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1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2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3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4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达学院中文系刘霞中学语文教学论博达学院中文系刘霞中学语文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节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第一节古代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一)原始社会教育:原始的宗教祭祀原始艺术(歌唱、绘饰、雕刻等)原始记事(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伦理道德观念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二)奴隶社会教育

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育内容。其中“礼”、“乐”、“书”中包含着相当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三)封建社会教育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五经”、“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三》、《百》、《千》、《千》简介《三字经》作者: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

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儒编的。《千字文》作者:周兴嗣(502-549),字思纂,南朝“齐”属的“陈郡项人”。《千家诗》作者:“后村先生”即南宋刘克庄,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三字经》选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三》、《百》、《千》、《千》简介《三字经》作者: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

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儒编的。《千字文》作者:周兴嗣(502-549),字思纂,南朝“齐”属的“陈郡项人”。《千家诗》作者:“后村先生”即南宋刘克庄,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百家姓》节选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三》、《百》、《千》、《千》简介《三字经》作者: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

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儒编的。《千字文》作者:周兴嗣(502-549),字思纂,南朝“齐”属的“陈郡项人”。《千家诗》作者:“后村先生”即南宋刘克庄,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千家诗》卷一(节选)

五绝

春眠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送郭司仓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三)封建社会教育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五经”、“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方面的经验主要有: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三大问题(P27)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问题。2.教学内容问题。3.教学方法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中学语文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弊端(28页)1.脱离语言实际。2.脱离应用实际。3.忽视文学教育。4.忽视知识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中学语文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语文单独设科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______,产生了新的学制,是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1903年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______,这就是“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答案:《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国文”名称出现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____,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答案: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国文”名称出现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对外汉语教学法三、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五四”运动以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_____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这是克服传统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的根本措施。北洋军阀政府于______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答案:现代文、1920年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三、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三节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1949—1953,“语文”名称和语文教育改革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_____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答案:叶圣陶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三节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1.红领巾教学法1953年5月,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的一堂观摩教学课《红领巾》的评议,尖锐地批评了我国长期流行的“先生讲,学生听”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语文教学改革。这场改革推动了各地教师学习苏联的热潮,一时之间“红领巾”教学法风靡全国,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2.红领巾教学法的积极作用(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比较彻底的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法沿袭而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局面,使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有了生动活泼的局面。(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这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3.红领巾教学法产生的问题各地在学习“红领巾”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倾向,比如,把“讲课”变成了“问课”,导致了谈话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滥用。还有,把任何一篇叙述性的课文都当成文学作品来教,导致了“鉴赏法”、“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滥用。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二、1953—1956,“关于《红领巾》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三、1956—1958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中央教育部为此颁发了汉语与文学的教学大纲,并编写了初中汉语、初中文学与高中文学三套课本。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三、1956—1958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对外汉语教学法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潮泛滥全国,语文教育也未能幸免。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强调“突出政治”、“联系实际”,排斥名家名篇,代之以简单化的标语口号作品。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四、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法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对外汉语教学法五、1960—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育

1963年,____发表的《说工具》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工具说”,阐述了语文学科性质。1963年教育部在这场大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同时编写出版了供全国统一使用且力图相对稳定的语文教材。

新编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了语文教学目的,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突出能力训练,强调文道统一。这些教育思想和措施,使语文教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答案:张志公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五、1960—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对外汉语教学法六、1966—1976,“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

十年“文革”期间,把建国17年来的教育定为黑线专政(即在教育领域内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语文课首当其冲。各地教材无一例外地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语文教材选文主要为革命领袖著作、鲁迅作品、“样板戏”选场等,完全置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于不顾,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能力的全面下降。

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六、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