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材料二:“无讼社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成都市中院提出的诉源治理。成都市法院2016年8月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辖区内21个基层法院结合当地实际就诉源治理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成都市大邑法院依据诉源治理和本县司法实践,倒逼出“无讼社区”建设,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大邑县地处成都远郊地区。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行政区划被打破,熟人社会环境瓦解,各种纠纷日渐增多。近几年大邑县法院受理案件总量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18年县法院受理案件6502件,而员额法官只有31名。相应的大邑县基层调解组织弱化,传统的矛盾纠纷大多依赖行政化解,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用发挥削弱。2016年8月,大邑法院开始探索将“无讼社区”的理念融入城乡社区的治理实践中,并逐步在全县城乡社区建立和推广“1+N”数字综合调解平台体系。平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调解社会矛盾为突破点,高标准打造“无讼空间”,建立了人民调解、法院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等社区调解的常设机构。针对不能调解和不愿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1+N”综合调解平台进入“诉调对接”的法律程序,并在大邑县法院、各分支法庭和各乡镇街道社区设立“诉调对接”的三级网络平台。大邑县首先在广泛民意基础上制定了《无讼公约》,其次按照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商议讨论形成村规民约。《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量纠纷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得以化解。并通过依法选举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使社区自治组织得以修复、完善和壮大,并发挥应有功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我管理和服务、自我约束和发展的自治精神落到实处。大邑县建立了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的72人调解专家库,根据入库专家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分为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11个专家组,面对面参与调解所辖区域内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把与日常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常态化地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引导城乡社区居民知法守法用法。大邑县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各地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凝聚带动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德治的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显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自2016年8月“无讼社区”建设以来的3年间,诉前分流16358件,同期法院民事受案数6974件,70.11%的矛盾纠纷在镇、村(社区)得以化解,法院司法确认案件806件。据大邑县法院提供的数据,仅2018年通过“1+N”综合性调解平台调解案件6271件,调解成功5749件,涉及人数17743人,城乡社区居民对“无讼社区”的认可接受度稳步提升。(摘编自包路芳《费孝通的“无讼”思想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费孝通看来,传统的乡土社会注重礼治,要求人们服膺传统规则;同时,地方官在维持礼治秩序时,应优先考虑教化。B.从材料一第四段列举的实例来看,乡绅进行调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可见在乡土社会中,外在的监督不必存在。C.大邑县建设“无讼社区”的举措能够很好地节省当地的司法资源,也能够促进当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D.“1+N”数字综合调解平台注重党建引领,包含不同的社区调解常设机构,在大邑县“无讼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以足球比赛来论述乡土社会对讼事的看法,如乡土社会中有人破坏传统规则的情况如同足球场上有球员犯规。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费孝通在论述中能够引用孔子的话,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理深入浅出,观点鲜明。C.大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进行创新探索,能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各种纠纷增多、基层调解组织弱化等。D.在“无讼社区”构建中,大邑县不仅考虑“德治”,还考虑“法治”的作用,如将各种法律法规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传统社会“无讼”思想的一项是(

)A.南宋诗人陆游在家训中说:“纷然争讼,实为门户之羞、门户之耻。”B.明代王阳明在其管辖区内推行“十家牌法”,令“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同甲即时劝解和释”。C.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D.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4.下面一句话是命题老师编辑阅读文本时漏掉的,请根据本文论证思路,说说这句应放在材料一哪一段后面。为什么?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应放在第_______段后面,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学者认为大邑法院在开展“无讼社区”建设时,能够“吸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无讼’的积极因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暴风骤雨(节选)周立波天刚露明,屯子里远远近近的雄鸡的啼叫还没有停息,工作队的人就一个一个地出门去了。他们分头出去串门子,找小户,约好下晚回学校汇报。都带了些钱,到哪家,吃哪家,算钱给他。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里,就无拘无束的,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似的。他们唠起闲嗑来。起始,赵玉林光听小王一人说,往后,看到小王懂得好多地里的事情,赵玉林寻思:“他也是庄稼底子。”这样一想,赵玉林就不拘束了。小王名叫王春生。