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_第1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_第2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_第3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v.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本章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质量守恒定律;供求价格;帕累托最优;博弈论;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与成因分析(选摘)段宁,李艳萍,孙启宏,沈鹏,毛玉如.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成因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68~72.1.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开展趋势〔1〕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指标和资源种类为研究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成因,本研究选取了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直接物质投入量(DMI)、国内物质输出量(DPO)、资源生产率(MP),同时增加资源循环利用率(RRM)作为新的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物质投入量(DMI)=国内初级材料投入量+物质进口量(初级材料和半成品)物质投入总量(TMI)=DMI+国内隐藏流量物质需求总量(TMR)=TMI+出口物质隐藏流量国内物质输出量(DPO)=污染物排放量直接物质输出总量(DMO)=DPO+国外物质出口量资源生产率(MP)=国内生产总值/直接物质投入量在选取资源时遵循了以下几项原那么:国民经济支柱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或可再生但更新速度有限的可枯竭资源;国内保障度低、进口依存度大的资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环境影响严重的资源。据此,本研究选择了矿产资源(成品钢材和生铁、黑金属、10种常用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和水泥)、能源类物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和生物质资源(农、林和渔业资源)3大类资源作为物质流分析研究对象,完全包含在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资源种类中。〔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主要有如下3个途径:其一,国家统计数据。包括化石能源、生物质资源、局部矿产资源(钢材、水泥、10种常用有色金属、局部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以及各种污染物数据和资源循环利用数据。其二,行业协会报告。包括局部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局部有色金属和纸X循环利用量等数据。其三,文献。包括局部钢铁和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数据来自相关文献。〔3〕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第一,资源输入和输出量随经济增长呈线性增长模式(见图2-5)。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GDP为1990年的3.34倍,DMI为1990年的2.12倍,两者总体上呈线性增长模式。DPO直接表征了我国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1990年为基准年,2003年我国DPO为1990年的1.38倍,虽然1998年以前DPO增长速度小于GDP增长速度,但1998年以来二者根本呈线性增长关系。图2-5.1990~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直接物质投入量以及国内废物产生量第二,矿产资源投入量大幅增加,1990~2003年DMI中矿产资源投入总量和投入比例均大幅上升,分别增长了14.91亿吨和17.22%,特别是2002年以来超过生物质资源,成为直接物质投入量中第2大类投入资源。虽然生物质资源投入总量缓慢增加,但在直接物质投入量中的投入比例却呈下降趋势,2003年较1990年下降8.04%(见表2-1)。表2-11990—2003年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指标时间(a)直接物质投入量(亿t)化石能源矿产能源生物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量资源循环利用率资源生产率量(亿t)比率(%)量(亿t)比率(%)量(亿t)比率(%)(万t)(%)(元/t)199025.7611.9646.434.9419.188.8634.3983153.131324.60199127.1212.5646.315.5020.289.0633.4199123.531373.14199229.2413.0844.736.6922.889.4732.39126204.141454.86199332.3013.9743.258.6326.729.7030.03120613.601494.79199433.5114.6143.609.0126.899.8929.51140284.021623.88199536.5215.9843.769.6626.4510.8829.79145933.841646.48199638.8816.7443.0610.1826.1811.9630.76140223.481694.69199740.0816.8742.0910.5626.3512.6531.56156303.751789.27199839.7015.6039.2910.7827.1513.3233.55157053.801947.47199940.6415.4638.0411.6828.7413.5033.22169264.002038.00200041.5615.7937.9912.3829.7913.3932.22177114.092152.69200143.4415.9336.6713.6531.4213.8631.91205704.522213.62200247.9617.3736.2215.9733.3014.6230.48224284.472171.62200354.5320.3137.2519.8536.4014.3726.35264034.622088.032.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开展趋势的成因分析〔1〕重化工开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经济开展模式为资源消耗型由于我国产业构造以重化工的第二产业为主,除1990年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GDP奉献率根本持平外,1992~2003年间,第二产业的奉献率一直维持56.47%~70.53%,占绝对优势,且2003年较1990年第二产业GDP奉献率增长了66.67%。重化工开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经济开展以大量消耗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的资源消耗模式。1990~2003年,我国资源投入量从1990年的25.76亿t增长到54.53亿t(见表1),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1990年投入量占DMI的65.61%,2003年到达73.65%,而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投入比例却由1990年的34.39%下降到2003年的26.35%。〔2〕粗放型开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生产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开展模式直接导致了我国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耗模式,表现为资源生产率低的现状。由表1可见,1990~2003年间的我国资源生产率总体上升,从1990年的1324.60元/吨提高到2003年的2088.03元/吨,增长了57.66%,与国外相比,我国资源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1990,2000年我国资源生产率分别为日本同年的9.01%和10.9%。同时我国资源生产率近几年出现下降的趋势,2001年到达历史最高值2213.62元/吨,2002,2003年分别下降到2171.62,2088.03元/吨,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1.90%和5.67%。对于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生产率低且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第一,能源生产率在投入量增加的情况下呈下降趋势能源在我国资源利用投入中占绝对优势。20多年来,我国能源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我国能源生产率从1990年的3456.19元/吨标煤提高到2003年的6817.1元/吨t标煤,提高了0.97倍;与此同时,我国整体资源生产率由1990年的1324.6元/吨上升到2001年的2213.6元/吨,整体上升了67.1%;近几年,我国能源总生产率也出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7213.10元/t标煤下降到2003年的6987.67元/吨标煤,下降了3.13%,与此同时我国整体资源生产率也下降了5.67%。第二,矿产资源生产率在投入大幅增长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局部矿产资源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以钢铁为例,以2000年不变价格,2003年较1998年钢铁资源生产率下降了36.84%。除技术因素外,我国钢铁进出口构造不合理是影响其资源生产率低的重要原因。在我国钢铁工业主要产品的进出口中,附加值较高的成品钢材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1993年逆差额最大为2914万吨,2001年逆差额仍高达1247.59万吨;而1994年至今,附加值较低的生铁连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1997年贸易顺差额最大为548.26万吨。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明显处于低端的初级加工环节,进口原料及产品的附加值明显高于出口。1990年以来,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资源生产率从1990年的160.73元/吨下降到2002年的112.28元/吨,下降了30.14%。〔3〕循环经济开展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尚不成熟,直接导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由表1可见,1990~2003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总体水平缺乏5%,2003年到达4.62%,较1990年的3.13%总体上升了1.49%。1992~1996年我国循环利用率在1992年到达4.14%后呈下降趋势,下降到1996年的3.48%;1996~2001年呈线性递增;2002年到达4.47%,较2001年略有下降。我国DMI中不可循环利用的化石能源占最大比例,影响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我国资源消耗中矿产资源投入量和投入比例大幅增加,特别是2001年以来已经上升为我国的第二大类投入资源(见表1)。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率低,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例,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096万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有色金属与其高速增长的产量相比,循环利用量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开展滞后。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循环利用率却从1990年从11.24%降到了2002年的8.3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3.结语1990~2003年我国重化工开展阶段、经济的粗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