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_第1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_第2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_第3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_第4页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的居民和国家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第五讲世界居民和国家世界人口1、世界人口增长问题1: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1.人口的数量现有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问题2:地球上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不仅是文艺工作者,而且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振兴我国的民族音乐,一方面需要有大批的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来学习、研究民族音乐;另一方面还需要成千上万的热爱和欣赏民族音乐的观众,而中小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观众群体。他们民族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就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得以全面实现。近些年来,在许多教育和艺术人士的努力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老师的重视,课堂上也呈现出了喜人的气象:音乐知识得到明显夯实,民族意识得到显著增强,文化浸染得到有效彰显。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聚焦“民族音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数十年,在安排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探寻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近日,在无锡市“特级教师后备班”培训学习中,面向全体特后班学员以及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执教《忆江南》一课,影响颇大、反应良好。《忆江南》的教学,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外及内、从单一走向交融的教学研究过程,竭力寻找贴近学情的“最佳发展区”,拓展契合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路径”,建构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化升级版。一、立足本位,以文化传承为教学的目标主体《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其基本理念之一,特别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加强本民族的音乐,就不是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旨在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开拓艺术视野,培育多元文化意识。由此可见,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立足本位,以文化传承为主旨目标,在音乐课堂的有效阵地上进行“熏陶式”“浸润式”的民族音乐学习。在“熏陶式”“浸润式”的教学过程中,无需过多的语言赘述便可让民族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田。以《忆江南》教学为例,课前,我播放着轻松舒缓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从喧闹的大课间走进来,他们置身在这幽远深沉的古琴声中,体味着委婉深情的优美旋律,孩子们不由得动作轻盈、神情优雅了。课始,我开门见山、直奔民族音乐主题,演唱了音乐人捞仔根据白居易的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忆江南》,学生们惊讶于他们熟知的这首古诗,竟然被唱成这么美的旋律,在老师优美的歌声中重新认知了这首古诗和美好的民族音乐,带着这种对古诗新唱的兴趣和好奇,一起走进了民族音乐的学习殿堂。二、彰显本体,以审美鉴赏为课堂的主旨追求《忆江南》教学一开始,我通过吟诵古诗词,让学生发现古代诗词的文学之美;通过教师范诵、学生领诵,来体会语言的节奏、声音的抑扬、音色的变化之美;通过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动作,来体验古人的吟诵之美。在美妙古琴旋律的映衬下,引导学生探究民族音乐与诗歌的相通之美。在学习歌曲《忆江南》的歌谱时,我让学生按照音高跟着音乐边唱边将音符随着高低连接成连绵的线条;随着音乐的结束,在同学们眼前又呈现出一幅江南水墨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不但理解了音乐的旋律之美,也唱出了旋律的强弱之美,同时也探究了音乐与绘画的相连之美。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汇聚成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世界。《忆江南》一课中的旋律,是现代作曲家根据白居易的诗词用民族五声调式的技法谱曲而成的,曲风淳朴自然、婉转流畅。在孩子们学会温婉民歌风的《忆江南》后,我把孩子们生活的现代江南图片呈现出来,并用电子琴的弹奏,把现代RAP节奏引入民歌课堂,动感的节奏激发出孩子们深度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最后老师弹奏扬琴、二胡,表演了新民乐《动感江南》,孩子们在充满现代动感的韵律中,进入境界、又唱又跳,让孩子们探究到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共融之美,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新生机,让民族音乐之情,根植于他们幼小稚嫩的心灵。三、回归本源,以核心素养为活动的主流取向回归艺术课堂的本源,就是要以审美为核心,在有趣、有效的音乐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通过音乐教师培养、训练使学生获得音乐技能,进而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在《忆江南》教学中,我通过音符的找寻,让学生理解了民族五声调式的意义和规律;通过歌谱的学习,训练学生正确的音准节奏感;通过歌谱的演唱,让学生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演唱民歌;通过吟诵古诗、表现新江南,让学生融入音?非榫持校?富有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整节课中,技能与兴趣结合、素养和表现交融,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善学、乐学、好学,拉近了民族音乐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课堂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第一,学生基础薄弱,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信息技术学科不是初级中学毕业考试统考科目,是一门所谓的“副课”。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有给语文老师上语文的,有给数学老师上数学的,还有让学生自己上自习课的,总之,很多学校没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时基础十分薄弱。第二,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追求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学校领导、老师奋斗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科目,学生只需要通过该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即可,最终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是以高考的成绩来定论,这样,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延续了初中信息技术“副课”的命运。所以,社会、学校对这门课程依然不很重视,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缺乏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第三,硬件建设数量不足且得不到及时地维护和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村高中的教室还没有建成多媒体教室,有的尽管建了但是不完善,比如有的上课需要老师自己带电脑,带麦克风等设备,给上课带来极大不便;有的农村高中由于条件好建成了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改善了教学环境,改进了教学手段,但由于没有专人维护,时间长了,积满了灰尘,多媒体设备很多都坏了,也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二是机房电脑数量不足,配置低,得不到及时地升级。比如一个机房有64台电脑,但是有的班级有70多名学生,这样就会出现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现象。另外,电脑使用的年数长,配置低,很多软件难以运行,因学校经费不足,机房很难及时得到升级,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二、应对策略第一,学校需要想方设法加大软硬件建设。