父亲是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部队的一个营教导员,也有人说他还曾是中央北满地方党的一位区委书记。民国二十二年冬,他父亲被伪满县警察署捉住,打得快死时也问不出什么口供,日本鬼子把他和别的三百多个抗联同志一起,一个一个装在麻布袋子里。一个落雪的下晚,日本鬼子用两辆卡车,把这三百多个凝着血泥的麻袋送到冰雪封住的松花江上,挖个冰窟窿,把麻袋一个个丢进江里去了。这时候,王春生还只有五岁。王春生十六岁那年,他妈害肺病死了。这位在千灾百难中,宁死也要把小王抚养成人的母亲,临终时眼角停着泪珠子:“崽子,你长大成人,可别忘了你爹是怎么死的呀。”王春生从来没有忘了他爹的惨死跟妈的眼泪。他早在关里参加八路军了。七月,党动员一万二千个干部下乡去作群众工作时,小王响应了。小王跟赵玉林去侍弄园子地。到了园子里,小王一面帮他用靰鞡草绑架子,一面闲唠嗑。起始,赵玉林尽说一些别人的事,往后才慢慢谈到他自己,他说:“民国二十一年,山东家遭了荒旱,颗粒不收,我撇下家人奔逃关外来碰运气。到了这边,没有证明书,落不下户,只好给老韩家吃劳金。扛活的人指望‘一膀掀’,就是把劳金钱一起领下来,这么的,就算是微微了了的几个小钱吧,也能顶些用。老韩家呢,却分做七八起来给。到老秋,钱早花光,啥事没办。到年一算账,倒欠老韩家一百元老绵羊票子,只好把一件山东带来的青布小衫子交给东家,作为抵押。四回劳工,数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王同志,”赵玉林抬头瞅一瞅小王:“我还能回来,真算是命大。回来那时光,媳妇领着小嘎在外屯要饭,我各屯去找,一见了我,娘儿俩哭得抬不起头来。我没有掉泪。王同志,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整整的一个下晌,在园子里,两个新朋友悄声悄气地唠着。赵玉林把他所知道的韩老六的罪恶,都说给小王听了。韩大棒子韩凤岐,伪满“康德”五年,就是民国二十七年,他当上村长,常常亲自提着一根大棒子到各民户去催出荷,催缴猪皮、猪血和葡萄叶子。后来,日本宪兵队长森田大郎住在他家里,他的威势就更大了。赵玉林说到这儿,抬眼瞅瞅西边,太阳快落了。他跟小王迈过一条条垄沟,往他家里走。“韩老六的事,一半天说不完呀,”赵玉林说,声音更低些,“光他动动嘴,向森田告状,搁枪崩掉的人,本屯就有好几个。多威势呵!啊,到家了。”“头里走,头里走。”进门时,赵玉林让着小王。“王同志,别看这饭菜寒伧,头年还吃不上哩。”赵玉林这样说,“你们再来晚一点,咱们都得死光了。”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起身要走。赵玉林也站起身来说:“送送你。”小王一边走,一边说起好多翻身的道理和办法,最后,谈到本屯也得斗争地主恶霸这宗事。小王问赵玉林道:“要是斗他,你敢来么?”“咋不敢来?咱死也不怕。”赵玉林说完这话,小王双手紧握他右手,欢喜地说道:“那好,我就往回走,明儿咱们再合计。再去联络人。”小王说罢,走了。“能行吗?韩老六能像王同志说的那样容易打垮吗?”这个思想冷丁钻进他的脑瓜子,他翻来覆去,左思右想,老是睡不着。他又爬起来,摸着烟袋,走到外屋灶坑边,拨开热灰,把烟袋点上,蹲在灶坑边,一面抽烟,一面寻思。烟锅嗞嗞地响着,他想起韩家的威势。“就是怕不能行呵。”他脑瓜子里又钻出这么个念头。“你害怕了吗,老赵哥?”脑瓜子里又显出小王的圆脸,满脸堆着笑问他。“我怕啥?”赵玉林抵赖,怪不好意思。他想着,“小王说:关里关外,八路军有好几百万,尽好枪好炮。天下穷人是一家。明日咱去多联络些穷人,韩老六看你有本事,能拧过咱们!”他进来睡时,院子里的雄鸡已经拍打着翅膀,叫头遍了。鸡叫第三遍,他就爬起来,戴上草帽,迈出大门,一直往工作队走去。小王看见赵玉林进来,赶紧起身。两个人到操场里去溜达去了。赵玉林把他昨下晚拐弯抹角,晃晃荡荡的心思,一五一十的,都告诉小王,结尾他说:“这会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革命到底。”小王快活地改正他的话。(节选自《暴风骤雨》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春生的父亲曾是营教导员、区委书记,确有其人。B.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就无拘束,善于和农民打交道。C.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不能哭鼻子,要勤劳致富。D.本屯地主韩老六家有“威势”,赵玉林始终极为害怕。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了土改工作队的小王和贫雇农赵玉林唠闲嗑、交朋友的片段,将小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B.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十分精湛,展现了贫雇农赵玉林的思想状态,使其形象更鲜明。C.作者补叙了小王的父亲与母亲去世的经过,通过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暗示小王的革命意志坚定。D.小说巧妙地使用“昨下晚”“唠起闲嗑”“侍弄园子地”等方言,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8.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的作用。9.赵玉林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依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宣王即位,不籍千亩①。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②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③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④土,阳瘅⑤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⑥,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⑦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节选自《国语·周语》,有删改)【注】①籍千亩:国王和贵族在自己的籍田(王的籍田指百倍于村社农民的王田,即千亩;诸侯的籍田百言)上举行祭礼。从周天子开始,每年春耕时,周王都要在自己的籍田上举行籍礼,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从立国后一直延续下来。②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③庬:大。④覛:察看。⑤瘅:厚;盛。⑥鬯:香酒。⑦耨:除草的农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B.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C.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D.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与“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两句中“蕃”字含义相同。B.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如《诗大雅灵台》中的“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稷则遍诫百姓”与“诫子书”(《诫子书》)两句中“诫”字含义相同。D.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如《木兰辞》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是民众在乎的大事,古代主管农事的稷官是很重要的官职。B.古人很重视籍田的仪式,要选一个好天气,各级官员还要各司其职,并要一齐斋戒三天。C.农耕仪式是个重要仪式,天子以酒灌地行礼之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D.