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脂代谢lipidmetabolism
7.1.脂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脂质(lipid,也称脂类,俗称fat),是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7.1.1.脂质的分类7.1.1.1.按化学组成分类7.1.1.2.按是否被碱水解分类
7.1.1.3.按水界面的行为分类7.1.1.4.按是否含甘油三脂分类真脂(甘油三酯)和类脂。
7.1.2.脂肪酸fattyacid7.1.2.1.常识
7.1.2.2.生物体内脂肪酸的特点
1.不同生物脂肪酸的差异
动物的脂肪酸结构比较简单,碳骨架为线形,双键数目一般为1~4个,少数脂肪酸多达6个。细菌的脂肪酸绝多饱和,少数为单烯酸,多于一个双键的极少,有些含有分支的甲基,环丙烷环或环丙烯环。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中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丰富,植物脂肪酸除含烯键外,可含炔键、羟基、酮基、环氧基或环戊烯基等。2.碳链碳原子个数
天然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多为偶数,因体内脂肪酸是以二碳单位(乙酰CoA形式)合成的。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在陆地生物中含量极少,但在某些海洋生物中存在。3.碳链长度
天然脂肪酸为4~36个碳原子,多数为12~24个碳,常见16和18碳,如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等,低于14碳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乳脂中。4.不饱和程度
多为双键,无炔类。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在C9和C10之间(Δ9),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常有一双键位于Δ9,其余双键多Δ9和末端甲基之间,如Δ12、Δ15。5.双键的特点
多为非共轭系统或称1,4-戊二烯结构,如亚油酸、亚麻酸中二个双键之间插入一个亚甲基,亚甲基可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自由基。双键多为顺式构型,少数是反式构型,如反式异油酸、乌桕酸和α-桐油酸7.1.2.3.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1.概念
必需脂肪酸:人体及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超过两个双键的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及其衍生物对人体功能必不可少。2.种类
动物中存在ω-6系列和ω-3系列。3.作用
缺乏时,除生长停止和生殖力下降外,皮肤创伤难愈合,皮屑增多,皮肤形成脓皮症,脱毛、水肿,外耳道、趾间出现湿性皮肤炎。易发黄色脂肪症,皮肤形成结节状,有痛感。7.1.2.4.生物体内常见的脂肪酸
生物体有许多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7.1.2.5.脂肪酸代谢产物
1.萜
terpene
萜一般不含脂肪酸,不可皂化。在体内以乙酰CoA为前体合成的,含量不多,但不少是重要的活性脂质。萜分子的碳架可看作由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其碳原子个数为5的整数倍。2.类固醇steroid
类固醇一般不含脂肪酸,不可皂化。在体内以乙酰CoA为前体合成的,体内含量不多,但不少是重要的活性脂质。3.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前列腺素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组织。4.凝血噁烷thromboxane,TX结构、合成途径和代谢性质与前列腺素相似,被认为是前列腺素的类似物。5.白三烯leukotriene,LT含3个共轭双键,从花生四烯酸形成的LT含4个双键,其中1个非共轭双键,缩写为LT4,右下标4表示碳-碳双键总数。花生四烯酸经5-脂加氧酶变为5,6-环氧化物,称LTA4。LTA4加水生成5,12-二羟衍生物LTB4;或在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下打开环氧环形成LTC4。