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第02章汽车的地位课件_第1页
汽车文化第02章汽车的地位课件_第2页
汽车文化第02章汽车的地位课件_第3页
汽车文化第02章汽车的地位课件_第4页
汽车文化第02章汽车的地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汽车的地位​第2章汽车的地位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7汽车业职业道路​第2章汽车的地位

汽车是公路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是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汽车发展的意义远不在其本身,它将带动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同步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从而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004年世界500强前10名中,汽车公司就占了40%;2008年世界500强前10名中,汽车公司占20%。​第2章汽车的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强大与否,历来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汽车业的基础是汽车制造业,只有发达的汽车制造业才能诞生出现代汽车产业。因此,汽车制造业历来被称为汽车业的龙头产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无不拥有自己发达的汽车工业。​第2章汽车的地位韩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成为亚州新兴国家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与其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也同样重视汽车业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将汽车业列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2000~2002年,汽车生产量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200万辆到300万辆的跨越;​第2章汽车的地位2003年汽车产量为444万辆,年增长率为36.19%;2004年汽车产量为507万辆,年增长率为14.19%;2005年汽车产率为583万辆,年增长率为14.99%;2006年汽车产量为640万辆,年增长率为9.78%;2007年汽车产率为889.24万辆,年增长率为22.0%,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三,并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

000万辆。​第2章汽车的地位1955~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变化由缓慢增长到急速增长的过程(见表2-1)及中国汽车产量变化(如图2-1所示)如下。​年份汽车产量/辆年份汽车产量/辆年份汽车产量/辆年份汽车产量/辆1955611969531001983239886199715780001956165419708716619843163671998162800019577904197111102219854433771999183000019581600019721082271986372753200020770001959196011973116193198747253820012340000第2章汽车的地位​19602257419741047711988646951200232629471961358919751398001989586936200344440001962974019761352001990509242200450705001963205791977125400199170882020055830000第2章汽车的地位​第2章汽车的地位1964280621978149062199210617212006640000019654054219791857001993129677820078892400196655861198022228819941353368——196720381198117564519951452697——196825100198219630419961474905——​第2章汽车的地位图2-11955~2007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的变化图​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2.1.2汽车是优化交通的重要工具2.1.3汽车业是波及面广且效果大的产业2.1.4汽车业是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5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2.1.6汽车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2.1.7汽车是国家装备和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2.1.8汽车是体育竞技的体现​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汽车产业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对企业来说,既是高价值产品,又是批量大的产品。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提高,汽车的附加值也越来越高,汽车产品向着高级化、多用途、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汽车产值的增长超过汽车产量的增长。​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年总产值达15