农耕是一天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早晨、中午、下午都要务农,晚上农闲时可演习武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2)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14.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即位后要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为什么虢文公认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事情?根据选文谈你的理解。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清新、晓畅,托物寄意,借景言情。B.颔联中“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C.“槛外长江自流”一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神完气足。D.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以景结情,引得读者回肠荡气。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16.“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传说王勃写到最后一句有意在处留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了纷纷讨论起来,有人说肯定是“水”字,有人说应该是“独”字或“枉”字,更有人猜测是“云”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王勃笑道:“空者,空也!”王勃为什么用个“空”字?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开辟出蜀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中李密自陈家外家里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月6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事活动,田间地头呈现一片①的景象。②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春耕备耕的主战场,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科技感十足,从(1)“汗滴禾下土”到(2)“无接触式播种模式”,智慧农业给传统农业装上了高科技的(3)“顺风耳”、“千里眼”,希望的田野上正发生着③的变化。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扎实农业现代化,要把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提高粮食稳产增收,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需,立足市场需求、着眼消费趋势,才能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农把式”挑起(4)“金扁担”。18.下列对文中四处引号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2)不同,(3)(4)相同 B.(1)(4)不同,(2)(3)相同C.(2)(4)不同,(1)(3)相同 D.(1)(2)(3)(4)都不相同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规定处。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到冬天,天气逐渐变冷,取暖就成了家家户户的首要任务。那么,①?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空调、暖气片、地暖、电热毯……这些取暖方式主要依靠电力或者烧煤炭来实现。不过,你知道吗?现在还出了一种新的供暖方式,就是核能供暖。核能供暖是指以核能产生的无放射性蒸汽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的城市(群)集中供暖方案。核能在集中供热领域有哪些优势呢?与普通供暖方式相比,核能供暖不但可以对外供暖,②。按照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项目测算,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209吨、二氧化硫60吨、氮氧化物85吨、灰渣2621吨,环保效益显著。发展核能供热有助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实现能源结构和产业升级,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核能供暖是安全的。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取多重隔离屏障,在换热过程中,只有热能传递,不存在介质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换热首站热水出厂前增加在线监测和隔离装置,并在回路间采取压差设计,③。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你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你就得努力。B.既然班级里的同学们都投票选你,你就把班长的工作担当起来吧!C.校长让我告诉你,如果对学校的读书节有好的建议,可以直接去找他。D.你有一个计划,在这个大家志趣相投的社团里,做你力所能及的事。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航天员们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除夕夜,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朗读他们写给全球人民的信。在特殊的时间空间,用特殊的形式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很有意义吧。请你代笔,试着替其中一位航天员,完成这封信。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展开想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B2.D3.C4.应放在第三段后面理由:此句主要强调乡土社会对打官司看法:打官司是羞耻的;第三段强调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指出每个人自动遵守传统规则,注重修身,注重克己,与被漏掉的句子都属于乡土社会对讼事的看法,意思上更紧密。5.①乡土社会中“无讼”强调礼治,注重修养,服膺规则;“无讼社区”建设中,大邑县制定《无讼公约》《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并采取措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治精神落到实处。②乡土社会中发生纠纷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进行调解,而不是用法律诉讼解决;大邑县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如建立调解专家库,引导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积极调解各类矛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外在的监督不必存在”错误。