然后酶促除去谷胱甘肽的谷氨酸,变为LTD4,除去甘氨酸转变为LTE4。白三稀能促进趋化性,炎症和变态反应。LTC4和LTD4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简称SRS或SRS-A)的活性成分,引起平滑肌收缩,微血管通透性增大(渗出液增多)和冠状动脉缩小,引起肺气管缩小(发生哮喘)的作用比组胺大1000倍。LTB4能吸引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6.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组成为乙酰水杨酸,用于消炎、镇痛、退热已逾百年,但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直至1971年VaneJ发现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H合酶(PGHsynthase)关闭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第一步,因此它是强抗炎药。显然阿司匹林也抑制凝血噁烷TXA2
形成,又是一种抗凝剂(antithrombotics,又称抗栓药物),被广泛地用于防止过度血凝。7.1.3.三酰甘油
简单三酰甘油:三脂肪酸一样的甘油。混合三酰甘油:三脂肪酸不一样的甘油。烷醚酰基甘油:甘油的一个α羟基与一个长链烷基形成醚(ether)而不是酯,如鲛肝醇,1-O-十六烷基甘油)和鲨肝醇(1-O-十八烷基甘油)都是甘油醚。常温下呈液态的酰基甘油称油(oil),呈固态的称脂(fat)。植物性酰基甘油多为油(可可脂例外),动物性酰基甘油多为脂(鱼油例外)。7.1.4.蜡wax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烃基碳数为16或16以上。含一个很弱的极性头(酯基部分)和一个非极性尾(一般为两条长烃链),故不溶于水,其硬度由烃链的长度和饱和度决定。主要有:1.蜂蜡beewax
建造蜂巢,不透水,熔点为60~82℃,皂化时主要产生C26、C28烷酸和C30、C32醇。2.白蜡Chinesewax也称中国虫蜡,是胭脂虫属(Coccus)的一种昆虫(C.cerifera,俗称白蜡虫Lantern-fly或Lanternbug)的分泌物,白蜡虫在我国西南地区放养在女贞树上,吸食叶汁为生。白蜡的主要成分为C26醇和C26
和C28酸所成的酯,熔点为80~83℃。胭脂虫属中的紫胶虫(C.lacca)分泌的虫蜡(lac)主要成分为C26~C34和C30~C34酸及其形成的酯。蜂蜡和虫蜡可用作涂料、润滑剂及其他化工原料。3.鲸蜡spermacetiwax为抹香鲸头部的鲸油冷却时析出的白色晶体。称巨头鲸,头部占全身总重的1/3,头部重量的90%由鲸蜡器构成,其中含鲸油约4t,它是三酰甘油和蜡的混合物。鲸蜡主要成分是由棕榈酸和鲸蜡醇(十六烷醇)形成的酯,熔点为42~47℃。4.羊毛脂lanolin洗涤羊毛时回收羊毛蜡,它能形成稳定的半固体乳胶,含水量达80%。纯化羊毛蜡得羊毛脂,作药品和化妆品软膏的底料。使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物质“混溶”,被人们皮肤同化吸收。5.巴西棕榈蜡carnaubawax是天然蜡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巴西棕榈树(Coryphacerifera)的叶片上渗出,淡绿、淡灰或淡黄色,带油质,近於结晶,易脆裂而有乾草香味。熔点86~90℃、硬度大和不透水,用作高级抛光剂,如汽车蜡、船蜡、地板蜡以及鞋油等。巴西棕榈蜡主要是C24和C28烷酸和C32和C34烷醇所成酯的混合物,此外还有C27~C31烃和相当量的ω-羟基酸。认为ω-羟基酸与巴西棕榈蜡的特有物理性质有关,可能是因为这种蜡以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酯形式存在的缘故。7.1.5.磷脂phospholipid
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主要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少量存在于其他部位。甘油磷脂是第一大类膜脂,鞘脂类(鞘磷脂和鞘糖脂)是第二大类膜脂。7.1.5.1.甘油磷脂的结构
