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1页
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2页
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3页
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4页
高中语文第5单元18心术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心术一、读准字音麋鹿(mí)烽燧(suì)斥堠(hòu)狎(xiá)袒裼(tǎnxī)二、一词多义(1)将eq\b\lc\{\rc\(\a\vs4\al\co1(为将之道名词,将领,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副词,将要,将秦军与之大战动词,带领))(2)兵eq\b\lc\{\rc\(\a\vs4\al\co1(凡兵上义名词,军事,或军事行动,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名词,士兵,军队,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名词,兵器))(3)兴eq\b\lc\{\rc\(\a\vs4\al\co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动词,突然出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兴起,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创办,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动词,发动))(4)举eq\b\lc\{\rc\(\a\vs4\al\co1(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动词,发动,举目无亲动词,举起,抬起,举棋不定动词,拿,举一反三动词,提出,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动词,施行,办理,举贤任能动词,推举,举世闻名形容词,全))(5)尝eq\b\lc\{\rc\(\a\vs4\al\co1(能以兵尝敌动词,试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副词,曾经))(6)eq\o(所以)eq\b\lc\{\rc\(\a\vs4\al\co1(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表原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用来……的方,法,……的凭借))(7)固eq\b\lc\{\rc\(\a\vs4\al\co1(彼固有所侮而动也副词,本来,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动词,巩固))(8)怒eq\b\lc\{\rc\(\a\vs4\al\co1(夫惟义可以怒士动词,激起义愤,怒不尽则有余勇名词,愤怒))(9)以eq\b\lc\{\rc\(\a\vs4\al\co1(士以义怒,可与百战介词,因为,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介词,用,凭着,善用兵者以形固介词,依靠,凭借,则修文德以来之目的连词,来))(10)而eq\b\lc\{\rc\(\a\vs4\al\co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连词,表转折,丰犒而优游之连词,表并列,凡将欲智而严连词,表并列,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连词,表承接,据兵而寝连词,表修饰))三、词类活用(1)不义,虽利勿动(名词用作动词,合乎正义)(2)丰犒而优游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悠闲自在)(3)而后可以动于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要的地方)(4)兵有长短,敌我一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处,短处)(5)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使动用法,使……受辱)(6)知此者,可以将矣(名词用作动词,带兵)(7)冠胄衣甲(名词用作动词,戴,穿)(8)知节则不穷(形容词作名词,穷尽)(9)邓艾缒兵于穴中(名词作动词,垂下绳索)(10)善用兵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四、文言句式(1)此用长短之术也。(判断句)译文: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2)士以义怒,可与百战。(被动句)译文:士被正义激愤,可以百战不败。(3)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状语后置句)译文: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并且自爱的人,才能于天下无敌。(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状语后置句)译文: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eq\f(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eq\b\lc\[\rc\(\a\vs4\al\co1(为:动词,担,任、作为。道:))eq\b\lc\\rc\](\a\vs4\al\co1(原则。当:应,当。治:修养。))eq\f(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eq\f(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看一眼,这样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eq\f(可以待敌。,才可以对付敌人。)eq\b\lc\[\rc\](\a\vs4\al\co1(而:连词,表转折。兴:突然出现。左:代指,身边。瞬:目动,眨眼。制:控制。待:对付。))eq\f(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大凡军事崇尚正义。如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eq\f(动。,动。)eq\b\lc\[\rc\](\a\vs4\al\co1(凡:副词,大凡。兵:军事。上:通“尚”,崇尚、提倡。后,一个“义”:名词作动词,合乎正义。虽:连词,即使。))eq\f(非一,并非)eq\f(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日后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eq\b\lc\[\rc\](\a\vs4\al\co1(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动词,造成。措手足:安放手脚,指应付。措,放置。))eq\f(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士被正义激愤,可以百战不败。)eq\b\lc\[\rc\](\a\vs4\al\co1(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惟:,副词,只有。可:可以、能够。怒:激起义愤。))eq\f(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大凡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eq\f(将战养其力,既战,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eq\f(养其气,既胜,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之后,就要修)eq\f(养其心。,养心性。)eq\b\lc\[\rc\](\a\vs4\al\co1(既:已经。养:积蓄、培,养。气:士气。心:心志。))