成功率有所改善。除颤技术发展历程最新技术:双相方波除颤技术电击电流波形接近方波,电流均值最高,除颤成功率最优。基本没有电流峰值,心肌功能损害程度最低。双相电击时间保持固定的6毫秒:4毫秒,除颤能量阈值最低。4.对人体经胸阻抗变化的最佳感应方式,高阻抗病人的除颤成功率最高。除颤仪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手动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仪按波形分类:单相波:-

双相波: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除颤的适应症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⑷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心室有一个异位兴奋灶反复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

-室颤心室有无数个异位兴奋灶无序地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房扑心房有一个异位兴奋灶反复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房颤心房有无数个异位兴奋灶无序地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除颤必备的两个条件

2、能量要足够,心肌纤维要全部除极1、窦房结功能必须正常;除颤技术要求

除颤要选择有效的能量,产生足够的电流,流过心脏,从而达到终止心脏颤动的目的;同时,要求对心肌产生最小的伤害.除颤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是电流;而选择的能量只是产生电流的手段。1.要在正确时间让电流流过心脏2.要有足够的电流流过心脏3.要有足够的时间让电流流过心脏4.要让电流通过所有的心肌细胞

同时,电流也是心肌损伤的罪魁祸首!THANKYOUSUCCESS2023/7/2420可编辑除颤技术要求电流二大要素:电流均值–除颤的有效成分电流峰值–损害心肌功能的主要成分提高电流均值,降低电流峰值成为所有除颤技术的研发第一焦点。除颤技术要求经胸阻抗-除颤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影响的因素:皮肤的状况电极的大小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电击次数电击时通气时相(在呼气末)

如何克服不同大小的经胸阻抗,提供足够的电流均值,而又不产生过高的电流峰值,成为所有除颤技术的研发第二焦点。心脏骤停和四早“生存链”早期识别急症并呼叫EMS系统;早期心肺复苏(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心脏骤停(SCA)成功机会提高2到3倍;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做CPR及除颤,其存活率可达45%-75%;早期ACLS,立即由医务人员进行复苏后治疗。没有进行心肺复苏除颤太迟

CPR

CPR

CPR除颤0-2%生存率2-8%生存率20%生存率30%生存率%%分钟24466810

ACLS除颤除颤除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但除颤太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除颤较快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除颤非常迅速高级生命支持及时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早期除颤对心脏骤停的重要性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员):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2-4分钟内电除颤操作步骤心电图确认诊断,SCA可立即除颤;打开除颤器,选择“非同步”功能;涂导电糊充电确认电极,选择电极位置放电(shock)立即继续CPR可据情况重复除颤1选择电源2充电3放电做好心电监护,明确除颤指征除颤电极板的位置

一电极板放于心底区(胸骨右缘第二肋);另一电极板放于心尖区(左锁骨中线第五肋)。电极板的尺寸电极板直径成人:10~13cm儿童:8cm婴儿:4~5cm

12cm的电极板除颤成功率高于8cm的电极板。

4.3cm的小电极板比8cm或12cm的大电极板明显增加心肌损害。除颤能量选择用双相波除颤器首次除颤时,双相锯齿波选择150J-200J,双相方波选择120J。第2次和后续的除颤使用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单相波除颤器每次除颤选用360J。如果首次除颤成功后又复发,按先前成功除颤的能量进行除颤。儿童首次除颤能量为2-4焦耳/kg,接下来的能量至少4焦耳/kg,但不要超过10焦耳/kg或成人的最大能量.

职业规范行为备齐用物病员准备开机连接心电监护仪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能量记录除颤完毕整理用物观察除颤效果充电、放电核对,解释;病人取平卧位,暴露前胸;开放气道;吸氧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除颤方法:同步或非同步能量:非同步单向电除颤360焦耳,双相200焦耳如室颤持续存在,应按30:2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5个循环后,若仍为室颤应再次除颤部位: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和心尖部;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接触;电极板与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电除颤操作流程图除颤能量选择电复律类型心律失常类型单相波能量(焦耳)双向波能量(焦耳)同步房颤200120—200房扑阵发性室上速50-10050-100单型性室速100100非同步多型性室速360150-200室颤和室扑360150-200禁忌症(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流电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2)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栓。(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律的恢复。并发症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急性肺水肿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可用抗凝治疗皮肤烧伤:由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不充分喉痉挛: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或电击本身引起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心肌损伤:电击可直接导致心肌损伤,心肌酶升高除颤器的维护与保养1、保证仪器整洁、干燥、完整,用物齐全,仪器上不得放置其他物品;2、检查仪器性能导联线无划伤、磨损、打死折;3、使用后清洁导联线、电极板,注意保护屏幕,严禁用粗糙的布擦拭屏幕;4、每次用后及时充电,超过一周未用重新充电;5、每日应开机测试仪器的性能,保持备用状态。电除颤的注意事项1.保证操作中的安全,电击前患者去除金属物件、假牙;警告所有在场人员离开患者;电击时,严禁接触患者、病床以及其它连在患者身上的任何设备,以免出现意外电击.2.导电物质涂抹均匀,电极板紧贴皮肤,避免局部皮肤灼伤;3.保持电极板的清洁,电极板间的间隔>10cm;4.为了能够准确计时,记录应以一个钟表为准;5.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6.误充电须在除颤器上放电,不能空放电,两电极板不能对击;尽量避免高氧环境;电除颤的注意事项7.CPR过程中除颤时,应在病人呼气终时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动电阻抗。8.EMS人员在给无目击者的心跳骤停患者除颤前应先做大于5个周期的CPR(2分钟),(如心搏停止>4—5分钟,在电击前先做CPR)。按压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除颤,争取1秒钟,在电击后不应立即检查心律或脉搏,而应即刻CPR——心外按压。在5个周期CPR后,检查心律。谢谢聆听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