由原文“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可知,“外在的监督不必存在”指的是“理想的礼治”这一特定环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将各种法律法规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表述错误。由原文“把与日常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常态化地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可知,选项的表述扩大范围。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是关于教授诉讼方法的,不能体现传统社会“无讼”思想。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中“可羞之事”“教化不够”都强调的是乡土社会对打官司的看法,即打官司是一件羞耻的事。第一段说的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礼”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二段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解释第一段的观点。第三段强调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第四段是说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而“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强调的是乡土社会对讼事的看法。所以这句话和第三段的内容是一致的,意思上更紧密。所以应放在第三段后面。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可知,乡土社会中“无讼”强调礼治,注重修养,服膺规则;由原文“大邑县首先在广泛民意基础上制定了《无讼公约》”“《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量纠纷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得以化解。并通过依法选举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使社区自治组织得以修复、完善和壮大,并发挥应有功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我管理和服务、自我约束和发展的自治精神落到实处”可知,“无讼社区”建设中,大邑县制定《无讼公约》。而《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并采取措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治精神落到实处。由原文“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可知,乡土社会中发生纠纷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进行调解,而不是用法律诉讼解决;由原文“大邑县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各地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可知,大邑县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如建立调解专家库,引导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积极调解各类矛盾。6.B7.C8.①呼应前文“吃哪家,算钱给他”,结构严谨;②与地主压榨农民形成鲜明的对比;③突出小王及工作队与民平等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农民着想,领导农民革命到底、翻身解放的主旨。9.①勤劳能干的中国农民:“是庄稼底子”。②饱受压迫:给地主干活“到年一算账,倒欠老韩家一百元老绵羊票子”。③觉悟不断提高:从“净说别人的事”到“也要跟他干到底”。【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确有其人”错。这篇文章是小说,王春生的父亲是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的一个人物,不能说确有其人。C.“要勤劳致富”错。小说中赵玉林说“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不能哭鼻子”,赵玉林表明的坚强,并不是说他要勤劳致富。D.“赵玉林始终极为害怕”错。根据赵玉林说的“这会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这句话可知,赵玉林也有害怕斗不过韩老六的想法,但是最终他并不害怕。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C.“作者补叙了小王的父亲与母亲去世的经过”错。文中叙写小王的父亲与母亲去世的经过,从叙事方式看,这是插叙,不是补叙。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1)结构上,前文说“吃哪家,算钱给他”,所以,画线句子“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起到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的作用。(2)手法上,文中说“老韩家呢,却分做七八起来给。到老秋,钱早花光,啥事没办。到年一算账,倒欠老韩家一百元老绵羊票子,只好把一件山东带来的青布小衫子交给东家,作为抵押”,所以,“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的工作作风与地主压榨农民形成鲜明的对比。(3)内容和主题上,结合“工作队的人就一个一个地出门去了。他们分头出去串门子,找小户,约好下晚回学校汇报”“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里,就无拘无束的,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似的。他们唠起闲嗑来”“小王跟赵玉林去侍弄园子地。到了园子里,小王一面帮他用靰鞡草绑架子,一面闲唠嗑”“整整的一个下晌,在园子里,两个新朋友悄声悄气地唠着。赵玉林把他所知道的韩老六的罪恶,都说给小王听了”分析,“都带了些钱,到哪家,吃哪家,算钱给他”这句话表明小王及工作队与民平等,和农民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结合“小王一边走,一边说起好多翻身的道理和办法,最后,谈到本屯也得斗争地主恶霸这宗事”“这会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分析,这句话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农民着想,领导农民革命到底、翻身解放的主旨。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由“赵玉林寻思:‘他也是庄稼底子’”“小王跟赵玉林去侍弄园子地。到了园子里,小王一面帮他用靰鞡草绑架子”分析可知:赵玉林“是庄稼底子”,他是勤劳能干的中国农民。(2)由赵玉林说的话——“扛活的人指望‘一膀掀’,就是把劳金钱一起领下来,这么的,就算是微微了了的几个小钱吧,也能顶些用。老韩家呢,却分做七八起来给。到老秋,钱早花光,啥事没办。到年一算账,倒欠老韩家一百元老绵羊票子,只好把一件山东带来的青布小衫子交给东家,作为抵押。四回劳工,数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分析:赵玉林给地主干活,饱受地主的压迫。(3)由“赵玉林尽说一些别人的事,往后才慢慢谈到他自己”“咋不敢来?