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理念在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城市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在这种矛盾随时有可能被激化的情形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从而转向一种趋于天人合一的规划设计理念。山水城市因而呼之欲出。自然山水既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资源,也会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阻碍。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城市的发展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中山中路是纵贯余姚市三江汇流历史文化区的一条生活性道路,还占有能代表整个城市空间特性的两山三水。可以说中山中路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山水空间注定了它不是一条平凡的街道,其设计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余姚市整体城市空间格局的营建。1新一轮城市空间布局:以社会历史文化为视角位于杭州湾大通道南岸桥头堡的余姚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城市圈南翼海港城市宁波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经济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进入新世纪后,新一轮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已经全面展开,余姚充满活力的现代文明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开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1.1山水城市的生态景观余姚市区内自然环境秀美,“龙、凤、龟、蛇”四山合抱,与姚江、最良江、侯青江等三江并流水系构成山水城市的自然景观格局。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山水风貌在此可以一览无遗,城市建设与山水融为一体,堪称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1.2古树遗物余姚为浙东古县城之一,余姚镇素为县治所在地,古县城由南、北二城组成。其乡土历史悠久灿烂,是浙江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为之类文:为之类型化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余姚人为之骄傲的家珍。河姆渡古人定居的带有卯榫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历代沿袭保存下来的余姚古县城——双城格局都是余姚城镇建设的瑰宝。(2)角洲文化产业带千年姚江文化是宁波,浙江省,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带。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先贤名哲,素有“文化名邦,先贤故里”的美称。2地形地貌分析中山中路位于余姚市区老城区的东首,自萧甬铁路北侧的子陵路起穿越铁路后跨越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东侧有凤山、蛇山,并与阳明东路、世南东路、万年桥路等相交,南至四明东路,全长约3.4km。中山中路两侧地形除路东侧有凤山、蛇山外,其余较为平坦。现状用地功能主要是居住河夹杂在居住区内的小型工矿企业。设计地段有着良好的山水风貌,凤山蛇山遥相呼应,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潺潺流过。中山中路的城市设计是继南雷路、四明路等城市设计之后的又一个提高城市质量和品味的有益探索。3“自然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诠释充分展示余姚城市独有的山水特色,显现山水城市特有的自然要素和城市空间要素的有机融合。城市既是空间序列的组合,也是时间序列的嵌套,试图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整个街区的应用中做出人性化的诠释。追求自然情趣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重点保护尚存的湿地、山体、河流,并努力扩展、丰富、强化,着力营造小桥流水人家、传统街市、湿地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1)山是城市的节奏余姚山体的形态玲珑剔透,市区内四山合抱,奠定了余姚城市特定的空间方位,构成了“天人合一”的山文化。(2)水是城市的灵魂三条江河横跨中山中路,同时还保留着部分湿地的宝贵资源。城市河道和湿地应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们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3)肌理是城市的基础余姚老城区经过历史沿革变迁现留存的商业、居住等空间肌理大致为半围合、围合和条式三种,本次城市设计以原有的空间肌理为基础,结合路两侧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归纳起来总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就是“山水、和谐、人性”。4城市设计构思中山中路是余姚市区中心的重要路段,按照总体规划的功能和用地布局,中山北麓北至姚江工业区,其东侧为城东新区,西侧为工业区和工业产品贸易区;中山中路应以居住为主,兼有商贸、文化娱乐等功能,其东侧即凤山与蛇山向东地块为市级文化休闲中心,余姚大剧院等位于凤山侯青江对岸,并有大片中高挡住宅;其西侧直至龙泉山就是余姚市中心。为把余姚建成“历史名邑”,“长江三角洲南翼经贸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本设计致力于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塑造美丽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市。在设计手法上全力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充分结合山水地形,营造亲和的商住氛围,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市靓丽风景线。因此,本次设计将中山中路定位为余姚市区内体现余姚文化和历史,富有生活情趣的集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居住、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街区。其核心区块凤山周围应为整个市区规划山水体系的向心聚合点,向西有轴线与龙泉山打通,向北有轴线与龟山遥相呼应,东南与乌龟山相望,南与蛇山有实轴相通。意图在于拉开山水城市框架,构筑余姚七大组团之间的空间有机联系。5共5段(核心景观沿线)形成“一核一轴三带四片”的功能分区结构。即以中山中路为主导发展轴线,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为三条自然生态绿带,整个路段分为核心文化商业区、北部仓储居住过渡区、中部休闲居住区和南部生态居住区。(1)“传统”节场式文化街区以凤山为中心自阳明东路起至世南东路的路段东侧地块,建设低层、小体量、高密度建筑,缩小街坊尺度,人工建造河道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格的传统节场式文化商业区。(2)侧地段为仓储用地自子陵路起穿越萧甬铁路至侯青江路段两侧地块,铁路北规划为仓储用地,铁路南保留现状丹凤居住小区,成为中山中路衔接中山北路工业及其商贸区的过渡地段。(3)居住休闲区规划自侯青江起至最良江路段西侧和东侧核心区南北两端地块,规划为居住休闲区。