也称磷酸-甘油酯,最简单的磷酸甘油酯是由sn-甘油-3-磷酸衍生而来,甘油骨架C1和C2位被脂肪酸酯化形成,1,2-二酰基-sn-甘油磷酸,称3-sn-磷脂酸。磷脂酸是甘油磷脂合成的中间物,其磷酸基进一步被极性醇酯化,形成各种甘油磷脂,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甘油和糖。磷酸基与酯化的醇部分构成极性头,两条长的烃链组成非极性尾部。7.1.5.2.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纯的甘油磷脂为白色蜡状固体,暴露于空气中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磷脂颜色逐渐变暗。甘油磷脂溶于大多数含少量水的非极性溶剂,但难溶于无水丙酮,用氯仿-甲醇混合液可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磷脂。磷脂属于两亲脂质,是成膜分子,在水中能形成双分子层的微囊。7.1.5.3.常见的甘油磷脂
7.1.5.4.醚甘油磷脂etherphosphoglyceride
7.1.5.5.鞘磷脂sphingomyelin
即鞘氨醇磷脂,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植物种子中。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胺)组成。已发现60多种鞘氨醇,哺乳动物常见18碳不饱和4-烯鞘氨醇(4D-鞘氨醇),其次是饱和的二氢鞘氨醇,真菌和植物常见4-羟二氢鞘氨醇(植物鞘氨醇)。神经酰胺是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形成,是鞘脂类(鞘磷脂和鞘糖脂)共同的基本结构。鞘磷脂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伯醇基)被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酯化形成的化合物。7.1.6.糖脂
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形成的化合物。鞘磷脂以糖酯键与脂质相连。糖脂分为鞘糖脂、甘油糖脂(主要作为膜脂)和类固醇衍生的糖脂。7.1.7.脂的生理功能
7.1.7.1.贮存脂storagelipid
贮存脂depotfat:在体内含量变化较大的脂,多为三酰甘油和蜡。在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脂肪以微小的油滴形式存在于含水的胞质溶胶中。脊椎动物的专门的脂肪细胞贮存大量脂肪。1.贮存能量
植物种子中的脂肪为发芽供能和合成前体。1g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产生9kcal,1g糖或蛋白质产生4kcal能量。肥胖人积储的脂肪,15~20kg足供一个月的能量,人体糖原的能量不够一天的需要。海洋的浮游生物中蜡是代谢燃料的主要贮存形式,不容易流失。脂肪分解后产生大量水分,贮存脂肪不需要携带大量水分,如骆驼就是如此。贮存多糖则必须携带大量的结合水,因此贮能的效率是脂肪的1/6。2.保温
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海豹、海象、企鹅和其他的南北极温血动物都填充着大量脂肪以抗寒。3.其它作用
减震:人和动物的皮下和肠系膜脂肪组织还起防震的填充物作用。减少涡流阻力:脊椎动物的某些皮肤腺分泌蜡来保护毛发和皮肤、使之柔韧、润滑并防水。鸟类,特别是水禽,尾羽腺分泌蜡使羽毛防水和减少运动阻力。防止水分蒸发:冬青、杜鹃花和许多热带植物的叶覆盖着一层蜡以防寄生物侵袭和水分的过度蒸发。7.1.7.2.基本脂essentiallipid
基本脂:体内含量比较稳定的脂。它们主要形成各种生物膜,因此又称为结构脂,体内含量变化不大。7.1.7.3.活性脂activelipid
活性脂:具有专一生物活性的脂,在体内的数量很少,包括数百种类固醇和萜,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光合色素等。7.2.脂肪的分解
7.2.1.脂肪的水解
1.酶水解脂肪+3H2O→→→→甘油+3脂肪酸由脂肪酶催化,先水解α位的脂肪酸,最后水解β位的脂肪酸。2.甘油代谢
甘油在体内可以随时被代谢。7.2.2.脂肪酸β氧化(饱和、偶数、大于12碳)7.2.2.1.脂肪酸的活化
发生在线粒体外,脂酰CoA合酶(脂肪酸硫激酶1)催化:脂肪酸+ATP+HS-CoA→脂酰CoA+AMP+PPi
脂酰CoA贮存ATP的能量,降低脂肪酸反应的活化能。ATP分解放能ΔG0‘=-7.7kcal/mol,形成脂酰CoA需要ΔG0’=7.5kcal/mol。焦磷酸很快被无机焦磷酸酶催化水解,反应不可逆。7.2.2.2.进入线粒体
10碳以下的脂酰-CoA易渗透通过线粒体内膜,但更长链的脂酰-CoA则不能轻易透过内膜,需要肉碱(carnitine,L-3-羟-4-三甲基铵丁酸)分子搬运。脂酰CoA+肉碱=CoA+脂酰肉碱线粒体内膜外的肉碱-脂酰肉碱转移酶催化,在线粒体内外进行相反的反应完成脂酰-CoA的搬运。7.2.2.3.β-氧化
