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_时代楷模有感800字

战斗英雄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给我触动很深。60多年前在枪林弹雨中夺取至上荣耀,转身便深藏功名60余载,一辈子默默地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曾得知这份荣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3篇_时代楷模有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揭开了一位革命老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赫赫功名。在张富清人生旅程中,风华正茂之时,他捍卫忠诚,用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挥洒青春;功成身退之时,他选择付出,投身西部边陲山区奉献一腔热血;老骥伏枥之时,他箪食瓢饮,用最简朴的生活,最崇高的品质,成为无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丰碑。

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着说出了将自己所有战功尘封64年的心里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主动请缨,始终冲锋前阵,无惧生死,突击任务中炸碉堡、负重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是,他只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让张富清敢于直面生死、英勇杀敌,也造就了时代丰碑人民功臣。

张富清的一生注定是默默奉献的一生,时逢部队转业,他本可以选择去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地方,但他却主动投身湖北恩施边远山区,下基层、搞生产、修公路,住柴房、睡草席,吃萝卜、咽青菜。心中装的是老百姓的温饱冷暖,却顾不上自己家的柴米油盐,在湖北恩施多年,张富清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为家人开后门、亮绿灯。因为我是国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坚决不能做!多年来,张富清舍小家顾大家,不给组织添麻烦潜移默化的成了家风。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张富清和老伴还生活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潮湿老旧的老房子里,最简单的陈设,最清淡的饮食,最朴实的生活。71年党龄的张富清经历得了战争岁月的洗礼,耐得住功成身退的清寂,依旧守着那一份老党员淳朴作风,守着入党时的那份炽热初心,他心中富足、两袖清廉,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张富清同志终将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力量!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观看完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对他这种哪里需要去哪里,任劳任怨,立足岗位做奉献,不计较个人利益的豁达情怀所鼓舞。

张富清同志从入伍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党的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服务员,是为国家和人民做事的。他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就像一颗螺丝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张富清同志60多年闭口不提过去的英雄往事,朴实纯粹、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质。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生在中国这个和平年代而自豪,为有像张富清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军人而骄傲;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接待办事居民,耐心听他们的诉求,热情服务于每位居民,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作为一名80后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我要秉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纯碎的情怀。老同志书写的初心也终将成为我的榜样,鼓舞我不断努力奋进,认真践行服务理念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老人。

战争年代,在生与死之间,张富清选择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战斗英雄。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陕西汉中洋县人张富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他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3枚奖章、1份西北野战军报功书、1本立功证书,记载着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愿牺牲,为全国的劳苦人民、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光荣,死也值得。任凭岁月磨蚀,朴实纯粹的初心,滚烫依旧。

和平时期,在小家与国家之间,张富清选择舍弃名利扎根山区,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1955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一过便是一生。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甘当螺丝钉。三胡区是来凤县最穷的地方,为了工作,他甚至都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由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繁重脱不开身,路太远,钱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给组织找麻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的最好报答。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