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1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2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3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4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1ppt课件医学心理学1ppt课件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

理论与研究方法

2ppt课件第一章医学心理学

理论与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概念、研究范围、目的及基本观点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史3ppt课件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3ppt课件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念4ppt课件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念4ppt课件一、定义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以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5ppt课件一、定义5ppt课件二、研究范围

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研究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增强人类的全面健康服务。医患心理以及医患关系的心理过程.6ppt课件二、研究范围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三、医学心理学的目的

学习医学心理学和从事医学心理学工作最终目的是既要帮助人们防治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又要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质,进一步完善自我,挖掘自身潜在能力。7ppt课件三、医学心理学的目的学习医学心理学和从事医学心理学四、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观点

强调心身统一的观点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观点认知与评价的观点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8ppt课件四、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观点

强调心身统一的观点8pp五、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促进预防疾病战略转变临床医疗工作及新型医患关系地需要

9ppt课件五、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六、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及相关学科

精神病学(psychiatry)和心理卫生学(mentalhealth)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和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andconsultingpsychology)行为医学(behavioralmedicine)10ppt课件六、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及相关学科

精神病学(psychiatr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11ppt课件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11第二节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12ppt课件第二节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12ppt课件神灵主义时期大约从公元前l万多年开始至公元前1100年。人类把疾病看成神灵的惩罚或魔鬼的作用,盛行巫医,使很多有精神、心理或某些躯体症状的人受到摧残。

13ppt课件神灵主义时期大约从公元前l万多年开始至公元前1100年。自然哲学时期从公元前1100起至公元1879年。提出心身是统一整体的哲学观点,并开始对心理的研究。14ppt课件自然哲学时期从公元前1100起至公元1879年。提出心身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15ppt课件科学心理学时期15ppt课件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6ppt课件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6ppt课件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17ppt课件精神分析17ppt课件一、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心理防御机制了解潜意识的方法SigmundFreud18ppt课件一、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理论SigmundFreud18p二、行为主义学派

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JohnWatson19ppt课件二、行为主义学派

JohnWatson19ppt课件三、人本主义学派需求层次自我和谐CarlRogers20ppt课件三、人本主义学派CarlRogers20ppt课件四、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是以心理信息加工过程为核心的心理学派。JeromeBruner21ppt课件四、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是以心理信息加工过程为核心的心理学派。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2ppt课件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2ppt课件一、研究特点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23ppt课件23ppt课件二、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测验法4、临床法5、个案法6、模拟法24ppt课件二、研究方法24ppt课件25ppt课件25ppt课件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26ppt课件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26ppt课件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一、心理现象的概念心理现象(mentalphenomena):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显的行为及内部的心理历程。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27ppt课件第一节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一、心理现象的概念27ppt课件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特性(mentalcharacteristic)或人格(personality):个体具有的独特性的总和。28ppt课件二、心理现象的分类:28ppt课件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喜、怒、忧、思、悲等)心意志(有意识地确定目的等)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人格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认识、体验、调控)29ppt课件29ppt课件三、心理的本质人类的心理实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30ppt课件三、心理的本质30ppt课件1.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心理是人脑进化的结果。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蜜蜂)知觉阶段:脊椎动物的心理阶段。爬行类、鸟类等。思维萌芽阶段:高级哺乳动物的心理阶段。人的意识:大脑新皮层,言语器官,在心理功能上产生臭腺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产生人的意识)31ppt课件1.心理是脑的机能31ppt课件2.心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具有客观性具有社会性具有主观性具有能动性32ppt课件2.心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32ppt课件第二节心理的脑机制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以人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中实现的。人脑及其心理功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33ppt课件第二节心理的脑机制33ppt课件表3-1常见的几个物种脑指数物种脑容积(毫升)脑指数鼠2.30.40猫25.31.01罗猴106.42.09猩猩440.02.48人1350.06.3(资料来源:Blinkov&Glesner,1968)34ppt课件表3-1常见的几个物种脑指数34ppt课件一、与人类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大脑结构1、大脑皮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2、边缘系统3、基底神经节35ppt课件一、与人类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大脑结构35ppt课件人脑透视图36ppt课件人脑透视图36ppt课件二、大脑皮层的功能第一级皮质区,又称初级投射区。其主要结构是皮质第Ⅳ、V层神经元。机能具有高度的模式特异性,它只对刺激的某些特征起反应。专门接受外周各种感受器传入的信息和专门发送运动的指令。

