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多食性害虫-课件_第1页
第十一讲-多食性害虫-课件_第2页
第十一讲-多食性害虫-课件_第3页
第十一讲-多食性害虫-课件_第4页
第十一讲-多食性害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多食性害虫多食性害虫是指食性广泛,可取食为害多科植物的一类害虫

。其种类多,分布广,易于爆发,危害严重,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许多种类为世界性害虫。1ppt课件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地老虎类第二节黏虫第三节东亚飞蝗第五节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2ppt课件第一节地老虎类◆地老虎又名地蚕、土蚕、切根虫、夜盗虫、黑地蚕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3ppt课件第一节地老虎类◆我国农区记载有292种,其中分布广、为害严重的主要有: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schiffermuller)4ppt课件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前翅暗褐色,有环状纹,肾状纹和楔状纹各1个,均镶黑边,在肾状纹外侧有1个尖端向外的黑色楔状纹。小地老虎5ppt课件老熟幼虫体长37-50mm,头黄褐色,体灰褐色,体表布满圆形深褐色小颗粒,背部有不明显的淡紫色纵带,臀板黄褐色,其上有2条黑褐色纵带。小地老虎6ppt课件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纹、环纹和剑纹明显,且围有黑褐色细边,其余部分为黄褐色;后翅灰白色。7ppt课件末龄幼虫体长33-45mm,头部黄褐色,体淡黄褐色,体表颗粒不明显,体多皱纹而淡,臀板上有两块黄褐色大斑,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黄地老虎8ppt课件一、分布与为害◆小地老虎属世界性大害虫,国内各省均有分布。◆黄地老虎除广东、广西和海南未见报道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9ppt课件◆可为害多种蔬菜、花卉、果树、林木等幼苗,还为害玉米、高粱、烟草、棉花等,也为害田间杂草。一、分布与为害10ppt课件◆幼虫主要为害幼苗,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也可在蔬菜的嫩心内取食叶肉。

一、分布与为害11ppt课件小地老虎为害根12ppt课件幼虫为害特点◆

3龄前取食量极小,取食叶肉,形成小孔或小缺刻。◆

3龄后分散并潜伏土中,夜晚活动取食,将幼苗茎干距地面1~2cm处咬断,并将其拖入土中取食,也可爬至苗木上部咬食嫩茎和幼芽。13ppt课件◆

4龄后进入暴食期,为害明显,咬断嫩茎造成春播蔬菜缺苗断垄,大龄幼虫能爬高择嫩而食。幼虫为害特点14ppt课件15ppt课件小地老虎为害玉米16ppt课件小地老虎为害草皮17ppt课件小地老虎为害菜豆18ppt课件小地老虎为害状19ppt课件二、主要种类介绍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

20ppt课件(一)发生规律◆1年发生1~7代,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广东等地则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南岭以南年发生6~7代区,幼虫冬春季为害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是国内的虫源地。21ppt课件(一)发生规律◆南岭以北、黄河以南4或5代区是我国主要为害区,以1代幼虫在4~6月为害春播作物幼苗。◆黄河以北1年发生2代或3代,此处是小地老虎在我国的主要越夏区和秋季向南回迁的虫源地。22ppt课件◆南岭以南有2代为害:冬季为害蔬菜、油菜、绿肥等;春季为害蔬菜、玉米等。◆其他地区都是以发生最早的一代造成为害。(一)发生规律23ppt课件(二)主要习性◆