1.FAD脱氢
脂酰CoA+FAD→Δ2-反烯脂酰CoA+FADH2
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形成Δ2-反烯脂酰CoA,反应不可逆。2.加水
Δ2-反烯脂酰CoA+H2Oβ-L-羟脂酰CoA
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形成β-L-羟脂酰CoA,可逆反应。水合酶催化反式烯脂酰CoA得到L-羟脂酰CoA,催化顺式烯脂酰CoA得到D-羟脂酰CoA。3.NAD脱氢
β-L-羟脂酰CoA+NADβ-酮脂酰CoA+NADH2
β-L-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形成β-酮脂酰CoA。该酶只对L-羟脂酰CoA脱氢。4.硫解
β-酮脂酰CoA+CoA脂酰CoA+乙酰CoA
β-酮硫解酶催化,形成比开始的脂酰CoA少两个碳的脂酰CoA和一个乙酰CoA。6.2.2.4.β-氧化继续进行直到分解成乙酰CoA
继续进行上述的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一个脂酰CoA就被分解为许多个乙酰CoA。6.2.3.β-氧化的能量变化
7.2.4.脂肪酸其它分解途径
7.2.4.1.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1.双键在奇数碳原子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酰-CoA,经过3次β-氧化后,形成Δ3-顺-十二烯脂酰CoA,经过Δ3-顺-Δ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催化,形成Δ2-反-十二烯脂酰CoA,再β-氧化。2.双键在偶数碳原子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如亚油酸,经过5次β-氧化后,形成Δ2-顺-辛烯酰CoA,在差向酶的作用下,形成Δ2-反-辛烯酰CoA,继续β-氧化即可。7.2.4.2.脂肪酸的ω-氧化(不超过12碳)
脂肪酸最末端的碳先被氧化为羧基,再β-氧化。动物利用低级脂肪酸、细菌利用海面的石油,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7.2.4.3.脂肪酸的α-氧化
1.脂肪酸的奇数碳原子上有基团
如植烷酸的分解是α-氧化。植烷酸→α-羟植烷酸(α-羟化酶)α-羟植烷酸→CO2+α-降植烷酸(脱羧酶)α-降植烷酸进行β-氧化分解。2.过长脂肪酸(C22或C24)或支链脂肪酸
脂酸+O2+NADPH2→α-羟脂酸+H2O+NAD+H2O(单加氧酶)α-羟脂肪酸+NAD→α-酮脂肪酸+NADH2(脱氢酶)α-酮脂肪酸+O2+NADH2→脂肪酸+CO2+H2O(脱羧酶TPP辅酶)动物体内长链脂肪酸的分解比较少见,而支链脂肪酸的分解也很少,仅在脑中见到。7.2.4.4.丙酸的氧化
哺乳动物体内奇数碳原子脂肪酸非常罕见,但在反刍动物如牛、羊中,奇数碳链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所需能量的25%,如17个碳的直链脂肪酸经β-氧化后形成7分子乙酰-CoA和1个丙酰-CoA。丙酰-CoA的分解方式如下:丙酰-CoA+CO2+ATP+H2O→D-甲基丙二酸单酰-CoA+ADP+PPi(羧化酶)D-甲基丙二酰-CoA→→L-甲基丙二酰-CoA(差向酶)L-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琥珀酰-CoA(变位酶)琥珀酰-CoA可合成葡萄糖或分解供能。7.3.脂肪酸的合成
能量需要较少时合成脂肪酸和脂肪贮存能量。7.3.1.概述1.地点:合成发生在细胞溶胶,降解在线粒体内。2.中间体载体:合成中为ACP,降解为辅酶A。3.转运机制:合成为柠檬酸转运,降解为肉碱转运。4.二碳单位:合成为乙酰-CoA形成丙二酸单酰-CoA,但丙二酸单酰-CoA来自乙酰-CoA,加上二碳单位;降解则形成乙酰-CoA。5.开始端:合成时是从甲基端开始到羧基为止;降解则从羧基端开始。6.中间物:羟酯基在合成中为D型,降解时为L型。7.辅基:合成NADPH2,降解FAD和NAD。8.循环次数:每个循环为一个二碳单位。9.酶:在动物中,合成的酶设置在单一多肽链上,此多肽链是脂肪酸合酶的一部分。肪酸降解的酶以何种程度聚合在一起,这一问题尚未弄清。7.3.2.脂肪酸合成的一般过程7.3.2.1.合成的准备
1.原料及搬运
乙酰CoA大多在线粒体内产生,而脂肪酸的合成在线粒体外,因此需要将乙酰CoA搬出线粒体。肉碱可以搬运,也可渗透出腺粒体,但速度慢、效率较低,常用柠檬酸搬运: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CoA(线粒体内)柠檬酸+CoA+ATP→乙酰CoA+草酰乙酸+ADP+Pi(线粒体外)上述搬运乙酰-CoA的体系被称为三羧酸转运体系。2.贮能
