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作业_第1页
统计学期末作业_第2页
统计学期末作业_第3页
统计学期末作业_第4页
统计学期末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资金投入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比教育资金投入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比统计分析报告#摘要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而高速的发展,随之而来,我国的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今年来,随之教育问题的突出,民众对教育费用占GDP比例偏低的问题的关注,本人觉得有必要对近年来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进行实证分析,以使观者对教育投入的问题有一个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在本文中,我通过对学生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增速的对比分析,来表现出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的关联性,发掘教育投入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学生人均GDP人均教育费学生人均GDP增速人均教育费增速AbstractFornearlythreedecades,China'seconomyhasbeensustainedandrapiddevelopment,followedbyChina'seducationhasalsobeenagreatdevelopment.Butthisyear,withtheattendanteducationalissuesoutstanding,thepubliccostofeducationlowproportionofGDP,abouttheissuesfacing,Ifeeltheneedforeconomicdevelopmentandinvestmentineducationinrecentyears,empiricalanalysis,sothattheviewerinputoneducationissuestohaveamoreintuitiveandclearunderstanding.Inthisarticle,IpassedthestudentseducationalexpensespercapitaGDPandpercapitagrowthrateofthecomparativeanalysis,toshow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relevanceofeducationalinvestment,exploreeducationalinvestmentissuesKeywords:educationcostsperstudentper-capitaGDPStudentsPercapitaGDPgrowthrateofEducationexpensespercapitagrowthrateof

一、现状综述4二、有关增长量与速度指标的计算7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9四、有关离散程度与趋势分析的计算10五、总结13六、参考文献13一、现状综述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到2008年,我国的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并且大学毛入学率达到了25%,实在是值得庆贺。而经济总量在2008年也达到了创纪录的30万亿人民币。由此看来,我国的经济与教育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也让我们对我国社会的继续发展充满信心。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近三十年来也呈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从纵向看,教育经费从1990年的567亿增长至2007年的8034亿,着实增长惊人。从横向看,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远低于4%这一国际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韩国等占GDP7%的发达国家,这一点一直为对教育事业关心的人士所诟病。教育经费与GDP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增加,必然会使教育投入得到增加,毕竟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同,或者,教育费用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不同。我们现在一般探讨GDP与教育费用的关系仅限于两者间的比重关系,却没有人探讨GDP增长速度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本人觉得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再深入研究一下,这就是本人写作本文的意义所在。下面三幅图分别是1990-2007年我国教育费、学生人数、GDP的量的柱状图(第1年是1990年)。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费与GDP几乎是一直在增长,而学生人数是增长了八年后几乎停止了增长。我国GDP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近两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这是值得我们记住的教育投入的增长首先要得益于社会整体经济的增长。1990-2007年各年教育费1990-2007年教育费1990-2007年各年教育费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300.04亿325.17亿478.89亿564.34亿732.09亿963.74亿1323.46亿1676.94亿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104.65亿2367.36亿2587.03亿2723.85亿2646.36亿3447.26亿4342.48亿5756.86亿200620076301.56亿8204.28亿

1990-2007年各年GDP1990-2007我国GDP1990-2007我国GDP兀亿年份1990-2007年各年学生人数各年学生人数30000.0'25000.0ZT;-20000.015000.010000.05000.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0.01357911131517年份1990-2007年各年学生人数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0.1786亿0.1890亿0.1893亿0.1907亿0.1904亿0.1909亿0.1934亿0.2045亿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0.2138亿0.2216亿0.2378亿0.2421亿0.2454亿0.2498亿0.2465亿0.2503亿200620070.2514亿0.2516亿、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数的计算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二—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每增长1%的绝对值二基期水平XI%增长量基期水平增长1%绝对值=X1%=增长速度100根据表1和表2,从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的环比发展速度,可以看出,前5年,人均教育费的增速偏低,1996-2002年人均教育费增速超过了人均GDP增速,而后,到06、07年教育费增速又猛增。对比两者的定基发展速度,人均GDP增长了10.83倍,人均教育费增长了11.47倍,从这一点看,自1990-2007年,教育投入的增速超过了人均GDP的增速,似乎对教育重视有所提高。从每增长1%的绝对值这一指标看,十几年来,两者的变化都不大。