eq\f(谨烽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eq\f(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eq\f(所以养其财;,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eq\b\lc\[\rc\(\a\vs4\al\co1(谨、严:形容词作动词,小心,对待、严肃对待。烽燧:烽火))eq\b\lc\\rc\(\a\vs4\al\co1(与烽烟,用于传递军情。斥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瞭,望台。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eq\b\lc\\rc\](\a\vs4\al\co1(“用来……,的方法”。))eq\f(丰犒而优游之,,给予丰厚的犒劳奖赏,让他们悠闲自在地生活。)eq\f(所以养其力;,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eq\b\lc\[\rc\(\a\vs4\al\co1(丰犒:用丰盛的酒食等犒,劳奖赏。而:连词,表并列))eq\b\lc\\rc\](\a\vs4\al\co1(优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悠闲自在。))eq\f(小胜益急,,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eq\f(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eq\b\lc\[\rc\](\a\vs4\al\co1(益:更加。急:紧,迫。厉:发奋自厉。))eq\f(用人不尽其,用兵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eq\f(所欲为,所以养其心。,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eq\b\lc\[\rc\](\a\vs4\al\co1(尽:完全实现。,欲为:想做的。))eq\f(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eq\f(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用,欲望没有完全实现)eq\f(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兼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eq\f(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eq\b\lc\[\rc\](\a\vs4\al\co1(故:连词,所以。虽:即使。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兵:,第一个为名词作动词,打仗;第二个为名词,军队、士兵。))eq\f(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仗,胜了,就不能继续作战了。)eq\b\lc\[\rc\](\a\vs4\al\co1(而:连词,表示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eq\f(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大凡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eq\b\lc\[\rc\](\a\vs4\al\co1(而: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又”。))eq\f(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聪明就不可揣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委屈自)eq\f(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己,只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eq\b\lc\[\rc\(\a\vs4\al\co1(测:预测,揣测。委己:委,屈自己。而:表并列,可))eq\b\lc\\rc\](\a\vs4\al\co1(不译。夫: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安:疑问副词,怎么。))eq\f(夫惟士愚,而后,只有战士愚昧,然后)eq\f(可与之皆死。,才能跟将领一道舍生忘死。)eq\b\lc\[\rc\](\a\vs4\al\co1(惟:副词,只,只,有。之:指代将军。))eq\f(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人的将领,然)eq\f(可以动于险。,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eq\b\lc\[\rc\](\a\vs4\al\co1(兵:军队。动:出动。险:,形容词作名词,险要之处。))eq\f(邓艾缒兵于穴中,,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缒下深谷,)eq\f(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坐着也可以擒获邓艾)eq\f(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的百万大军。邓艾本来就轻视刘禅,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eq\b\lc\[\rc\(\a\vs4\al\co1(缒zhuì:名词作动词,垂下绳索。刘禅:三国蜀后主,刘备,之子,在邓艾奇袭之下仓皇失措,率百官投降。庸:无能。))eq\b\lc\\rc\](\a\vs4\al\co1(固:副词,本来。,侮:轻视,轻敌。))eq\f(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eq\f(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实,同时又让敌人发现自己,以牵制敌人,因此前进与撤退的策略)eq\f(可以决。,就可以决定了。)eq\b\lc\[\rc\(\a\vs4\al\co1(以:两个都是介词,用、凭着。尝:试探虚实。,以敌自尝:让敌人发现自己,以牵制敌人。))eq\b\lc\\rc\](\a\vs4\al\co1(去就:动词作名词,离开与靠,近,引申为前进与撤退的策略。))eq\f(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大凡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eq\f(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指挥军队。)eq\b\lc\[\rc\(\a\vs4\al\co1(举:发,动。势:))eq\b\lc\\rc\](\a\vs4\al\co1(形势。节:,节制。))eq\f(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eq\f(知节则不穷。,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eq\b\lc\[\rc\](\a\vs4\al\co1(知:明白。沮:丧,气。穷:困窘。))eq\f(见小利不动,,见了小利益不动心,)eq\f(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能够辱没我的本领,)eq\f(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然后才能够应对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并)eq\f(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且自爱的人,才能于天下无敌。)eq\b\lc\[\rc\(\a\vs4\al\co1(利:好处。患:害处。足:足够。,辱:使动用法,使……受辱。))eq\b\lc\\rc\](\a\vs4\al\co1(技:指军,事才能。))eq\f(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eq\b\lc\[\rc\](\a\vs4\al\co1(支:支撑、对,付。制:控制。))eq\f(兵有长短,敌我一也。,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敌我双方都是一样的。)eq\b\lc\[\rc\(\a\vs4\al\co1(长短:形容,词作名词,))eq\b\lc\\rc\](\a\vs4\al\co1(长处、短处。