乙酰CoA在线粒体中加上CO2形成丙二酸单酰CoA贮存能量。乙酰CoA+CO2+ATP→丙二酸单酰CoA+ADP+Pi(羧化酶)羧化酶以生物素为辅酶。3.与脂酰载体蛋白(acylcarrierprotein,ACP)结合
在线粒体中,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都和含巯基的ACP结合,由ACP酰基转移酶催化:乙酰CoA+ACP==乙酰ACP+CoA丙二酸单酰CoA+ACP丙二酸单酰ACP+CoA7.3.2.2.第一次循环
将乙酰ACP转移到脂肪酸合酶上,形成乙酰合酶。但哺乳动物不经过乙酰-ACP中间体,直接由乙酰CoA形成乙酰合酶。1.缩合condensation乙酰合酶+丙二酸单酰ACP→→乙酰乙酰ACP+合酶+CO2
β-酮酰-ACP合酶催化,CO2丢失,反应不可逆。2.还原reduction乙酰乙酰ACP+NADH2→D-β-羟丁酰ACP+NADPβ-酮酰ACP还原酶催化。3.脱水dehydrationD-β-羟丁酰ACP→→β-反丁烯酰-ACPβ-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形成反式结构。4.还原reductionβ-反丁烯酰-ACP+NADH2→→丁酰ACP+NADP烯脂酰ACP还原酶催化,第一个循环的最后一步,加长两个碳。7.3.2.3.继续合成到释放release
继续循环直到16碳时停止,形成软脂酰-ACP。软脂酰-ACP的去路有:1.经软脂酰-ACP硫酯酶催化,形成游离脂肪酸;2.软脂酰-ACP形成软脂酰CoA;3.直接形成磷脂;合成1分子软脂酸,总反应如下所示:8乙酰CoA+14NADH2+7ATP→→软脂酸+14NADH+7ADP+Pi+8CoA如果快速合成,以三羧酸转运体系将乙酰CoA搬出线粒体,每分子乙酰CoA要消耗1分子ATP,因此脂肪酸的合成是一个高耗能过程。7.3.2.4.十六碳以上脂肪酸的合成
软脂酸是脂肪酸合酶作用的终点,更长链的合成发生少,无需ACP参与。1.线粒体mitochondria酶系加长(线粒体外进行):为脂肪酸分解的逆反应,但最后一步反应的供氢体是NADPH2而不是FADH2,还原酶催化。乙酰CoA+软脂酰CoAβ-酮硬脂酰CoA+CoA(硫解酶)β-酮硬脂酰CoA+NADPH2β-羟硬脂酰CoA+NADP(脱氢酶)β-羟硬脂酰CoA+H2OΔ2-反烯硬脂酰CoA(水化酶)Δ2-反烯硬脂酰CoA+NADPH2→→硬脂酰CoA+NADPH(还原酶)2.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内加长
丙二酸单酰CoA+软脂酰CoA→→→→,NADPH2供氢,缩合还原。7.3.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1.单烯酸
脊椎动物以微体中的单加氧酶合成棕榈酸(16:Δ9)或油酸(18:Δ9):软脂酰CoA+NADPH2+O2→→棕榈酰CoA+2H2O+NADP(单加氧酶)其它动物和脊椎动物肝脏以去饱和酶(含细胞色素b5)催化合成。细菌以β-羟脂酰CoA脱水形成双键。2.多烯酸
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植物由单加氧酶合成多个双键,反刍动物胃中细菌可合成,细菌死亡后被动物吸收。7.3.4.脂肪的合成细胞中游离脂肪酸不多,大多数脂肪酸形成脂肪或磷脂,这些反应多发生在肝细胞的内质网或脂肪细胞中。1.甘油磷酸化被激活
α-磷酸甘油就是被激活的甘油,可以从糖酵解中来,也可从脂肪的分解中产生。磷酸二羟丙酮+NADPH2=α-磷酸甘油+NAD甘油+ATP→→α-磷酸甘油+ADP2.合成脂肪
α-Pi甘油+脂酰CoA→溶血磷脂酸+CoA(酰基转移酶)溶血磷脂酸+脂酰CoA→磷脂酸+CoA(酰基转移酶)磷脂酸→→甘油二酯+磷酸(磷酸酶)甘油二酯+脂酰CoA→→脂肪(酰基转移酶)溶血磷脂酸中的脂肪酸一般在α位,在β位也可,但很少。7.4.类脂的代谢
7.4.1.磷脂phosphoglycerides的代谢1.磷脂的水解
磷脂酶水解,产生甘油、脂肪酸、磷酸、各种氨基醇。已经发现的磷脂酶有如下几种:磷脂酶A1: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水解α脂肪酸,形成溶血磷脂酸。磷脂酶A2:存在于蛇毒、蜂毒、哺乳动物胰脏(酶原),水解β脂肪酸。如东部菱背响尾蛇和印度眼镜蛇的毒液中大量含有此酶。猪、牛、马、羊、人、鼠的胰脏存在酶原。磷脂酶C:来源于细菌及其他组织(如动物脑、蛇毒等),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磷脂酶D: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磷脂酶B:作用于α和β位的脂肪酸,目前仅在点青霉中发现,也有人认为是磷脂酶A1和磷脂酶A2的混合物。7.4.1.胆固醇cholesterol的代谢7.4.1.1.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概况