咱死也不怕”“鸡叫第三遍,他就爬起来,戴上草帽,迈出大门,一直往工作队走去……他说:‘这会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分析:赵玉林从“净说别人的事”到“也要跟他干到底”,可见他的觉悟在不断提高。10.D11.A12.D13.(1)粮仓建于籍田东南,作物集中收藏在里面,按时令分发作物种子。(2)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14.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可以带动民众致力于农耕,这样才会使供神的祭品丰厚,民众的财路才会不断,向神祈福、役使民众便有了保障。【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然后由稷检查质量,太师负责监察;司徒检查民众的耕土,太师负责监察。结束之后,宰夫陈设宴席,膳宰负责监察。膳夫在前引导,天子享用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百官依次品尝,庶民最后进食。“太史监之”主谓宾都全,“之”后断开;且“司徒”是“省民”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B;“太师监之”主谓宾都全,“之”后断开;“毕”是指事情结束,省略了主语,没有宾语,“毕”前后断开,排除C。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蕃”字含义不同,分别是“繁衍”和“多”。句意: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值得喜爱的非常多。B.正确,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句意: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C.正确,“诫”字含义相同,都是“告诫”。句意:稷就一一告诫百姓。/告诫儿子的家书。D.正确,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句意: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晚上农闲时可演习武功”说法错误,原文“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意思是“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廪”,建粮仓;“钟”,古容量单位,这里指收获的作物;“时”,按时;“布”,分发。(2)“匮”“乏”,使……匮乏;“困”,阻塞;“何以”,宾语前置,靠什么;“用”,役使。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可知,虢文公认为,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所以,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此礼节不能省略。从后文“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可知,这样才会使供神的祭品丰厚,民众的财路才会不断,向神祈福、役使民众便有了保障。参考译文:周宣王即位后,不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虢文公劝谏说:“不能这样。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因此稷是很重要的官职。古时候,太史按时令察看土情,当阳气积聚充足,土气开始活动,房星在中晨见于南天,日月都出现于营室,这时土地便可耕耘了。开耕前五天,乐师报告有当令的和风吹来,天子莅临斋宫,百官各有其职,都一齐斋戒三天。天子还要沐浴饮醴酒,届时,郁人进献香酒,牺人进献甜酒,天子以酒灌地行礼,然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到籍田时,稷负责监察,膳夫、农正安排籍礼,太史在前引导,天子恭敬地跟在后面。天子耕一下,百官依次每人耕三下,轮到庶民就耕完了整片籍田。然后由稷检查质量,太师负责监察;司徒检查民众的耕土,太师负责监察。结束之后,宰夫陈设宴席,膳宰负责监察。膳夫在前引导,天子享用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百官依次品尝,庶民最后进食。这一天,乐师带领他的属官审听土风。粮仓建于籍田东南,作物集中收藏在里面,按时令分发作物种子。稷就一一告诫百姓要协力耕耘,说:‘日夜均等,春雷惊动了蛰伏的虫豸。田地不全部翻遍,将由司寇治罪。’于是命令众人道:‘开始干。农师第一,农正第二,后稷第三,司空第四,司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师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然后天子履行亲耕仪式。收获时也如此。’农具都动用起来了,大家都勤奋地从事耕作,整治田界,天天拿着锄具,不错过农时,国家的财物因此而不缺乏,百姓因此而和睦相处。当时,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因此征伐则有斗志、守备则有财力。像这样,才能取悦于神灵而得到民众拥戴,祭祀能按时供应而国家用度充裕。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宣王不听劝谏。三十九年,在千亩发生战争,王室的军队被姜氏之戎打败。15.A16.①“空”字既写出了长江向东流的状态,又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可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的悲哀;②“空”字也写出了长江自古以来都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③扣住“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等诗句来赏析,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之感,“槛外长江空自流”是从侧面反映变迁之感。【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能力。A项,“全诗清新、晓畅”分析错误,全诗应是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故选A。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这个巧妙的“空”字,就是这首诗的重点,在雕梁画栋盛极而衰,朝云暮雨空自寂寞的变化中,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物是人非的感受,不管时间如何变化,岁月如何流逝,都无法寄托割舍这份心怀。“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可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的悲哀;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是从侧面反映物是人非的变迁之感。从中总结概括答案即可。1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摧”“钩”“僮”“诞”“殇”。18.A19.①热火朝天(生机勃勃)②五谷丰登③天翻地覆(翻天覆地)20.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改变粗放经营模式,促进(实现)粮食稳产增收。【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1)“汗滴禾下土”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2)“无接触式播种模式”引号作用是着重强调;(3)“顺风耳”“千里眼”和(4)“金扁担”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前句“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