一:数词,作动词,一样,同样。))eq\f(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eq\f(彼将不与吾校;,敌人却不与我较量;)eq\b\lc\[\rc\](\a\vs4\al\co1(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指“吾之所长”。校:较量。))eq\f(吾之,我方)eq\f(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eq\b\lc\[\rc\](\a\vs4\al\co1(置:搁置、藏拙。强:偏偏、偏要。角:,对抗,较量。奈何:表示反问,怎么办。))eq\f(曰:“吾之所,回答道:“我方的)eq\f(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短处,我清楚地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eq\f(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长处,我暗中隐藏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eq\f(用长短之术也。”,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eq\b\lc\[\rc\(\a\vs4\al\co1(抗而暴之:正面暴露它。,“抗”,高,引申为“清楚”。))eq\b\lc\\rc\](\a\vs4\al\co1(“暴”,曝,暴露。却:退却。阴:暗地里。,狎:轻忽。堕:陷入。长短:长处和短处。))eq\f(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士兵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eq\f(恃。,依靠。)eq\b\lc\[\rc\](\a\vs4\al\co1(善:形容词作动词,善于、擅长。之:,代词,指士兵。顾:顾忌。恃:依靠。))eq\f(无所顾,,士兵们没有什么顾)eq\f(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eq\f(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eq\f(奋呼而操击;,喊而挥鞭抽打;)eq\b\lc\[\rc\](\a\vs4\al\co1(尺棰:一尺长的鞭子。棰,鞭,子。当:对着、面对。操:拿着。))eq\f(徒手,空着手)eq\f(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eq\b\lc\[\rc\](\a\vs4\al\co1(徒:形容词,,空。却:退却。))eq\f(知此者,可以将矣。,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eq\f(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赤身露臂而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eq\b\lc\[\rc\(\a\vs4\al\co1(将:动,词,带))eq\b\lc\\rc\](\a\vs4\al\co1(兵。袒裼:裸露身子,露出手臂。乌,获:人名,秦国大力士。逼:逼近。))eq\f(冠胄衣甲,,要是头戴着盔,身穿)eq\f(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eq\b\lc\[\rc\(\a\vs4\al\co1(冠胄,衣甲:))eq\b\lc\\rc\](\a\vs4\al\co1(戴着头盔,身穿铁甲。冠、衣,均为名词作动词,戴、,穿。据:靠着,枕着。兵:武器。则:连词,那么、就。))eq\f(故,所以)eq\f(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能够利用各)eq\f(以形固,则力有余矣。,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阵势,那就威力无穷了。)eq\b\lc\[\rc\(\a\vs4\al\co1(夫:助词,表,停顿。以形))eq\b\lc\\rc\](\a\vs4\al\co1(固: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固:巩固。))[资料链接]有战国纵横家风度的散文家——苏洵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文本鉴赏]这是一篇军事论文。作者从将帅的自我修养,即培养智谋胆略说起,谈到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善于备战养兵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有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所谓“士欲愚”的权术思想,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文章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很严密。[文本深读]1.本文为什么取题为“心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2.文章开头,作者点出第一句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请简析“治心”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治心”,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和忍耐,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3.用文中原话归纳各段的中心,试着用自己的话连缀成文章的论证流程,具体说说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段之间的关系:(1)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条,文之善变化也。(2)先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再注意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4.文中所论述的善用兵之道是什么?是如何加以论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善用兵——无所顾,有所恃。第二问:正面设喻,有恃则勇,无恃则怯;反而设喻,“有所恃”而麻痹涣散,其“所恃”将不可恃。[写法借鉴]对偶此文给人以排宕顿挫之感,这主要得力于文中大量对偶句的娴熟运用。在散文中运用对偶句,“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不仅吸收了骈文音调铿锵、形式优美的特点,而且排偶句和长短句交替互用,有连类引发、一气贯注的效果。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对偶句却有十余处之多。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样的对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又是极富哲理的警句。茅坤说“此文中多名言”,就是针对文中大量的对偶句而言的。这些句子语言精炼,内涵丰富,为文章添色不少。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写法指点:表达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不能单纯追求语言形式对仗工整。一句话便可以说清楚的,就不要硬对成两句;几句话才能说清楚的,又不能强缩成上、下两联。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个个饺子,煮成万古不改的实实在在与快快乐乐。[素材采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苏洵是个文学家,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有感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实,根据历代军事经验和理论,写出了十篇军事论文。他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