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具有如下特点:1.肝脏是合成的主要部位,日合成量1.0~1.5g,占合成总量的75%;其次肾脏也合成一部分。2.胆固醇不被降解为CO2和H2O,它形成胆酸和脱氧胆酸等胆汁酸成分,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吸收,然后形成胆盐排出体外,每日约需0.8g。3.在肠道中的胆固醇和胆汁酸被细菌还原为粪固醇,直接排出体外约0.4g。4.形成维生素D。5.合成激素,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6.胆固醇是血浆脂蛋白中LDL和HDL内核的主要成分,如HDL可从肝外组织将胆固醇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再排出体外,这可清除衰老细胞的胆固醇。7.4.1.2.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乙酰CoA,在特定器官细胞内的内质网进行。绝大多数反应是单向的,其过程可分为如下的5个阶段:乙酰CoA(C2)→甲羟戊酸(C5)→异戊二烯衍生物(C5)→鲨烯(C30)→羊毛固醇(C30)→胆固醇(C27)7.5.脂代谢的调节
7.5.1.血浆脂蛋白
脂在动物的血液中是以血脂的形式存在的。7.5.1.1.血脂的形式
血脂:血液中所含的脂类及脂肪酸的总称。脂肪酸:可以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自由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也可以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清蛋白-脂肪酸复合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磷脂、甘油酯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其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7.5.1.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血浆脂蛋白中脂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固定,因此脂蛋白的密度和脂与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有关。大多数蛋白质密度为1.3~1.4g/cm3,脂的密度一般为0.8~0.9g/cm3,因此脂越少,血浆脂蛋白密度越大。
7.5.1.3.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1.乳糜微粒chylomicrons:小肠合成的CM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在粘附脂后到达肌肉、心、脂肪组织时,apoCⅡ激活脂肪酶,几分钟内水解脂肪,随后形成富含胆固醇的CM残余,进入肝脏被吸收,其半衰期为4~5min。2.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将肝脏合成的脂肪、磷脂、胆固醇与apoB100、apoE等结合,运到肝外贮存和利用。到达目的地后,随着脂肪被水解或释放,VLDL转变为IDL。部分IDL被肝细胞代谢,其余IDL中的脂肪被水解脱离载脂蛋白,仅剩胆固醇与apoB100结合,形成LDL。3.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富含胆固醇,许多组织如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肝脏等能识别和代谢LDL。4.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将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从统计的特点看,妇女的HDL高于男子,患心血管病的机会相对少。体育锻炼、适量饮酒倾向于提高HDL,吸烟减少HDL。形成血浆脂蛋白的载脂蛋白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脂的乳化剂,使其可以通过水溶性的血液运输,另外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细胞导向信号)。7.5.1.4.血脂代谢的异常症
