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复习课件_第1页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复习课件_第2页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复习课件_第3页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复习课件_第4页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器官、系统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动态平衡(2)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和稳态,并完成思考:消化呼吸泌尿皮肤循环血浆组织液淋巴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直接相关的系统、器官有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3)完善如下血浆pH调节图解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皮肤等疫系统泌尿消化呼吸呼吸NaHCO3乳酸钠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的必要条件。【提醒】

内环境稳态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有限的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外界环境自身的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依赖于免疫调节能力大小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近几年高考中,涉及本考点的试题很多,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真题回顾]判断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正误。(1)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2012·海南卷T12C)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010·海南卷T10B)

(√)(3)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2008·全国卷ⅡT2C)

(×)(4)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2009·广东卷T19A)

(√)(5)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012·江苏卷T3D)

(×)[考点分向]考向一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1.(2014·徐州摸底)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只要保证图中各种物质的稳定就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C.从内环境中能够提取出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D.图中⑤⑥过程需要经过循环系统才能完成【解析】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成份及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内环境成份中有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图中⑤⑥过程通过物质交换进行,不需要经过循环系统。【答案】

C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

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答案】

B考向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维持3.(2014·南昌调研)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体温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答案】

B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

C考点三生物体维持pH稳态机制的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

——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

物质(如人血浆中含

等)有关。pH范围缓冲2.材料、步骤、结论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鸡蛋清黄瓜匀浆自来水缓冲液51015202530HClNaOH缓冲液缓冲物质缓冲物质1.实验方法2.实验对比分析(1)图解: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②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2)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3)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本考点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形式命制,题目考查角度多涉及pH稳态范围及其调节机制、相关物质对pH的缓冲作用等。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①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测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答案】

(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组织水肿的分析方法【典例】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列举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