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 断句主观题、分析型断句选择题(结合文化常识)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 断句主观题、分析型断句选择题(结合文化常识)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 断句主观题、分析型断句选择题(结合文化常识)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 断句主观题、分析型断句选择题(结合文化常识)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新题型: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 断句主观题、分析型断句选择题(结合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题概况

一一第一套一一

L【安徽吉林黑龙江云南四省2023年高三联考】

原文节选: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

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日:“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

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

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

。也

—第二套

2.【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

原文节选: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

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同辈】之

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

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

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10.给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

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第三套一一

3.【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预测】

原文节选: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日:"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

动,动则成,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

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

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

能保世以滋大。

(节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10.用"/"给下面的文段短句(3分)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

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第四套一

4.【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原文节选: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

则爰憎竞进而善恶混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

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

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A治B之C要D莫E先F于G用H人I而J知K人L之M道N

圣。贤P所Q难R也

——第五套一一

5.【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模】

原文节选:

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

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

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已

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

所目“威凤祥麟"者。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A]值网大[C]饥[D]条[E]荒[F]政[G]躬[H]自国赈[J]恤[K]全[L]活[M]以[N]

亿⑼万[P]计

(二)文言文阅读:多文本断句主观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本一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

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

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南省试,皆为第一人,

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

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据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

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兔。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

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平生文章擅天

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

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

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

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

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

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欧阳修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文本二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

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

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花,朝廷无

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

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

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呜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文本三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

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

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

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

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世A之B学C者D无E问F乎G识H与I不J识K而L读M其N文0则P

其Q人R可S知

答案:DKO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解析:句意为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

能知道他的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

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

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

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

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昌黎不是谥号。韩愈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

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

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

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

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答案A

解析A项,“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的意

思是“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答案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

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

⑵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答案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

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文本一和文本二、三两文的不同。

答案①文本一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文以学生身份极尽哀

痛,丙文高度赞美,认为功成名就。

②文本二、三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先父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

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让他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

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生。这一

年秋天通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

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

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

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

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

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

直讲。先父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

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

最高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

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

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因为

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

毫不顾全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

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

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

文本二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

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

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

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

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

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

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

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有十六年。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

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

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

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

文本三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

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

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

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

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

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

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

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居,这样的英灵,绝不会

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二(2023・武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文本一:

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

“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

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

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

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

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

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

受不占员,然而突金舌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

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

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

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

将曷用为赏哉!”

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

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

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有删改)

文本二: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

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

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

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

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夫A诱B人C之D方E惟F名G与H利I名J近K虚L而M于N教0为P

重Q利R近S实T而U于V德W为X轻

答案:DIQ

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

解析:句意为“诱导人们的方法,只有名誉与利益,名誉接近虚无但对教

化来说却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实际但对德行培养来说却是次栗的。”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于陆贽”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字含义不同。

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

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

C.“上虽貌从”与“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貌”

字活用情况相同。

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

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答案D[D项,"'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说法错误。“贞观”应

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进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

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情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

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净,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

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

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

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

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答案B[强加因果。陆贽秉性正直贞刚,敢于直言谏铮,并不是因为德宗

信任器重他才敢于直言谏停。]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陛下既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

誉而不加节制地施加于人,人们行事便无所依凭了。

(2)智慧与子房(张良)相当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辩才与贾谊相当而方法却不似

他粗疏。

解析(1)敦劝,敦促劝勉。滥,过多。藉,依凭。(2)过,胜过。术,方法。

疏,粗疏。

10.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

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案(1)属于“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面的奏议,属于官职任用这一方面。

⑵主要观点是陆贽认为应该考虑名誉与利益并重来使官员顺服并为国效力。

(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针对德宗欲授予献瓜果者以散试官之事两次

呈上奏章,其看法是:不应该授予。理由是:朝廷财赋不足,却兴起赏赐

职官之风,导致“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

由此可看出,陆贽的主要观点是:应该慎重授予官职,考虑名誉与利益并

重来激励人们。据此从文本二中寻找相对应方面的奏议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德宗在路途中行进,百姓中有进献瓜果的,德宗准备授给他散试官的头衔,