农村高级中学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收费较低,学校经费不足,电脑、投影机等教学所需的设备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变得陈旧,但因资金紧张得不到及时地维护和更新,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我觉得学校应该立足实际,开源节流,多途径争取资金支持,比如,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应学校的实际困难,争取获得项目或资金的支持,也可以向当地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民间自愿支持教育的企业和个人发出捐资助学方面的请求,从而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行政班子管理,责任分工明确,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第二,认真落实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强各级领导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实行素质教育。可以组织各级领导到信息化发达的城市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人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大城市里,有很多著名的学校,比如人大附中、北京十四中等,在那儿,没有学科歧视,要求学生努力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同时,注重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追求各门学科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教育行政部门需修正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把实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要树立尊重各门学科知识的榜样,为学生愿意学习信息技术等学科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总之,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还要加强学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OntheCompilationofChineseTeachingMaterialsin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SONGJianrong(ChengduInstitute,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1844)AbstractTosomeextent,Chineseproficiencyhasgreatlyinfluencedthetranslation,readingandwritingabilitiesofforeignlanguagemajors.Butatpresent,students'enthusiasmforlearningcollegeChineseisnothigh,andtheteachingeffectisnotgood.AnimportantreasonforthisphenomenonistheunreasonablearrangementofCollegeChineseTextbooksinforeignlanguagescolleg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ollegeChineseteachingmaterialsforEnglishmajorsshouldfurtherthecharacteristicsofwriting,suchas:therighttoincreasewhenthemodernliteraryselections,increasingthenumberofforeignoutstandingworks,atthesametime,toavoidselectiontoodifficulttoavoidandselectionof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toomuchrepetition.KeywordsChineseteachingmaterial;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problem“威尔斯、哈瑞斯、图里等学者从双语视角对翻译能力进行了研究,总体上认为翻译能力衍生于双语能力。威尔斯指出,双语能力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共同构成翻译能力的基础(Wilss,1976:117-137)。译者必须具备源语文本的分析能力和译语文本的产出能力。”[1]可见一个人的汉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其外语专业水平,大学语文这门课,理应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却普遍存在外语学院的学生对大学语文兴趣不高、课堂?⒂氩换?极等现象。虽然影响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外语学院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大学语文的魅力首先源于教材,而且教材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操作依据,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2]1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的数量庞大,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多达1402种,目前仍使用的有100多种”;[3]虽然大学语文教材版本数量繁多,但是从编写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主题+文选模式”、“专题+文选模式”、“作家+文选模式”、“文史+文选模式、”“对象类型+文选模式”这五种,而且无论哪种编排模式主要是以文选为主,即选取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精美文章组成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目前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1过度重视古文,轻视当现代作品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徐中玉和齐森华共同主编的《大学语文》在发行量上名列前茅,质量上也获得好评,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重点教材”,[4]这本教材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很多外语学院,包括笔者所任教的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也是使用的这一本教材。有学者对这本教材在选文方面做过统计:“教材的古代作品60篇,现当代作品26篇。在古今选文上,教材古代作品的数量达到了现当代作品的2倍以上,占有了绝对优势。”[5]而且具体来看“先秦时期的作品数量为最多,共选先秦时期作品为15篇与先秦时期作品数量接近的是唐代作品,11篇,元代为最少,仅2篇。”[6]此书对古文的选取数量要远大于对当现代作品,且即使在选取古文时,不同时期作品选取的数量也有明显差别,越古老的作品,入选的数量越多。此外,大学语文教材对选文编排的顺序也不尽合理。古典文选作品大部分被编排在课本的前面部分,因此无论是学生自学还是教师讲课,一般都会花费大量的课时来讲解和学习这些文章。然而,外语学院学生的古文功底一般比较薄弱,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大学语文教材的这种编排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理解、接受古典作品的能力。1.2语文教材选文与高中重复过多据笔者初步调查,外语学院使用较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不论是“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还是2008年周俊萍和朱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程》都存在着在选文方面与高中语文教材重复过多的现象。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文与高中语文教材及其读本重复的篇目有将近一半之多;”[7]《大学语文教程》中所选的庄子的《逍遥游》、柳永的《雨霖铃》、杜甫的《登高》、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都与高中语文课本重复。虽然“经典”作品值得反复研读,需要在不同阶段反复学习。但纵观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鲜有作者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规律合理利用这些“经典”,更多的是不停地重复学习高中的语文内容。1.3语文教材编排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大学语文教材编排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范式”,这种“范式的长期稳定,积淀了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种历史惯性与历史惰性,形成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8]而这种编写“模式与传统定势,严重束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创新。在这种定势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不去深邃研究新世纪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语文的特点、规律、目标、要求,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大学语文新理念、新模式,而是抱残守缺,因袭千年不变的旧理念、旧模式”。