000亿美元以上;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为10

221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98亿元;在2003年第一季度,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中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2汽车是优化交通的重要工具现代交通结构是由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组成的,这些交通工具各自在交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是与其他交通工具相结合的运输工具,以汽车作为其始、终端的运输工具,汽车以其所具有的高速、机动、舒适、普遍、灵活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以及可以“全面铺开”和提供“门到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汽车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也最受人们青眯的交通工具。2.1.3汽车业是波及面广且效果大的产业汽车业是影响范围最广且影响效果最大的产业。这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在使用过程中。它波及原材料、设备制造、配套产品、公路建设、能源、销售、服务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如图2-2所示。​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图2-2汽车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据统计,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系数为9.92,即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可为国民生产总值带来9.92倍的增加值。2.1.4汽车业是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汽车既是工农业生产和商业交通的必要运输工具,也是众多传奇故事和娱乐活动的描写对象。​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它给人们以快速、机动、灵活和自由自在的印象,因此汽车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们就业的媒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每9个工人中就有1个与汽车制造、驾驶或修理服务业有关;在日本汽车制造、销售、营运等行业的职工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0,德国为1/6。目前,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且正在开发的汽车大市场,汽车产业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迅速发展。​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轿车逐步进入中国家庭,汽车制造业、汽车营销业和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大,技术性不断提高,规范性操作、科学化管理成为必然。​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5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是一种零件以万计,产量以千万计,保有量以亿计,集声、光、电、热、电子、化工、美工于一身的高科技新产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进步的科技动力,使汽车成为当代众多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各种新材料、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安全等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在汽车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现在汽车装备的电子产品的价值已占整车价值的20%左右,电子技术的应用使汽车在结构和操作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电子技术在动力系统及底盘系统的广泛应用。同时汽车设计应用了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在过去的10年里,汽车排放物降低了10%,能耗降低了40%,安全性能提高了1倍。专家们预言,汽车业与信息业的融合,将使未来的汽车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6汽车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汽车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时间流的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使人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走遍五湖四海,踏遍青山绿水,从而促进了全社会的信息沟通,促进了人类交流和相互理解。人类因汽车的出现而迅速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7汽车是国家装备和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汽车不仅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出行的方便;而且是重要的国防装备,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汽车工业又是国防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2-3所示是乌尼莫克军用特种车。​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图2-3乌尼莫克军用特种车​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8汽车是体育竞技的体现妙趣横生的赛车运动与汽车具有同样的历史。每一次赛车都是对速度的追求,都是高科技在汽车上的体现,都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和超越。赛车运动是一项风行世界的体育运动项目,汽车比赛已成为世界人民非常喜爱的运动,赛车运动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如图2-4所示为POLO杯新秀赛总决赛的赛前准备场面。​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图2-4POLO杯新秀赛总决赛​2.1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赛车运动的激烈、惊险、浪漫、刺激,使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痴迷,使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1运输的基本方式2.2.2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2.2.3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2.2.4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2.2.1运输的基本方式2.2.1.1水路运输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1765~l815年,如图2-5所示)制造的克莱蒙特号蒸汽机轮船(如图2-6所示)在哈德逊河试航成功,揭开了现代水路运输的序幕。​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图2-5罗伯特·富尔顿 图2-61807年克莱蒙特号下水​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1.2航空运输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1867~1912年,如图2-7左所示)和奥维尔·莱特(1867~1912年,如图2-7右所示)兄弟制造的飞行者l号飞行成功(如图2-8所示),预示着人类航空时代的到来。​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图2-7威尔伯·莱特(左)和奥维尔·莱特(右)兄弟​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图2-8莱特兄弟制造成功的世界第一架飞机​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1.3铁路运输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1781~1848年,如图2-9所示)是世界公认的“火车之父”。他对火车的发明、铁路的建设和营运贡献最大,于1825年制造了动力1号蒸汽机车(如图2-10所示)。英国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于1825年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为蒸汽机车辅设的铁路。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使陆上交通运输迈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纪元。​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图2-9乔治·斯蒂芬森 图2-10动力1号蒸汽机车​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1.4公路运输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用内燃机作动力的汽车,如图2-11所示。汽车发明和实现产业化,使现代公路运输迅速发展。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公路运输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图2-11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1.5管道运输现代管道运输起源于l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条原油管道,这是现代管道运输(如图2-12所示)的开端。图2-12现代的管道运输​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2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2.2.2.1水路运输(1)优点。1)运输能力大。国际贸易70%是海上运输;我国50%的货运量通过水路运输来完成。2)适合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过重、过长货物优于铁路和公路运输。​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3)成本低;低于铁运。(2)缺点。速度较慢,低于铁路;受自然条件限制。2.2.2.2航空运输(1)优点。1)速度快,900km/h。2)具有机动性;不受地形限制。​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缺点。载运能力不强;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2.2.2.3铁路运输(1)优点。1)运输能力大,能担负大量运输任务。2)速度较快,常规速度为80km/h。3)运输成本低,低于公路和航空。4)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缺点。长途时,运行时间较长。2.2.2.4公路运输(1)优点。1)机动、灵活。2)适应性强,适合中短途运输、客货运输。3)能够完成铁路和水陆达不到区域内的运输,能够起到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作用。​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缺点。不适合长途运输。2.2.2.5管道运输(1)优点。1)运输对象特殊: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煤和矿石的浆体。2)占用土地少,埋于地下。​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缺点。长期定量、定向、定点、定品种;合理运输范围较窄。2.2.3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每一种运输方式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有各自最适合的应用范围。5种运输方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由此形成合作体系,协调发展,为人类造福。​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其中,水路运输最适用于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最适用于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航空运输适用于国际、国内长距离运输,公路运输适宜中短距离的运输,管道运输适用于气体和液体等物质的长距离运输。交通的历史实际就是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发明运送人和物的新方法的历史。几千年来,交通在人们的生存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是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在此条件下充分利用水路运输,积极发展航空运输,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在保障运输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优势和功能,做到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经济、合理地满足运输要求,实现综合运输的效果。​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4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4

000多年以前,埃及人为建筑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巨像修建了道路。罗马时代,以罗马为中心的欧洲,道路四通八达,因此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在3

