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研究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教学重点:了解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分异研究。关键词:自然带(physicalzone)自然地理环境(physicalgeographicenvironment)地域分异(regionaldifferentiation)教学重点:内容结构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带的形成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结构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自然带的形成全球自然带的分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自然带的形成
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为过渡带所衔接,因此在决定自然带范围时,还应参照其他自然标志。土壤与植被是重要的参考标志,与自然带的气候特征相互映照。
地球上的自然带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带的演变是整个地理环境综合演化的结果,它与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上的自然带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和演变。(二)自然带形成的时空演化
前寒武纪时期,由于生物界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因此当时地球上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但陆地上还没有生物,海洋生物界也比较单一。到了泥盆纪,植物界才实现从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开始披上绿装。石炭-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清晰的分带性。晚石炭世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热带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或安加拉植物带
冈瓦纳植物带(二)自然带形成的时空演化前寒武纪时期,由于生
中生代中期是地形趋向准平原化的时期。侏罗纪从日本群岛到不列颠群岛,从新西伯利亚群岛到南非和澳大利亚这一广大空间,主要分布着比较单调的裸子植物。中生代中期是地形趋向准平原化的时期。侏罗纪从日本群
早第三纪是第四纪大冰期以前的温暖时期。亚洲大陆大约从40‘N以北直到北冰洋沿岸均为温带气候,以南则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欧洲的温带气候也一直向北伸展到北冰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欧洲大部分则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在北美,目前是大陆冰川一部分的格陵兰岛的北部边缘,在2500万年前,也曾生长过红杉和葡萄。
早第三纪是第四纪大冰期以前的温暖时期。第三纪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到晚第三纪,随着山脉的隆起,气候有变干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展,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植物的成分。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
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高低差异加大,气候变冷,出现了大冰期气候。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高纬地区植物群也多次进退,愈近北极地区,植物种愈年轻。但很少受到冰川作用影响的地区则属于具有多种植物的古热带区,保留着许多晚第三纪的特色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就是保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的“活化石”。
木本植物的减少和草本植物的增加,也是大冰期条件下植物发展的一个特征。
银杏银杏
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个特点:
(1)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带。这里有保留到现代的第三纪植物群,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要特征之一。
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
(2)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
(2)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
(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晚白垩世在本带的平原和山地生长着森林,到渐新世中期才开始向较干燥的气候条件转化,至中新世末期森林草原和草原才散布开来。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
(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现代温带草原和荒漠的地盘以及相当广阔的北极区域。(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
(5)温带森林中的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这大约是从中新世或上新世才开始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森林亚带。但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山区,亚寒带针叶林要古老得多,它是从山区蔓延到平原的。亚寒带针叶林向平原的扩展,无疑是由于第三纪末期气候普遍变冷之故。
(6)苔原带。在第三纪末期,温带和极地纬度上的植被由于受到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而继续分化,苔原植物群在第四纪才开始发育起来,这在第四系地层中所发现的苔原植物的化石可以为证。这是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带中最年轻的一个。
(6)苔原带。在第三纪末期,温带和极地纬度上的植被由于受到气
(1)自然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早在1898年他就论证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指出:“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物及动物在地表土的分布;皆按着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从而创立了自然带学说。
(三)对自然带演化意义的认识
(1)自然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2)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志。(2)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
(3)自然带的发现与划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例如,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它的范围内有一定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有关的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因而一个自然带内,农业生产上的熟制大体相同,如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等。自然带学说成为19世纪以来地理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地理学在今天可以告诫世人的经典的自然规律之一:人类必须在自然带理论的框架下配置自己的活动。
(3)自然带的发现与划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4)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于人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活动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律,一定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例子已屡见鲜。(4)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
定量特征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见世界植被图)1.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层次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
定量特征1.热带雨林2.热带稀树草原2a.热带荒漠草原3.热带、亚热带荒漠亚热带,4.地中海硬叶常绿林5.东岸亚热带常绿林6.温带阔叶落叶林7.温带草原,7a温带荒漠8.亚寒带针叶林9,苔原10.高山垂直植被带
1.热带雨林2.热带稀树草原2a.热带荒漠草原3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类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1.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2.热带稀树草原带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主要由比温带草原草本植物植株高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2.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3.热带荒漠带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3.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5.亚热带森林带
在地球上,亚热带的非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极为强烈,这里陆地有巨大的面积,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大陆轮廓和洋流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地带性现象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使亚热带的自然带不是横贯东西连成一体的全球性地带,而是在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和大陆东岸等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又称地中海式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阀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5.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6.温带荒漠带
