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_第1页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_第2页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_第3页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_第4页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所处时期A人类社会初期B工业革命后C“二战”后人口数量增长特点

速度加快

原因

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

改善和

进步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相对稳定等十分缓慢迅速增长生产力水平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技术国际大环境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概念:又称为

模式,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

、死亡率和

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阶段划分:根据人口

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人口发展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变动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阶段主要特征分布地区A

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

,自然增长率

,人口规模小,波动较大生活在

深处的土著居民B高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

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这个阶段,如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原始低增长较高低较高明显下降扩大热带原始森林阶段主要特征分布地区C

阶段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速度开始

大多数

国家,如巴西D低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

,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出现人口

多数

国家,如德国、英国和法国增长减缓快速下降逐渐下降缩小零增长或负增长减缓发达发展中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全球人口问题表现(1)人口数量

,增长

。(2)人口

严重失调。

过多过快年龄结构2.发展中国家(1)问题:人口出生率高、

快,0~14岁儿童比重过大。(2)影响:加大了

、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方面的压力,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加剧贫困,造成

恶化。(3)措施:实行

。自然增长资源生态环境计划生育3.发达国家(1)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

。(2)影响:社会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3)措施:

,接纳海外移民。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一、教材P4图1-1-4探究1.第一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提示: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没有控制生育,出生率高;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食物匮乏,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及战乱频繁,造成死亡率高。2.第二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死亡率明显下降。科学技术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使一些疾病得到控制。3.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是怎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出生率开始下降。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家庭结构由多子女大家庭向少子女小家庭转变;保险及福利事业发展,国家的人口政策也使出生率下降。4.第四阶段和第一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共同点,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提示:两个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但形成原因不同。第一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低增长率;而第四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造成低增长率。二、热点探究5.2011年7月11日,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到2010年的19%。为什么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提示: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放慢,而世界人口增长较快,从而导致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降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结果,受其影响,人口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增长阶段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增长阶段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均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均寿命长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开始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保险、福利保障发展,人口政策的实施生活水平高,文化、教育程度高,人们注重生活质量发展时期及目前代表农业社会时期;热带原始森林的土著居民工业化时期;很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目前阶段;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转变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③人口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变,则要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0‰,属于现代型,与发达国家相同。(3)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相当快。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方法(1)根据国家类型或发展程度(即生产力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2)根据“三率”特点来确定。“高、高、低”为原始型;“高、低、高”为传统型;“三低”为现代型。(3)直接利用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定传统型和现代型:一般而言,自然增长率高于1%的为传统型,低于1%的为现代型。(4)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①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的,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宽而塔顶较尖的特征(如图A)。②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其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表现为塔基较窄而塔顶较宽的特征(如图B)。

[例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C.上海 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甲市人口出生率0.699%,死亡率0.773%,自然增长率:0.699%-0.773%=-0.074%,说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且已持续14年,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第(2)题,从上题可知,该市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现代型”的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对应图中可知,①地区人口增长特征与甲市相似,为同一类型。[答案]

(1)C

(2)A1.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英国C.新西兰 D.埃及(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及出生率、死亡率数值可知,甲国1890~1920年间,处于增长减缓阶段,选项中只有埃及处于这个阶段,其余三国处于低增长阶段。第(2)题,依图可知,乙国为发展中国家,因抚养孩子成本上升而不愿多生孩子的现象还不多见,再联系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可知C项可能性最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人口增长模式。答案:(1)D

(2)C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属人口增长模式不同,所产生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问题人口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原因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生率高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保险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影响加大环境、社会各方面压力,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计划生育;降低自然增长率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接纳移民和外籍劳工(1)含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或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2)影响:人口过度老龄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如生活保障、医疗保健、精神孤独等问题。[例2]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第(1)题,根据0~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判断出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通过1982~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可以判断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与2009年的差不多,而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知识,1982年的我国人口总数也远不及2009年的多,故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应比2009年的少。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2009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答案]

(1)B

(2)B2.2011年3月29日,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向媒体公布了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与2002年人口普查相比俄罗斯人口数量下降局面仍未缓解,8年来俄罗斯人口净减少2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