000多年前的周朝,道路也很发达。18世纪后期,法国人发明了用碎石铺装路面的方法。19世纪英国建成了特尔福特式公路,法国建成了马克丹式公路,路面为拱形,用沙石加固,两边修有排水沟,简称马路。​2.2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实践证明马克丹式公路适合马车行驶,并因而得到推广,这就是现代公路的雏形。20世纪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此时已用沥青和混凝土铺装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建有高速公路。2006年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30万公里,2007年中国公路总里程357.3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5.36万公里。​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1美国2.3.2德国2.3.3法国2.3.4英国2.3.5日本2.3.6中国​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见表2-2)。​国家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年份客运

周转量货运

周转量客运

周转量货运

周转量客运

周转量货运

周转量客运

周转量货运

周转量客运

周转量货运

周转量194090%20%————————196088%22%49%29%80%38%75%58%30%20%表2-2世界各国公路运输的客货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198085%23%69%36%82%46%85%75%55%42%199080%24%91%45%84%50%92%80%65%53%200075%25%93%53%85%47%95%82%70%56%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1美国美国综合运输体系发达。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重为90%。近年来,由于航空客运量比重提高,公路运输客运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0%左右。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较低,约占25%。​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2德国德国综合运输体系发达。公路运输较发达,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比重高速增长。1960年客运周转量达到49%,1990年达到91%。目前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比重约占53%。​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3法国法国综合运输体系发达。公路运输发达,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比重较高。1960年客运周转量达到80%,1990年达到85%。目前汽车货运周转量比重约占50%。​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4英国英国综合运输体系发达。公路运输发达,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比重较高。1960年客运周转量达到75%,1990年达到92%。目前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比重约占82%。​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5日本日本综合运输体系较发达。公路运输较发达,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比重增高。1960年客运周转量达到23%,1990年达到66%。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比重1960年为20%,1995年为52.7%。​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6中国2.3.6.1旧中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1)

1901年中国开始出现汽车。(2)

1906年修建广西镇南关(友谊关)—龙州间的公路。(3)

1911年上海出现了出租汽车,当时成立的汽车公司有平治门汽车部、享茂汽车行、东方汽车公司和中央汽车公司。​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4)1913年按照一定标准修建了湖南长沙—湘潭公路,各地开始修建公路,从此为汽车的行驶创造了条件。(5)1918年10月10日,河北张家口成立达成张库汽车公司,开始了张家口—库仑(乌兰巴托)长途汽车营运,延伸至恰克图与西伯利亚铁路衔接,是我国第一个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开创了我国铁路、公路联运的先河。总体来讲,旧中国缺车少路。汽车保有量为5.1万辆,通路的公路有8.07万公里。​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3.6.2新中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1)公路运输的巨大变化。197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35.8万辆,汽车年产量为14.9万辆。200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

421万辆,汽车年产量为444.4万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4

234万辆,汽车年产量为889.24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建国初期,我国汽车产品以中型载货汽车为主,结构不合理,缺重少轻,轿车近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逐渐改善了汽车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汽车结构向重型和轻型双向发展,小轿车数量增长较快。1991年,载货汽车占63.72%,客车占24.79%,轿车占11.44%;2002年,载货汽车占33.72%,客车占32.73%,轿车占33.55%。​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公路建设速度加快。1978年,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为89.02万公里。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公路通车。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78km。我国公路建设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为180.1万公里,高速公路为3万公里,为1949年的22.3倍。2007年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357.3万公里,高速公路5.36万公里。​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001年11月30日,连接成都,经贵阳、南宁至北海的西南地区公路出海通道实现了全线贯通,全长1

709km,是西南建成通车的第一条快速、安全、畅通、跨省高标准出海通道。​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五纵”:同江至三亚线、北京至福州线、北京至珠海线、二连浩特至河口线、重庆至湛江线。“七横”:绥芬河至满洲里线、丹东至拉萨线、青岛至银川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上海至成都线、上海至瑞丽线、衡阳至昆明线。​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3)公路运输量增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路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具体体现在公路条件显著改善,公路运输车辆的车型增多,车辆性能迅速提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况条件改善,车辆行驶环境改进。公路运输发挥其面上运输的灵活特点,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的关系见表2-3。​年份19911996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汽车保有量/万辆6061

1001

6091

8022

0532

3832

6933

1603

6974

234公路里程/万公里总里程104119140170177181187334345357高速公路—0.31.61.92.53.03.44.14.55.4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表2-3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的关系​公路旅客周转量亿人/km2

8724

9096

6577

2077

8067

6958

7489

29210

13111

468%46.553.754.354.855.355.753.653.252.853.3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km3