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6.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7.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所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7.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8.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至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如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中部和朝鲜半岛的大部以及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等地,这里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为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8.温带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9.亚寒带针叶林带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是松鼠、雪兔、狐、貂、麇、熊、猞猁等耐寒动物。9.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10.苔原带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10.苔原带苔原带苔原带11.冰原带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这样,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贫乏,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尚未发现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等。
11.冰原带冰原带冰原带(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自然地带本质上是自然地理系统,其中生态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由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蒸发的不同,并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不同。一般而言,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自然地带本质上是
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如何。因此,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指标景观地带年辐射平衡/kJ·cm-2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年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植物量/t.hm-2植物群体年产量t.hm2.a-1冻土地带54~84<600300~500100~250282.5泰加林地带105~1261000~1800300~800250~5002607阔叶林地带146~2302400~4000600~1000400~60040013草原地带146~2093000~3500400~500350~500208温带荒漠地带188~2303500~5000<250<2504.51.5地中海地带251~2725000~7500500~800400~60017016亚热带荒漠地带230~2936000~9000<100<10021热带荒漠地带293~3149000~10000<50<501.51典型萨王纳群落地带31410000500~1000500~9004012热带雨林地带251~2729000~97001500~2000900~125065040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综合自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
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整体性李春芬: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
地域分异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2.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二)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区域性
(二)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区域性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纬向地带性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非纬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经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垂直地带性
(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第一级——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级——大洲或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二)整体性、差异性的等级划分地球大洲、大洋洲的不同部位一级二级三级地球是太阳系中适合人类生存。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的空间组合。46亿年的共同演化历史。(二)整体性、差异性的等级划分地球大洲、大洋洲的不同部位一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景贵和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黄秉维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1999)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R.哈特向
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地理环境结构纬向地带性差异的现象分析中可以看到,纬向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更替、循序排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常简称纬向地带性规律。
(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于地球的球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使大气圈下部各层、水圈上部各层、岩石圈上部各层的温度也具有地带性,蒸发、云量、气压的高低、风系、海水上部各层的含盐度、海水饱含气体的程度、气候、河网的性质和动态、外力作用、风化及成土过程、植被、动物界等均具有地带性。
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陆地上的纬向地带性在面积广大、地形平坦且以某一纬线相对称、和周围水体分布均匀而对称条件下表现得最为理想。
陆地上的纬向地带性在面积广大、地形平坦且以某一纬线相对称、和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全球性地带地方性地带全球性地带2.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所谓非纬向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非纬向地带性的表现是与纬向地带性直接对立的现象。由于地表的组成和结构不是均质的,地壳变动、海陆分布、岩石圈和底土,构造运动、地表起伏、海陆轮廓、洋流、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等,它们的特征和现象不是由纬度带决定的,这些生成物本身也是非地带性的,它们在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影响和破坏纬向地带性现象的作用,是导致形成非纬向地带性现象的因素。
非纬向地带性的表现是与纬向地带性直接对立的现象。由于地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3.垂直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是一种独立的地理规律,它与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从两者派生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平坦地表从赤道到两极纬向自然带的水平分布,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而转化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梯度,远比纬向地带性为急剧,山地高度相差数百米即可出现垂直分带,而平地纬向地带性的变化则往往以百公里计。3.垂直地带性规律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三维地带性三维地带性(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亦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是两种基本的、互不从属的区域分异规律,从全球讲,它们是第一级的区域分异规律,它直接反映纬向地带性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对地理环境结构的影响。
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所以是相互对立的,在于纬向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本质有差异,前者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太阳能沿纬向分布和水热条件支配,其分布呈纬向带状规律;后者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内力支配,其分布一般不成纬向带状。
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招聘考试(96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甘肃陇南市成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1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吉林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5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陕投集团2025校园招聘官网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杭州市临安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路桥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4人(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丽水市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服务中心招聘工作人员若干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延安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鄂尔多斯市西北能源化工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 2025云南昆明元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批收费员招聘2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秋季校园招聘137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方案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山水相逢》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八年级美术上册
- 法警安全检查培训课件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含答案
- 新疆省中考英语真题全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