1.幼体冠心病
LDL受体基因缺陷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原因,常在20岁前患典型的冠心病。血中VLDL、LDL急增,胆固醇含量升高,多粘性水肿、肾病、阻塞性肝病(胆结石、门静脉硬化)等。2.成年脂血症
一般20岁以上发生,血中胆固醇多,易发生血栓。7.5.2.酮体ketonebody肝脏线粒体中的脂肪酸降解生成的乙酰-CoA的一种代谢结局就是形成酮体。7.5.2.1.酮体的概念
酮体:脂肪酸在分解时肝中产生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肝产生酮体,但肝不能利用。丙酮的生成量小,生成后即被吸收或通过肺呼吸排出体外。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经血流进入肝外组织被氧化提供能量,如骨,心肌和肾皮质。脑组织一般只用葡萄糖作为燃料,但饥饿时葡萄糖供给不足,可以接受乙酰乙酸或β-羟丁酸,代替25%的葡萄糖。7.5.2.2.酮体的形成
3分子乙酰CoA形成β-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进行如下的反应形成酮体:HMG-CoA→→乙酰乙酸+乙酰CoA(HMG-CoA裂解酶)乙酰乙酸→→→→→丙酮+CO2
乙酰乙酸+NADH2β-羟丁酸+NAD(脱氢酶)对健康人,由乙酰乙酸脱羧形成丙酮极少。7.5.2.3.酮体的利用
在肝外组织中,β-羟丁酸被脱氢酶氧化形成乙酰乙酸,然后以如下的方式被利用:乙酰乙酸+琥珀酰-CoA→乙酰乙酰CoA+琥珀酸乙酰乙酰CoA+CoA→2乙酰CoA→进入TCA1分子乙酰-CoA可产生10个ATP(理论值为12个ATP),提供能量。7.5.2.4.酮体异常症
严重饥饿或糖尿病人的血中酮体含量高,正常情况血中酮体小于3mg/100ml,每天尿的排出量小于125mg,酮尿病人或未治疗的糖尿病人的血中酮体含量可达90mg/100ml,尿中每天排出量可达5000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陶瓷插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深圳九州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生产主管等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国家电投集团上海核工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幼儿园园长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贵州警察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惠州龙门县教育局招聘教师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北京市延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第一批招聘医务人员25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怀化市溆浦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6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低介电常数材料应用
- 水平三(五年级)体育《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课件
- 2023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整定计算技术导则
- GB/T 3672.1-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 月度工作总结
- 《C++语言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箱涵高支模方案
- 《社会工作伦理案例分析》课件 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
- 艺人明星形象代言肖像权使用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