37ppt课件二、大脑皮层的功能37ppt课件第二级皮质区,又称投射—联络区。其结构主要是皮质Ⅱ、Ⅲ层神经元。对接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感觉经验进行加工和贮存。二级区仍保持通道特异性,即当脑某部分二级区受损,只会引起某种感觉的认识和知觉障碍。

38ppt课件第二级皮质区,又称投射—联络区。38ppt课件第三级区也叫重叠区或多通道联合区(multi-modalassociationarea)。后部位于顶、枕、颞二级区的交界处,主要功能是整合各种感觉信息进行,与注意有关。前部位于前额叶,主要与有目的性、指向性活动有关,负责对行为进行组织、计划,实现有意识的活动。三级区在人类得到高度发展,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因素。39ppt课件第三级区也叫重叠区或多通道联合区(multi-modala三、大脑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结构对称,功能各异。左半球:言语、数理技巧书写、推理、抽象思维右半球:音乐、三维空间艺术、顿悟、想象40ppt课件三、大脑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40ppt课件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示意图41ppt课件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示意图41ppt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

42ppt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观察,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活动。43ppt课件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人对客观世界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感知觉过程44ppt课件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感知觉过程44ppt课件一、概念: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perception):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45ppt课件一、概念:45ppt课件二、感觉的特性感觉传导过程感觉的种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变化的规律46ppt课件二、感觉的特性46ppt课件感觉传导过程: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7ppt课件感觉传导过程:47ppt课件感觉的种类48ppt课件感觉的种类48ppt课件感觉的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视觉光眼睛视网膜的视细胞听觉声耳朵耳蜗的毛细胞皮肤感觉(温、冷、触、痛)热、压力、伤害性刺激皮肤的温点、冷点、压点、痛点味觉液体舌头味蕾的味细胞嗅觉气体鼻粘膜的嗅细胞平衡感觉身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前庭器官的毛细胞位置感觉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和运动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梢机体感觉内脏中的物理、化学刺激等内脏壁等的神经末梢49ppt课件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视觉光眼睛视网膜的视细胞听觉声耳朵耳蜗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sensitivity)。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50ppt课件感受性与感觉阈限50ppt课件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觉察到。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absolutethreshold)。51ppt课件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51ppt课件五种感觉的绝对域限视觉晴朗黑夜中30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听觉安静条件下20英里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空间触觉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52ppt课件五种感觉的绝对域限视觉晴朗黑夜中30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听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为了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能觉察出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tthreshold)或最小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53ppt课件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53ppt课件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比联觉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动机、情绪等对感受性的影响54ppt课件感受性变化的规律54ppt课件二、知觉的特性55ppt课件二、知觉的特性55ppt课件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恒常性错觉56ppt课件知觉的选择性56ppt课件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与刺激物本身特点、主观因素(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有关57ppt课件知觉的选择性57ppt课件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仍保持完整的认识。接近率:时、空接近相似率:属性相同连续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58ppt课件知觉的整体性58ppt课件标准图接近率相似率连续率59ppt课件标准图接近率相似率连续率59ppt课件知觉的理解性据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揭示其特性。60ppt课件知觉的理解性60ppt课件知觉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对象并不因此发生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61ppt课件知觉恒常性61ppt课件错觉错觉(illusion)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62ppt课件错觉62ppt课件第二节注意与记忆一、概念: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记忆(memory)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过程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63ppt课件第二节注意与记忆一、概念:63ppt课件二、注意的分类与特征64ppt课件二、注意的分类与特征64ppt课件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即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即有意注意,又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意志支配的注意。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一定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65ppt课件注意的分类65ppt课件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注意的转移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66ppt课件