表1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的速度指标的对比注:表1中(G)代表学生人均GDP,(F)代表人均教育费年份指标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G)环比发展速度1.151.2121.2881.3131.211.1311.0831.061(F)环比发展速度1.0821.161.1821.3121.1631.1531.0951.104(G)定基发展速度1.151.3941.7962.3582.8523.2253.4913.703(F)定基发展速度1.0821.2551.4831.9462.2622.6092.8573.153(G)每增长1%的绝对值0.0096670.0096730.0096480.0096690.009670.0096680.009670.009668(F)每增长1%的绝对值0.00030.00029410.00029390.00029380.00029390.00029390.0002940.000294年份指标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G)环比发展速度(F)环比发展速度(G)定基发展速度(F)定基发展速度1.061.1413.9283.5991.1021.1344.3264.0821.111.0831.1281.1761.1521.1551.181.2341.1581.0851.00051.161.2371.2634.8015.2015.8356.8997.9479.18110.8345.037年份指标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G)环比发展速度1.151.2121.2881.3131.211.1311.0831.061(F)环比发展速度1.0821.161.1821.3121.1631.1531.0951.104(G)定基发展速度1.151.3941.7962.3582.8523.2253.4913.703(F)定基发展速度1.0821.2551.4831.9462.2622.6092.8573.153(G)每增长1%的绝对值0.0096670.0096730.0096480.0096690.009670.0096680.009670.009668(F)每增长1%的绝对值0.00030.00029410.00029390.00029380.00029390.00029390.0002940.000294年份指标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G)环比发展速度(F)环比发展速度(G)定基发展速度(F)定基发展速度1.061.1413.9283.5991.1021.1344.3264.0821.111.0831.1281.1761.1521.1551.181.2341.1581.0851.00051.161.2371.2634.8015.2015.8356.8997.9479.18110.8345.0375.8336.3276.3317.3449.08511.473(G)每增0.0096590.0096670.0096670.0096670.009730.0096670.0096670.009667(G)每增0.0096590.0096670.0096670.0096670.009730.0096670.0096670.0096670.009668长1%的绝对值(F)每增0.00029390.00029390.0002940.0002940.00029390.0002939长1%的绝对值(F)每增0.00029390.00029390.0002940.0002940.00029390.00029390.00029390.0002940.0002939长1%的绝对值说明:此表反映了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成正比,说明学生花费在教育上的支出越来越高

-8-图21990-2007年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增速说明:此表大体上反映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长的加速,教育支出的投入呈现相同的额趋势。三、有关序时平均数的计算2007年学生人均GDP。计算公式为:某年学生人均GDP=当年GDP/某年学生数某年学生人均教育费用=当年GDP/某年学生数2007年学生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1990-2007年学生人均GDP=1990-2007年GDP的序时平均数/1989-2007年的序时平均数1990-2007年学生人均教育费用=1990-2007年教育费用的序时平均数/1990-2007年的序时平均数1990-2007年我国学生人均GDP(学生人均教育费)计算属于序时平均数计算,且为一般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由于1990-2007年GDP(教育费)为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a=a;1989-2007年学生人数为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n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11a+a+a++右a2012…•…2na=n表3人均GDP与人均教育费的序时平均数指标fj时期1990—2007单位:万元人均GDP序时平均数83.7913人均教育费序时平均数2.4514四、有关离散程度分析全距RA.D.二xx|f平均差系数全距RA.D.二xx|f平均差系数A.D.V=—A.D.xI=标准差方差为b2b=(标准差方差为b2f标准差系数有关离散程度指标指标项目、\全距(亿)平均差(亿)平均差系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学生教育费用[7904.243167.450.22550.04150.1398通过该离散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教育费用的增长速度在稳定地递增,从而也说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深。五、有关趋势分析对于年数与国家投入的教育费用关系进行趋势分析,从在坐标轴上所描得点分布情况来看,二者具有线性相关性,且呈直线集中分布。故可设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为:y=a+bt其中y表示学生教育费,t表示年数为n-1989或者n-1990+1,n=1991,1992,…因为从1995年以后我国的教育费用增速较快,而之前的增长速度较慢。同时2003年以后有了更快的增长。这就形成了以1995、2003年作为分界点,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方程为分段函数。采用相关回归法有y=na+bxxy=ax+bX2求得a=275.56,1268.34,3359.82对应的b=15.37,105.46,186.76所以,江西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的趋势方程为:y=275.56+15.37tte[1,6]y=1268.34+105.461te[7,14]y=3359.82+186.761te[15,+]学生教育费趋势图学生人均教育费趋势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年份学生人均GDP趋势图学生人均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