向陆贽询问,陆贽呈上奏章,认为:“授给爵位通常应该慎重珍惜,不能

轻易封赐。事情的发端虽然微小,但相沿下来的弊端必定很大。对于进献

瓜果的人,只能赐给钱帛,不应该用官位来酬报。”德宗说:“试官只是

个虚名,对事情没有损害。”陆贽又呈上奏章,奏章大致是说:“自从战

事兴起以来,财货与赋税不足以供给对将士的赏赐,于是以职官为赏赐的

办法便兴起了;身着青、绯色朝服的人混杂在官府衙役中间,金鱼袋和紫

衣普遍赏赐给地位微贱的人们。诱导人们的方法,只有名誉与利益,名誉

接近虚无但对教化来说却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实际但对德行培养来说却是

次要的。只给人实际利益而不以虚无的名誉加以补益,就会耗尽资财使物

力难以供给;只给人虚无的名誉而不以实际利益相配,就会近乎欺骗使人

心不能归附。如今的员外、试官,与勋官、散官、爵号很类似,虽然授给

这种官衔不用消耗薪俸,也不占去名额,但是对于那些冲锋陷阵、排忧解

难的人,是用这种官衔来奖赏他们的,对于那些竭尽全力、做出功绩的人,

也是用这种官衔来酬报他们的。倘若进献瓜果的人也被授予试官的官衔,

那么他们必然会相互谈论说:'我们舍生忘死才得到官衔,这些人因进献

瓜果而得到官衔,这是国家把我们的性命看得同瓜果一样了。'把人看得

如同草木,谁还能为国家效力呢!现在陛下既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

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誉而不加节制地施加于人,人们行事便无所依凭

To那么,对以后立下功劳的人,将用什么作为奖赏呢!”

陆贽供职翰林院,受到德宗的亲近信任,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

但是无论大事小事,德宗必定要与陆贽商量,所以当时人们把他叫作内相,

德宗无论到哪里一定要有陆贽陪同。然而陆贽常常直言劝谏,违逆德宗的

意旨,卢杞虽被贬官,但德宗内心仍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述卢杞奸诈邪恶

导致变乱,德宗虽然表面上认同,其实心中很不高兴。

文本二:

臣听说唐朝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能担当帝王的辅佐之任,学问可以成为

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事理人情,言语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

智慧与子房相当而文才却栗胜过他,辩才与贾谊相当而方法却不似他粗疏,

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通晓天下人的心志。但他很不幸,

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

劝谏;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德宗喜好用兵

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的;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

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

驾驭将师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排斥小

人以消除百姓的祸患,珍惜名誉、宝器以授予有功之人,像这些合理的建

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

重病。假使德宗能完全采纳陆贽的进言,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

出现。

三(2023届T8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日:“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日: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

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

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

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

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

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

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

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为其必兔,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日:“舍之,王勿据也。以韩

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

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

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

甘茂日:“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

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

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3分)

公A仲B之C军D二E十F万G景H翠I以J楚K之L众M临N山。而P

救Q之R秦S必T无U功

答案:GMR

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解释:句意为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

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

话。

B.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

卑。

C.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

之意。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

市。

答案A(周公不是三王之一。三王是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

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

放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C.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

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

是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答案C(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⑵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答案

(1)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

够避免宜阳的危亡。

(巧士:聪明能干/心思灵敏的人。习:熟悉。殆:大概。字词各1分,大

意1分)

(2)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

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拔”“穷”各1分,大意2分)

(拔:攻下,夺取。挫:本义“折断”此处译为阻挠/使……受挫。穷:使……

窘迫。字词各1分,大意1分)

15.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3分)

答案①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②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

侯识破。③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观望态度。(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

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

说:“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

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军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

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

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

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就不能在秦国站住脚。秦王(秦武王)不听

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攻不下宜阳,秦王会感到耻辱。所以

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

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

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

死罪。不如避开秦兵援助宜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

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仲认为(慕:思,

估计)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

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翠从秦国得到了煮枣城,从韩国得到了宝

物,因而感激东周。

材料二: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

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

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

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相公仲侈的智慧,

在宜阳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麋鹿更狡猾的。麋鹿知道

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

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

了。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

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

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

个结果了。

材料三:

甘茂攻打宜阳,擂罢了三通鼓,而士兵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秦国的右将军

尉对他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

说:“我客居秦国而能当上丞相的原因,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

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

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请让我明天

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

他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

先生日:“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

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

生对日:“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讪指而

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迭睢奋

击,峋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

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日:

“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

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

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上,

先从愧始;愧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

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

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

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

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

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有删改)

【注】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君

近侍。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帝A者B与C师D处E王F者G与H友I处J霸K者L与MN处0亡P国Q

与R役S处

答案:EJO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

“称孤道寡”。

B.“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

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

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

庙仪制不同。

答案A[A项,“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君主常……”错误,寡人是古

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选项表述缩小了范围。]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

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

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

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燕国士兵作战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

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答案C[C项,“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错误,“千里之马至者三”

中“三”是虚数,形容很多。]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讪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答案](1)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

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2)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

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解析](1)讪指,卑躬曲节。事,侍奉。北面,屈居下位。则百(于)己者至,

省略句。(2)诚,如果。致士,罗致、招揽人才。见事,被重用,见,表被

动。况贤于隗者,状语后置。

★20.《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

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3分)

[答案]①知己知彼,借助贤良,以励精图治。②虚心请教,听取建议,

做一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贤能君王。③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

诚态度。④吸引了大批人才,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齐国

强大起来。

[解析]“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意思: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

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收手,会有收获。由“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

仇”“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

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得出:知己

知彼,借助贤良,以实现雄心壮志。由“故往见郭隗先生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得出: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做一位礼贤下士、爱

才惜才的贤能君王。由“'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

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得出:厚待郭隗,以

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由“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烧其宫室宗

庙”得出:吸引了大批人才,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齐国

强大起来。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

募贤才,想栗依靠他们来报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我国

内乱,突袭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

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

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