66ppt课件三、记忆的分类按记忆形式(内容):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信息存留的时间: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0.25~1秒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几秒至1分钟长时记忆:几分钟至几年,甚至终生67ppt课件三、记忆的分类67ppt课件四、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遗忘、再现(回忆和再认)68ppt课件四、记忆的基本过程68ppt课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69ppt课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69ppt课件第二节思维与语言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70ppt课件第二节思维与语言70ppt课件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71ppt课件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知觉特点定势影响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个人在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72ppt课件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72ppt课件酝酿效应: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实践知识知识的储备是专家和新手的重要区别。动机的强度思维障碍73ppt课件酝酿效应: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语言(language)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正常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74ppt课件语言(language)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正常人语言的生理机制左大脑半球的布洛卡区(中央前回下方44区)控制说话。表达型失语症,其成因与大脑左半球布洛卡区受到伤害或病变有关系。艾克纳尔区(颞额中回后部)控制书写。威尔尼克区(颞上回后部)控制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接受型失语症,成因与大脑左半球的威尼克区的受伤或病变有关系。75ppt课件语言的生理机制75ppt课件第四章人格

76ppt课件第四章人格人格概述人格结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智力气质和性格意志人格与健康人格理论77ppt课件77ppt课件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其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人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78ppt课件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人格特征独特性在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格特点。个体间的差异,群体间的差异稳定性个体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的人格统合性多种心理特征的整合功能性对人、对己、对环境的适应79ppt课件人格特征79ppt课件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80ppt课件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80ppt课件人格结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智力气质和性格意志81ppt课件人格结构需要和动机81ppt课件需求与动机—内在动力需求: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需求分类生物性需求:是指维持机体生存和繁衍的必需条件,如对空气、水、食物、运动、睡眠和性的需求,又称自然性需求或本能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是从生物性需求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如对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是成长过程中习得的需求。82ppt课件需求与动机—内在动力需求: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心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调整和强化功能83ppt课件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叶可斯和多德森定律(Yerkes,R.M.&Donson,J.D.1908)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随着任务的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叶可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84ppt课件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84ppt课件能力与智力—人格的认知特征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智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在认知方面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力的结构与学说多元智能:言语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85ppt课件能力与智力—人格的认知特征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艺术、音乐、机械、运动等创造力测验86ppt课件能力的测量86ppt课件气质与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和联系。87ppt课件气质与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气质的基本特征强度、灵活性、平衡性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感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外倾性88ppt课件气质的基本特征88ppt课件意志过程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绝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挫折、认知、情绪和意志的相互作用。89ppt课件意志过程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绝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人格理论特质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物学派认知学派90ppt课件人格理论特质理论90ppt课件人格特质理论特质(trait)就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大五人格模型外倾性宜人性公正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开放性91ppt课件人格特质理论91ppt课件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超我自我92ppt课件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本我超我自我92ppt课件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机体。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93ppt课件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93ppt课件

个人潜能充我实现的需要分发挥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对成就、名誉、地位的欲望

心理性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队中有一个位置

安全需要:安稳、有次序、有保障

基础性需要生理需要:饥、渴和性的驱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94ppt课件马斯洛的人格与健康模型一:心身模型某种人格可能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出现心理特质如:A型行为模式可能的健康问题、自主反应失调;动脉血小板凝结;高血压;心脏病95ppt课件人格与健康模型一:心身模型心理特质可能的健康问题、95ppt素质推测性毒性核心推测性疾病联系A型行为模式动怒以及与任务有关的愤怒冠状动脉疾病癌症易感人格具有不正常的情绪宣泄引起的生闷气和自我攻击癌症吸烟与人格高压力和高水平的焦虑诱发肺癌和冠心病的生理嗜好酒精中毒型人格基因引起的心理脆弱诱发乳腺癌的生理嗜好疾病易感型人格抑郁(主要的)、易怒、焦虑心脏病、关节炎、哮喘、溃疡和头痛96ppt课件素质推测性毒性核心推测性疾病联系A型行为模式动怒模型二:身心模型某种人格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的。生理疾病: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心理问题来自内部反馈的焦虑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的抑郁97ppt课件模型二:身心模型生理疾病:心理问题97ppt课件模型三:人格——患病行为模型心理特质如:动机对健康问题关注程度求医与尊医行为98ppt课件模型三:人格——患病行为模型心理特质对健康问题关注程度98p

