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课件_第1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课件_第2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课件_第3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课件_第4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免疫学检验1ppt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ppt课件Ⅰ型超敏反应3ppt课件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以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之为变应原。

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溶解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4ppt课件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性及检测5ppt课件6ppt课件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1.全身性超敏反应2.局部性超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一、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7ppt课件结膜炎哮喘病8ppt课件

荨麻疹

湿疹9ppt课件体外检测二、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体内实验激发试验1.血清总IgE的测定

2.特异性IgE的测定

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嗜碱性粒细胞计数10ppt课件(一)激发试验激发试验(provocationtest)

是模拟自然发病条件,用少量超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超敏反应发作,达到确定超敏原的一种体内试验。(不同类型变态反应的激发实验)11ppt课件1.皮肤试验--Ⅰ型超敏反应12ppt课件--Ⅳ型超敏反应1.皮肤试验13ppt课件相同超敏原不同稀释度

速发型15~30min内观察

迟发型48~72h内观察0.01~0.03ml/针4mm/针方法结果(1)皮内试验14ppt课件

比皮内试验敏感性稍低,但假阳性较少;皮试液浓度要比皮内试验高10~100倍。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的皮肤上用针尖透过液滴轻挑一下以刺破皮肤而不出血为度1min后拭(吸)去试验抗原液(2)点刺试验15ppt课件速发型皮肤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分级

皮内试验

点刺试验-无风团或小于阴性对照无风团反应或小于阴性对照+风团3~5mm、红晕<20mm无风团,阴性对照<红晕≤20mm++风团6~9mm伴红晕无风团,红晕>20mm+++风团10~15mm伴红晕风团伴红晕++++风团>15mm伴红晕和伪足风团伴红晕和伪足16ppt课件迟发型皮试结果判定标准反应程度

结果判定

-无反应或小于阴性对照

+仅有红肿

++红肿伴硬结

+++红肿、硬结、小疱

++++大疱或/和溃疡17ppt课件第一次读:48小时打开斑试器,间隔30min待斑试器压痕消失后判定结果。第二次读:第3天或第4天。如怀疑光过敏,在斑贴试验的基础上给予紫外线照射,操作过程相似。(3)斑贴试验(Ⅳ型超敏反应)18ppt课件斑贴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反应程度结果判定

-无反应或小于阴性对照

+轻度红肿、搔痒

++明显红肿、时有红斑

+++红肿伴皮疹、水疱

++++红肿、水疱伴溃疡19ppt课件询问病史阳性对照必备抢救药品和设施操作准确,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4)皮肤激发实验的注意事项适应证阴性对照皮试液浓度20ppt课件(5)皮肤激发实验的应用与评价防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预防药物或疫苗等过敏检测Ⅳ型超敏反应预防皮肤接触过敏结核菌素试验评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21ppt课件2.支气管激发试验手捏式雾化器

bronchialprovocativetest,BPT

测定支气管吸入某种刺激性物质后产生收缩反应程度的方法,亦称气道反应性测定;吸入一定量的激发物;比较吸入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程度。22ppt课件雾化抗原颗粒≤5微米测定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比气道传导率(sGaw)射流雾化器23ppt课件观察症状症状好转或减轻导致3.食物激发试验基础饮食吃可疑的过敏食物症状加重1周后疑似过敏原,重复3次确定某食物为过敏原症状未减轻1周后排除食物所致过敏24ppt课件4.其他方法口腔激发试验将超敏原直接与口腔黏膜接触,当口腔黏膜出现肿胀和充血时,可判断为阳性反应。

结膜激发试验将超敏原滴于一眼,阳性反应为结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搔痒,甚至眼睑红肿。注意假阳性对结果的干扰。鼻黏膜激发试验将抗原吸入/滴入受试者鼻腔,出现鼻黏膜水肿、苍白、鼻痒、流涕、喷嚏为阳性。

25ppt课件体外检测1.血清总IgE的测定

2.特异性IgE的测定

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二、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体内实验激发试验26ppt课件(二)血清总IgE的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27ppt课件

