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_第1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_第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_第3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_第4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作文习作1.课内阅读我最棒。蟋蟀的住宅(节选)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照样子,用下划线的词语造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2)选文是按照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蟋蟀的住宅的。(3)选文中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________。(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蟋蟀的住宅很________,很________,还很________。我觉得蟋蟀真________!【答案】(1)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要按时到校。(2)外;内(3)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4)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了不起【解析】【分析】(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即使……也……”转折关系。(2)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短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来判断。(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故答案为:(1)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要按时到校。(2)外、内(3)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4)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了不起【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掏鸟窝去。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春天:________夏天:________秋天:________冬天:________(2)本文紧扣“趣”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说说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详写:________略写:________(3)文章语言生动,你能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4)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按________分别记述了与枣树相关的童年趣事,表现了________。【答案】(1)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蜇;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2)用弹弓打马蜂窝;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3)比喻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比喻句: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4)时间顺序;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1)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蜇;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2)用弹弓打马蜂窝;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3)比喻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比喻句: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4)时间顺序;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3.课内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________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________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1)给画线字注音。蓄________须

签________订

纠缠________

斩钉截________铁(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请用“正确”“错误”表示。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________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________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________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________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________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________(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6)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答案】(1)xù;qiān;chán;jié(2)无论;都(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4)略(5)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6)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解析】【分析】(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都……”;(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5)、(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故答案为:(1)xù、qiān、chán、jié(2)无论;都(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4)略(5)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6)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散发着酒气的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比比

等学习结业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

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中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作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坚强——________

喜欢——________

恶毒——________(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大意。(3)给第二自然段末的句子加标点。(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1)刚强;喜爱;狠毒(2)徐悲鸿更加勤奋学习,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3),?,,,。,(4)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故答案为:(1)刚强、喜爱、狠毒(2)徐悲鸿更加勤奋学习,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3),?,,,。,(4)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5.课内阅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_________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_________而且无论怎么飞________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_________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_________它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_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_________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___(1)在选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科学家做了________次实验,最终证明,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__的启发。(4)蝙蝠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案】(1),

;

,

,

,

,

?(2)三;眼睛;耳朵和嘴巴(3)蝙蝠在夜里飞行(4)蝙蝠在夜里飞行非常灵巧。【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确定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

;

,

,

,

,

?(2)三、眼睛、耳朵和嘴巴(3)蝙蝠在夜里飞行(4)蝙蝠在夜里飞行非常灵巧。【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你喜欢自家还是公园的一角?你喜欢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宁静?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要求:①注意要按一定顺序写。②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③语句要通顺,不少于350字。④题目自拟。【答案】略【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