第五章情绪

Emotion99ppt课件第五章情绪Emotion99情绪概述情绪理论情绪调节100ppt课件情绪概述100ppt课件101ppt课件101ppt课件第一节情绪概述一、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主观体验、生理上的唤醒和外显行为表现。102ppt课件第一节情绪概述一、定义102ppt课件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应。情感(feeling)是人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出现的态度的反应。103ppt课件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104ppt课件104ppt课件二、情绪的分类传统分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基本情绪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高级情感体验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105ppt课件二、情绪的分类105ppt课件三、情绪的功能激励和动机功能协调、适应功能组织、沟通功能106ppt课件三、情绪的功能106ppt课件四、情绪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当处于情绪状态时,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活动会发生变化。测谎仪:测心率、血压、呼吸、皮电反应情绪表现:也称为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言语表情(bodyexpress)身体语言(intonationexpress)107ppt课件四、情绪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107ppt课件面部表情情绪面部表情模式兴奋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愉快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惊奇眉眼朝上、眨眼痛苦哭、眼眉拱起、嘴朝下、有眼泪有韵律的啜泣恐惧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毛发竖立羞愧-羞辱眼朝下、头低垂轻蔑-厌恶冷笑、嘴唇朝上愤怒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部发红108ppt课件面部表情情绪面部表情模式兴奋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愉快第二节情绪理论情绪的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是对特殊刺激产生的机体变化(即骨骼肌运动)的知觉。109ppt课件第二节情绪理论情绪的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学说——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就是一种朝向评价为好(喜欢)的东西或离开评价为坏(不喜欢)的东西的感受倾向”。经历三层次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情绪及其核心问题110ppt课件情绪的认知学说——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111ppt课件111ppt课件第三节情绪调节情绪调节(emotionregulation):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112ppt课件第三节情绪调节情绪调节(emotionregula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情绪智力(emotionintelligence):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113ppt课件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113ppt课件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自我宣泄、哭泣倾诉运动听音乐饮食阳光114ppt课件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114ppt课件第六章心理的健康发展115ppt课件第六章心理的健康发展115ppt课件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116ppt课件心理健康的标准116ppt课件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述一、定义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积极的状态和与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与标准略有不同。117ppt课件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述一、定义117ppt课件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心理条件保持愉快,充满希望乐于与人相处,有知已的朋友积极处世,协调统一人格的结构不存在缺陷与偏差清醒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118ppt课件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智力正常: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心理条件保二、心理健康的意义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不了解正常心理,也就识别不了异常心理有助于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解各年龄期的健康心理,对人的终生发展都能起到指导作用。119ppt课件二、心理健康的意义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119ppt课件第二节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疾病营养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心理素质120ppt课件第二节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120ppt课件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家庭结构、父母文化、职业、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环境质量。学校:学校环境、风气、师生关系、同学和伙伴关系等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传媒(尤其是电视与网络)等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121ppt课件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家庭结构、父母文化、职业、教育方式、亲子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年龄胎儿期出生前婴儿期0~1岁幼儿期1~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3~19岁成年早期20~30岁成年中期31~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122ppt课件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年龄胎儿期出生前婴儿一、胎儿期心理卫生123ppt课件一、胎儿期心理卫生123ppt课件保持孕期的良好心态注重孕妇的营养父亲参与胎教124ppt课件保持孕期的良好心态124ppt课件二、婴儿期心理健康发展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社会性125ppt课件二、婴儿期心理健康发展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125ppt课件婴儿期心理维护加强母乳喂养,促进亲子交流经常给予适宜的信息刺激为孩子提供适量视、听、触觉刺激,促进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和智慧的增进积极促进动作及言语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26ppt课件婴儿期心理维护126ppt课件婴儿期感觉统合训练127ppt课件婴儿期感觉统合训练127ppt课件三、幼儿期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特征口头语言发展迅速感知觉迅速发展,但不持久、容易转移情感强烈,富有易变性活动的目的性、独立性逐步增长,但自觉性、自制力仍较差个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128ppt课件三、幼儿期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特征128ppt课件幼儿期心理维护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积极玩耍与游戏正确对待孩子的取闹和过失发挥父母、老师的表率作用129ppt课件幼儿期心理维护129ppt课件幼儿期感觉统合训练130ppt课件幼儿期感觉统合训练130ppt课件四、学龄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学龄儿童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情绪稳定性差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131ppt课件四、学龄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学龄儿童心理特征131ppt课件学龄儿童期心理维护入学适应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注意开拓创造性思维注意“情商”的培养132ppt课件学龄儿童期心理维护132ppt课件五、青春期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心理特征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发展成熟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产生独立与依附的矛盾。自我的分化: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性意识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33ppt课件五、青春期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心理特征133ppt课件青春期心理维护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解决对性的好奇与敏感,解除性欲冲动的困扰,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问题培养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消除心理代沟134ppt课件青春期心理维护134ppt课件六、青年期心理健康发展青年期心理特征认识、言语能力成熟情绪、感情丰富、强烈,但不稳定意志发展迅速人格逐渐成熟135ppt课件六、青年期心理健康发展青年期心理特征135ppt课件青年期心理健康维护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正确对待性与爱136ppt课件青年期心理健康维护136ppt课件七、中年期心理健康发展中年期心理特征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情感趋于稳定意志坚定个性稳定,特点突出137ppt课件七、中年期心理健康发展中年期心理特征137ppt课件中年期心理健康维护正确对待名与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家庭与婚姻矛盾调整认知结构,适应更年期变化