趋光性对黑光灯趋性强。◆

趋化性喜食糖蜜等带有酸甜味的汁液。◆

迁飞性小地老虎为迁飞性害虫,越冬北界为

1月份0℃等温线或N33°一线。24ppt课件◆

产卵习性多产于土块与地面缝隙中,少量产在土面的枯草茎、须根、草杆上,或杂草和作物的幼苗叶背。(二)主要习性25ppt课件◆幼虫共6龄,个别7~8龄。◆

3龄前多在表土或田间杂草、寄主叶背或新叶,昼夜取食不入土。◆

3龄后昼伏夜出为害。(二)主要习性26ppt课件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度为

13~25℃,高于30或低于5幼虫2天可大量死亡地势低洼,雨水多,土质疏松,保水强的壤土、粘壤土均适于其发生。27ppt课件◆早春菜田周缘杂草多,蜜源植物多发生也重。◆蔬菜连茬种植利于发生。◆水旱轮作不利于地老虎发生。◆天敌主要有:蚂蚁、蟾蜍、不佳、草蛉、蜘蛛、姬蜂、寄生蝇、线虫、病毒等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8ppt课件第二节黏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又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色虫、麦蚕等,属鳞翅目、夜蛾科。29ppt课件(一)分布和为害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有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30ppt课件(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6~40毫米。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31ppt课件32ppt课件(二)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33ppt课件34ppt课件(二)形态特征蛹长约19毫米;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35ppt课件36ppt课件(三)发生规律及习性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年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37ppt课件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厘米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土1℃,幼虫7.7土1.3℃,蛹12.0土0.5℃,成虫产卵9.0土0.8℃;整个生活史为9.6土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38ppt课件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39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斑翅蝗科Oedipodidae10个亚种,我国3个亚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40ppt课件东亚飞蝗41ppt课件亚洲飞蝗42ppt课件西藏飞蝗43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危害: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作物及杂草成虫和幼蝻咬食叶片和嫩茎。44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生活史北京1年2代、黄淮海地区1年2代,江淮地区1年2代,温度显著高的年份1年3代。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3代海南省4代各地以卵在卵囊内越冬45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主要习性取食气候:龄期:干旱危害严重龄期大一生可取食267.4g/头46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主要习性产卵覆盖度25%~50%,10~22%含水量,0.2~1.2%含盐量,结构坚硬的向阳地带每雌一般产卵4~5块,65粒/块,300粒/一生47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主要习性群集迁移或迁飞1~2龄群集型蝗蝻集中在植物上部,2龄后喜群聚于裸地或稀草地开始先由少数蝗蝻跳动,引起条件反射后,四周的蝗蝻随之跳跃集中,由小群汇成大群时间:晴天9~16时48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主要习性飞蝗的变型:飞蝗受种群密度和生态条件的影响,引起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和形态的一系列变化,经1~2次蜕皮,形成群居型或散居型。49ppt课件第三节东亚飞蝗群居型飞蝗:脂肪体多,水分少,运动器官发达,新陈代谢强,适于迁飞,但卵巢管少而小,产卵少散居型飞蝗:相反的特征50ppt课件蝗虫调查测报方法调查方法(一)查卵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1m251ppt课件蝗虫调查测报方法(二)查蝗蝻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20m2100头100头100头52ppt课件蝗虫调查测报方法(三)查成虫调查夏、秋蝗的残留密度方法:同调查蝗蝻时间:夏蝗防治后和产卵盛期,秋蝗防治后产卵后、产卵盛期和末期各1次53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导致飞蝗种群消长的因素:水文、植被、土壤、小气候和天敌54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改造蝗区生态环境兴修水利垦荒种植保护利用天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55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防治适期:以保苗为目的,根据蝗蝻和成虫的密度,结合各季节播种前后确定防治56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防治指标:

20世纪50年代,东亚飞蝗:0.2头/m21984年,0.5头/m2

山东省:0.3头/m2,试行0.45头/m257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药剂防治点片发生时,毒饵或泰山-18型弥雾机,地面喷雾高密度大面积发生时:动员群众或飞机喷雾1喷雾或喷粉:锐特劲、溴氢菊酯2毒饵诱杀:麦麸+氧化乐果或敌百虫58ppt课件蝗虫综合防治人工灭蝗1挖掘卵块或铲除田埂和荒地3~10cm深的草皮晒干或沤肥去除卵块2消灭浮于水面的稻蝗卵囊3人工捕杀59ppt课件第四节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属半翅目,粉虱科。原产于北美,现已遍及世界各国。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的迅速发展,分布地区逐渐扩大。

60ppt课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5mm,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61ppt课件形态特征:卵长约0.2mm,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mm,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62ppt课件形态特征:1龄若虫体长约0.29mm,长椭圆形,2龄约0.37mm,3龄约0.51mm,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63ppt课件形态特征: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mm,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64ppt课件1.寄主与分布分布很广,但主要为害区在北方。寄主植物210种,包括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等蔬菜,以及观赏植物、药材及果树等。主要为害黄瓜、菜豆、茄子、辣椒、番茄、冬瓜等。65ppt课件2.为害以成、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刺吸汁液,使被害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大大降低蔬菜商品价值。传播病毒病。66ppt课件3.生活史世代数温室内一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越冬在加温温室或保护地栽培时,各虫态均可安全越冬并继续为害和繁殖。在野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时成活率较低。。67ppt课件年发生动态翌年春季和初夏通过菜苗移栽传带向室外扩散。露地以近温室的蔬菜、花卉在8~9月受害严重。10月下旬向温室迁移为害或越冬。3.生活史68ppt课件4.习性--成虫习性成虫习性-成虫对不同蔬菜的选择性差异大。-成虫有选择嫩叶叶背群居和产卵的习性,造成各虫态在植株上特殊的垂直分布规律:上不嫩叶为卵,中上部位黑卵、中下部为初孵若虫,再下大龄若虫,最下部为蛹和成虫。69ppt课件成虫习性-两性生殖产雌虫,孤雌生殖产雄虫。卵散产或排列呈环状,300-600粒/雌。-对黄色有趋性,对银白色有负趋性。-飞翔力弱,向外扩散慢。4.习性--成虫习性70ppt课件5.发生条件温度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2~30℃,繁殖适温为18~24℃。栽培措施温室白粉虱一般喜欢选择黄瓜、番茄,不喜欢芹菜、蒜黄、油菜。天敌丽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