临床意义正常人群血清IgE水平受地域环境、种族、遗传、年龄、性别、寄生虫感染、测定法及取样等影响,结果有一定差异。

参考值0.1~0.9mg/L某些过敏体质者高于正常1000~10000倍血清IgE高特应症、支气管肺曲菌病、药物性间质性肺炎、麻风、寄生虫病及IgE型骨髓瘤等28ppt课件(二)特异性IgE的测定用纯化的过敏原去检测相应的IgE抗体的一类试验。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间接法测特异性IgE。②免疫印迹技术:操作简单,能一次性测定多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故临床已普遍采用。③放射性变应原吸附实验29ppt课件4.底物显色2.待检特异性IgE抗体1.已知变应原包被载体(+)YYY3.酶标动物抗人IgEYYYYEYEYEYYYYEYEYE洗涤洗涤洗涤结果ELISA间接法检测特异性IgE30ppt课件特异性变应原加入待检血清转印至NC膜NC膜待检血清特异性IgE抗-IgE·HRP底物特异性抗原条带显色NC膜—变应原—特异性IgE—抗-IgE·HRP免疫印迹检测特异性IgE31ppt课件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32ppt课件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身抗原、外来抗原抗体:IgG和IgM类抗体参与细胞损伤的物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1.参与反应主要物质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3ppt课件细胞溶解吞噬作用ADCC作用刺激或抑制靶细胞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改变的机制34ppt课件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刺激性抗体)重症肌无力(阻断或抑制性抗体)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5ppt课件(1)直接Coombs试验(2)间接Coombs试验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1.Rh抗体的检测

Rh

抗原:D、C、c、E、e2.抗球蛋白检测(Coombs试验)36ppt课件作用:检测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临床意义:新生儿溶血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RBC为Rh+IgG体内发生+抗IgG体外测试抽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37ppt课件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或红细胞表面的抗原RBC为Rh+不完全抗体试剂+抗IgG体外测试间接抗球蛋白试验38ppt课件III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39ppt课件40ppt课件可溶性抗原抗体:IgG、IgM补体:C3a、C5a、C3b参与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参与反应主物质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41ppt课件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42ppt课件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指由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机体的某一局部。循环IC(circulatingIC,CIC):血液中存在的IC。

Ⅲ型超敏反应:在传染病或性病时,IC沉淀于局部后激活补体,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形成IC病。43ppt课件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物理法-PEG法

ELISA

补体法-C1q结合试验抗球蛋白法-mRF固相抑制试验细胞法-Raji细胞试验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44ppt课件1.PEG比浊法原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为不带电荷、直链大分子结构的多糖,有强脱水作用,利用2%~4%浓度的PEG可选择性沉淀大分子CIC。45ppt课件

①2%PEG沉淀大分子CIC;

②4%PEG沉淀较小分子CIC;

③超过5%PEG选择性沉淀CIC的特性消失;

④温度影响极大,需进行温差校正;

⑤低密度脂蛋白使浊度增加,空腹采血;

⑥高γ球蛋白血症和标本反复冻融浊度增加。注意事项46ppt课件2.ELISA法1.基本原理ELISA法测定的CIC,是能够结合C1q的

IgG类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形成的CIC。2.技术要点将聚苯乙烯包被上C1q,加入受检血清,

CIC中IgG的Fc段与C1q结合,再加抗人IgG·HRP,形成C1q-CIC-抗人IgG·HRP复合物,加底物显色。47ppt课件①灵敏度高于PEG比浊法,检测到0.1mg/L,重复性好等优点;

②C1q制品不易精制,纯品不稳定,只能检出与补体结合的CIC。方法评价48ppt课件3.细胞法—Raji细胞法Raji细胞是从Burkitt淋巴瘤分离建株似

B细胞系,在体外繁殖传代,细胞表面有高密度的

C1q、C3b、C3d等补体受体,而且不易脱落。基本原理49ppt课件

将定量待检血清、热聚合人IgG(HAHG)和Raji细胞混合,使补体、CIC或HAHG与Raji细胞形成复合物,加入抗人IgG·FITC,形成:

Raji细胞-补体-CIC-抗人IgG·FITC复合物检测荧光强度可分析CIC浓度。技术要点50ppt课件①培养条件能改变Raji细胞其表面受体的数量及亲和性,影响检测敏感性;②待检血清中如有抗淋巴细胞的抗体,能和Raji细胞反应;③SLE血清中的抗DNA也能和Raji细胞反应,使测定结果偏高。影响因素51ppt课件4.抗球蛋白技术—

单克隆RF(mRF)凝胶扩散试验基本原理IgG或IgM类自身抗体具有与IC中IgG的Fc段结合而不与游离IgG结合的特性,mRF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