138ppt课件中年期心理健康维护138ppt课件八、老年期心理健康发展老年期心理发展特点智力下降,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件的记忆性差,而远期记忆保持效果较好。情绪改变,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喜欢叨唠。性格改变139ppt课件八、老年期心理健康发展老年期心理发展特点139ppt课件老年期心理健康维护加强脑功能锻炼,预防老年性痴呆克服孤独心理消除恐惧心理预防老年痴呆140ppt课件老年期心理健康维护140ppt课件Theend!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141ppt课件Theend!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141ppt课件第七章应激与健康

142ppt课件第七章应激与健康应激的概念应激源应激过程的影响变量应激反应应对压力143ppt课件应激的概念143ppt课件一、应激的概念

定义:应激(stress):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觉察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急性应激(acutestress)慢性应激(chronicstress)144ppt课件一、应激的概念定义:144ppt课件应激过程

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变量145ppt课件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变量145ppt课件应激所涉及的变量应激环境应对策略社会因素认知因素人格生理情绪146ppt课件应激所涉及的变量应激环境应对社会认知人格生理情绪146ppt二、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是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也称为生活事件(lifeevent)。147ppt课件二、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是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应激源的分类按事物的属性分类生物性社会性心理应激源环境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负性148ppt课件应激源的分类148ppt课件生活事件单位(lifechangeunits,LCU)149ppt课件生活事件单位(lifechangeunits,LCU)三、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变化,常被称为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response)。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150ppt课件三、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生理反应薛利,全身适应综合症(GAS,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三个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搏斗或逃跑——一种警戒反应阻抗——长期应激的反应耗竭期151ppt课件生理反应151ppt课件急性、高水平应激的影响准备行动都需要使用这种活化的能量来搏斗或逃跑大脑察觉应激源下丘脑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发送信息至机体各个部分以交感肾上腺系统为主的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生理性搏斗或逃跑反应152ppt课件急性、高水平应激的影响大脑察下丘脑通过以交感肾上腺系统152慢性低水平应激对机体的效应应激与内分泌系统应激与肌肉系统应激与心血管系统应激与免疫系统应激与消化系统153ppt课件慢性低水平应激对机体的效应153ppt课件心理行为反应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154ppt课件心理行为反应154ppt课件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155ppt课件行为反应155ppt课件四、应激过程的中介变量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e)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意义作出推断。初级评价:我是不是有麻烦?次级评价:我能否应对这一事件?再评价:这事件还是应激源吗,我的应对方式有效吗?156ppt课件四、应激过程的中介变量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157ppt课件157ppt课件人格对应激的影响影响认知评价影响应对方式人格与社会支持密切联系158ppt课件人格对应激的影响158ppt课件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可以提供三种支持:信息、物质、情感可以独立地直接效应具有应激缓冲作用159ppt课件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应对方式应对(coping)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是人的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应对策略(copingstrategies)是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时所采取的各种策略。160ppt课件应对方式160ppt课件五、应对压力建立对自己的意识无论在任何一种压力情境下,无论在和任何人的关系中,有一个因素是不变的,那就是你自己!以问题为中心,积极行动,解决问题以情绪为中心,缓解不良的情绪善于运用我们的支持系统避免不良应对方式造成的恶性循环161ppt课件五、应对压力建立对自己的意识161ppt课件