凤山传统街市和蛇山休闲中心西侧地块的现状小区近期沿街拆除部分住房建筑,改造建设为商住楼、小区出入口。相应增加绿化面积,完善道路系统,营造小区景观。(4)生态湿地公园自最良江起至四明东路路段两侧地块规划新建居住小区和生态湿地公园。东侧小区内增加一条河道,交叉口西北转角处保留现有湿地,并建成生态湿地公园。最良村农居拆除,其南部地块建设生态型居住小区。6景观空间的体现6.1景观公共空间中山中路区块空间形态设计以凤山、蛇山、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二山三水为核心的山水绿化系统为主基调,以中山中路为轴线,并串连主要空间节点,精心构筑山、水、城、市、绿色相协调的城市空间。整个区块以中山中路为景观主轴,以江河、道路、铁路等自然界限由北向南划分成入口过渡区,文化、娱乐、商业、休闲核心区,生态居住区。其中传统街市、休闲中心、生态湿地公园、阳明东路、四明东路入口节点以及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自然生态轴等主要景观节点,协调一起,构筑成整体的空间景观结构。6.2设置健康设计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以两岸30~50m绿带和江面构成了宽200~300m的自然生态景观轴线,宜在这些绿带内分段设置一些建筑小品、健身设施和休憩设施,成为贯穿中山中路区块的三条绿带和居民自然活动带。中山中路是余姚市区南北向的重要景观带之一,也是连接姚北、姚南的体现市区中心的重要景观带。设计着力打造中山中路沿街景观主轴线,利用两侧山、水、建筑实体交相辉映和空间变化形成策应和延续全城的生态景观主轴线。6.3水岸的自然原生塑造现状中山中路有余姚市区最大的三条江(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自东向西流过,中山中路的最良江至四明东路路段西侧有一块水网密布的湿地,并有河道与最良江相通。这些水体是本区块十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倍加保护并充分利用加以塑造,以体现余姚山水城市的特色。建议采取在正常水位以下建硬质护岸,正常水位以上建软质护岸的方式来保持其自然原生态。对现存的湿地经整理后建设为生态湿地公园,在被平整填埋的地块上,恢复部分河道。凤山西侧传统街市地块结合步行街,自阳明东路侯青江弯道处引水,人工开挖一条自北向南再折向东回流入侯青江,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河流与步行街走向一致,岸边采取软质材料与步行街硬质铺地形成对比,为传统街市增色。不同的滨水区段对水的运用使水岸生活从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到居住社区公共空间再到完全的私密空间。考虑到滨水景观与防洪工程协调,本设计提出结合滨水空间序列的不同岸线断面形式和设计方案。软质驳岸与原生态驳岸:在人行道一侧堆土补坡,依次种植乔灌木、水生植物,形成软质驳岸;软硬质混交驳岸:侯青江、余姚江、最良江干流驳岸以硬质驳岸加部分软质驳岸混交为主,采用各类堤坝层层设防,间钟乔灌木、水生植物,形成软硬质混交驳岸体系。6.4视觉走廊系统中山中路街区有着及其丰富的视线和对景的优越条件。以凤山为中心,有凤山——龟山、凤山——蛇山、凤山——乌龟山、凤山——龙泉山四条主要视廊。宏观层面上看,组成了余姚市区视觉走廊系统。从本区块层面出发,要求各地块在规划和设计中,应有意识地组织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形成景观轴线,纳入视觉走廊系统中,形成以凤山为中心的“百鸟朝凤”的视觉效果。凤山西侧的传统街市采用较为松散的布局结构,有规律的让出几条通透视廊。这不仅使在中山中路上的游人能够在不经意间的欣赏到凤山美景,而且还沟通了凤山与其它节点的联系。6.5节点设计(1)侯青江—凤山传统街市凤山西面山麓下建设传统街市。从侯青江弯道处人工开挖一条小河,平行于中山路逶迤向南再折向东回流入侯青江,沿小河两侧建造低层、高密度、粉墙黛瓦传统式商铺,并以连廊相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光。以凤山为中心,连同西山麓的传统节场,东山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周边的园林绿地,构成余姚市新的风景点。(2)休闲中心建筑在蛇山北侧,余姚江畔较开敞空间内新建一批以度假村酒店、酒吧、健身、美容、桌球、保龄球等特色的休闲中心,建筑采用低层、高密度、小体量带有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建筑。建筑体量及规模都偏小,以保证显山露水的要求。临江建设一处亲水平台小广场,配以周边的园林与休闲中心建筑群,共同组成喧哗的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风景绮丽、空谷幽静的一方净土,与凤山共同成为整个中山路景观轴上新添的风景亮点。(3)明化建筑的习惯格局在阳明东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住楼,其西北角为超市和商业广场,东南角为传统街市入口市场,东北和西南角均为商住楼,延续阳明路商业街上住下商的习惯格局。广场有人工小河道穿过超市楼进入居住小区,与凤山和传统街市广场形成对景和视觉走廊。(4)生态湿地公园在四明东路中山中路交叉口西北侧利用现状尚存的一小块湿地适当整理后改为生态湿地公园,并于转角处设置跌水小瀑布水景和下沉式广场。湿地公园街对面转角处新建一个大型百货商场,与公园、广场相映组成一视觉焦点,形成对比,突出其景观特点。城市山水空间设计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地方都在提倡生态城市的理念,虽有共通之处,但各个城市均有其自己的特点。余姚市中山中路为了展示其生态之本意,主要突出了三个融合。其一,山和水之间的融合,余姚的山水本身就是一体的,山和水彼此不可分割,有山才有水,有水才有山;其二,山水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余姚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之中早就将山水文化涂上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而人文景观也须依托山水来表现;其三,山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山水景观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前后顺序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科技社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古建瓦工 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比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科学健身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卫生职称康复高级职称(正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营市中医院招聘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有关纪律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形动型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宁波市黄湖监狱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运动障碍性疾病
- 高考3500英语必备词汇100天突破(直接打印)
- 机动车保险索赔权益人转让协议书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完整版)资料
- GB/T 7672.3-2008玻璃丝包绕组线第3部分:155级浸漆玻璃丝包铜扁线和玻璃丝包漆包铜扁线
- 钳工技能考试(高级)钳工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鼻腔冲洗医学课件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化学第一轮专题练习-专题八 化学键分子结构与性质
- 住院患者长嘱口服药发药流程 内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