[9]正是由于固守这种“范式”才到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虽然有数量庞大、版本各异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是却在选文上、编排上大同小异,文选与高中教材重复甚至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其次,由于没有考虑到使用者,即外语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导致了大学语文教材编排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的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拓展过深的现象:“教材的纸张由32开扩张到16开,页码从300多扩张到400多,单行本扩张到多本成套,语文教材演变为一个文学读本”。[10]另外,有的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外国优秀的作品数量严重不足。从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来看,“课本97篇选文中,外国作品只有11篇,其中‘诗’1篇,‘散文’8篇,‘小说’2篇,‘戏剧’0篇”。[11]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平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应付一些重要的考试(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等),对其就业、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获得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这些考试。如果把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得过于专业,只会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畏惧心理。2改进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对策及建议2.1适当调整古典作品、增加当现代“典范”作品作为外语学院的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应注意古文的数量不宜过多,古文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教材的1/3,且不要把所有的古文全部编排在教材的前面。同时,在选取古文时尽量选择那些既凝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又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当然,最好对所选的古典经典作品配有译文,由于外语文专业的学生大多古文功底要差一些,译文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自学时的困难。其次,适当增加现当代“典范”作品的数量。“现当代典范作品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古代经典更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更能有效体现工具性和实用性,从而进行审美性和人文性的提升,为学生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造文化打好基础。”[12]在现当代的作品中,我国主要的优秀作品集中在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这些作品也是外语专业学生喜欢的文体。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实用性也更强。2.2选文应与中学保持连贯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有阶段性特点,但最终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因此,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也必须形成有效的整合机制,让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学生能顺利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不会被彼此的断层所困扰。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应当加强与高中语文教材编者的沟通,使教材与中学有连接有整合。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高考实行省自主命题,造成了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版本的多样性。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者要比以往更加关注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情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掌握高中语文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中,尽量避开那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高的作品。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时不仅要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而且还应当避免在低水平上重复高中已经学过的内容。2.3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到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还应考虑到“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虽然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但基本上都属于“普适性”教材,而为外语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的教材并不多。外语学院的教材在选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国粹性”和更要考虑到作品的“世界性”。教材要适当增加国外优秀的选文,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国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对国外的风俗、传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外语学院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的选文还应该关注译者的翻译水平。“由于翻译是另一种创作,翻译质量高低既取决于译者的外语水平,也与译者的中文水平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国外的名著名篇都有几种译本,这就需要编者独具慧眼,取其真正达到‘信’、‘达’、‘雅’标准的作品,这方面,只依靠中文学者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语专业学者的帮助。”[13]总之,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要突破现有的模式,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编排。同时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外语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努力做到大学语文教材的“普适性”与“专业性”共存。世界的居民和国家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世界的居民和国1第五讲世界居民和国家第五讲世界居民和国家2世界人口1、世界人口增长问题1: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1.人口的数量现有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问题2:地球上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世界人口3()世界人口增时风是曲线人口亿601900200250年份(1)产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情长很缀慢(2)产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回滑长速康加快(3)二战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更快(4)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时风是曲线4(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圆家和发展中家人口的螬长年199)年年发达园家8.312.1人口1.5亿人口发展中家16.人口5人口阳,5人口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地区有看明显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猛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呈零增长或负增长。在各大洲中,旅洲、南洲、亚洲和大濞洲人口增长快,此和歐洲人口增长缎慢。(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5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煞变化(2001年)地区幽阜(%)死亡(%)自情求卓(%)人口(亿)洲3.81.42.4(最快)784推丁最洲2.40.61.8519亚洲2.20.836.83发展中农2.50.91.64807大潭洲1.80.70.33此最1.40.90.53.10歐洲1.01.701(最慢)7.29发达客1.71.00.1会世界2.20.91.360.5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煞变化(2001年)6人口问题举不人口问题7(3)世界的人口间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环境问题:污染问题:主要在城市三废污染等生态问题:主要在农村森林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