第八章

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162ppt课件第八章心理障碍162ppt课件心理障碍概念与判断标准心理障碍的分类性心理障碍的分类163ppt课件心理障碍概念与判断标准163ppt课件一、定义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的概念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来适应日常生活要求,而表现出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偏离。164ppt课件一、定义164ppt课件了解心理障碍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个体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心理障碍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心理障碍常伴有行为偏常,但有行为偏常者不能都看作是“病态”,应注意区分。165ppt课件了解心理障碍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165ppt课件二、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1、经验标准2、社会适应标准3、症状与病因学标准4、统计学标准5、心理测验的标准6、其他标准166ppt课件二、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166ppt课件社会适应标准生活自理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学习、工作及家庭生活状况遵守规范、法律和风俗状况167ppt课件社会适应标准167ppt课件三、心理障碍的病因医学模式心理动力学模式行为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式社会文化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168ppt课件三、心理障碍的病因医学模式168ppt课件169ppt课件169ppt课件四、心理障碍的分类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分为类:轻性心理障碍重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大脑损害导致的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170ppt课件四、心理障碍的分类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分为类:17四、心理障碍的分类重型心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心理活动遭受严重破坏

严重社会适应不良

自知力缺损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轻型心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心理活动部分出现障碍

与环境协调一致

自知力基本存在神经症神经症样障碍适应障碍171ppt课件四、心理障碍的分类重型心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心理活动遭受严心理生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生理功能障碍或躯体器官病变为主要特征

社会适应良好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大脑损害导致的心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特殊条件的刺激致幻剂引起的心理障碍172ppt课件心理生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生理功能障碍或躯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不能靠意志约束自己

心理活动某部分明显不适应社会

自知力良好药物成瘾反社会人格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

生理功能障碍或躯体器官病变为主要特征

社会适应良好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173ppt课件行为偏离和共同特征常见类型不能靠意志约束自己第九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74ppt课件第九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74ppt课件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致力与来访者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

175ppt课件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致力与来访者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关系;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176ppt课件心理咨询的含义176ppt课件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以心理学各种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和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纠正异常行为,消除心身症状,重新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平衡。

177ppt课件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以心理学各种理论为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异同:相似点:采用的理论、方法相似要求的总体原则相似工作的目的相似不同点主要的对象各异针对的问题有别工作模式与方法不同工作人员的背景不同178ppt课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异同:178ppt课件179ppt课件179ppt课件二、心理咨询的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效果。促进成长原则:发挥人的自我成长潜能。保密性原则转介或转诊180ppt课件二、心理咨询的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三、心理治疗与咨询的阶段结束阶段探讨感应阶段建立关系阶段帮助转变阶段181ppt课件三、心理治疗与咨询的阶段结束阶段探讨感应阶段建立关系阶段帮助四、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psychoanalyticpsychotherapy)

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

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therapy)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催眠疗法(hypnotherapy)

