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_第1页
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_第2页
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_第3页
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1.什么是寓言这种文体最基本的特征

什么是寓言这种文体最基本的特征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好玩的小故事,告知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是人民的才智、阅历和学问的结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大家。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一)什么是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关心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冲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一般人或神为仆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经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寓言结构简洁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训练性,常用比方、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

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阅历,为了让一些生活阅历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

闻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厉 仔细。'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二、寓言的解读要点与方法

(一)解读要点:寓意,方法:通过分析内容和形象来完成

寓言是寄予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予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方、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有人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寓意有的在作品中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文字背后,让读者通过思考找出来。

无论在文中点明寓意与否,象征、夸张、拟人的手法都是寓言常用的,他们通过塑造形象,营造情景,把想表达的意思寄予在这些形象和情景中。

比如《揠苗助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违反事物进展规律,急于求成的农夫形象,将"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寄予在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上。解读时,熟悉这个人物,在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农夫形象是教学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农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同学读、想、说、悟。

以内容为载体,以形象为媒介,紧扣文本,领悟寓意,是寓言解读的一个要点。

(二)解读要点:语言和结构,方法:通过分析表现形式来完成。

一般说,寓言的语言多是直白如话、朴实简洁的,而这些简洁朴实的语言文字,通过细细地揣摩,对同学的语言学习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揠苗助长》中写道:"他盼望(希望,眼巴巴地希望,一种急迫的希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每天到田里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心里非常着急。'细读文本,体会带点词的意思,感受农夫希望禾苗长大急迫。课文接下来写了农夫的动作和语言:"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始终忙到天黑',感知农夫的努力和辛苦,从"兴致勃勃'中体会农夫劳动后的欣喜、满意。在充分解读语言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人教版的《南辕北辙》,采纳一问一答对话的形式,每句问答***成段,没有简单的结构,没有华丽的词语,甚至对人物的语言都没有任何修饰的成分,可谓简约,但它采纳白描的手法,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胜利塑造了一位不听劝说、固执己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方向不对,行动与目的会完全相反的深刻寓意。

解读寓言的两个支点:儿童立场和成人的视角

儿童与成人看寓言的角度会不同,在儿童眼中,寓言就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但故事承载的道理却是成人有意识注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讲故事,让同学通过对故事的内化,悟出其中的道理。

比如,在《狐狸和葡萄》中,以下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师: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假如,葡萄架上有一只麻雀看到了这一幕,告知狐狸说,这葡萄是甜的,狐狸会怎么说呢?

生1:无论葡萄多甜,狐狸总是吃不到,他会说:甜的就甜的呗,我这几天牙齿疼,我才不要吃呢。

生2:这葡萄被小虫子咬了洞,吃了会肚子疼。

生3:不行能,这葡萄肯定是酸的。

师:看来,这个酸字,你们读懂了,酸葡萄心理就是这样的。同学们,假如有人告知狐狸,有个名人伊索先生知道了你吃葡萄的事,写寓言讽刺你了,狐狸又会怎么说呢?

生1:伊索先生,你太不理解我了,我要是能吃到葡萄,干嘛还这么说啊。

生2:唉,伊索先生,我这么说,不是为了心里好受一点吗?

这样两个对话的层面,将文本的寓言情境迁移到生活情境,层层深化地揭示"酸葡萄心理'的内涵,立足儿童立场和成人的视角,奇妙地完成文本和生活的对接与迁移。

寓言的体裁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洁却极富表现力。

(2)鲜亮的讽刺性和训练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洁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仆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方、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予'的意思,即把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肯定的道理,本质上属于一种类比想的间接表达。

在中国,寓言注定是一种弱于并低于历史的写作,由于它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其源头是非儒家的道家"异端'。然而寓言式阅读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见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真正具有意义是在其说教和哲学的层面上。它们可以为读者带来一堂道德课。关于奇异梦境、蚂蚁、狐狸或龙的故事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尽管它们或许都貌似使用了一些历史修辞的技法。一旦不属于历史真实范畴,那它们就只能属于寓言的范畴了。比如《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可以被读成一个道家的寓言,它们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劳碌人生是无意义的,从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颖传》也可以被读成儒家的寓言,讲的是臣子与国君的关系问题。它批判国君在对待这个年迈而忠诚的臣子时表现出的无德。对一个富于攻击性的儒者来说,道家与佛家的寓言仍旧是不行接受的。同时,"寓言这一术语在传统中国批判中并未得到广泛的接受。'

假如一个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读成历史,也不能读成寓言,它就是无意义的、微不足道的、怪异的、误入歧途和颠覆性的。这就是很多小说叙事的命运,由于它们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码中得到理解。这样,我们触及了"幻想'这一问题,它意味着对文本和阅读过程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寓言和其它体裁的比较

童话与寓言

一、相同点

童话和寓言有许多相像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制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纳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纳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训练意义。

二、不同点

1.篇幅大小

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好玩,结构也更简单,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实,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2.写作对象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怪。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看到儿童的学问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3.表现重点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训练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学问的传播。

4.情节结构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洁,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亮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支配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则

童话的幻想必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需和谐、自然,使事物根据自然的规律进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转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给予了狐狸"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行以的。

成语故事与寓言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便利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叙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肯定要有乐观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依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叙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叙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依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许多值得人们思索的道理,因此,许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叙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简单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叙述道理,两者不冲突,只是分类不同。许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爱音乐,有人喜爱运动,有人既喜爱音乐又喜爱运动,那么喜爱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爱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敏捷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结构简短,仆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成语故事必需以一个成语作为题目,以它为中心的有训练意义的故事,与寓言故事有相像之处。成语是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用语特点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写寓言的方法

1.通过理解寓言含义、熟读寓言作品来做好写作预备

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成语故事,如:《自相冲突》、《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仆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2.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洁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胜利的开头,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叙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将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胜利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文化水准凹凸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冲突》也是如此,汉语中的冲突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好玩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家的地方。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方、拟人、夸张等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它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全部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奇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洁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行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进展来打算。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像人类必需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