4285

0116

1296

3306

7837

1007

8408

6939

75411

117%12.213.713.713.313.412.311.310.811.011.42.3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注:“%”表示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比重。​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4.1汽车制造业2.4.2汽车服务业​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汽车业按照其产业特点分为汽车前市场和汽车后市场两部分,前者是指汽车制造业,包含汽车出售前的设计、研发、生产、组装和拼合等一系列制造过程;后者则是指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流通与销售、汽车维修保养的售后服务等内容。​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4.1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指汽车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生产加工活动。具体就是把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利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生产出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汽车整车产品或汽车零配件产品的生产加工部门和行业。​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包括载重汽车制造业、客车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微型汽车制造业、特种车辆及改装汽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汽车改装修理业等。

​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4.2汽车服务业2.4.2.1汽车物流业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它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对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物流包括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订单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及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的管理、生产线的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2.4.2.2汽车流通与销售业汽车市场营销,是指汽车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采取的经营方法、策略和销售服务。​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汽车分销渠道,是指当汽车产品从汽车生产企业向最终消费者移动时,直接或间接转移汽车所有权所经过的途径。汽车分销渠道是沟通汽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汽车产品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汽车分销渠道包括汽车流通的全过程,是以汽车制造厂为起点由中间商组织汽车批发、销售、运输、储存等活动,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把汽车源源不断地由生产者送往消费者。​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简单来说,汽车分销渠道是汽车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经历的流程,它不仅反映了汽车实体的移动路线,同时也是汽车市场信息流传递的过程。通过中间商,汽车生产企业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状况;收集竞争对手的营销资料;发布企业新产品的信息等。汽车分销渠道两端连接着汽车生产与消费,是整个汽车工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起着调节产、供、销平衡的作用。同时对拉动内需,增加税收,积累资金,扩大就业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汽车分销渠道是汽车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汽车产品只有通过分销渠道进入消费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形态。​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1)品牌专营。品牌专营是轿车市场的主流渠道模式。国内的主要轿车制造商都已经或正在构建品牌专营的渠道模式,普遍按照国际通用的汽车分销标准模式建设,采用“三位一体”(集新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为一体的3S)制式或“四位一体”(集新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与处理为一体的4S)制式,如图2-13、图2-14所示。​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3品牌专营店外景​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4品牌专营店内​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集约式汽车交易市场。集约式汽车交易市场是用户购买汽车产品的主要场所。集约式汽车交易市场集中了国内外各种品牌、价格、档次的汽车,由多个代理经销商分销,形成集中的多样化交易市场,使购车人在同一地点即可比较选择各种品牌的车辆,如图2-15、图2-16所示。​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5汽车交易市场外景​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6汽车交易市场内​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3)汽车园区。汽车园区(如图2-17所示)是有形市场新的发展方向。汽车园区是结合中国市场“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将中国各种渠道模式有机结合,成为集约式汽车交易发展的新方向。汽车园区具有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集成功能。因此汽车分销渠道应将传统的集约型融入现代专卖的渠道模式,以3S、4S店集群为主要形式。​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7中国西部某汽车园区全景​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4)汽车连锁销售。目前汽车连锁销售业已开始发展。连锁经营(如图2-18所示)是指通过与制造商建立品牌专营或买断经营方式,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服务网络,利用连锁的规模为用户提供服务。​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8汽车连锁店​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4.2.3汽车技术服务业(1)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如图2-19所示)是对汽车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企业。所谓汽车维护是指保障汽车处于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其目的是保持汽车车容整洁,确保行车安全,减少零件磨损,及时发现、消除故障和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19汽车维修企业工作场景​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2)4S汽车维修服务站。所谓的4S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4S汽车维修服务站(如图2-20所示)也称汽车4S店,是指将这4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经营企业。​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图2-204S汽车服务站外景​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汽车4S店一般采取单一品牌在某一地区分布一个或相对等距离的几个专卖店,按照生产厂家统一店内外设计的要求建造,投资巨大,动辄上千万,豪华气派。它与各个厂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具有购物环境优美、品牌意识强等优势。​2.4汽车业的行业构成(3)汽车服务中心。汽车服务中心是以汽车美容(如图2-21所示)、汽车装饰、汽车保养和音响改装、外观、动力改装、洗车为主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公司。图2-21汽车美容服务​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5.1相关行业2.5.2汽车业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关系​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之一,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汽车诞生100多年来,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汽车业的发展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由于,汽车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大量增加就业的特点;汽车又是各种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实力象征。因此,汽车业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5.1相关行业汽车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少数产业之一。