以情治情疗法182ppt课件四、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psychoan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666812陈灵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96年死于心梗16陈放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1李铭陈理冬4392年离婚46方广96年结婚183ppt课件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666812陈灵患胰临床工作中的家庭治疗策略推动家庭内部的交流保持与家庭各成员的共情推动家庭与医务人员间的交流尊重防御、消除责难,并接受难以接受的感受增强家庭的功能感、共同感和无病身份保持与未来之门的接触184ppt课件临床工作中的家庭治疗策略推动家庭内部的交流184ppt课件谢谢185ppt课件谢谢185ppt课件第十章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ses)186ppt课件第十章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定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又称心理生理疾患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187ppt课件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定义187ppt课件亚历山大(F.Alexander)提出的经典七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188ppt课件亚历山大(F.Alexander)提出的经典七类:188p心身疾病概念的变迁DSM-Ⅰ:心身疾病DSM-Ⅱ:心理生理自主神经与内脏反应DSM-Ⅲ: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DSM-Ⅳ: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ICD:心理生理障碍----精神因素引起生理功能------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ICD-10)189ppt课件心身疾病概念的变迁189ppt课件二、心身疾病的特征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发原因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是以涉及躯体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为基础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190ppt课件二、心身疾病的特征190ppt课件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徐俊冕(1983)报道:住院病人中1/3患有身心疾病;内分泌:75.4%心血管:60.3%呼吸:55.6%普通内科:30.8%皮肤科:26.6%WHO(1999)报道:24.2%患有身心疾病191ppt课件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191ppt课件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心理动力学机制(F.Alexander)(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2)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3)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192ppt课件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92ppt课件潜意识心理冲突神经系统功能改变脆弱器官病变心理动力学机制193ppt课件潜意识心理神经系统功能脆弱器官心理动力学机制193ppt课件心理冲突迷走N功能亢进哮喘、消化溃疡等交感N功能亢进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心理动力学机制194ppt课件心理冲突迷哮喘、消化溃疡等交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心理动力学机

心理生理学机制应激---或战或逃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的生理变化应激---保存—退缩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变化、免疫系统变化195ppt课件195ppt课件

心理社会刺激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变化疾病发生心理生理学机制196ppt课件心理社会刺激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疾病发生心理生理学机制行为学习理论

社会环境刺激习得性心理、生理反应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个体素质环境强化巩固症状、疾病197ppt课件行为学习理论

社会环境习得性心理、情绪紧张、呼吸个体素质环境综合模式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器官脆弱性心理生理反应心理应激应激源躯体心理社会职业躯体中介因素:遗传素质、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体系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心身疾病198ppt课件综合模式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致病因子器官心理生心理应激源五、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199ppt课件五、诊断199ppt课件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4)综合分析:200ppt课件诊断程序200ppt课件六、治疗与预防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心、身同治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者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为辅(情绪控制);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以及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侧重心理治疗。201ppt课件201ppt课件第十一章患者心理

202ppt课件第十一章患者心理本章内容:患者角色,患者心理,求医行为,遵医行为本章要点:患者角色及其角色行为异常的概念。患者的权利与义务。患者的心理和影响求医、遵医行为的因素。203ppt课件本章内容:203ppt课件第一节患者角色204ppt课件第一节患者角色204ppt课件一、患者角色的概念角色(role)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在社会关系结构中占有特定位置,处于特定的关系中,且有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的社会成员。社会角色意味着对其他人有着特定的义务,别人对其也存有某种特定的期望。205ppt课件一、患者角色的概念205ppt课件

患者角色:指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患者角色的定义具有社会学基础,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概念可能有所改变。206ppt课件患者角色:指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

二、病人的权利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的权利,尤其是性病、艾滋病及精神病等患者。有权享受医疗服务和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免除健康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权利。理解病情和决定是否同意作为临床实验研究对象的权利。207ppt课件

二、病人的权利207ppt课件三、病人的义务及时就医,早日康复寻求有效医疗,认真遵循医嘱遵守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病愈后及时出院,协助医院的随访208ppt课件三、病人的义务208ppt课件四、与患者角色不符的行为1.角色行为缺如2.角色行为冲突(roleconflict)3.角色行为减退4.角色行为强化5.角色行为异常209ppt课件四、与患者角色不符的行为209ppt课件五、求医行为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躯体不适或某种疾患时,寻求科学的、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依据求医决定是由谁作出的,求医行为可分为主动求医行为、被动求医行为和强制求医行为210ppt课件五、求医行为210ppt课件个体求医行为的个人影响因素对有病与否的判断:专业人员的观点/非专业人员的观点对症状严重程度的判断心理社会因素:性别、年龄、种族等。得失评估211ppt课件个体求医行为的个人影响因素211ppt课件个体求医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认为症状不严重,可以自愈医疗条件差或就医不便负担不起不相信医疗自行治疗特殊疾病羞于启齿212ppt课件个体求医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212ppt课件六、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从正常人角色向患者角色的转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熟悉环境,适应患者角色从患者角色向正常人角色的转换:具体指导病人逐渐增加活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逐步脱离患者角色。

213ppt课件六、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213ppt课件七、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指患者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行为。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提高遵医率的途径214ppt课件七、遵医行为214ppt课件个体尊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疾病种类、症状及患者的就医方式有关。与患者对医生的满意程度有关。与患者的主观愿望同医生治疗措施的吻合程度有关。

与患者对医嘱内容的理解、记忆程度有关。与治疗方式的复杂程度有关。215ppt课件个体尊医行为的影响因素215ppt课件提高患者遵医手段的方法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法加深患者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执行医嘱的能力。改善医患关系。在治疗措施上由患者被动顺从改为医患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新模式。216ppt课件提高患者遵医手段的方法216ppt课件第二节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217ppt课件第二节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217患者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强度如何,取决于他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与评价。而认知与评价又取决于患者的个性特征、社会文化背景和所患疾病的特点。218ppt课件218ppt课件一、患者的心理需要:1.生理需求2.刺激需求3.安全需求4.爱与归属需求5.尊重需求6.自我成就需求219ppt课件一、患者的心理需要:219ppt课件二、患者的情绪反应焦虑:一个人感受到危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抑郁:是一种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孤独感自我意识变化感知异常220ppt课件二、患者的情绪反应220ppt课件四、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措施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采光、色泽、音乐、优美的环境等尊重个体的尊严与人格:与患者平等交往倾听与交流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使病人对康复充满信心并尽量自我护理。221ppt课件四、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措施221ppt课件四、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措施1、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采光、色泽、音乐、优美的环境等2、尊重个体的尊严与人格:与患者平等交往3、倾听与交流4、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使病人对康复充满信心并尽量自我护理。222ppt课件四、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措施1、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采第十二章医患关系223ppt课件第十二章医患关系223ppt课件你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何在?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224ppt课件你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何在?224ppt课件病人医生护士1.

医患关系的意义与模式2.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3.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225ppt课件病人医生护士1.医患关系的意义与模式22第一节医患关系的概念良好医患关系的意义造就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临床诊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使患者逐步建立治疗动机良好医患关系是治疗手段之一人性化服务的体现226ppt课件第一节医患关系的概念良好医患关系的意义226p医患关系模式萨斯(T.Sxas)和霍华德(M.Mohade)1956年提出,将医患关系分成3种模式:主动—被动型模式(active-passivemode)指导—合作型模式(guidance-cooperationmode)共同参与型模式(mutualparticipationmode)227ppt课件227ppt课件主动—被动型模式:医务人员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具有绝对权威,患者则处于完全服从的地位,如昏迷、休克或麻醉过程中、以及婴幼儿、危重患者、老年患者等228ppt课件主动—被动型模式:医务人员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具有绝对权威,患指导—合作型模式:医务人员与病人同处于主动位置,但医生具有主动性,他们对治疗方案提出决定性措施,患者则按其吩咐执行。患者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医务人员的解释与帮助。229ppt课件指导—合作型模式:医务人员与病人同处于主动位置,但医生具有主共同参与型模式:医务人员与病人同处于平等的相互作用的位置,他们相互需要,共同参与。通常该模式多见于慢性病患者。230ppt课件共同参与型模式:医务人员与病人同处于平等的相互作用的位置,他第二节医护角色行为一、医生角色行为医生角色:就是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拥有医疗卫生知识、医疗技能和诊断、处置患者的权利,从事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专业工作人员。

231ppt课件第二节医护角色行为一、医生角色行为231ppt课件医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职责具有双重性,一是对患者负责,二是对社会负责。总体上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权利诊断权和处方权决定对患者采用什么各种有效的措施宣告患者是否死亡受到尊重、得到适当报酬义务:解除病人的痛苦保护和尊重病人的权益医疗保密义务232ppt课件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