据统计,汽车工业能直接和间接带动机械、冶金、电子、橡胶、石化、建材、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商业服务、社会服务、公路建设、运输业、停车场、汽车维修和保养、加油站、汽车保险业和金融信贷等156个行业的发展(如图2-22所示)。​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图2-22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5.2汽车业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关系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比例约为1∶1∶2.6,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则会给上游产业带来1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元的增值。在我国,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即汽车工业给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增加值已分别是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2倍和5倍,由此看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关联度高于国外。​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及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所形成的增加值,占全部新增GDP的30%左右,平均可带动当年GDP增长两个百分点以上。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内容和关系如图2-23所示。​2.5汽车业的相关行业图2-23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关系​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6.1价值链2.6.2供应链2.6.3服务链​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汽车业产业链存在于汽车商品生产的所有领域,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汽车业产业链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地扩展,汽车业产业链是制造业产业链中扩展范围和深度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业。​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6.1价值链汽车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如图2-24所示。图2-24汽车业产业链​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条链上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表明日本经济产业省研究所将汽车产业各个阶段的附加值大小描述为一条曲线,如图2-25所示。通过对曲线进行分析,汽车产业中组装加工是附加值最低的,而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的附加值占整个汽车产业附加值的绝大部分。​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图2-25汽车业产业链附加值曲线图​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6.2供应链在汽车产业全球化重组和兼并的形势下,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分工模式也在重新构架,这种新的构架将原来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按资产纽带或地域纽带比较刚性的联系,转变为在竞争中以采购合同联系起来的网络型的构架模式,进一步提高了零部件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从而引起了零部件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提高了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的竞争力。​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6.3服务链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原来作为汽车企业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汽车产业的规模扩大,为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全方位的降低成本,汽车企业将销售和售后服务交专业公司来完成,这些服务包括:汽车维修、汽车技术管理、物流、仓储、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2.6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围绕着汽车产业,又扩展了很多新的服务内容,如汽车信贷、汽车租赁、二手车经营等,不仅扩展了汽车业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如今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制造业、服务业中面广量大的一个产业。​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汽车制造业人员2.7.2汽车物流业人员2.7.3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服务业人员​2.7汽车业职业道路汽车业是一个特定的产业,它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物流业、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营销及服务业三大门类。在中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中,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载重汽车制造业、客车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微型汽车制造业、特种车辆及改装汽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7个行业;汽车物流业包括汽车流通、批发、转运、保管和储存等;​2.7汽车业职业道路汽车服务业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以汽车购买与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服务领域,分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和汽车营销及服务,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包括汽车修理、汽车养护和汽车检测等,汽车营销及服务包括汽车装潢、汽车美容、汽车租赁、汽车营销、汽车电子商务、汽车信贷及汽车金融等,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汽车服务业的领域还在不断的派生和发展。​2.7汽车业职业道路由于汽车业产业链长,不仅各相关产业需要大量第一线设计和制造人员,汽车后期服务如销售、维修、配件、停车、保险和交通管理等更需要大量人员投入,由此汽车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7汽车业职业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5年增补本),结合《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国家新增职业名称,通过对汽车业职业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将汽车职业道路分为4条,即汽车制造、汽车流通、汽车服务和汽车维修,并且每条道路中均包括若干个职业岗位工种,如图2-26所示。​2.7汽车业职业道路图2-26汽车业职业道路的划分及每条道路具体包含的职业​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汽车制造业人员汽车制造业人员是指从事汽车零件和汽车整车的研制、试验、开发、设计、制造、装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2.7.1.1汽车研发人员汽车研发人员是指研究和开发汽车零件、汽车整车、汽车零件装配、汽车整车装配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人员。​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2汽车设计工程人员汽车设计工程人员是指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的设施和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造与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3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人员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人员是指采用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原理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资源组成的集成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研究、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4汽车零部件生产人员汽车零部件生产人员包括汽车铸造生产线工、汽车模型工、汽车冲压生产线工、汽车机加生产线工、汽车生产线调试工、汽车试验工、汽车饰件制造工和汽车生产部件装配工。​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1.5整车生产人员整车生产人员是指使用机械设备和装配工具,进行汽车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包括汽车装配工、汽车检验工。使用手工、气动、电动工具等机械设备或在生产线上,对汽车进行装配与调试的人员。​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2汽车物流业人员2.7.2.1汽车运输人员汽车运输人员是指从事汽车客货运输服务、调度、收费、交通量调查及公路监控设备操作的人员。包括客(货)运服务人员、客(货)运站服务人员、运输调度员、公路收费及监控员等。​2.7汽车业职业道路2.7.2.2汽车运输仓储人员汽车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